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度众生喻

2021/07/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度众生喻

过去有一位名叫须弥罗的比丘,言谈诙谐幽默。有一次,须弥罗比丘与国王相谈甚欢,称适国王心意,于是趁此时机向国王要求一块土地以建立僧坊,国王说道:“可以,你尽你所能快步疾走,当中不得休息,凡你所走到之处的地都赐给你。”

于是须弥罗比丘立即整装出发,快步行走,虽然感到疲累,但为了能多获得一些土地,仍继续坚持,乃至更加快步疾走;后来脚力都用尽,实在走不动了,就改为趴在地上继续匍匐爬行;没多久,已筋疲力尽,便奋力将手杖向前掷出,说道:“此杖落地之处的土地也都归我用来建作僧坊。”

佛说完这个譬喻,接着解释其中含义。佛说道:须弥罗比丘为了争取土地以建立僧坊,虽然已经疲累不已,仍不停下脚步;佛也是如此,为了救济一切众生,常思惟:“如何能使一切众生得到人天之乐,以及获得解脱?”

又如同须弥罗比丘一直快走,未曾停歇;佛也是如此,为了调伏度化优楼频罗迦叶、鸯掘摩罗等,只要有众生可以化度的,佛即前往度化。

又如同须弥罗比丘虽然已经疲乏至极,无力再行走,也会继续匍匐爬行;佛也是如此,度化众生,尽管色身已极度疲苦,在娑罗双树倚息而卧,仍不舍度众之精进心,继续度化拘尸罗诸力士,以及须跋陀罗。

又如同须弥罗比丘为了获得更多土地,用力抛掷手杖;佛也是如此,即使入涅槃,但为了救济、利益众生,将舍利碎成八斛四斗,让众生得以供养植福。尽管所碎舍利微小如芥子,但舍利所在之处,众生恭敬供养与供养佛无异,能使众生获福,得入涅槃。

佛接着说偈,言:“如来躬自度,优楼频螺等,眷属及徒党,优伽鸯掘魔。精进禅度力,最后倚卧时,犹度诸力士,须跋陀罗等。欲为济拯故,布散诸舍利,乃至遗法灭,皆是供养我。如彼须弥罗,掷杖使远去。”

典故摘自:《大庄严论经·卷第十五(八九)》

省思:

须弥罗比丘为了争取土地建立僧坊,安僧度众,即使体力耗尽,最后仍奋力掷出手杖;佛以无尽之悲心,全身心救护众生,无私无畏,不辞疲苦,临涅槃之际,仍念兹在兹。感念佛救护众生的慈悲心行,知恩、感恩,吾等亦当效法诸佛菩萨之大悲愿行,“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行菩萨道无有疲厌,广度众生以为报恩之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把功德回向给众生,我吃亏了吗

众生和诸佛,谁更重要? 有一次,寺院里要举行大的法会...

没有垃圾的人,只有垃圾的心

当我们眼里看到这个是垃圾人、那个是垃圾人时,我们应...

用慈悲观来对治嗔恨心

我们众生的烦恼,也是各式各样的,有些人贪烦恼重,有...

被牛感化的斗牛士

这张不可思议的照片,记下了斗牛士Torero Alvaro Mun...

【推荐】你怎么知道你师父是菩萨示现

诸位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只要你的师父还在,你不要说...

佛为生父宣说佛法

有一日,世尊开示说:如来在世间度化众生,有五件事必...

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功德妙用是怎么来的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

普陀山的和尚讲普陀山的事儿--慈眼视众生

今天我们来到了普陀山的西山景区。这边住的都是尼众的...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张抡的奏折

宋代官员张抡。不清楚他的出身。官至浙西的副都总管。...

玄奘西行得佛菩萨慈悲加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

世间的四种修行人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为比丘们开示法要...

佛今在何处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

【佛教词典】剜灯

谓刳(剖)身燃灯以供养佛。为释迦佛本生故事之一。世...

【佛教词典】三性(二)

三性者:   一、善 能为此世他世顺益,故名为善。 ...

小鸟与阿育王

某个安适的午后,人们正在树下乘凉、聊天时,突然听到...

从极乐归来的菩萨是非同小可的

极乐世界的解脱功德,我们简单提出三点: 第一、随愿闻...

修一切法门都离不开观心

说到开示,讲来讲去,都是剩语,因为讲不出什么新鲜的...

母鸡的爱心与智慧

欧洲一个专门研究动物的机构中,有位教授负责研究鸡,...

一切法的生因有内种跟外种

这个就是讲到种子有两种因:一个是生因,生起的生,它...

生死轮回的根源

我们再看第二段,用诸妄想。这是关键点。 我们今天生...

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问: 请师父开示,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净...

学佛可以解脱众生之苦

帝王中信佛的不少,其中尤其以梁武帝、顺治帝为最,舍...

怎么样来判断善知识

我们要怎么样来判断一位善知识,在经里说: 我教比丘,...

【推荐】同样是布施,但所得果报却不同

佛教的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因缘生就是说,...

天眼通宿命通,真有这回事吗

问: 师父,我遇到一个疑团,大家一些学佛的去往生,...

水陆法会有何功德

水陆法会是佛教中十分隆重的法事,是汉传佛教在寺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