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是遗传,这是共业,就是自作自受

妙境法师  2024/08/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是遗传,这是共业,就是自作自受

这个“无明”呢,就是微细的愚痴,微细的愚痴就是对于一切世间上的事情有所执着;这个圣人知道一切法是如幻如化的、都是虚妄不真实的,一切法的虚妄不真实,是圣人的智慧才能知道的,我们凡夫都是执着是真实的,连做梦都认为是真的。圣人才能知道一切法都是空的,凡夫也不知道是空,也不知道是虚妄,认为是有,而且是真实有,于是乎就会引起很多淫、怒、痴的烦恼。

“乃至大苦聚”,前边的淫、怒、痴、无明,这是内心的烦恼,这个“乃至”就是里面略掉了一部份,略去了什么呢?就是由淫、怒、痴、无明发动出来的业,发动出来的行为,或者是做善事、或者是做恶事,都是由无明烦恼发动出来的。我们一般的世间的善法,除了佛教徒稍好一点,如果不是佛教徒,就是做善事里面还是有无明的,也是有淫、怒、痴在里面;如果你问:为什么做善事也是无明呢?其实很明显,人与人做善事,在里面做做,大家就冲突了,为什么呢?就是里面有无明,也是有淫、怒、痴。那么由淫、怒、痴、无明发动出来的行为,就是业力。

这业力这件事,就是佛法里边很明白地告诉我们这件事,就是你的语言,你发出来的行为,在时间上刹那刹那就过去了;但是过去而没有过去,就是你在说话的时候,你在表现出来各式行动的时候,就是造成了一种力量,在你内心里面储藏起来,将来这个力量就会发作出来果报的,有这件事。

当然佛法是这样讲,我们中国哲学呢,没有说那么明白,但是也有这个味道,好像是《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其实这个话也表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有这种意思。但是说得不像佛法说那么明白。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一家里面的人会做种种利益人的事情,将来会得到幸福,那么谁得到幸福呢?譬如说他父母做了很多的善事,寿命到了,父母都走了,谁来得这个果报呢?他的儿女,由他儿女来承受他的父母、或者他的祖父母所做的幸福,去得那个果报,我们中国的儒家的人这么讲;“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他的先人做了很多罪过的事情,那么他自己死了,他自己不负这个责任,将来这个果报他自己不管了,给他儿女,他儿女去承受这个后果。

当然这是我们中国人古代的,也应该还算是有智慧的人,说出这么一句话来,对于中国人,我认为影响还是很大的。哎呀!这样子啊!那我希望我的儿女幸福,我不敢做恶,我要做好事,应该是这样;但是也有人不相信这件事,那就是做恶了。

但是佛法的意思,谁做这件事谁负责,你做这件事你负责,我没有做我不负责的,我将来我不会受这果报的;父母做善事,父母受好的果报,儿女不能受,佛法是这样的,谁做谁受,谁不做谁不受的。但是当然有的事情也有点不同,就是多少个人,大家合作共同地做这件事,那将来的果报就是大家共同的来承受了。

我看见报纸上有一件事,可能这件事在七七事变之前,有个南天王,姓陈,姓陈吧?这个人。他有一个小太太,当然大家一定是感情好,但是有的时候也是不好。有时不好,就把她驱逐了。把这个小太太一驱逐,他的官就向下降,这个财富也就减少,就是开始倒楣了;也有人说是,你把你的小太太请回来就会好,那么他就试一试,就把这个太太又请回来,请回来就升官,就发财;后来又是不对劲,又驱逐,驱逐,又是倒楣,就是这么几次,就感觉到非要和她在一起才可以,才能够有很多吉祥的事情。我看见报纸上有人写这篇文章。

那么在佛法上怎么解释呢?这就是共业。前一生大家在一起做功德,今生得果报的时候也要在一起,也要共同的,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夫妻也有共业,儿女、朋友也是有共业,如果没有共业,不行,没有共业,不能做夫妻,没有共业,也不可以做父子、儿女,也不可以的,也都是有共业,但是共业是有时间性的,有时间性的事情。说是他父亲眼睛痛,他儿子眼睛也痛,那医生说这是遗传的,但是他父亲不承认这个事情;但是在佛法来说呢,不是遗传,就是共业,以前共同的做一些有过失的事情,将来就是共同的受这种果报,佛法这样讲,我感觉佛法是合道理。

你做这种有意义的事情,将来你得到幸福,我没有做,就是没有这回事,我若做,也会得到幸福的果报,这样子比较合道理。说是我的祖先做的福德,他死了,他自己不去受果报,我来承受果报,这个事就是不合道理。那么在佛法里面是这样讲,就是自作自受,这是合道理的。

所以这上面说:“所谓淫、怒、痴、无明,乃至大苦聚”,这个“乃至”就是个业力。“乃至大苦聚”,就是前面是淫、怒、痴、无明是烦恼,烦恼而有业,由业而得果报,就是大苦聚。这个“大苦聚”,不是一般的苦,很苦很苦啊,那当然是到地狱去、或者是到饿鬼的世界、到畜生的世界去受这种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什么是「造作等流果」

造作等流果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 前面的领受是约外...

心地是相貌的根本

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

现代人造业有四种特点

现代人造业有以下几种显著的特点,和以往时代迥然不同...

古人修善积德改命的故事

一、孙泰 唐朝的孙泰是山阳人,少年时代从师皇甫颖,操...

「遍计执」是怎么安立的呢

这个「遍计执」是怎么安立的呢?「遍计执」它也是有一...

吃肉杀生因果不虚

色身无常 世上没人愿意生病,人人都怕病,上至帝王,下...

外面境界没有错,错的是自己

世出世间法都是因果的定律,若能明乎此理,见解就正确...

面对诱惑,孪生兄弟不同的命运迥异

今天这则故事,出自《人鉴》,编者为李圆净。李圆净(...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再没有比这更简便易行的法门了

【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

顺情而化,导入弥陀的大悲

我们都知道,阿弥陀经讲,极乐世界有很多的鸟,都是阿...

虚云老和尚《上海玉佛寺禅七开示》

初七第一日开示(2月22日) 这里的大和尚(苇舫法师)...

中峰和尚劝念佛诗

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谁能数? 众生反以苦为乐,...

【佛教词典】三光天子形像

(图像)画三光之像以明星为菩萨形,置于中央,以日月...

【佛教词典】有体施设假

为二假之一。即于无名之法体上,施设假名之义。据宗镜...

注意足下 细微处见精神

日本的禅寺,往往都在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注...

慧律法师《荒漠甘泉》(义工大会开示法语)

真正的体贴,是不使对方难堪的。 愤怒的人,只张开嘴...

【推荐】念佛者得人天鬼神恭敬

一个念佛人为什么他的种性高贵?《无量寿经》说,念佛...

净宗四祖-法照大师

1.生平 法照大师(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迹多不详...

一心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全体功德

得波罗蜜者,诸菩萨众,有恒沙劫中,修六度万行,未能...

天台智者大师略传

第一章:大师家系 止观明静,前所未闻。故智者大师把它...

佛像一定要请法师开光吗

问: 请法师开示一下,如果买了佛像,是否一定要请法师...

天地广阔,不要画地自限

天地广阔,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占有一席之地而自寻烦恼。...

发明家的际遇

在这世间,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自然观念上也会...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良的人心胸坦荡,没有私心杂念,不会欺天瞒地,也不...

注解佛法的和尚

一天,慧能向众人说:"我有一个东西,没有头也没有尾...

中阴身阶段会更容易往生吗

问: 现在往往是事先没有准备,发现亡者断气之后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