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天台智者大师

大安法师  2024/01/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天台智者大师

智者大师,是天台宗的祖师了。隋是他生活的年代,实际上,陈朝、隋朝都是智者大师弘法的两个重要朝代,隋朝和陈朝的两朝的皇帝都非常地尊重智者大师,把智者大师称为国师一样地对待。智者大师实际上原来叫智顗,那现在我们通称的智者大师乃是当时的晋王(就是杨广),后来是隋炀帝了,晋王求授菩萨戒,所以是这个杨广给智者大师的一个称号,叫智者。

智者大师的出生也是具有一点瑞相了,他的母亲姓徐,智者大师在俗的姓氏是姓陈,他的母亲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斋戒清净的。有一天梦到五彩的这种祥云、香烟,这个萦徊在她的怀抱,当时她就想拂去,还就有一种声音出来,说:“五彩的烟云是吉祥之物啊!能托王道,福德自至,何以要拂去呢?”这样他的母亲,就感觉到体重,就是有怀孕的感觉。那这个出生的时候都有放光、香烟弥漫、香气弥漫的瑞相,说明他来历不凡哪!

十八岁时候出家,听一个僧人授《普门品》,听一遍就能背诵,说明他从小根机非常的聪颖。出家之后,参学慧思大师,慧思大师也是天台宗的祖师,了不起的人物,有神通的。慧思大师就让他修普贤道场,给他讲四安乐行,让他诵《法华经》。智者大师是在诵《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的这时候豁然大悟的,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以后就代慧思大师讲座,以后讲天台,奠定天台宗的基础,讲《法华经》等这些。一生自利化他的德业非常隆盛,虽然他在止观、法华上去弘扬,但他对净土法门也是有深切的信心。

临命终时预知时至,梵僧预告他化缘已毕,他就召集门人弟子来唱两部经,一部是《法华经》、一部是《无量寿经》。唱完之后,他都有个偈子来提纲挈领地来概述,其中他听完了《无量寿经》之后,就有一个赞叹,你看智者大师对这个赞曰,说明他对净土法门的本质的内涵把握得非常准,说:“四十八愿,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往无人。火车相现,能改悔者,尚复往生,况复戒慧熏修,行道力故,实不唐捐。梵音声相,实不诳人。”

他听完《无量寿经》讲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因地法藏菩萨发的四十八大愿,以四十八大愿所引导的无量劫的菩萨大行来庄严极乐净土,这就谈到极乐世界的那种本源是哪里来的,是从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里面来的。里面有种种的莲华、七宝池、八功德水、七重行树、无量的宝网,那是无尽的庄严,这样好的地方是容易往生、易往,你只要愿意去,念阿弥陀佛名号,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你去,非常容易往生。但有一个深沉的悲哀——却没有多少人往生,易往无人。为什么没有多少人往生?就是有怀疑,信不及,“易往无人”哪。

那这个净土法门,“火车相现”——就是临命终时你下地狱的境界现前,就是地狱的惩罚的刑具以火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时候,那都是犯了五逆十恶重罪的人要下地狱,地狱境界现前,你在这个时候能改悔、能忏悔,你十声乃至一声愿意往生,阿弥陀佛都能接引。所以,地狱境界现前你能改悔了尚且能够往生,更何况你平时就有修道、持戒、禅定、智慧熏修。

有这个修行的道力的人,那你只要愿意往生的话,哪有不能往生的道理呢?智者大师说:“恶人尚且能往生,更何况善人,更何况修道人?”所以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用他的八种清净梵音所宣说的净土往生一法处处指归,真实的是没有欺骗我们啊。这是临命终时,智者大师最后的遗言哪。

当时他的门人弟子有一个叫智朗比丘,就向智者(他的老师)又问一个问题:“不审何位,殁此而生?”就是说不知道师父您修行到了哪个位次?离开这个世间生到哪个地方去?问的这么一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一般人不敢问的,是吧?

智者大师听了这个问题也给予了呵斥,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但是还是很慈悲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说:“吾不领众,必净六根,为他损己,只是五品位耳。汝问何生者,吾诸师友,侍从观音,皆来迎我。”好,这几句话。对我们后世的修道人有极大的这种恩典在里面,智者大师说:“我如果不领众修行,我一定能证到六根清净位。”六根清净位在天台的六即佛当中属于相似即佛,相似即,相似即位就是能够断见思惑。但是由于领众过早,为他损己,就是为了众生的修道,包括智者大师还修了三十六座寺院,为了度众生耽误了自己的道业,损己就耽误了自己的道业,只是五品位耳。

圆教五品弟子位相当于天台的六即佛当中的观行即佛位,观行即就等于是伏住了见思惑,但是没有断,只是伏住,没有断见思惑,那还是以凡夫的身分自居的,还是凡夫。那我离开这个世间到哪去呢?我以前的师友,师包括慧思大师、慧旷律师,都是他的师。还有那些同参道友都跟着观世音菩萨一起来迎,来接引我了。

那观世音菩萨大家知道他就在西方极乐世界,那智者大师肯定就去了西方极乐世界。这有点类似于慧远大师,他临命终时,那些原来的师友也跟着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慧远大师。那这个当时,像佛陀耶舍,还有刘遗民这些人,都还说:“大师,你发愿比我们早,为什么还比我们要晚来呀?”就是这样。就是这些原来的师友都会偕同阿弥陀佛或者观世音菩萨一起来接他。

所以你看这个,智者大师在这段话里面,首先是谈到他临终示位,智者大师是何等的水平,他都说自己只是五品位——观行即佛,还是一个凡夫,所以这就避免了后世人以凡滥圣的这么一个弊端。同时他为天台学人示现了一个榜样——他赞叹净土!一往情深地求生极乐世界,所以后世的天台宗的学人都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中国首位比丘尼净检法师

晋穆帝升平元年(西元三五七),昙摩竭多在洛阳依《僧...

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

佛教传入东土以后,能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生...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

圆瑛法师,俗姓吴,出家後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

【佛学漫画】弘一法师

弘一大师的故事...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

悲心无尽 行愿弥坚——一诚长老珍贵舍利撷影

【真如寺讯】丁酉十一月十三日(2017年12月30日),上...

历代高僧大德开悟顿彻诗100首

1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两世为僧的南岳慧思大师

慧思大师(公元515-577年),俗姓李,后魏南豫州汝阳郡...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坟墓上的竹篮子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老阿公与儿媳、孙子住在一起。他从...

真正明智的富贵之人

有一天,波斯匿王前往佛陀所在的精舍,顶礼佛陀之后向...

最上等的供养

佛陀游化到一座城中,城主听到释迦牟尼佛入城,知道佛...

以德报怨,化敌为友

卡尔是一位卖砖的商人,由于另一位对手的竞争而使他陷...

【佛教词典】执着

(术语)固著于事物而不离也。大般若七十一曰:能如实...

【佛教词典】四重曼荼罗

(术语)第一中胎,八叶九尊也。第二遍智院等谓之第一...

莲花在佛教中表示什么?

在佛经中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

慈学长老尼:出生与出家之难

出生难 我的名字叫慈学,是出家的时候师父赐的。俗名林...

游名山不愿西方

【原文】 游五台者曰文殊在,游峨嵋者曰普贤在,游普陀...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

好逸恶劳或懈怠,可以说是人的通病。由于贪图安逸,往...

被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

不看不知道,世界还真奇妙!原来我们平时所讲的俗语,...

问号中的得失

有的人说话喜欢用问号?,有的人说话喜欢用句号。,还...

深思此二十一事,可得道矣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为众多比丘弟子...

净慧老和尚新加坡双林寺禅七法会开示

(第一天) 大和尚慈悲、常住的各位班首师父慈悲、各位...

星云大师《相互体谅》

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不是一起吃喝,一起玩乐,一起...

不必去想着以后的事情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

少吃肉的七个秘诀

想为地球尽点心力吗?从少吃肉开始吧! 「吃素救地球...

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善知识,既皈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