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的皈依仪轨

2011/04/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皈依是梵文saranad的意译,也译为“归依”,是说佛法广大无边,可以依托。归为归投,依为依伏,故称“归依”。

皈依是由非佛教徒转变成为佛教徒必须走的一步。经过了这个仪式,表明这个人从不信仰佛教开始信仰佛教,并正式取得佛教徒的资格了。

因为佛教是由佛、法、僧三要素构成的,所以,皈依佛教也可以说是皈依佛、法、僧。佛教认为佛、法、僧为“真宝世希有,明净及势力,能庄严世间,最上不变等”,故称为“三宝”。因此,皈依佛教,也称“皈依三宝”或“三归依”。

皈依有多种形式,在此主要介绍师徒授受的“三皈依”仪式。

请师。准备皈依三宝的善男信女们集合,分东西两班对立。钟鼓齐鸣后,鸣引磬三下,转身向上(即面对佛像),顶礼三拜、问讯。然后再转身对面站立。引礼师迎请法师到大殿之后,同样向上顶礼三拜。二众(居士男女)为首者执香旁立。法师升座、拈香、敛衣而坐。

礼佛。在木鱼、磬、鼓、钹等众乐器的伴奏下,由维那举腔唱香赞。同时,为首者至中位行问讯礼,再到香机前,上香后归位,顶礼三拜。两旁受三归者,转身向上,随同为首者行顶礼,之后,长跪。

求受皈依。先由维那师解说。三请,每请一次一叩首。

开示。和尚鸣尺,开始给受三皈依者简单讲解佛理、佛法的难得,以及皈依的意义。佛教称此为“开示”。讲完后,问受三皈依的善男信女们能否理解?能否如法受持?受三皈依者如是答应。

请圣。和尚鸣尺说法。这时,受皈依者各称自己的法名。和尚随起座拈香、合掌,教授皈依者念“香花迎、香花请,弟子某某、一心奉请”。接着把所要请的一一说出,并一请一叩首。凡者三叩。首先请一切诸佛。然后请诸法宝。其次请诸僧宝。最后还要恭请在光明会上诸监坛护戒。三清完毕,和尚还座,受皈依者仍继续长跪,合掌谛听。

忏悔。和尚鸣尺说法,后诵《忏悔词》,并按节奏叩拜。之后,再三称“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

受皈。由和尚鸣尺说法,说完,和尚带领受皈依者称:“我某某(各称法名)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一称一叩首,如是三番。然后依师说:“我某某归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归依自在天魔等。归依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世尊慈愍故。我某某皈依法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是我所尊慈愍故。我某某皈依僧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众。皈依清净福田僧,是我所尊慈愍故。”三况三叩首。

发愿。皈依者随和尚念《发愿词》,诵一遍,一叩首,共三遍。词曰; “我某某法门无量誓愿学。我某某佛道无上誓愿成。”

显益劝嘱。和尚鸣尺问能依教奉行否?皈依依者答曰:“能依教奉行。”

回向。和尚鸣尺,后敛衣起座,合掌道: “授皈功德圆满,大众合掌同音,念佛回向。”维那举腔,大众念佛。念毕,引礼师叫受皈依者礼谢和尚三拜,起立于旁。由维那举回向偈,大众同接合。念完回向偈,和尚下座,礼佛三拜,然后,回向赞竟。两个引礼者鸣手磬先行,受皈依者随后,和尚居末。按照日常的仪式送归方丈,再回到座前。礼谢大众三拜,至此,三皈依仪式圆满结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春节寺院普供仪轨合集

大年三十(除夕)至正月初二,依汉传佛教丛林的惯例在...

李炳南居士的皈依因缘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

居士是否可以在佛前自受五戒

在家女人如果家里经济宽裕,身体自己又能做主,到附近...

仁清法师:文殊菩萨消业开智修持简轨

接下来是智慧文殊菩萨的修持,我们拿到资料了没有?所...

最简单的放生仪轨

在没有师父主持,自己放生的时候,可按下面这个简单的...

宗舜法师:出家为什么要剃发

宗舜法师: 这个剃发的风俗在古代印度对于重犯,就是...

受过三皈五戒的人,为何还会受鬼神的骚扰

问: 受过三皈五戒的人是有护法神隐形保佑的,为何还...

皈依时可以请人代替吗

皈依有翻邪三皈、五戒三皈、八戒三皈、十戒三皈和具足...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

大福自有妙方

明白人生道理,处之安然,幸福自是可得。不因愚痴无知...

为何修行人要过午不食

问: 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为什么? 成...

善导大师念佛偈

渐渐鸡皮鹤发,精神未免枯竭; 可怜老眼昏花,恰似浮云...

【佛教词典】东海若

柳宗元撰。收于柳河东集卷二十铭杂题部、全唐文卷五八...

【佛教词典】念着

(术语)念妄念之心境而执着也。占察经下曰:但以众生...

学佛从受戒开始

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莫说了生死的话;除了求生净土...

慧律和尚顿悟自性偈颂

著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 若能万法尽舍却,...

只教用功法,莫炫己境界

川中每出异人,有刘某者,皈依宝一法师,宝一庵中有湖...

【推荐】一句佛号能解怨,凶煞之地化清凉

自古以来佛家有一句成语说:一子持斋千佛喜,九玄七祖...

如何面对情和爱,而不为所迷惑

佛教爱不重,不生娑婆一语,直接道出爱欲是人与生俱来...

骄傲的猴子

在一座深山里,有一群猴子,相处得非常和睦,好像大家...

布施大众什么物品功德最大

问: 如何分别布施的物品? 答: 应布施众生所需物品...

停止抱怨会让任何人走向成功

有一个作家出差时,无意中坐了一辆非常有特色的出租车...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一日,佛子罗睺罗等五十位沙弥,听闻佛陀讲述波斯匿王...

不必害怕生死之际的业力发挥

关于临命终时的业力问题,这个业力是今生的还是多生的...

转短命为长寿之法

请大家看第四段:转短命为长寿之法。这一段主要是针对...

佛陀的四种弟子

随着佛陀教化的弘传,皈依佛陀的弟子不可胜数,僧团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