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

宏海法师  2024/0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

问:请益法师,如何理解“六根就是一根一心,把心贴在一心上,就用根了不用识了”这句话?反闻闻自性有没有修持的具体方法?那么眼耳鼻舌身歇止,自心念佛,自性闻之,或只着意闻,闻得一句为一句是反闻闻自性吗?

宏海法师答:《楞严经》讲到观音菩萨的修行是,“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就是一开始我们要入流,而不是继续出流。出流就是我们的六根向外攀缘、心随境转的时候。入流就是要心来控制境,来转境,不能境诱发心。在修入流的时候,得有一个操作的诀窍,或者说实践方法,那就讲到用根不用识了。

怎么叫“反闻闻自性,用根不用识”呢?大家看,我们现在在听法,你眼睛盯着手机在看我讲话,手机上传出声音,你用耳根在听。反闻闻自性的着力点就体现在耳根上面。我在讲话的时候,大家能听到我讲话。我现在不讲了,或者讲话过程中间有停顿停止的时候,那你“听声音”的这个功能还在。有声音传出来,你能听到;没有声音传出来,你依然在等候声音,这个功能它一直在,没有变,没有坏,不会生也不灭,它是长存的。这就是我们的着力点。你把你的念头依附在这个闻性——能闻之性、能闻之功能上,不再转移,一直伴随着它,这就叫反闻闻自性。一直伴随下去,就能够性成无上道。

有的大德提出,我们应该以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念佛的方法持名号,同时带修反闻闻自性的功夫,它是可以一体同修的。为什么呢?这就讲到提问中所说的,六根其实就是一根。

当我们六根——眼耳鼻舌身在对接色声香味触的时候,声音传过来,我们耳根在闻,这个闻性你能把握得住;眼睛见色法,色法呈现的时候,你的眼根在见;你的舌根在感觉味道;身根在触摸东西。所有的这些,实际上全天候的都是一个性,所以这就叫六根就是一根一心。你随意地把念贴在这一心上,就已经就叫用根不用识了,这同时也是反闻闻自性具体的修持方法。

当然最好的操作手法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这就叫“入流”,久久就能够“亡所”,“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最后一直这样随着念头,随着这个性,安住在这个闻性上,就像扶着绳子走,一直走到突破的时候,就突然间像解绳结一样,六个结都解开了,原来就是一根绳。观音菩萨就是因为走到头了,突然间获二殊胜,寂灭现前。

这个方法需要我们死心塌地地去实践,道理这里讲讲,好像能听得明白,但是真正把心一直探到底,很少有人能做到,就看大家各自的功夫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可否理解极乐只是一个化城,并未真正到家

问: 《金刚经》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

【推荐】妙莲老和尚《解惑叮咛语》

〈广开如意门〉 ◎一家人恶缘相会时,怎么办? 父女、...

学佛人为何要有柔软心,应如何培养

问∶ 修学佛道的人为何要有柔软心?柔软心如何培养?...

在家佛子应如何孝顺父母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们应怎样做才能算是孝顺呢...

家人不信佛,可以以他们的名义做功德回向吗

问: 家里人不信佛,也不学修,弟子经常以他们的名义...

为什么打妄想的就是真如

倓虚老和尚讲过一个偈颂,值得大家深思。倓虚老和尚有...

大安法师: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心灵世界

《大乘起信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我们...

劝人布施也要注意善巧方便

问: 师父,以下综合几位同修的问题,请慈悲开示:对于...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自我激励,思惟暇满难得

第一个,人道的暇满。 就是说,我们无量劫来在三界当中...

出离心对净土宗的修习非常重要

在发菩提心之前首先要发起出离心,出离心是菩提心的基...

常把惭愧放心头,有三大好处

惭愧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并没有惭...

说一句「我错了」

「我错了」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很难用嘴巴说出来。人...

【佛教词典】戒法

(术语)佛所制戒律之法。辨于戒之四科。【又】(杂语...

【佛教词典】戒刀

比丘所佩的小刀,此刀乃割切三衣之用。...

「无常」即是「无我」

一、无常是苦 佛法的基本观念是苦,因为无常所以是苦。...

伐树撅根的故事

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伐树和撅根的佛经故事。就是讲到说...

嗔心打开地狱门

1、嗔心是堕落地狱之因。 2、嗔心一起,地狱门开。 ...

人不成熟的四个特征

人成熟与不成熟跟年龄没有关系,人成熟不成熟,就是你...

如何对治第六意识的粗重分别

在第六意识分别当中是否也有轻重的不同?对有些事情我...

老比丘寻死为佛所救

佛陀时代,有一国家名为多摩罗,在都城外七里处有间精...

【推荐】这是佛祖给我们的考验

末学以前在医院,看了一位十七岁的男孩子,他是埔里高...

善用这个念头,是心就是佛

你要知道怎样叫「念佛」。念头是真的放在「佛」,那叫...

每一个众生都爱护他的生命

是人自不杀生,教人不杀,赞不杀生法,亦欢喜赞叹不杀...

【推荐】依止不生灭心为本修因

在楞严经当中就是说,你整个修行的起跑点,第一个出发...

半信半疑的人能否往生

问: 如病人生前半信半疑,阿弥陀佛能带他往生西方吗...

心为万法之根源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关于心地法门。一个老妪住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