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空手把锄

2010/1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禅的公案当中,有一首最为世人熟知的偈句: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这句充满矛盾语境的偈语,出自善慧大士的口中,记载于《指月录》。善慧大士本名傅翕,因此也被称为傅大士,生于西元四九七年,是教导梁武帝佛经的老师,也是禅宗尚未发皇之前的一位禅师。有一次,他为梁武帝讲《金刚经》,走到讲座上,拿起座上的镇尺敲了桌子一下,就离开了讲座而下,梁武帝大感惊愕,善慧问武帝:“陛下可了解了吗?”武帝回答:“不了解。”善慧说:“我已经把《金刚经》讲完了。”

这则故事初看简直不近人情,既然是讲经,当然必须口说,傅大士却只是用镇尺敲桌,未发一语,哪能称得上讲经;而经既未开始讲,又何来讲经已经结束?深入思索,傅大士这样做,却有着寓意深远的道理。《金刚经》的主要宗旨在于破一切执着、名相,目的是要学者“见诸相非相”,才见如来,就这个道理来看,则连《金刚经》经文也可说是“非相”,必须扫破,才能得其真义,获得自由解脱。因此,傅大士不讲经文,直接拍案,说他已经讲完《金刚经》,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所谓“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万法无常,正是此意。

沿着这样的脉络下来,傅大士的偈语因而可解。这首偈句说的就是《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道理。无所住,按照《金刚经》的法要,就是不住于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因为这些都是“非相”,必须离开这些非相,才不为虚妄所迷惑,而得到实相。“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说的是心,心中如果没有锄头、水牛等诸“相”的存在,则抓着锄头也如空手,骑着水牛也如步行,可以自在洒脱,不被锄头或水牛所限制,如此一来,万法皆不住于心,就不被虚妄的诸相所弄。“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说的则是境,外在的境往往误导我们对于实相的理解,桥看似不流,实则因为人的流动而跟着流动;水看似流动,实则未曾流动,其中的差异在于这些诸相住心,而境又不离心,我们心中受到桥相与水相的局限,眼见的动静之境因此分别出来,如果我们抛掉这些执着,看似静止不动的桥,在时间的流动中,其实是不断流动的,而看似流动不止的水,则千古常在,反而是静止不动了。

更深一层来说,有跟空、动与静,看似截然两异,实则有中有空、空中有有,动中亦静、静中亦动,这是所有相的无常本质,看穿无常,就不着空有,不被内在的心与外在的境所羁绊,而能来去自如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云居山竺慎师身上发生的一个事情

你要是见到境界,也不能生欢喜。一生欢喜也同样找麻烦...

末法时期修念佛还是参禅

问: 现在末法时期,是修念佛法门比较好,还是参禅比...

圣严法师:最快乐的人

禅定能让我们的身心暂时放下负担,享受完全的舒畅和放...

灵祐禅师开山记

灵祐禅师在百丈怀海禅师座下开悟后,在寺院里担任典座...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原文】 有诵六祖偈云: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

十首著名悟道禅诗

一、唐寒山《寒山诗》 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 心中...

禅定者调和出入息的方法

智者大师原文: 夫初欲入禅调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调身之...

不变应万变

道树禅师,建了一所寺院,与道士的庙观为邻,道士放不...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苏东坡亲近四位高僧的故事

东坡居士悟道因缘 内翰东坡居士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

活驴现杀,受现世报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就和动物打交道,记得我上小学时我们...

怪兽的传说

在无边无际的森林里,有一棵树冠簇密的老树。也不知从...

米老大的故事

修行即要时时保持这份静的境界,不管什么境界,我们都...

【佛教词典】引摄善

【引摄善】 p0377 集论二卷九页云:何等引摄善?谓施性...

【佛教词典】毗婆沙论

(书名)Vibhā?ā-?āstra,广解广说经论之义者,总名...

再穷的人也能因布施而得福

富贵是用恭敬心布施财物得来的果报。而福大小完全在下...

出家比丘有五种邪命不应该做

在佛陀的戒律当中,讲到出家比丘,有五种邪命是不应该...

【推荐】今生如果没有往生,那来生就更难了

我们再看看第二段, 丙二:教主结叹甚难。 前面是六方...

买智慧

有一个国家很富有,拥有全天下的东西,但是他们的国王...

学佛者应如何防止过失

问: 学佛者应该如何防止过失呢? 慧广法师答: 人非...

懂得体贴他人的窘境

英国王室在伦敦为印度当地的领袖举办一场宴会,宴会进...

怎样为亲人修福报呢

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是诸众生有如此...

大乘佛法「大」在哪儿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施主、吃穿等样样...

大安法师:念佛人正确的目标定位

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每天系念佛号这很好,...

玄奘法师靠什么走出了莫贺延碛

玄奘法师辞别烽火台的守将,一个人走向莫贺延碛,长八...

一诚长老《无杂相》:大德行持 总在寻常

01、菩萨呀 虚公喜与和尚说话,见有人来时便不说了。某...

无用与无明

一般人皆以无用为耻,而我却认为无用正是大用。 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