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烦恼是因为没有学会放下

2012/03/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勇于舍弃并且敢于放下人生舶种种包袱,才能够轻装前行,生活才会更加充实与轻松。

人生的诸多烦恼追根溯源就是没有在生活中学会放下,有时即便明白了烦恼的根源所在却不能或不肯放下,如此身心必定背负沉重的包袱,而为了这些包袱,就必须付出异常的心血和精力,于是原本可以轻松前行的脚步开始变得蹒跚,生活也在重压之下变得越来越辛苦,越来越累。

有个故事说有一个富翁做生意赚了很多钱,可是他既怕人来偷,又怕人家来借,成天为了这些钱财而忧心忡忡,所以很不快乐,于是他便背着这许多钱财,到处寻找快乐。然而,他翻越万水千山后,依然没有找到快乐,不免感到非常沮丧,便坐在路边唉声叹气。这时,一位樵夫担着柴从山上走下来,正好在富兹面前停下休息。樵夫放下了担子,一边檫汗—边愉快地向富翁打招呼。富翁就问樵夫:“你知道快乐在哪里吗?我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樵夫指着自己的担子说道: “知道啊,放下了就很快乐。”富翁听到这话顿时茅塞顿开:“原来自己不快乐是因为背负的太多,为了那些钱物,整天担惊受怕,患得患失,怎么可能会有快乐可言呢?”于是,他不再做个守财奴,钱物也不再紧抓着不放,而是开始用自己的钱财帮贫济田,做了许多善事,而他的生意由于他的良好声誉更加红火起来,富翁终于找到了快乐之道。

故事里樵夫与富翁的快乐都源于“放下”,樵夫因放下肩上沉甸甸的担子而高兴,而富翁则是因放下了心头的负担而快乐,原来生活多一份用心,便会有所不同,片刻的领悟,有时足抵一生的经验,放下的智慧就发自内心、无可取代的力量。勇于舍弃并且敢于放下人生舶种种包袱,才能够轻装前行,生活才会更加充实与轻松。

有一位外道拿着两个花瓶献给世尊。 世尊说:“放下!”外道放下了一只手中的花瓶。世尊又遭;“放下!”外道又放下了另一只手中的花瓶.世尊还是对他说:“放下!”外道说:“我已两手空空,还要放下什么?”世尊说:“不是让你放下花瓶,而是要你放下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才能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在佛教看来,外六根,内六尘,中六识是令人们产生欢喜、贪爱、怨恨、染著等妄念的根漏所在,能衍生出种种烦恼,因此唯有放下这十八界,才能在对事物的认知上,逐渐抛下种种阻碍,用澄静清明的心智,看淡是非得失,脱离烦恼的羁绊,从而拥有一个不染尘境的心灵。

一位参禅者见赵州时,因为自己没有带礼物而非常的惭愧,于是向赵州禅师道; “很抱歉,我并没带什么东西来。”赵州回答:“放下来吧。”禅者道:“可是我什么也没有带,能放下什么呢?”赵州答:“放不下来,就挑着吧。”

这里,赵州让参禅者放下的是“一物不带”的那种惭愧意识。禅师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必拘泥于礼,无物呈上,也不必放在心上,不要有太多的妄念痴心,凡事随缘任性,但尽凡心即达“平常心是道”之境也。

所谓“智者无为,愚人自缚”,人通常喜欢自己给自己的心灵套上枷锁,心头的压力,岂止拜见禅师时的那份礼物的有无?功名、金钱、爱情、事业,皆是心中求之欲得的,而正是这一味的追求,无节制的欲望,使人紧张忙碌,疲于奔命,这就是放不下。因为放不下既得的舒适环境,有人习惯于当太平官,守摊子保位子.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荒废了人生;因为放不下看重的“声誉”和“荣誉”,一些人害怕别人的批评和打击,墨守成规,小心翼翼,贻误了事业;因为放不下诱人的灯红酒绿,有人守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越走越远.越陷越深,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因为放不下期盼的职务和待遇,有人忙于东奔西跑、请客送礼,甚至违法乱纪。而现实中我们都没有通天的本领,这就注定许多事情难以尽如人意,致使我们常会陷于“求不得苦”中,难以解脱。面对这些情况,想要身心得到自由,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放下,放下那些不必要的多余的累赘。心灵不为外境所转。相对于人生而言,只有放下对名利物欲等“饥渴”心理,才能在当下的工作、生活中去体昧人生,才能体悟到人生的真谛快乐自适才是生命的本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消除烦恼的方法

我们的身心里有多少烦恼,你曾经算过吗?笼统来说,有...

在地下入定七八年, 生死却仍未了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金山的寺院上香,当时是一个下大...

【推荐】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地位无常,终会衰败

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应当舍弃吝悭,广结善缘;地位无...

净土宗人要往生,一定要做好人生的收尾

净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绝对不...

只需放下,便是修行

正月初五,漫天飞雪飒飒而至,忽来的暖意,雪亦成了今...

傅大士《十劝颂》

傅大士(497569)是齐梁之际著名大居士,又称善慧大士,...

如梦如幻的修学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它是一个如梦如幻的修学。怎么说呢...

用四无量心对治烦恼

如果学佛者在生活中解行并进,开、示、悟、入佛的知见...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志公禅师劝世歌

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 天也空。地也空。...

喝水也有学问,十个喝水的坏习惯

导语: 你会喝水吗?这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你却未必...

印造楞严咒经书或佩件的功德利益很大

一、如果有人能书写、印刷、雕刻此咒,带在身上或挂在...

安住在无所得的心

我们再往下看什么是生灭的相状,什么是不生灭的本体。...

【佛教词典】树下坐

行事钞·头陀行仪篇:“树下坐,智论云,树下思惟。如...

【佛教词典】杨柳观音

三十三观音之一。又称药王观音。左手结施无畏印,右手...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理一心不为二边所乱,即修慧也。...

轻僧慢法之习气,实为学道之障

汝来信,语颇恳切,然犹有轻僧慢法之习气。此之习气,...

星云大师:为信徒添油香

我经常在弘法途中顺道巡视佛光山各别分院。有一次,到...

善巧导净土,妙验西方路

沈中旭。字启白,江苏吴县人,年少时个性豪放不拘小节...

怎样辨别真伪善知识

问: 初发心学佛,需要善知识引导,善知识的标准是什...

圣严法师《工作不只是保住饭碗》

什么是现代人应该有的正确、健康的职业道德观念呢?时...

梦参老和尚: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

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 说我也不能讲经,不会说法,...

时常日久揩磨,渐渐明通心地

祖师曾教导我们:时常日久揩磨,渐渐明通心地。我们总...

一定要在事相上磨练,这种才是真功夫

过去有一个人他很会驶船,他研究很多,是航海的专家,...

每一次修行对于我们都非常珍贵

每一次修行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的珍贵,因为修行是每...

要平息愤怒,必须舍去对他人的怀恨

常常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认为自己就是对的...

去除烦恼习气要下狠心

但是我们这些烦恼习气也不是一生养成的,过去无量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