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家庭为何不和睦

明如法师  2011/07/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平时,不少在家学佛的居士向师父诉说烦恼:自己很想精进学佛,家庭成员总是障碍重重,结果烦烦恼恼,甚至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自叹福报浅薄,其实,是智慧不够。

看到一篇文章《家庭与菩提心》,觉得不错,录之于后,以飨有缘。

现在我们很多人学佛都是学习大乘佛法的人,也就是发了利益一切众生心的人,很多人的家庭却不能和睦相处,有的和父母不和,有的和妻子不和,大部分的夫妻经常吵架,搞的人心惶惶不能如理学习佛法,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没有重视菩提心的修行,也就是我们根本没有注意菩提心而导致的结果。

在大乘佛教修持过程中,自我们初发菩提心到最终圆满佛果,在这个中间诸佛菩萨当然是我们至关重要的所依助缘,这点我们很多人都会知道。但是,很多人却不清楚,除了诸佛菩萨外,三界芸芸众生对修行菩提的作用有何等重要。从修行所依助缘的角度而言,众生与佛作用是相等的,每个修行人都必须平等去尊敬。而许多人不明白这点,只知道尊重佛陀,却不尊重众生,这是非理的观念与行为。

如果没有佛陀引导我们,我们就如同迷途于旷野的盲人,根本不可能从三界轮回中得到解脱,但如果不依靠众生,那我们菩提树之根就没有了。如《华严经》中说:“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不依众生,谁也无法生起大悲菩提心,而成等正觉。龙树菩萨也说过:“众生菩提因,若欲成佛果,于众敬如师。”众生是趋入菩提之根本助因,如果想得到佛果,即应当把一切众生与自己的上师一样恭敬承侍。

那么众生有很多,家庭就是众生而组成的,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人,在外面大家一致是一个不错的修行人,喜欢帮助别人,并且菩提心很好等等。但是就是和家庭搞不团结,经常对自己家人有很大的脾气,搞的人见人烦,我自己认为这种修行人就是有问题,因为把家庭和自己最近的亲人都没有办法融合,那么说明我们就不是真正的产生菩提心,因为一个家庭不一定都是修行人,如果自己是修行人,那么就应该承受家庭给我们带来任何的不利因素,比如说:夫妻吵架,吵架的起因不可能是因为单方面产生的,肯定是两个人都有问题才会吵架,因为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那么如果有一个人是发了菩提心的,那么这个问题,就很简单的处理,这个发菩提心的一方,就应该知道自己的丈夫(妻子)也是众生,他因为我而不快乐,想要发泄,那么我就不应该令他继续生烦恼,应该宽容他的无理也好,取闹也罢,渐渐的他也会感觉到你的好。你自己本身也会慢慢的开始对一切周围的人产生同样的心理,那么这个菩提心越来越接近于真实。相反他说你一句你还他十句,那么从因果的角度来说,那就是恶性循环,有此因必有此果,你们的家庭也就越来越多的争吵和谩骂。

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实践在很多事情的方面,因为谁也不愿意和一个自私的人或者嗔心强烈的人在一起,如果我们连对自己的家人也不能以菩提心相待,可想而知你对其它众生的菩提心是如何?因为家人是我们无始以来极其贪恋的一个因素,我们对他们都无法产生菩提心的态度,怎么可能对一些毫不相干的众生产生真正的菩提心,所以我觉得一个家庭的和睦也标志着修菩提心的人是否与菩提心相应,如果相应的话,那么这个人的家庭不会产生那么多分歧的。许多接触过密宗上师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长时间的不愿意离开上师,就是因为上师的菩提心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们和上师呆在一起,上师绝对不会害我们,只想着用善巧方便利益我们。所以我们喜欢和上师在一起。而如果我们和一个伤害我们性命的人在一起,我们不管是谁都恨不得赶快离开他。所以,一个拥有菩提心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别人的爱戴,他和公司的人也会处理好,和老板也会和睦,和朋友也不会争吵,家人也喜而乐见,周围领居也经常赞叹。反之就是另外一个局面。

有些人不明白这些道理,他们对佛像、佛塔等非常尊敬,每次见到都要五体投地的顶礼供养,但看到令自己不开心的人,马上就生厌烦心,甚至要生嗔恨去讥谤伤害。这种做法与所求的菩提心完全背道而驰,也不是佛弟子应有的行径。修学佛法的目的,无非是解脱成就,如果舍弃了修行道中与佛无异的众生功德源,那就会如同只有一个轮子的大车,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菩提大道上前进。作为佛弟子,恭敬利益有情是基本的行为规范,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尊重佛陀而不尊重众生,那么他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而“敬佛不敬众”,也决不是佛教的教法与行为。那么敬众而不敬自己家庭成员,那前面的行为是根本无法保证完成。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能依与所依的关系,如果我们不能把家庭搞和睦,那么说明佛法还没有融入世间。没有融入世间,菩提心就没有建立。家庭如果搞不好,修学佛法是难上难,家庭搞好了,就说明自己在修学的道路上少了一些违缘。很多成佛的经典都有眷属圆满的讲解,并且眷属也是成佛很大的助缘,藏族有很多出家人都是由家人来供养完全道业,故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家庭融入菩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虐待老人的现世报

大嫂的姥姥(以下简称姥姥)出生在河北省安国县,家里...

三大计划解决婆媳矛盾

我们的先辈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提倡的设身处地,以己度...

把自己的家庭顾好,不就可以了吗

问: 人活着,只要把自己的家庭照顾好,不就可以了吗...

夫妻之间如何幸福相处

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女子绝对不是男子的寄生虫;男子...

【推荐】逆缘让我成为莲邦彼岸人

已经步入中年的我,之前是不愿接触任何信仰方面的信息...

学佛后怎么处理与家人的关系

问: 师父您好,我学佛以后,与家人的关系搞得很糟糕...

亲人是「冤家」还是「眷属」

小的时候在老家,我们那里有个顺口溜:土地是枷锁,儿...

「认错」是处世最珍贵的宝物

我现在讲个笑话给诸位听,其实这是真事实,也是教你们...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五德品格缺失,身体就会产生疾病

五德养性,是指根据仁、义、礼、智、信来养自己的性。...

有时需要以退为进

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古人劝我们要精进,...

度尽阿鼻苦众生的地藏王菩萨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是幽冥教...

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往生

问: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是什么?具备什么条件才...

【佛教词典】彼过患相

【彼过患相】 p0800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三页云:彼过...

【佛教词典】阿力多柯

(衣服)Haritaka,衣名。阿毗昙经下曰:阿力多柯衣者...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一进大学,蔚儿就觉得和同宿舍的梅梅很有眼缘,就主动...

学吃亏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忏公师父常常讲一个观念,他说:我们修行人有三个重点...

厚德载福--清朝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家的故事

北东园笔录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林则徐的好友,江苏巡抚...

【推荐】六根攀缘的种种境界都不是真实的

缘影心就是指的第六意识,能够缘种种影像。缘就是靠六...

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语力量大,这是怎么回事

问: 顶礼法师,也有一种说法,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

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

佛经里对不食肉的开示

经常有同修气势汹汹的找我辩论,说佛从来没说过不让吃...

在家居士能做幽冥界皈依吗

问: 弟子最近在网上看到,有在家居士做幽冥界皈依,...

星云大师《成人之美》

《了凡四训》中提到:人在日常生活里,要随缘尽力实践...

圆因法师:为什么不要吃肉

1、戒杀吃素得福报 佛陀在楞伽经开示我们:食肉与杀同...

唐代高僧怀感大师

在佛教的教法中,净土法门是貌似简单、容易,几乎没什...

蜜浆供佛得道

从前,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度众时,许多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