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猎人与老和尚

证严法师  2011/07/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戒”就是规矩,要预防非份的念头,不该有的观念不要产生,不该有的行为、不该说的话、不该做的事、心中不该留的念头,这些都要去除,才不会产生错误,伤害我们的心身。所以“戒”可以提醒、保护我们。

有的人却认为:何必要守戒?只要对自己有利,为了生活,有很多时候是没办法守戒的。所以,听了再多的法也依然故我,不肯奉行戒法。

从前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位和尚常常苦口婆心地在山村的树下讲经,村里的人忙的只顾去忙,而有空闲的人,一定会去树下听和尚讲经。其中,有一位年轻人也常坐在树下听老和尚说法。他听来听去,觉得老和尚说的莫非都是教人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事应该要去做,所以,并不很用心听。

有一天,老和尚又说:“身、口、意三业要依戒而行,守好本份。有五种重要的戒律一定要守,这五种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这位年轻人听了,认为:“这怎么可能?要我不去打猎,那就无法生活了。而且我打猎,别人也没说我不对啊!要我守不杀戒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听了一半就走了。隔天早上他依然故我,背著一只枪上山去打猎了。

但是,直到近黄昏时,他都没有遇到一只山兔或山鼠,他很失望,心想:“为什么今天没有遇见猎物呢?”当他极度失望时,太阳也将近下山了。突然他听到草堆里有动静,仔细一看,原来在大树下的草丛里有一只鹿!

他看到那只鹿的角很漂亮,而且鹿很肥,鹿毛又有光泽。他很高兴,因从来没有看过这么漂亮的鹿,他赶紧摆好架势,对准鹿头要开枪。但是,那只鹿也眼睁睁地看著猎人,四眼相对,猎枪对准著鹿…,猎人和鹿对视很久却一直没有开枪。因为打猎的人有一个规矩:不能打已死的动物。

猎人注意看著鹿,但它却一动也不动,他想:“这只鹿是不是死了?为何连眼睛都不眨一下?”所以他就走过去看看,但是鹿还是丝毫没动。他很疑惑,再走近用脚踢那只鹿,鹿被踢了一下,立刻拔腿就跑,躲到草堆里,又跑到树后面去了。猎人也赶快追呀!追到树旁边时,突然看到老和尚坐在树下。

猎人看到老和尚就把枪放下,坐在老和尚旁边问说:“天色已暗,老和尚您为什么还坐在这里?”老和尚说:“我想死在这里。”猎人惊讶地问:“您好端端地,为什么想要死?”老和尚语意深长地说:“我讲经是希望大家能去恶从善,能够戒杀,守好规矩和本份。像你,听经这么久了,我说的话,你却不听,那我说了也没用。我说的话既然不能让人受用,那出家有什么用?既然不能达成教育的任务,那做人还有什么用呢?到不如死了算了。”

这位猎人听了既惭愧又感动,双手捂住脸,眼泪不断从手缝中流下来。他哭著说:“老和尚,我一直不知道您这么用心良苦,我不知道您这么关心我们,实在很对不起您。”

他哭得很大声,很激动,拿起枪往树干用力地打,因此树皮被打落,枪也被打断了。他双手紧握住已毁的枪,甚至用手打树,打得手都流血了,然后放下枪杆,跪在老和尚面前说:“我以前错误的人生就像这支枪一样完全断了,从今天起,我要用心血改掉我过去的错误,请老和尚收我为徒弟。从此我要好守规矩和戒律。”

老和尚很高兴,牵起他说:“做人要守本份、守规戒,才不会造成人生的错误;知过必改就是好人。”于是两人就下山了。猎人果真跟著老和尚出家了,后来成为一位很成功的戒师,严守戒律,讲经时绝不离戒法。因为他认为“戒”才是真正修行人的方针,也是人类普遍需要接受的教育。

戒就是规矩,戒就是教法,所以,学佛若不能好好守持规矩,守好本份,那就谈不上修行了。而戒要用在日常生活中,“戒”是时时刻刻、分分秒秒不能离开的心念。大家要时时用心,心不离戒,戒不离生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证严法师文章列表

诚哉在我,不关业障事

参禅人,第一要守清规,方能参禅。 清规者,公正清严为...

禅修的第一个条件

我们一讲到禅修,就会想到在禅堂里面两腿一盘,监香师...

犯邪淫戒后,信愿持名还能往生吗

问: 请问犯五戒中邪淫戒的在家居士信愿持名能往生吗?...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问:女众到寺院,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为什么呢?女众...

星云大师《六波罗蜜自他两利之评析》

前言 佛教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宗教之一,但是佛教的教义...

如何看待破戒僧和皈依僧

问: 对于破戒僧只能做到表面恭敬,做不到由衷地恭敬,...

怕犯戒,所以迟迟不敢受戒该怎么办

问: 弟子想受五戒,又害怕犯了戒律尤其是妄语,所以迟...

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体了吗

问: 五戒犯了三戒失去戒体了吗?该怎么办?明知这样做...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顿悟后就能成佛吗

有一个刚剃度不久的小沙弥,问老禅师:一个禅者顿悟之...

扮新娘

三十多年前,在我办的佛学院里,有一个比丘尼,四方脸...

记慧明长老:从苦行生涯到一代高僧

提起杭州灵隐寺方丈慧明老法师(1860~1930),大江南...

佛度众生喻

过去有一位名叫须弥罗的比丘,言谈诙谐幽默。有一次,...

【佛教词典】炬烛喩补特伽罗

【炬烛喩补特伽罗】 p0890   瑜伽六十九卷六页云:云...

【佛教词典】一切义成

(佛名)又谓之一切义成就。悉达太子之译名。西域记七...

四种念佛法门的难易特点

疏文 念佛复有多门者,如后文中所开实相念佛四种,乃至...

外面境界没有错,错的是自己

世出世间法都是因果的定律,若能明乎此理,见解就正确...

念佛人为何还会遭遇车祸

近日,有位初学佛的贾居士讲述了一件事。最初带领贾居...

八大地狱

八个大地狱。地狱大约分为三大类,即根本地狱、近边地...

要想解脱一定要看破财色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

入禅之门第六讲:生活禅

今天是最后一讲。我说过多次,禅是修的、证的、参的,...

圣严法师《珍惜因缘》

从禅的立场来解释,生命是时间加上空间的活动,在时间...

破妄念佛说(一名直指心要)白话浅译

破妄念佛说(一名直指心要) 明四明鄞江沙门妙什着 法...

吃太饱撑出来的十种病

美国最新研究,提醒那些在饭后揉着肚子、扶着腰、打着...

十六个方法缓解你的压力

面对目前的工作与生活,你是否感觉到快要被逼疯了,来...

生命不止,布施不断

因果法则是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否学佛,每个人...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专修

修行净土法门,宜专精。善导大师提出专修的五种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