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水多不饮

圣法法师  2010/06/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常常有人说,我们是凡夫呀!那有资格学佛,学佛的人必须有佛骨(善根)奇缘。我们日日为生活养儿育女都来不及了,那有心情和时间去学佛。

还有一种人贡高我慢的说:‘他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比我运气好一点而已,有机会我会超过他的。’好像天下只有我才行似的,把一切人都不放在眼内。

不管自尊也好自卑也好,若是过了份,都是一种心里的不平衡。特别是自卑的人损失最大!人类有一种毛病(烦恼),不是自我贡高目空一切,即是自卑自弃不求上进。贡高傲慢故阻止了事事的进步,自卑自弃也是求上进的障碍。必须不贡不卑才是中道。举一个故事来引证。

从前有一个人出外远行,遇到暑期天气很热的时候。走路走了半天到了中午,天气热又饥又渴,肚子饿还可以忍耐一阵子,口渴即很难忍受,想寻看看有没有水可以解渴?正在此时走到一条河边,水又那么清澈,真是如救命星降临!可是这人又想,水那么多我喝得完吗?所以就呆在那里不敢喝。恰巧一个过路的人,好奇的问说:你为什么呆在这里?他说:我十分的口渴,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一条河,可是河水这么多,我恐怕喝不完而烦恼。过路人说:‘你只要喝你所需要的量就够了,何必统统喝完呢?’

这个故事就是譬如,我们众生自无始以来六道轮回,已经受无量无边的苦报。好不容易才遇到佛法—能解脱生死的方法。又觉得佛法无边,三藏十二部经典那么多,如何能学得完呢?而且修行之路又那么遥远—三祇修六度。何时才能修成叻呢?所以望佛兴叹!不肯用功修行,也不肯研究佛法。

须知佛陀一生说法,观机逗教—对什么人说什么法。佛法必须适上中下根的人而说种种法。而且世界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各人又有各人的思想和见解,所以佛法就无量无边。不论士农工商男女老幼都能学佛,所以叫‘佛法无边’。

每个人只要学自己所需要的,自己能够受持修行的,譬如读书,有人只读国小毕业,有人要进初中高中,有人要进入大学乃至国外留学,都由各人的环境志愿而求学。并不是人人非大学毕业不可,也不是大学毕业才能做事。

读一年书有一年的学问和智识。读二年即有二年的智识学问。就是不在学校读书,一面做事一面求学(在家)也可以升学,读书也并非考到博士学位不可—有多少智识就能做多少事情。

佛法流传世间已经二千五百多年了,传来中国也已经有二千年历史。佛法已经深入民间,和一般人的信仰打成一片。可以说金字招牌老字号,外道常常欲利用这金字招牌而招谣撞骗!又不肯虚心研究佛法。只把佛法的名词盗窃来改造一下,或寻章摘句的参杂些邪知邪见,就胡乱说一通,欺骗了自己,又欺骗他人。一盲牵众盲相牵落火坑的入魔道。

这岂只是口渴不饮,而是饮毒解渴!自残慧命,而且毒了无数众生的慧命,实在可怜可愍!比那口渴不饮者还要可怜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宝筐镜影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

枉费稻谷

台湾有一句俗话:有样看样,无样自己想。看样:学人家...

费重利轻

有人一生劳碌,和人争夺计较造诸恶业,才得来的钱财,...

当鸣不鸣

心里有鬼的人,不论讲话做事,都恐惶而不能自在,不能...

牛腹蓄乳

从前有一位很好客的人,他想要开一个宴会请客。邀请许...

贪小便宜

我们每天打开报纸或电视,就常常看到报导,有些骗徒用...

空中楼阁

一棵树最初必由一粒种子,下土发芽生根慢慢长大而成。...

杀师祭神

世间一切学问一切智识技艺,都需要老师的指导,而且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因缘果报如影随形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若是造作善业,自然就...

心灵之光

一个人想要成功,就必须先学会驾驭自己的心,有如驾车...

生命尺

有一个女孩自杀,被一个老人撞见了,未遂。女孩哭诉了...

阎王的感叹

有个事业有成的年轻人,正值壮盛之年,却被黑白无常带...

【佛教词典】然灯会

又作燃灯会。诸经典中均载,在佛塔、佛像、经卷等前燃...

【佛教词典】法护(Dharmaraksa)

Fahu   西晋僧人。原籍月氏,世居敦煌。本姓支,8岁...

禅宗的观心方法

真正的禅宗很简单,五代以前的祖师,就是用直指人心,...

过午不食

《律海十门》八戒近住分别门第四云: 一日夜不晚黄昏...

神经系统是受心理的影响

思量能变就是第七意识,老是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

天然排毒的六种水果

不少女性朋友们都喜欢吃水果,因为水果中含丰富的维生...

管好心灵才能管好一切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 禅宗智慧为什么对管理...

净界法师:有五种因缘,菩萨不会赐给你财富和地位

第一个,菩萨看到这个「有情」,他对于财富地位有重大...

鉴空和尚顿悟前身的故事

释鉴空,俗姓齐,俗名君房,吴郡人。少年时,家庭贫穷...

为何临终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

问: 为何临命终的时候所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不可能是...

怎样发菩提心呢

昨天我们简单了解了发菩提心的原因和广大功德。那么,...

现代众生的十种业障缠缚

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有十种业障缠缚。具体讲就是:无惭...

处世之道八法

经常听到长辈教导晚辈,要学习做人处世;每个人也都知...

心态如果不归零,那根本没办法修行

法华经的思想,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当体即空。要修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