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体会生死,契合生死,利用生死

证严法师  2013/03/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体会生死,契合生死,利用生死

凡夫之心总是不断生灭,只是自己不曾察觉,也不会去注意。一般人对生死大事平时也无警觉,只有学佛的人才会用心去了解生死。

佛陀在世时,他的周围有很多大智慧者,如文殊菩萨将佛陀的教法弘扬至偏远地区,以其智慧发挥佛陀的精神,说明佛法的微妙,平常的人应该都能接受而开启智慧。不过,却还是有人问:“明明知道生死是虚妄的,为什么人们还是在生死中流转?”这表示问话的人虽能接受文殊菩萨的教法,却仍无法体会生死的究竟之道。

现世间就像一个大染缸,在险恶的社会中,常人都迷茫于生死,很多人看到我都会说:“师父,请您为我加持,让我开智慧。”其实,凡事都要靠自己下功夫。文殊菩萨所说的生死大法,周围的人无法完全体悟,这是因为修行的工夫还不够,所以需要不断自我努力,并没有什么人可以给你智慧,也不是谁就能为你加持。

学佛,分分秒秒都要身心一致,不让心念散乱。譬如坐下来时,身体静止了,但是心静定了吗?若只是一味在文字上寻找生死的妙法,难免徒劳无功。有一位学僧请教禅师生死之法,这位学僧说:“明明知道生是无生法,我怎么还是在生死迷茫中流转?”禅师回应他说:“你知道笋子长大了是竹子,而笋子是竹子生出来的;笋子长成竹子,又可拿去做竹筏。你用心想一想。”禅师的开示只是到此为止。

大家也来想一想,笋子是竹子生的,笋子长大了是竹子,而竹子拿去做竹筏,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段话其实是告诉我们: 知道生死倒不如体会生死;可以体会生死,不如契合生死;要契合生死,不如利用生死!

只是知道生死,一旦面临生死边缘,往往就慌乱无措、烦恼不已,这是因为面对问题的人是“自己”。如果是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大可理性的说“生是死的起点,死就是生的开头”,一副看得很淡的样子,这是对他人生死的体会。体会之后最好能进一步去契合,比如较亲近的人往生,你会有惶恐、烦恼、悲哀的感受,这表示你还不能完全契合生死的道理。

所以,不论生死的课题是发生在什么人身上,我们都要学会“一切放下”,再进一层做到“利用生死”。我常说“身是载道器”,将来到底何去何从,不是坐在那里说“知道”,生死就可以自己做主。最要紧的,是利用此有生有死的身体赶快去造作,训练心不随境转,造作未来的净业,消除一切烦恼业障。

“知生死,不如体会生死;体会生死,不如契合生死;契合生死,不如利用生死。”总之,我们要“利用生死”,难得来人生一趟,不要浪费时间,要好好利用人生,这才是真正体会、契合生死之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你这样去想,心惊胆战啊

用功的人,你晚上做梦是不是还知道用功,梦中有七八分...

来去自由的良介禅师

良介禅师,唐时会稽诸暨人,二十一岁在崇山受具足戒。...

杀盗淫三恶果在人道里的体现

首先杀业,你有杀业的话,直接就是多病、短命,这是杀...

在生命相续中,阿赖耶识是非常重要的

又将没时,造善造恶,或下或上,所依渐冷。若不信有阿...

你凭什么离开三界

净土宗的带业往生,诸位你想想看,净土是一个清净庄严...

七情三想的众生,会投生到哪里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

如何找到出世与入世的平衡点

问: 末学如何来找到解行并重,世界法物质的累加与出...

所谓贵人者,谓其能去乎贱态也

【原文】 所谓贵人者,非爵尊位显,学富五车之谓也。谓...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爱是没有分别的

佛教徒多数会念佛,但却不一定都能了解南无阿弥陀佛这...

美丑一念间

一切唯心造。有人用心美化世间,有人却丑化了社会、丑...

证严法师: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 每一天都是做人的开始,每一个时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证严法师《四种贫富人生》

富中之富、富中之贫、贫中之富、贫中之贫 是法师经常...

【佛教词典】大乘十喻

诸大乘经典每以幻、炎、水中月、虚空、响、犍闼婆城、...

【佛教词典】宝生印

指密教金刚界三昧耶会之宝生如来所结之宝形印。此印即...

这四条分钟定律,改变无数人

好好利用一分钟,与随意浪费一分钟,看似没什么区别,...

眼盲心不盲

记得当年台东的佛教莲社是由一间木造仓库改造而成,处...

做种种功德都要回向往生西方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

人道众生是怎么来的

己四、示人趣 人,忍耐的意思,人者忍也。因为人道的众...

法供养的内涵意义

在诸种供养当中,法供养最为第一。那什么叫法供养呢?...

打坐完有这两点需要注意

前面是讲调心调息,现在看调身。 然后微微动身,次动肩...

虚云老和尚悟道因缘

虚云老和尚,字古岩,又名演彻、性彻,法号德清,俗姓...

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佛世时代,舍卫国波斯匿王有一天和末利夫人在楼阁上,...

观此粉饰身,疮伤一堆骨,疾病多思惟,绝非常存者

学习四念处,观身不净这很容易懂,观受是苦、观心无常...

阿弥陀佛名具万德,名召万德

阿弥陀佛的名号具足万德,佛的果地上的功德都在名号当...

阿那律陀尊者为什么叫做无贫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

在家学佛逆缘多,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问: 在家学佛逆缘多,怎么对待和处理才如理如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