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常不轻菩萨

2011/05/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位菩萨遇见比丘、比丘尼,或者遇见优婆塞、优婆夷时,均会向其礼拜赞叹而对他们说:“我是非常尊敬你们的,什么缘故呢?因为你们都会实行菩萨大道,必会成为佛陀的!”同时这位菩萨不专心读诵经典,唯行礼拜,乃至在遥远的地方看见佛教的四众时,也会专程赶去礼拜赞叹,并对他们说:“我不敢轻慢你们,因为你们必当会成为佛陀啊!”

在四众之中,有些增上慢比丘,便时常不轻生出嗔恚心,当常不轻菩萨向他们叩头时,他们就用脚踢他的头。这是因为他们心秽不净,积聚了贪嗔痴之毒,故以恶口骂常不轻菩萨。他们说;“你这个比丘,真是太愚痴了!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如此失去佛教的威仪。”又说:“你不敢轻看我们,又给我们授记,说我们应当作佛,我们不要你授如此虚妄之记。你真是胡说八道,真是没有出息的坏东西!”

常不轻菩萨如此修礼拜、赞叹四众的忍辱法门,经历了许多年,虽然他常被他人打骂,但是他一点也不生嗔恨心。他常这么说:“你们应当作佛。”说这话的时候,许多人就用木棍、瓦石之类的东西打他的头和身体。他就赶快走到远的地方,又高声说:“我不赶轻慢汝等!你们皆当作佛!”因为他常说这句话的缘故,所以那些增上慢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就称他为“常不轻”。

被人称常不轻菩萨,就是因为这位菩萨遇到佛教徒就虔诚地礼拜、赞叹,一点也不敢轻视人家。他察知人们有佛性,众生都有佛性,必当也会成佛的缘故。比丘、比丘尼是出家男女代表,优婆塞、优婆夷就是在家学佛的男女代表,是已受过佛陀教诲的人。这些佛教徒有的很认真地在用功修行,可是有的未必是在真正的学佛,若有朝一日发起菩提心的话,将来成佛是没有问题的,常不轻菩萨就是根据这一点,故遇着佛教徒即礼拜赞叹!所以称为常不轻菩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拜忏之精神与正确态度

忏仪在佛门里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仪式。以修行的...

佛为迦叶尊者让半座

凡夫无不好胜好进,不知以退为进也。迦叶愿居人后,不...

出生高尚的十种原因

1、恭敬父亲。 2、恭敬母亲。 3、恭敬出家学佛的人。...

什么样的菩提心不容易退

在《大乘起信论》讲到这个菩提心(整个大乘佛法的根本...

恭敬的剃头师

过去有位沙门,请一位在家的剃头师为其剃头。剃完头,...

至诚恳切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很多人对于佛教净土理念,知道但是行不到。知之匪艰,...

敬老也是孝道的一种表达

成为老年人是每一个人不可避免的。年老了,头发白了,...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

问: 佛教徒为什么不可以在佛像前随便坐呢? 答: 归敬...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比罗陀守德招福

佛陀时代,有一位名叫修陀罗的长者,拥有无数的财富,...

【推荐】前世虽有修持,现世又放逸,空留下无尽的遗憾

通常我们遇到一些逆境时都会说,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

阿罗汉身具胜香的因缘

佛陀涅槃百年后的印度,崛起了强盛的孔雀王朝。其国君...

笑着进入七宝池--陈进池居士往生记实

陈进池居士这位淋巴癌蔓延全身的患者,一向是怕痛、怕...

【佛教词典】十界一心平等大念

由佛界一直到地狱界的十种境界,都是吾人一心所造出来...

【佛教词典】湛然

(711~782)唐代僧。天台宗第九祖。常州荆溪(江苏宜...

禅师是如何用功的

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是怎么用功的,他答道:饥来吃饭困...

一切就在自然中---圆慧法师法语

1.真、善、美是有次第的。真是原原本本、是实相。在...

念佛要具足三种心

念佛首先要有信心、有愿心、还要有三种心。这三种心就...

忍一时之愤,能免百日之灾

你要想平安、想愉快,要先忍辱;一忍,百事都消失了。...

心安放在道上,龙天护法自然护持

修道的人,心要安放在道上,你有道,龙天护法自然护持...

怎样才叫做清净

一、清净的内容 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

虚云和尚法汇开示

宣统三年在上海静安寺成立佛教总会 今承众位居士邀请...

【推荐】为什么供养了僧人,我们还得感谢僧人

僧人又叫福田僧,供僧又叫种福田。就犹如我们有种子,...

四十八大愿——(第11愿)正定必至涅槃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布施是助成佛之胜缘

布施有甚深的功德,是助成成佛之胜缘;布施的功德随着...

「敦伦尽分」与「百不管」该如何融会贯通

问: 师父您好,印祖三十二字修行纲领中有敦伦尽分,...

以八正道度生死流

往昔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摩竭国神祇恒河水边时,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