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以此过失,感得处胎六年的冥暗之苦

2021/08/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以此过失,感得处胎六年的冥暗之苦

从前,有一位菩萨身为大国王,这位国王皈信三宝,奉行十善,品德高尚,德政遍及远近。在国王的治理下,国内不使用武力,也不设监狱刑罚,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百姓生活富足安乐,天下安康,民无怨言。在国王的教化下,国人不读虚华不实的文章,而对六度的真理朗朗上口。

当时,有一位梵志,戒行清净,独居于山林中,不与世俗人相往来,专心在道业上精进。一天夜晚,这位梵志因为口渴,便外出觅水,摸黑来到池边,误喝了他人莲花池中的水,喝完后,突然意识到:“有人买下这座莲花池用来养花,以花供佛,我没有征得主人的同意,就喝了池中的水,这是偷盗的行为。偷盗的恶报,会堕入地狱受苦,而后转世为畜生,被屠宰贩卖,以偿还此债;即便将来得生人道,也会成为奴婢,受人役使。不如今世就将此罪业偿还,来世不再受苦报。”

于是这位梵志来到王宫,向国王自首,说自己犯了偷盗罪,请国王依法治罪,希望能于此世即偿还此罪报,不受来世之恶报。国王听后,说道:“水是自然之物,不是什么稀有宝贝,您喝了它怎么会有罪呢?”梵志回答:“有人买了房子,房舍中的水井也就归其所拥有;田亩的主人也珍惜田中的草,若想汲取井水来喝,或是割草来用,都必须先征得主人的同意才行。我未经允许就擅自喝了莲花池中的水,这难道不是偷盗吗?请大王依法处置我!”

国王对梵志说:“我现在国事繁忙,需要先去处理,请您先到花园中等我。”太子便安排梵志在花园深处等待。国王因事务繁多,一忙就将这件事忘了,直到六日后才想起,问道:“那位梵志还在王宫内吗?赶紧带他过来。”梵志忍受了六日的饥渴,身体非常虚弱,来到国王面前,顶礼起身时,站不稳,跌倒在地。国王见此情景,流泪自责:“我犯了严重的过失!”王后则不以为然,反而加以嘲笑。

国王派人安排梵志沐浴,并准备美味的食物,亲自供养,向梵志顶礼忏悔:“我身为国君,应当照顾人民,对人民的饥寒感同身受,更何况是对怀道施德之士?就算集合全国为善之人所修的福报,都不及一位戒行高远的贤者所具备的功德力,受他的福德庇荫,能令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谷物丰收,这都是因为持戒的功德力。”

国王告诉梵志:“只是不告而饮,就遭受这样的罪报,若是真正的偷盗,罪业不就更重了?您已经受了六日饥渴之报,我现在赦免您的罪,后世不会因此事再受苦报了。”梵志听了,说道:“太好了!承蒙国王的大恩泽。”

自此之后,国王经无数次的生死轮迥,至即将成佛时,必须经历六年的饥饿苦行,罪业受尽,方得成就佛道。王后转世,成为瞿夷夫人,必须受六年怀胎之苦,才生下罗睺罗。至于太子,则放弃王位,入山林中精勤修行,邪见之徒都说太子狂妄昏惑,而加以毁谤。

这些毁谤辱骂之言传到太子耳中,太子都忍了下来,且起大慈悲心,探求救济众生之法,精进用功,最后福慧圆满,道业成就,天人纷纷前来顶礼,帝王臣民皆来归顺。

佛对比丘们说:“当时那位国王,就是我的前身;当时的王后,就是现在的瞿夷;当时的太子,就是罗睺罗。造恶,祸患就会降临;广施恩德,福报就会聚集,岂能不谨慎?当时的那位国王因为国事繁忙,让梵志饥饿六天,以致此生必须遭受六年饥饿苦行才得偿还此罪。

六天后,国王亲自供养梵志,以此因缘,在六年苦行了却罪业后,得成就道果。至于瞿夷,因为嘲笑的过失,感得今生怀孕长达六年,宛如重病一般,才生下罗睺罗。当时的太子,因为让梵志在花园深处独受饥渴,未加闻问,以此过失,感得今生处胎六年的冥暗之苦。”

典故摘自:《六度集经·卷第五(五三)》

省思: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畏惧苦果,却不知从因地上谨慎,菩萨悲悯众生,以身示道,见此示现,怎能不深自警惕?“如是因,如是果”,真实不虚,吾人应当深识因果,时时提起觉性,谨慎身口意,并学习菩萨广行六度之悲心愿行,饶益有情,方不负大悲示现之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若欲不受苦果,必须先断恶因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圣一如。由迷悟之攸...

修行要了生死,不要做颠倒事

一个人生到世间上来,他是有他的标准的。给他吃的东西...

杨岐灯盏,宝寿生姜

我常讲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针,首先要有信仰。一个人要有...

对自己这么残忍,恐怕会失去大好机会

以为五逆十恶,临终回心,念十声佛,就可往生,因此可...

善能获五福,恶能感六极

我们常常讲五福临门:第一是长寿,第二是富贵,第三是...

居士说出家师父的过失有什么果报

问: 在家居士说出家师父的过失有什么果报?请师父详...

患难中应持圣号,自然有不思议的转移

原文: 接手书,不胜伤时之感,十余年来,天灾人祸,相...

恶口嘲笑别人的果报

佛陀在世时有位达格罗比丘,他平时住在尸陀林,以死人...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推荐】荷花与泥土

泥问:我以全部的生命滋养荷,荷高贵美丽,享尽人间一...

剃国王胡子

从前有位国王,他有一位亲信。在一次战争中他拼命地救...

乱伦的丑恶悲剧

大家都知道邪淫是丑恶的,如果邪淫而至乱伦,那更是丑...

善护口业

一日,佛陀与阿难到王舍城中托钵乞食,结束后走出城门...

【佛教词典】盐香

(譬喻)盐原无香,以譬无法也。同于龟毛兔角。成实论...

【佛教词典】本神通妙

(术语)本门十妙之一。本时之神通妙也。谓如来说法际...

居士应如何正确学佛与用功

首先,应听闻僧宝所说之正法(而不是网络上论坛、博客...

宋朝曹彬用兵慎杀子孙繁昌

宋朝开国名将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

末法众生修行的三个重大科目

圆瑛大师是我们中国近代非常卓越的宗教领袖,他三十六...

往生品位深浅之判别

问: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是以凡夫发心大小分判,而...

观寿命无常是成就净业的根本

有师兄问我:如果总想着未来的死亡,是不是与活在当下...

佛教十恶与十善

【十恶】 由彼三业,能成十恶。恶者乖理之行,谓众生触...

净土法门四忌

修净土法门的,在一心念佛的时候,急遽不得,疑畏不得...

离开一切幻灭就是真实

【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在六道...

实话实说比吹嘘更容易得到工作机会

有人认为我们处在公关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时间很短...

秽土成佛与净土成佛

其实,成就初地以后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你选择简单...

为心情放个假

早上躺在床上,在一种没有被强迫的自然状态中,最容易...

努力工作为何就是赚不到钱

偷盗的情况,严重的话来生会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