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舍利弗侍者的宿世因果

妙境法师  2025/03/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舍利弗侍者的宿世因果

我们相信了佛法的人,也就是相信善恶果报,相信了善恶果报,就不敢做恶事,不做恶事也就不堕落三恶道。不做恶事这件事是什么意思?就是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他相信有善恶因果,所以不敢做恶事到三恶道里面去,他害怕这件事。如果说是我来到佛法里面,我也不读佛教的书,我一天光是拜拜佛,求一些栽培善根的福德,那你办不到这件事,“是人不堕地狱、畜生、饿鬼道中”,你若学习般若波罗蜜,有了智慧,有了智慧才能相信善恶果报,相信善恶果报就不敢做恶事了。

我在这里讲一个小的故事你听听,就是佛在世的时候,舍利弗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这么一位大阿罗汉,他是昼三时、夜三时,常常入定观察世间上,看谁有善根能得度,阿罗汉真是也是有慈悲心。那么他这一天一入定一看,在一个很远的地方,在旷野里有一条狗,很苦,受了苦了。怎么回事呢?是因为这个做生意的人,大概不是一两个,很多很多人在一起做生意,到远方的地方去做生意,带着一条狗,到了很远的旷野那个地方,大家休息,就睡着觉了,睡着觉之后,他们带的这些肉,这些粮食放在那里,带的狗就把肉和粮食就吃掉了多少。

这些商人醒了,一看这个狗吃他带来的粮食,就火了,就把这条狗的四条腿都打断了,就把它弃舍就走了。这个狗腿断了也不能找东西吃了,又饥饿又痛,很苦啊。舍利弗尊者入定一看,就看见了它,舍利弗尊者就到聚落里乞了一钵饭,屈伸臂顷就到狗这里来,就把饭给它吃,吃完了,又为它说法: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个狗看见舍利弗来救护它,心里很快乐,又听闻了佛法,就死掉了。死掉了,舍利弗尊者入定一看,它死了以后到那儿去了呢?因为临命的时候见到阿罗汉生欢喜心,所以这个人就来到王舍城一个长者家,投胎做人了。

做人了以后,到了两、三岁的时候,舍利弗尊者就从这个门口经过,这个长者正在门口,就向舍利弗尊者说:阿阇梨你怎么都是自己一个人,都没有一个小沙弥给您做侍者呢?那么舍利弗尊者说:是的,你这个小孩儿,可不可以给我做侍者呢?那这个长者说:他现在太小,等到七岁的时候可以。那么舍利弗尊者就走了。等到七岁这一年,舍利弗尊者又从这里经过,那个长者还是说:你都没有领个小徒弟去乞食,就你一个人。

舍利弗说:你还记得吗,你以前多少年说了,你说你这个小孩子七岁的时候就布施给我做徒弟、做侍者,你想一想。他说:是,那好,给您做徒弟。舍利弗尊者就领他回来。这可见这个事情也不明白,怎么这么容易呢?这么容易把自己的儿送给舍利弗尊者做徒弟,这是很难得的事情。舍利弗尊者领他回来教导他修四念处,很快地得阿罗汉果!七岁就得阿罗汉果。

那么这个时候阿难尊者还有其他的大众僧,就对这件事感觉到奇怪。说是他前生是个狗,怎么今生做了人这么快就得阿罗汉果,是怎么回事情?就问佛,佛说:在迦叶佛时代,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人寿两万岁的时候,佛在世的时候的人的寿命是百岁,一百岁左右。那么迦叶佛时代,佛的弟子也都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在这比丘里面,其中有一个年轻的比丘做维那,领着大家坐禅的,负责这个责任的事情。其中有个阿罗汉有个比丘年纪很大了,他欢喜唱,他爱唱歌,但是年纪老了喉咙很粗,声音不是好听,但是还欢喜唱,这个年轻的维那比丘就不高兴了,说:你唱那个歌还不如狗吠,就骂,就呵斥他。呵斥他,这个比丘就正颜厉色地告诉他:你知道我是谁呀!我知道啊,就是迦叶佛时代你是一个比丘。我是阿罗汉,你要知道,你这样说我你有罪。这一说,维那害怕了,马上的跟他磕头忏悔。那么这个比丘骂阿罗汉,骂一般人已经是有罪了,骂圣人可不得了啊!所以这个比丘死了以后就堕落狗,五百世做狗。做狗,这个做狗的因缘就是这样子,就是骂阿罗汉是狗,不如狗吠。

我们看这件事,为什么人会堕落到三恶道去?就是造了恶业,造了口业。口业是由意业发动的,说出恶言来。由意业发动你的身业做这种种罪过事情,都是一样啊,反正不是到地狱去、到饿鬼世界、到畜生世界受苦。这个年轻的比丘就是没有修四念处,没有修四念处,遇见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一下子冲动就骂人,就是到了畜生世界去了。而这一次是舍利弗尊者救护他,他很快就得圣道,就是前生还是出过家,也栽培过善根的啊,所以就能够得阿罗汉,还能做人。

这看出来,你的四念处没有修好的时候,不能调伏自己的烦恼,那就是要造罪了。造罪了,我们现在说,就是般若波罗蜜不具足,所以跑到三恶道去了。佛教的理论是很公平的,不管是谁,不管是在家居士也好、出家的法师也好,你造了罪,你就要受苦的。所以我们时常要忆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身三、口四、意三,时常地要注意。

这个身体你不可以做杀盗淫妄的事情,杀盗淫妄罪过的事情不可以做;口,说话的时候不要说谎话、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这个你不如狗吠,这就是恶口,就是说这种坏话,是有罪过;说谎话也不可以;说这个离间语也不好;说这个绮话、杂秽语也都是有过失的。

所以我们若是学习般若波罗蜜,用般若波罗蜜修四念处,身、受、心、法都是不可得的。“可以身相见如来否?否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这是身念处。佛的身相是毕竟空,我们凡夫的身相也是毕竟空的。就是这样修,这样修,慢慢地他这个贪烦恼也逐渐的轻,由重而轻、由有而无;瞋心也是,由重而轻、由有而无,就是没有烦恼,就是圣人了。所以要注意这件事。所以学习般若波罗蜜能调伏烦恼,就不做恶业了,所以般若波罗蜜是非常得尊贵,真是非常得尊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受驴身偿债五年

《法苑珠林》里面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隋朝时,洛阳有...

犯淫戒与持不淫戒的果报

毁犯淫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生死炽然。二、障...

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

【原文】 盖闻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尘寰扰扰,易犯...

病不见愈,乃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

接下来一段呢是《示重报轻受及如法治丧》,就是开示的...

憍梵波提尊者——受天供养第一

憍梵波提,此云牛呞。宿生为牛,食已转哨,故受此名。...

唯识学的因缘观

在佛教的教理当中啊,每一个教理都有它的因缘观。因缘...

【佛学漫画】真能放下才是真信切愿

嵩安法师的往生故事...

钓鱼的血泪忠告

我当内科住院医师的时候。有一天,在医院爬楼梯看见一...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传子以金不如传子以德

杨震是东汉名臣,以品德高尚被时人誉为关西孔子。汉末...

文殊菩萨的感应故事

我们都知道文殊菩萨智慧不可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遵循生活的规则

一年夏天,有位爸爸准备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海边戏水。前...

信乐涅槃得解脱

佛陀曾有一段时间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当时,舍利...

【佛教词典】结界

梵语 sīmā-bandha,或 bandhaya-sīman(音译畔陀也...

【佛教词典】说戒师

于每半月一次之说戒日宣读戒本者。通常由一座之长老任...

重僧宝之名义,防世人之讥嫌

尝闻:骊龙颔下有珠焉,雨一切财物,凡有求者,悉皆如...

如何生起真实无伪的慈悲心

问: 请问法师,如何生起真实无伪的慈悲心? 大安法师...

罗睺罗的眼泪

佛陀说:「当知瞋心,甚于猛火。」人时常因为瞋怒而乱...

一个人会着魔不能完全怪魔王

在整个大家庭三界当中的魔王,看到你修行,他非常不欢...

修行是要修正自己

观察他人过失本身就是一种过失。不要以为自己微不足道...

遇到逆境你会用哪种思想去面对

这个思想,刚开始比较不坚固叫思想,当这个思想坚固了...

为什么观音菩萨要帮助恶人呢

问: 《普门品》说,称念观音菩萨名号,若有罪,若无罪...

依法为师

佛陀成道后,一日在优楼频螺聚落的尼连河岸边菩提树下...

宏海法师:劝发菩提心文

(第一讲) 好,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学子们,大家晚上...

《天台智者大师发愿文》略释

在这篇愿文中,智者大师阐明了修学佛法的目的和方式。...

幸福的能源

什么是幸福的能源?就是爱与慈悲。 今天世界上凶杀、...

观世音菩萨的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

这个地方是讲到,观世音菩萨证得耳根圆通以后所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