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讲般若的十个原因

智敏上师  2018/06/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讲般若的十个原因

初教兴者,依《大智度论》云:如须弥山王,非无因缘、非少因缘令得振动,般若教兴亦复如是,具多因缘。一谓欲破外道诸邪见故,二欲回二乘,令入大乘故,三令小菩萨不迷空故,四令悟二谛中道生正见故,五显佛胜德生净信故,六欲令发大菩提心故,七令修菩萨深广行故,八令断一切诸重障故,九令得菩提涅槃果故,十流至后代益众生故。略说此十,具收彼意,令此教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唐法藏述))

我们为什么要讲般若?佛讲般若是什么原因?我们根据华严宗祖师法藏论师所说,他从《大智度论》里摘录了十个原因。

第一,“谓欲破外道诸邪见故”,要破外道的邪见。般若的正见犹如大太阳,光明一照,一切邪见、黑暗全部被扫掉了。这是讲般若的第一个目的——破外道邪见。

第二,“欲回二乘,令入大乘故”,回小向大。二乘的修行人,发出离心,还没有发菩提心的,给他讲般若,使他回小向大,能够转入大乘。

第三,“令小菩萨不迷空故”,权乘的菩萨,他们对空有执著,还有一些不理解,不能深透地领纳空性的精神,要使他们不执著那个空。

第四,“令悟二谛中道生正见故”,真俗二谛(胜义谛、世俗谛)讲中道的道理,使他们能够明白、悟到这个道理,悟到之后能够产生正知正见。那就是要生正知正见了。

第五,“显佛胜德生净信故”,般若是甚深的智慧,佛能够彻底地证到,那就显出佛的功德非常之高深、非常之殊胜,使我们对佛生起清净的信心。

第六,“欲令发大菩提心故”,《大般若经》正是为大乘菩萨说的,说般若真正的目的就是使众生发大菩提心,将来能成佛。发了菩提心之后,后面几个原因跟上去了。

第七,“令修菩萨深广行故”,发了大菩提心,就要修菩萨行,行菩萨道。

第八,“令断一切诸重障故”,这样子发了菩提心修行,当然一切障都能够断掉。

第九,“令得菩提涅槃果故”,障断掉了,就能证得菩提涅槃果。一切障——烦恼障、所知障,都断完了,菩提涅槃当然就证到了。

第十,“流至后代益众生故”,般若犹如传家之宝,还要传到后代去,利益那个时候的众生。

这是根据《大智度论》写的要讲般若波罗蜜多的十个原因,我们讲《心经》的时候,同样也是有这么十个原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上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是经的题目。这个经字不多...

净慧法师《心经与玄奘法师的殊胜经历》

各位大德: 今天讲一个持诵《心经》的功德感应。 现在...

如何理解《金刚经》的「无」与《无量寿经》的「有」

问: 我修净土宗念佛,但一日初闻《金刚经》后,虽然...

星云大师《金刚经》白话文浅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

般若的空性,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

般若的空性当中,也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谈因果是从...

阿罗汉在般若会上的后悔

到了般若会上,佛陀把菩萨的因地展现给他们看,就说,...

印光大师关于《金刚经》的开示

金刚经者,即有谈空,不堕空边。即空论有,不堕有边。...

【推荐】观照般若,你能观照得到吗

你尝试地思维一下,早上醒来的那一刹那,当我们一念灵...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离尘无体,你的心跟谁借来的

在楞严经中,提到离尘无体的概念。佛陀对阿难说:若以...

断除淫欲心是修道的重要根本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

想出离六道生死,先要把这三法修好

我们要想出离六道生死,得成佛道,首先要把三皈法、五...

用一颗简单的心来放生

在蓝蓝的天空中,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无忧无虑地唱歌...

【佛教词典】十佛

(一)指华严经卷五十七离世间品所说之十种佛身。(参阅...

【佛教词典】二漏

(名数)一、有漏,漏者烦恼之异名也,有烦恼之法,或...

「疑」是修行的最大障碍

我在五台山时候,有很多人到山上问我,说:师父,我念...

燕窝:燕子的代价与无言血泪

母燕在快要下蛋的时候,才去建自己的窝。第一次建好的...

念佛宜早不宜迟

青少年是早上8、9点钟的太阳。人生最美的是少年年华,...

星云大师《善因善缘》

人可以不信佛教,但不可以不信因果;因果不是知识,是...

虚云老和尚经历的十次劫难

一难 生为肉球 人生总要经历生、老、病、死四种痛苦,...

净业行人先把耳根和意根摄住

六根中最难摄的是耳根与意根。眼睛能见屋里的东西,但...

以此三心而念,感应必至也

你现在要专心在一个上面,专心之后,力量就非常大。多...

一念的回光返照,就能够改变命运

为什么说,知道常住能够远离三恶道,我们举一个例子来...

放焰口的由来

放焰口是佛教寺庙中经常举行的佛事活动,全称是瑜伽焰...

修行应发三种心

从上诸祖教人参禅,虽有超佛越祖之谈,其实要人成佛作...

耀智大和尚自述与观音菩萨的殊胜缘分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观音菩萨,关键的时候都会祈祷...

傅大士《十劝颂》

傅大士(497569)是齐梁之际著名大居士,又称善慧大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