佛弟子文库

境界、知见、正命

界诠法师  2024/01/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境界、知见、正命

一、境界

佛教中有言:净化身心,转染成净,转迷为悟。染的是外境(事物),迷的也是外境(六尘),心随境则生喜怒哀乐,随称、讥、乐、苦,利、衰、毁、誉而动。不能自在的生存,为之而颠倒。因为不识本性,诸法自性。

随文字,语言的好恶而烦恼不堪。语言、文字是对形象事物的一种假设安立而已。人们为之而取舍,分别。语言文字的描述非真境,可是人们以我执出发,以非为是,以是为非而造业,而轮回受苦报,继而又造业……

二、知见

为什么会颠倒,因为知见不真、不正,认识不透,没看清楚。妄以偏为正,坚执己见。学佛法在于提升自己的思想和精神领域。依佛言而去实践生活,在生活中体验佛法的实质。

有人以为学佛只要好生的念佛就是了嘛,何必学习佛法道理呢?其实不然,此为知见问题。若不知法(佛所指示的道路)何能依法而修(如说而行,如行而说)。经中的闻思修入三摩地,教理行果,信解行证,无不说明闻教起修的过程和重要性,为此第一点的知见应树起。

如佛言无常、苦、空,依此理而修习,对照自己。有了教理的武器,好对治眼前的境界,为之达到转染迷为净悟。打破灵魂——我执。

三、正命

生活的准则。做为一个佛教徒,生活方式要与众稍不同。以正知见为前导,生活的举止要与佛法相应。以五戒为根本,五戒持好,就是五大布施。法施,财施的动机应纯正,不为名闻,只存供养。做到牺牲无私的奉献,不悭的“舍心”,才能圆满因行,成就果德。

在为人处世上要以利他为务,不可损人利己,多成全别人,好事让人,吃亏是福的思想。不可苟且偷生,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界诠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圣严法师《觉察自己的偏听偏执》

如果不能觉察自己的偏执,就会被自己的好恶所蒙蔽;...

为了让你拜,我来做点怪

问: 有一些同修讲,广东某一寺院有某法师讲自己随时可...

圣严法师《什么是佛法?》

佛法就是解脱法。但是有很多层次,有浅、有深、有更深...

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阿缚卢枳多湿伐罗。汉译观自在,指菩...

如何正确阅读佛经

一:保宁勇禅师示看经警策文 夫看经之法后学须知:当净...

念经持咒与念佛是否冲突

问: 念佛法门成就佛道。请问读诵诸如《金刚经》、《...

修净土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问: 修净土的人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

应如何称呼出家人

佛教的教制、教职在各国不尽相同。在我国寺院中,一般...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推荐】反省是智慧的源泉

人类的智慧从何而来?「反思」、「反省」是重要的源泉...

如本法师:三界轮回淫为本

圆觉经云: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诸位同...

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经吗

问: 我们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吗? 净界法师答:...

不要向鬼神外仙请教

因为我们本师已经入涅槃了,把三藏十二部教典留在世间...

【佛教词典】虚空容受三业

【虚空容受三业】 p1169 佛地经论三卷十九页云:又如虚...

【佛教词典】等持

【等持】 定的别名,意思是平等持心,心住一境,平等维...

四种无碍辩才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一日,世尊告诉诸比丘:有...

修楞严三昧,开显智慧光明

二、佛,了了常知,不可昏昧。 佛者觉也,修持首楞严王...

心里装什么就会跟什么结缘

1.心里装着善良,装着宽容,装着真诚,装着感恩,你的...

古人最初发心,真为生死大事

古人最初发心,真正为生死大事,决志出离,故割爱辞亲...

解除烦恼的十条格言

1.工作是一阵子,家庭是一辈子;世间再大的成功也弥补...

慈悲分三种境界

从教法上来讲,慈悲也分三种境界。通常我们叫做众生缘...

妄想就像工画师,画你来生的相貌

我们上一堂课强调了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为什么我们会...

圣严法师对为人父母者的开示

现代的教育环境流行着两句话,一是孩子,我不要你输在...

法布施以劝修净土为最胜

有些做弘法利生、劝进行者工作的人,他常有个观念:一...

经常食肉者智商会下降

经常吃肉会导致智商下降,这是近来英国科学家在8170名...

阿含经故事:时刻不染着

有一次,尊者阿难随佛陀来到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

肾水不足的人,脾气通常都比较大

肾水不足的人,火气就容易上炎,心里烦躁,脾气通常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