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现代众生的十种业障缠缚

义辉法师  2013/1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现代众生的十种业障缠缚

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有十种业障缠缚。具体讲就是:无惭、无愧、嫉妒、悭贪、悔、睡眠、掉举、昏沉、嗔、覆。

无惭就是指做事时没有廉耻心,为达到某种目的,实现某些利益往往不择手段。

无愧就是做了错事后,内心不难过,不知道反省自己的过失。我们常常常会看到很多寺院的墙壁上写着“回头是岸”四个字,可我们现代的众生往往是很难回头,不想回头。

嫉妒心,在女众中表现尤为明显,当然男众也有。有时给师父供养时,也会产生嫉妒心,你供养的好,我就很嫉妒,一定要超过你。师父如果和哪个居士亲近些,更是会非常嫉妒,甚至传一些谣言,讲一些是非。男众呢,比如在路上开车,如果后面一辆车超过了自己,肯定会赶紧加大油门反超过去,这些都是嫉妒心在作怪。

悭贪就是吝啬,不肯布施。财富从布施中来,只有先去施,才能得福报。就像我们养一盆花,要每天的浇水灌溉,日积月累的精心照顾,才能枝繁叶茂,开出绚丽的花。福报同样需要要点滴的积累。

悔就是后悔、悔恨,常常会听到有人说:如果五年前我买几套房子,现在出手,赚了多少多少。黄金跌价了,如果买进,转手会赚多少多少。你怎么知道你买了后不会再跌呢?其实这种悔恨是毫无意义的。

是指睡眠。睡眠和昏沉也是我们的障碍,一天的时间有限,如果不是睡眠,就是昏沉,肯定也是没有时间修法的。

是指嗔心,动不动就想发脾气,没有什么理由。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是指掩饰、遮盖。论语中有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而我们现在人往往不够光明磊落了,遮遮掩掩,不能做到内心坦荡。

佛是大医王。身体上的病,我们可以用世间的药物去治疗。而以上十种心理现象所产生的心理疾病,我们要用法药去治疗,这样才能排除业障。

佛法是提供得以解脱的方法,是过河的舟,是工具。要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不能靠外在的东西,而是要转化我们的内在,要“常自见己过”,只有解决了内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得以解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造的罪业太深重了,阿弥陀佛能要我吗

问: 我是一个罪业深重的人,堕胎杀生,开了十年大酒...

无量劫造的罪很多,有没有销罪方便法

第九品《称佛名号品》,我略说一下这一品的题目。前面...

把自己所谓的业障一一摊开

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都会归咎于业障。真是业障...

忏悔的必要性——因缘果报有三大理论

我们看甲二的忏悔方法。前面讲到忏悔的善根,这个是灭...

改变你的思想,使令业果不成

我讲一个净土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在念佛法要中讲...

至诚恳切的心,启动了咒语的力量

【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

带业往生,你不能带着重业

修净土宗,你要做两件事情。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

念佛与消业

业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概念。佛教不但把世间的贫富贵贱、...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在意你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20岁时的人,会顾虑旁人对自己的看...

生命是我们的思想变现出来的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生命观,《华严经》讲到应观法界性,...

龙树菩萨:十二礼偈

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弥陀仙两足尊, 在彼微妙安乐国,无...

出家人穿着衲衣有多种功德

衲衣,就是用世人丢弃在粪堆上或者野外的朽坏破碎的衣...

【佛教词典】七大

(术语)楞严经三就地水火风空见识之七法,明周遍法界...

【佛教词典】佛

梵语佛陀的简称,华译为觉者,是已经觉悟宇宙人生真理...

如何对待子女的不孝

有些中老年人遇到了子女不孝的问题,感到很苦恼。有些...

最适合在夏季食用的7种水果

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以及诱人的味道是水果能...

念佛三昧最为第一

【原文】 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何...

【推荐】种好你生命的福田

佛家讲三种福田:第一个福田叫做报恩福田;第二个叫功...

谈做早晚功课

佛的程序是信、解、行、证。信了以后,即使理解不深,...

修法中常见的几种错误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先谈谈在修法中常见的几种错误: 一、...

怀玉禅师上品上生的故事

这里我举一个公案,大家看看。把这位法师求到上品上生...

净土法门能得到利益与否,在于有没有信心

再有人就根据这个又提问了。这问题是:只要闻信阿弥陀...

怎样才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问: 我们常常听说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请指教我们怎...

在寺院当义工,接受物品是否会犯戒

问: 道场分给师父们的水果、饮料等,师父们可以给居士...

不求生净土,会产生两种过失

假设我们今天不考虑求生净土,菩萨会产生两种过失: 第...

往生的重点——法华与净土的修学

(1)往生关键 皈依佛陀 自他不二,真实信心。 厌离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