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忏悔的必要性——因缘果报有三大理论

净界法师  2024/05/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忏悔的必要性——因缘果报有三大理论

我们看甲二的“忏悔方法”。前面讲到忏悔的善根,这个是灭罪的正因。这以下是灭罪的助缘——方法。这个忏悔方法有三段。初、思惟业果。二、生起忏心。三、正修忏法。

首先要先思惟业果。诸位,所有的法门都跟智慧有关系,你要生起善根,一定跟智慧有关系。忏悔有关的智慧主要是业果的思惟,这是比较有关系的。那么业果怎么思惟呢?先看丙一的“认知业果理论”。

一、业果决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二、业果不失——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三、增长广大——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生为善恶,果报还如此。

我们如何去思惟业果的道理,来强化自己的惭愧心跟发愿的心呢?有三种思惟。

第一个,思惟“业果决定”。什么叫业果决定呢?就是欲知前世的因地,我们前世到底造了什么业,很简单,你看你今生所受用的果报就知道了。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来生会受用什么果报呢?你就看你今生身口意的造作,就知道你未来是什么情况。

那么这句话简单的讲,就是佛教的因果叫做“三世两重因果”,过去跟现在叫一重因果,现在跟未来又是一重因果。所以我们今生有两种功能,我们今生既是果报,又是因地。什么叫果报呢?针对过去,我们今生在承受过去的业果;针对未来,我们又在造作一个新的因地。所以我们今生,对前生来说是果报,对未来来说是因地。

那么这个地方叫做业果决定。也就是说,善业决定招感快乐的果报,罪业决定招感痛苦的果报,不可能有差错,顶多是时间的延迟。说欸,我现在很贫穷,我修布施我还是很贫穷,没关系,因为你的善业是用种子先保留下来,你在承受过去生的悭贪的业。所以,诸位,我们对因果一定要知道,你今生的痛苦不是因为你今生造善,不是这个意思,是你一定有罪业。不可能说,我今生学吃亏,我处处让别人,结果我贫穷,没有这回事情。

忏公师父说,一个人要有福报,要学吃亏嘛。说我吃亏以后我贫穷了,你的贫穷跟吃亏没有关系,你的贫穷是前生有悭贪的罪业。你今生的处处忍让、学吃亏,那个福报来生才会看到。所以我们对因果一定要怎么样?要有坚定的信愿。就是你造善业,决定不可能让你痛苦,不可能的。这第一个观念,业果决定。

第二个,“业果不失”。就是假使百千劫以后,我们所造的业都会不失不亡。那么什么时候表现出来呢?要因缘会遇时,就是业力要成熟的时候,这个果报才会出现。也就是说,当我们造了业力以后,它会用种子的方式保存下来。这个种子,你要不忏悔,它不会失掉。你修布施也好,修持戒也好,它还是不会失掉,只有忏悔。

过去有一个女居士,这个女居士在生意上做的很成功,她中年的时候得到癌症。然后人家福报大嘛,很多人就跟她通报说,欸,我带你到喜马拉雅山找高人帮你加持。她就安排了时间,就飞过去了。然后那个尊者跟她讲说,你这个业,我可以用三昧力把它调伏下来,但是你来生还会得一次癌症,看你要不要。后来她考虑以后,结果她不要了,今生把它受了就算了,她就回来了。这件事情当初很轰动,大家都知道。就是怎样呢?就是说,你的业障不可能靠外力解决。

蕅益大师讲一句话,“既从心起,还从心灭”。诸位,这个业障是谁造的?是你内心造的。你的因地是从你内心造的,这个果地怎么可能从外面去改变呢?佛菩萨的福报力可以跟我们分享,善根是不能分享的,而这个灭罪正是需要善根力,其实你回去好好拜忏就好了。所以这个地方,“业果不失”,就是你所造的业不可能靠外力改变的,不可能的,只能够由内心的觉悟产生善根去灭罪。

第三个,“增长广大”。我们春天种一颗小小的种子,到了秋天能够收获万颗的果实。那么人生造善造恶,果报也是这样。因地虽然狭小,但是我们前面说过,“感种类相续而起”,你不忏悔,它会不断的增长。

这个业果的理论,我们一般人最容易忽略的就是第三个,“增长广大”。我们前面说过,我们的生命叫做“恒转如暴流”,那表示什么?生命像一个水流,表示什么?人生没有所谓的保持原状这句话,这句话是个空话,我们的生命是不断流动的。所以我们的业只有两种情况,要么增长,要么减少,两种而已。你说,欸,我造了以后,我没有忏悔,但是我也没有刻意去强化它。你不用刻意,你只要纵容它,你就是随顺它了。就是说,你没有忏悔,表示你纵容这个恶念。你纵容它,它自己就会不断的在里面运转,就“感种类相续而起”。

所以你看过去有一个禅师,他做沙弥的时候,到厨房里面偷了一汤匙的盐巴。他后来打坐的时候,一个像山的盐巴在前面挡住。为什么?感种类相续而起。这个公案大家都知道,就是你因地虽然造了一个小小的业,为什么得果报这么严重呢?因为你不断的纵容它,它就不断的在里面展转相续。记住!你不忏悔,表示你对它随喜,就这个意思。因为你知道你有罪,你不忏悔,表示你随顺它。那你随顺它,你就认同了这种相续的力量,它就会默默的增长广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世话、戏论、愦闹的二十种过失

《大宝积经》云:菩萨应舍愦闹乐于寂静,舍诸世话观于...

不是遗传,这是共业,就是自作自受

这个无明呢,就是微细的愚痴,微细的愚痴就是对于一切...

顺着道德去做,就能得到五种福报

《周易》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以真诚不妄之心来待人处事

说谎话欺骗他人称为妄言。现在社会上一般人为了做生意...

见佛生欢喜得生天

过去南印度有一个习俗,家中未成年的女孩必须早起,将...

从愚痴造业到持戒念佛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

《佛陀的四个法宝》谨记圆因老法师的教诲

一、忏悔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

忏悔业障每天都要去做吗

问: 请问师父,忏悔业障是否在向佛表达所做的业障之...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积德才能延寿

【原文】 龙眼 宗伯陆公①寿九十七而嗜龙眼,龙眼遂价...

何谓专修?何谓杂修?

问: 在修学佛法过程中,有专修与杂修,何谓专修?何...

广钦老和尚对出家弟子之开示--放下俗情,提起愿力

如果情执未断,嘴里念佛,念念还是堕娑婆。但如至诚恳...

谁有资格「酒肉穿肠过」

逢年过节,大酌小宴,无不腥腥相惜,满盘荤腥。略涉佛...

【佛教词典】华束台

(物名)安华束之台。即供华者。...

【佛教词典】本有种子

(术语)二种种子之一。谓阿赖耶识中本来含藏有漏无漏...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我念弥陀佛念我,天...

洒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问: 洒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仁清法师答: 好几种,...

韦驮菩萨入梦示警,商人居士巧结善缘

南华禅寺韦驮菩萨圣像 众所周知,韦驮菩萨为四天王座下...

放生的三个程序

中国汉传佛教寺院在长期的放生法会中形成了独特的《放...

戒律衰败之原因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

松开手你可以拥有更多

在我为管理者做的培训中,学员们常常分享他们的心得体...

前六识的明了功能是怎么产生的呢

先看阿难尊者他执着中间的相貌。我们看经文: 阿难言:...

生活中的修行

一、 从国王的三个问题说起 俄国的托尔斯泰有一篇很有...

如何花钱花的有意义

在现今社会上,有一些人的生活过得非常奢华,出入坐的...

五百释女报佛恩

昔日,琉璃王攻伐舍卫国,毁灭释迦族,并挑选了五百名...

闭关念佛二十一天的感悟

二〇一五年的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净土文化夏令营。在七...

念佛法门总持一切妙法

蕅益大师倡禅教律三学一源之说,三学之结穴归根则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