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福为善眷属

2013/05/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福为善眷属

过去,有一位国王以正法治化国家,深得人民敬仰,却因没有子嗣而愁忧不已;听闻佛陀来到国内,随即前往拜见、聆听开示,并且欢喜受持五戒。国王一心奉敬,唯愿求子,昼夜精进用功,无有懈怠。

宫中,有位十一岁、专门服侍国王的使仆,一向忠诚信实、遵守法令,行住坐卧不失威仪,为人谦卑忍辱,精勤恭诵经偈。每日早起上香,精进用功,数年来始终如一,不以为苦,后因重病而往生。不久,他投生为国王之子,年至十五岁,被立为太子,待其父王命终,便承袭王位。但是成为一国之主后,他却开始憍慢自大,放逸荒淫,全然不理国事,导致大臣们也跟着懈怠,于是朝政荒废,百姓饱受其害。

佛陀知新王过去生所行,今因隔阴之迷,不会本识,故慈悲带领弟子们前往,欲以教化。国王听闻佛陀到来,遵照先王迎佛之礼,带领大众恭迎,稽首礼佛,退坐王位。

佛陀询问:‘大王,你的国土人民、群僚百官们,是否和你父王在世时一样过着安乐的日子呢?’国王回答:‘我年纪还小,不知如何安抚民心,令其安乐,但蒙父王圣恩,人民生活得以如同先王在世。’

佛陀又问:‘大王,你是否知道自己过去生的因缘,因何功德而得此王位?’大王表示:‘我因顽愚不智,所以不知过去因缘。’佛告大王:‘你过去因修五事,所以得为国王。

一者,布施,因过去世力行布施,所以今生为王,感得万民投入无量资财,为你建造宫殿。

二者,兴建寺庙、供养佛像和佛龛,所以今生得以住在华贵的皇宫正殿,安坐御座,治理国事。

三者,礼敬佛像及高僧,以是因缘今生得以为王,一切万民莫不向你恭敬作礼。

四者,勤修忍辱,身口意清净无恶,所以今生见到国王者,皆发欢喜心。

五者,常求智慧,故今世为王,能以智慧决断国事,臣民信受奉行。国王当知,若行此五事,则世世为王。’

‘人们都知道要敬奉国君、父母、师长、三宝,并对三宝具足信心,常行布施、落实持戒,以及听经闻法,则能增长智慧,吉祥如意,所生之处皆得安乐。一个人若过去生修福修慧,出世必为人尊;能以正道令天下安乐,受百姓尊崇,守法奉行。大王,你是全国臣民之主,当以慈爱对待下属,率先执持净戒,让臣民百姓了达趋吉避凶之道。虽处于安乐之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困难,保持清明的思虑,则福报就能增长。更要发广大心,将福德布施给周遭的人,不分尊卑贵贱皆能同享。’

接着,佛又说:‘大王,你前世担任你父王的使仆,奉佛以信、奉法以净、奉僧以敬、奉亲以孝、奉君以忠,一心精进布施,终不懈怠。如是福德,得以投生太子,替补国王之位。

如今你虽得富贵却懈怠不勤,当知一国之主应行五事:

一者,统理万民,正直无有失当。

二者,养育将士,随时皆能沟通无碍。

三者,常念修习本业,福德无有穷尽。

四者,当信忠臣正直之谏,不受谗言而损正直。

五者,能够节制欲望及贪乐之心,无有放逸。

若能行此五事,则名闻四海,福禄自然跟着来。若舍此五事,则纲纪不举,民众因而困惑不安,必会思乱,士兵因而疲于奔命,势力必会衰减。没有福报则鬼神不助;刚愎自用会失去理智,令忠臣不敢劝谏;任心放逸而不治理国事,必遭民怨。如是必获恶名,后必无有福报。’

接着,佛说了一首偈语:

夫为世间将,修正不阿枉,

调心胜诸恶,如是为法王。

见正能施惠,仁爱好利人,

既利以平均,如是众附亲。

说偈已,国王生大欢喜,立即起身来到佛前,五体投地忏悔谢佛,求受五戒,佛再为说法,大王一心闻法,即得须陀洹果。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四》

省思:

俗云:‘祸福无门,唯人自招’,福与祸非从他来,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一切善恶果报皆因自己造作而来。

‘运来,铁成金;运去,金成铁’,福报具足者多善缘,即使遇到祸患,大都能遇难呈祥;福报不具足者多恶缘,运势不济,难可逃避。福报由善心、善言、善行累积而来,时时心存善念,口说好话,身行善事,则恶心、恶言、恶行自是随之消隐,如是因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果上福报自来。有善有恶仍是相对的执着,最后,还要‘自净其意’,修善不执着善,销归自性,方是真正的中道第一谛善――人人本具之清净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修行佛法不出福慧二门》

六度万行 即是福慧二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带着善良出来混,迟早会有人还的

今年24岁的美丽姑娘名叫Liz Woodward,目前在美国新泽...

佛能预知我们的未来吗

问: 佛能预知我们的未来吗? 衍慈法师答: 你问的是...

邪淫念头的报应

对于邪淫的意乐,有人会觉得:心里想一想没有罪吧!实...

命运多舛、诸多不顺的原因是什么

导语:今生,为何有人善良厚道却诸事不顺,正直谦虚却...

从不好的果报中推出前因

我们看一个人,他今生的果,就要推出他往世的因,这是...

不肯念佛者,皆是福薄之人

昔时有人问莲池大师:一个人不信净土,不愿修念佛法门...

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前世一念之迷与净土失之交臂

生苦我们都忘记了。虽然我们在娘胎里那个苦啊,我们每...

花饰比丘的因缘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带领弟子去应供,斋毕,大众正静默...

野狐狸之喻

野狐狸黑夜遁入厨房,饱餐一顿后便睡着了。睡到天亮不...

人畜之间相轮回

从前有户人家,除了耕种维生,还养了一群羊。这家人认...

【佛教词典】五圆满

【五圆满】 p0258 集异门论十三卷三页云:五圆满者:云...

【佛教词典】磋庆

指西藏佛教格鲁派寺院全寺僧众大会。为寺院中最高级之...

对治内心有所得的执着

欢喜特异功能,但是你内心里的不安还在,就算你成功了...

清福难享,感到不安就是业障发现

咱们现在是末法时期,感这十善业道的众生要生,他都生...

这三门若不关牢,佛号一定念不好

我们念佛的时候,应放下一切,眼睛观佛、耳朵听佛号、...

不愿做老二,谁服你做老大呢

说起来,这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十分凑巧:在俗家兄弟三人...

谈「苦」

许多人不了解佛教,认为佛教太重言苦,把人生说得苦不...

「如狼守斋」的故事

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

一位女居士写给女儿的信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愿望。在如今以分...

韦提希夫人替末法众生请法

现在的众生是末法的众生,业障很重。对比自己,会发现...

怎样使自己的气息调柔

在禅修当中,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样使自己的气息...

犯淫戒与持不淫戒的果报

毁犯淫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生死炽然。二、障...

明学长老:只要穿上僧服,我就不会再脱下来

苏州古城以西,太湖以东,一座千年宝刹香火不熄,这便...

顺其自然才是生存之道

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