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生命是我们的思想变现出来的

净界法师  2015/09/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生命是我们的思想变现出来的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生命观,《华严经》讲到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句话简单的解释就是说,我们的生命现象,其实是我们内在的思想变现出来的。

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有布施的思想,所以我们变现出富贵的果报;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有悭贪的思想,所以我们生命当中创造出痛苦的果报;因为我们内心当中经常保持忍辱,所以我们显现出庄严;我们遇境逢缘的时候经常产生瞋恚,所以我们创造了丑陋。所以从这个观念当中来说,我们要改造我们的生命,最彻底的方式,就是改造我们内在的思想。

在智者大师的《法华玄义》当中:要改造思想,就要修习止观。智者大师把止观分成三种方法:

第一个是修出离道,这个出离道就是我们观察现前的五蕴身心,以五蕴身心为所观境,观察我们现在这个身心果报是不净、苦、无常、无我的,它是杂染不清净的、它是无常变化的,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对现在这个果报产生厌离。

当这个厌离的思想产生以后,我们三界果报的力量,慢慢慢慢就消失掉了,我们就不再来三界投胎了,这个叫出离之道,以五蕴为所观境,就是以众生法为所观境。

第二个是以心法为所观境,这个心法所观境就是观照我们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透过我们对内心的了解,知道我们这一念心是因缘所生,当体即空,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了解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因为「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所有的恶法可以消灭、所有的善法可以成就,而发起了广大的菩提心,这修菩提道,观察心法而修菩提道。

第三个所观境是直接观佛的法界,观察佛的依正庄严,生起欣求好乐的心,这个时候修相应道,跟阿弥陀佛、诸佛菩萨感应道交,在密宗、净土宗这个大乘的不共法门,修本尊相应法门。

所以这个大乘的止观之道有三种:一个出离道,一个菩提道,一个相应道。

净土法门当然主要是相应道,因为它整个修学的过程当中,就是修忆佛、念佛,你直接观察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产生感应,而产生一种灭恶生善的效果,这个是整个净土宗止观的修法。

当然我们在观察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你要观察,你一定是依教起观,你要先了解它有什么功德,你才能够观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我们怎么去改造未来

我们怎么去改造未来?因为你现在的身心是要创造未来,...

俱生我执及其伏断方法

分别我执是由现生的串习而来的,这个俱生就是,不是现...

旋转六根的功能而归于六根的根性

云何现业? 什么是我们生死的业力呢? 癸二、答释 ◎脱...

战胜自己,不向命运低头

著名的江民杀毒软件创始人王江民,因小儿麻痹而导致终...

命运并非不可改变,关键是用对方法

我们天天在此禅修、静坐,目的就是为了要改变自己。修...

人生有好的智慧,就能开展出好的前途

为什么有些人的十八界是快乐的?你看他经常保持欢乐。...

劣势也可以变为优势

有的时候,人的劣势未必就是劣势,可能反而成了优势。...

假如生命只有三个月,该怎样珍惜和利用

一天中午,法堂里坐了二百多人听我开示,结束后,大家...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学道之人的五种心

憨山大师在《示马居士》法语中,以学道之人的五种心来...

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我们知道须菩提...

无明烦恼的根没有拔掉,一遇境界就做不得主了

镜子本来有光,只因被灰尘蒙住了,经过磨擦磨擦,转凡...

做什么都不要求回报

人们在世俗的生活中工作,是为了获得某些报偿。但出家...

【佛教词典】齐业身

指以宿业尽为齐限而入灭之佛身。为“齐缘身”之对称。...

【佛教词典】波罗蜜多有四种最胜威德

【波罗蜜多有四种最胜威德】 p0793   瑜伽七十八卷十...

随顺佛的教敕、随顺佛的心,随顺佛的愿

深信就是一心唯信佛语。就是虽然在我们凡夫层面对这个...

自造业自受果

有位大德说过这样一句话:忙人的时间最多。 为什么忙人...

容易发怒

有一位经理非常能干,又善于领导人,就是脾气太大了,...

社交场合所忌讳的27个习惯

每个人都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有...

《佛说孝子经》让你成为真正的孝子

导读:《佛说孝子经》,这一部经只有一卷,收录于《大...

一函遍复讲记

这篇普遍答复信众的信函,语言虽然拙朴,意义都是依据...

佛学常见辞汇(十三画)

【乱心】 散乱的心。 【乱善】 乱心所做的善事。 【...

临命终恶业起现行的情况

「若行不善业者,当于尔时,受先所作诸不善业,所得不...

心要谦,才会不断成就你的能量

佛陀劝诫:十方诸佛如来,以他的智慧眼来对待这个瞋恚...

菩萨戒四条浅说

本文就菩萨戒中说四众过戒、不随喜赞扬戒、爱恚赞毁戒...

法门没有高下,成败只看你的发心

在佛门当中,蕅益大师提出了三个修学法门,你是持戒,...

不能悟道的五个错见

印度自释迦出世,遍习外道异学,终于菩提树下,证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