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烦恼都是自寻的

2012/03/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们在生活中总免不了有一些烦恼的事儿。有些烦恼来自外界,必须正视;而大多数困扰则源于内心,这就是所谓的“自寻烦恼”。

有位比丘,每次坐禅都幻觉有一只大蜘蛛跟他捣蛋,无论怎样也赶不走,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师父。师父让他下次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什么地方。比丘照办了,他在蜘蛛身上画了一个圆圈。蜘蛛走后,他安然入定了。当比丘做完功后睁开眼睛一看,那个圆圈原来就在自己的肚皮上。可见许多我们推给他人或外物的过失,毛病竟在自己身上。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而这种来自自身的困扰我们往往不易察觉,更难以用笔“圈”定。

心理学家为了研究“烦恼”问题,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实验者在一个周日的晚上,把自己未来7天内所有忧虑的“烦恼”都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指定的“烦恼箱”里。三周之后,心理学家打开了这个“烦恼箱”,让所有实验者逐一核对自己写下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9成的“烦恼”并未真正发生。然后心理学家要求实验者将记录了自己真正“烦恼”的字条重新投入了“烦恼箱”。又过了三周,心理学家又打开了这个“烦恼箱”,让所有实验者再一次逐一核对自己写下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曾经的“烦恼”已经不再是“烦恼”了。实验者切身地感到,烦恼这东西原来是预想的很多,出现的很少。心理学家因而得出了这样的统计数据和结论:一般的人所忧虑的“烦恼”,40%是属于过去的,有50%是属于未来的,只有10%是属于现在的。其中92%的“烦恼”未发生过,剩下的8%则多是可以轻易应付的。因此,烦恼多是自己找来的,这就是所谓的“烦恼不寻人,人自寻烦恼”。

烦恼就像一根打了结的绳子,一头牵着自己,一头牵着他人。我们越是和烦恼过不去,这个结就会越牵越紧,烦恼就会越来越多。为了这些烦恼而消耗我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我们怎么能热情地、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呢?又怎么能较快地获得梦想中的成功呢?让烦恼只留5分钟,这正是及时解结的好办法。

先哲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一个心胸辽阔的人是不会有那么多烦恼的。诚然,也不是一切烦恼都是自寻的。但外因毕竟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据。倘若心灵一片光明灿烂,烦恼与苦痛便会远遁他乡。

生命是一段匆匆而过的旅程,只有把握好我们已有的一切,才能拥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美好人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克服烦恼

有位年青人,他初进山时要求出家,老师父和他谈过以后...

昏沉者,无堪任为性,能障轻安

随烦恼二十:言昏沉者,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能障轻...

应时时精进,切勿懈怠放逸

经云: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

放下便是

我那天听朋友说起他近来的一件事:他的邻居不久前搬到...

别在烦恼当中浪费自己的生命

光阴就是这样快得很,我们现在明白应该使劲地抓住它,...

业是搞不完消不完的

我们过去造的业,无量无边,无始以来,哪搞得完呢?你...

障碍最怕一件事,就是你的坚持

以前我读佛学院,我们的教务主任在新生训练时,他在黑...

把烦恼送给他

有一对年轻夫妇同在一所小学里教书,虽然待遇不高,但...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佛陀劝诫比丘勿以神通度众

昔日,佛陀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住在那难陀城的波婆利...

心灵的坚守

▲作家洪晃曾在一篇文章中讲述了她在巴黎卡地亚高级珠...

谁偷了摩尼宝珠

一位威仪庠序的比丘沿路托钵,来到穿珠师的家门口,技...

不要自心生自鬼

月前,本寺一位修行者往生了。 有位小法师,来寺挂单...

【佛教词典】一字业

乃台密五业之一。系以“菩提道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为...

【佛教词典】空解脱门智

【空解脱门智】 p0790   瑜伽六十九卷十页云:空解脱...

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雪峰禅师和岩头禅师同行至湖南鳌山时,遇雪不能前进。...

从吃腊八粥想到佛教的未来

腊月初八,是佛陀经过六年苦行,在菩提树下觉悟成道的...

指责别人时,要先承担三倍责任

一位后生到寺庙里向方丈求教,谈起世态炎凉,颇有感慨...

【推荐】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一天,一个小和尚跑过来,请教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

往生时会出现什么景象

问: 请问法师,往生时会出现什么景象?为确保往生,命...

六道轮回的概况

每个宗教对人的身后,各有独特的见解;有些宗教认为身...

如何从外相来推测未来的祸福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

佛讲般若的十个原因

初教兴者,依《大智度论》云:如须弥山王,非无因缘、...

国王慈心斲钉求法

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曾于娑婆世界作大国王,名为毗楞...

是谁出卖你的秘密

最近,有一位多年的好友向我抱怨:她把一个隐私秘密告...

要正确的忆念娑婆世界

我们这一块应该准备什么东西呢?按照《念佛圆通章》的...

圆瑛法师:十种人正好念佛

念佛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无机不摄。有情众生,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