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观心的五法

星云大师  2014/09/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观心的五法

世间上,多数人喜欢看外面,不喜欢看里面,经常都在“心外”求法。其实,我们的“心”才是宇宙人生的根本,无论什么,都通达于心,都源于一心。只是一般人都喜欢看你看他,看人的善恶好坏,却不明白自己的“心”,所以佛教的禅门很讲究“观心”为本。怎样观心呢?试提五法如下:

一、观心正邪:我们的心,时而天堂,时而地狱,时而善美,时而邪恶,不易了解。尤其人喜欢“护短”,对自己心里的善恶正邪,容易护短蒙蔽,因此不易正确了如。其实,心中有因果、道德、慈悲、是心为正;心中充满了邪恶谬执,是心为邪。如果能观照自己的心是正是邪?就能知道自己的做人,是正或不正了。

二、观心贤愚:我们的心是贤是愚,如何判别?所谓贤者,就是贤惠善良,所谓愚者,就是痴迷,就是愚昧。有的人以反为正,以善为恶,虚妄错误,所谓“不按牌理出牌”,都是因为没有观照自己的心,没有把心转愚为贤之故。

三、观心动静:吾人之心,每天二十四小时几乎都在妄动,一生数十年岁月,也总是不得停止,即便是睡眠,也会离开眼耳鼻舌身,单独作种种梦境。心能上山下海,心中充满人我是非,其实都不是真实的,只是说明心之好动。加入我们能观照自己的心,能“制心一处”,让心静止不动,所谓“一念不生”,何愁万事不办呢?

四、观心净秽:我们的心是清净心还是污秽心呢?如果心中充满贪欲、嫉妒、邪执,嗔恚,这就是心的污秽;如果心中一直想要利益世间,照顾世间,与人为善,给人好缘,这就是清净心了。一个人的心如果能清净,时时观照它,不让它迷失;把握住心,才能把握真正的自己。

五、观心大小:吾人之心,实在说“心如虚空,量周沙界”,我们的心无处不遍,无所不在。但是有的人,心量之小,例如婆媳不能互相包容,夫妻不再相爱的时候,视如仇人,总想去之而后快。有人说,我们的眼睛容不下一粒沙;如同我们的心,不能容下一个人,一件事,所以不能成其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静坐的方法

至于问到静坐的方法有多少种的问题,据我所知,只有一...

大安法师:现代人心里空虚迷茫的原因

问: 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心里都很空虚,这是什么原因...

怎样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大乘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两...

十种金刚心

卢舍那佛言:千佛谛听,汝先言金刚种子,有十心。 第一...

以心的力量来化解与改善

曾经听闻一则故事:有二人去医院拿检查报告,原本,某...

苦不在外境,而在心有烦恼

修行本来就要有随遇而安的功力,在燠热酷暑的环境,要...

从妄想躁动归回于平静

人常常有一种冲动:我一定要到什么地方去看看!实际去...

人生的七味心药

人生在世,既短暂又坎坷、既荣幸又无奈、既富裕又贫穷...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让外境成为自身成长的力量

我们一个人出生在这世间,生活周遭一定有很多的人、很...

用爬楼梯来比喻人生

现代的社会,医学发达,生活素质提升,在先进的国家里...

人与人之间的道路有哪些

人生为了到达目的地,必须起程上路。路,是通往目标的...

星云大师《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

长乐先生:禅宗有首偈语说: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

【佛教词典】一日佛

(术语)一日清净至暮,则为一日间之佛也。宗镜录二十...

【佛教词典】福尽故死

【福尽故死】 p1282 瑜伽一卷十三页云:云何福尽故死?...

莲池大师《七笔勾》浅析

一、五色封章一笔勾 【原文】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

肠胃的「四敌五友」

我国是胃病大国,在13亿人口中,肠胃病患者约有1.2亿,...

往生西方全凭信愿持名不失正念

深达胜义,万勿生疑 众生对净土法门,所以不能生信者,...

念《地藏经》想要去做坏事,这是不保护你的

你要依照《地藏经》的意思去修行。有些人念《地藏经》...

石头和尚的十味妙药

云南昆明华亭寺内,存有一奇特药方,它是唐朝无际石头...

好好地念佛,世间的福报也在里面

问: 弟子一心想念佛求生净土,但世间缘分未尽,且为...

欢喜心听佛法和赚大钱,哪一样比较殊胜

佛陀的姨妈为佛陀做了一件金缕衣,佛陀却要姨妈拿这件...

沙曷比丘饮酒醉卧树下,为何世尊还赞叹他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千二百五...

如何对治烦恼习气的现前

我们在修行中经常会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往往会引发嗔恨...

每个人都有光,只是大小不一样

在诸佛派侍者问讯世尊的时候,佛的表现是什么?含笑。...

【推荐】印光大师论逆境

所谓逆境,就是指使身心感到不顺利的环境。逆境,可以...

神通的本质和类别

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则可矣。若妄意欲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