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波尔尼仙人的故事

2019/12/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波尔尼仙人的故事

佛陀涅槃后的五百年,有位阿罗汉从迦湿弥罗国,来到犍陀罗国婆罗城,看见一位梵志正在捶打教训一名孩童,就上前问为什么要打骂这孩儿?

梵志回答:“我教他勤奋学习声明,将来可以出人头地,他却不肯好好用功。”阿罗汉不禁莞尔,梵志问道:“出家沙门以慈悲为怀,悲愍哀怜万物,您现在微笑,一定是有因缘,希望您为我解说。”

阿罗汉说:“你可曾听说过波尔尼仙人,删定繁琐的婆罗门教典——四吠陀,究极古今,制定成《声明论》,盛行垂范于后世吗?”梵志回答:“听说过。”阿罗汉说:“你的儿子就是那位波尔尼仙人。因为勤勉学习、博闻强识世间的典籍,只会高谈异论,并未深入穷究真理,所以白费了聪明才智,而生死流转不息。”

阿罗汉接着说:“过去,在南海的岸边有一棵枯树,有五百只蝙蝠住在树洞里。一天,来了一个商队停留于树下,当时天气很冷,每个人都又冷又饿,于是大家就找了一些木柴,在树下生火取暖,燃烧的烟和火焰愈来愈旺盛,竟然把枯树也燃着。

此时,商队中有一位商人正诵读着阿毗达磨藏,树上五百只蝙蝠虽被浓烟烈火所困,但因为爱好法音,舍不得离去,结果都被烧死。

五百只蝙蝠命终后随此善业,都转生获得人身,出家修行,由于曾经听闻法音的功德,个个聪明利智,并且证得阿罗汉果。后来,迦腻色迦王与胁尊者招集了五百位阿罗汉,在迦湿弥罗国集结《大毗婆沙论》。这五百位阿罗汉的前身,就是在枯树之中,乐听法音而被烧死的那五百只蝙蝠。

我虽然不贤,但也是五百阿罗汉其中的一位。所以,博闻强识外道典籍与学习究竟的佛法真理,两者其中的优劣、好坏、高低实在悬殊太大了。你这么爱儿子,不妨就让他出家,因为出家修行功德之大,实在无法详述。”阿罗汉说完后,就示现神通,随即离去不见。梵志深感惊叹,于是让儿子出家修行。

典故摘自《释门自镜录·卷一·俗学无裨录六》

省思:

波尔尼仙人虽然博闻强识,能删定繁琐的外道典籍,制定《声明论》钜着行世,然而,死后投胎为一稚童,却不肯勤习生前之著作;反观五百只蝙蝠却因听闻正法,得以转人身,出家证果。所以佛法是人生最究竟的真理,能济拔众生出离三界、生死轮回。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行者当听闻正法,依法精进修行,并发大愿心,弘扬佛法,普令众生听经闻法,同沾法益,共证菩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一切众生,生死相续,以淫为首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吾见散乱艳喜,愚痴特迦大事已办

嗟嗟!人之精神用之诗字,吾见右军李杜,不出生死;用...

如何判断自己是哪一道投胎转世

从六道中各道转生为人,都带来了一些独特的习气,通过...

度众生苦,一切要从利他的角度出发

我们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过去业报所感,要追求幸福,不...

如何度化家人学佛

学佛的师兄弟们大概都想让家里人也学佛。我也不例外,...

三世因果与六道轮回

我经常讲,佛学的基础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什...

妄想加上业力,才会产生轮回的力量

行。行是造作义。即依过去之无明烦恼,发动身语意三业...

佛号转见浊巧入佛智

见浊即见解上的浊乱,即五种见解上的浊乱。 第一是身见...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推荐】一位煤老板的因果报应

我们有一期《净土》杂志刊登了一则因果故事,是真人真...

苏曼女与十比丘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有位须达长者,最小...

舍利弗尊者得聪明利智的因缘

昔日,佛陀的弟子舍利弗出家不久,就漏尽烦恼,证得阿...

佛号让地狱变清凉

佛陀证得无上的佛果以后,很多人跟着出家学道。在佛陀...

【佛教词典】蓬瓮

(故事)周利槃特愚蒙,婆罗门师教之以蓬瓮二字,道蓬...

【佛教词典】光聚佛顶

梵名 Tejorā?yusnīsah 或 Usnīsa-tejorā?i。音译帝...

分手后仍放不下他,该怎么办

问: 我和对象分手才二十天,这几天我一直很痛苦,放不...

在家居士如何做到净念相继

问: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净念相继这句话,我们在家居...

爱桩不拔难生净土

今时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罪发愿,而西方尚遥,往生弗...

极乐世界的天人

念佛人能够由专修净业这种善根,感通阿弥陀佛的慈悲愿...

念佛有瑞相可以跟大家分享吗

问: 请教师父,如果是在殿堂里面念佛的时候,有闻到...

圣严法师《情绪的本质》

问:佛经里称众生为有情,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

如何去消除病苦

如何去消病苦?病其实是三类病,佛陀说三类病。 一个是...

知见不正,纵修得十万岁寿命,还不如不修

佛的正法难遇。我们业障重的苦恼众生,虽有善根感受这...

李炳南居士《佛七开示系列》

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 第一次开示 念佛结七迄今二十有...

中国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

隆莲法师(19092006),是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大德高僧...

我们不仅是极乐的享用者,而且是所有者

蕅益大师对信心的诠释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

如何在工作应酬中不犯酒戒

问: 如何在工作应酬中不犯不饮酒戒? 慧律法师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