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菩萨行果——菩萨行位

界诠法师  2021/08/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菩萨行果——菩萨行位

菩萨行位,就因果合说,总有四十一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佛果。若开十住中第一发心住所修信等十心为十信,于第十地之终别开等觉,则总为五十二位。但十信是十住中发心住所修,等觉是法云地摄,故不别开。此四十一位,又束为五位:一资粮位,即地前住行向之三十位。

二加行位,即修暖顶忍世第一法的四善根位。三通达位,即初地入心通达二空无我理的见道位。四修习位,自初地住心至第十地出心(等觉)中间,修习妙观以断除余障的修道位。五究竟位,即究竟断惑证理的无学位。前四位是因,后一位是果。资粮加行二位是初阿僧祗劫;从通达位至第七地终是第二阿僧祗劫;从第八地至第十地满是第三阿僧祗劫。时经三劫,行备四位,方证究竟的菩提大果。

资粮位

资粮位:菩萨为趣证无上菩提,修集种种殊胜的福德智慧行,是资益已身成佛之粮,故名资粮位。此位有三十心。

一、十住

菩萨在此位中,于无上大菩提创发安住之心,虽修六度等行,还未至殊胜,故但得名住。

(一) 发心住,发大菩提心。于此位中修习十信:

1、信心,闻大乘法,心无疑惑。

2、念心,忆念三宝,明记不忘。

3、精进心,勤策三业,离于懈怠。

4、慧心,简择邪正,不起邪见。

5、定心,心能湛寂,离于散乱。

6、施心,等施财法,离于悭贪。

7、戒心,住净尸罗,三业无犯。

8、护心,护持正法,并余九心。

9、愿心,发四弘誓愿。

10、回向心,所修善法,回向无上菩提。

(二) 治地住,净治三业生一切功德。

(三) 修行住,观真如理,修六度妙行。

(四) 生贵住,闻圣教生如来种。

(五) 方便具足住,有自利利他之方便。

(六) 正心住,心定不动正真安住。

(七) 不退住,心不动转。(不退有四,第六住名信不退,第七住名位不退。初地名行不退,八地以上名念不退)(八) 童真住,不受染法。

(九) 法王子住,净心继续佛位。

(十) 灌顶住,行胜堪受灌顶之礼。

二、十行

此位菩萨,于六度等行增殊胜。

(一) 欢喜行,随顺众生,随喜功德。

(二) 饶益行,利益一切众生。

(三) 无恚行,怨对能忍。

(四) 无尽行,化现无尽。

(五) 无痴行,了达法门无颠倒错乱。

(六) 善现行,善巧度化而顺机宜。

(七) 无著行,心无著碍。

(八) 尊重行,缘般若而无著。

(九) 善法行,圆融之德能成十方诸佛之轨则。

(十) 真实行,如说而行,如行能说。

三、十回向

此位菩萨凡所修行,皆为回向。

(一) 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二) 不坏回向,正显中道,归趣本觉。

(三) 等一切佛回向,运无缘慈,度有情界。

(四) 至一切处回向,以大愿力,入一切佛土供养诸佛。

(五) 无尽功德藏回向,以常住法,授与前人。

(六) 随顺平等善根回向,行无漏善,不落二边。

(七) 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性具平等。

(八) 真如相回向,体法平等心无所依。

(九) 无缚解脱回向,心无缚著。

(十) 法界无量回向,心等法界,含摄周遍。

加行位

加行位:即第十回向满心之位。为趣见道而加功用行。

因见道体断烦恼,如火烧薪,故喻见道智慧如火,此位菩萨,未得火体,而得火相,立暖名。

二顶位,观法之名、义、自性、差别四法,皆不可得,慧火转盛。

三忍位,印前顺后,对诸法之理顺忍悟达。

四世第一位,所得智等,最胜故。

通达位

通达位:通达即证会义,即是见道位。见法之真如理,住极喜地,善达法界。

修习位

修习位:见道后,自初地中的住心出心至第十地终,为断除俱生二障,数数修习无分别智。此修习位有十地差别。

一、极喜地,入佛之智,初见此理。

二、离垢地,远离尘染。

三、发光地,智光转胜净极明生。

四、焰慧地,慧焰增盛,断烦恼如火焚薪。

五、难胜地,真俗并观为准,非前四地能及为胜。

六、现前地,无生理明露。

七、远行地,加功用行修无相法。

八、不动地,无分别智任运相续,不为有相、功用、烦恼所动。

九、善慧地,善巧利生。

十、法云地,有胜智能藏众德,能断烦恼,法身圆满,如大云广遍。此十地圆满十波罗密(除六度外加愿、力、方便、智)

究竟位

究竟位:究竟是佛果。佛位所得的菩提涅槃是究竟无漏界,性净圆明,所作皆办,功德最胜无上,故名究竟。

菩萨所修的五位次第,断二种障,显二种德,二障即烦恼障、所知障。二德即涅槃德和菩提德。烦恼障:烦是扰义,恼是乱义,根本烦恼及随烦恼扰乱有情身心,不令出离生死苦海。障是覆蔽义,即烦恼覆蔽涅槃不得解脱。所知障:障碍所知之境而不使现,障碍能知之智而不使生。此障由法执而生,障菩提。

菩提是能证的无漏智,是所生得。菩提是转有漏杂染的八识而成四智。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此智为一切现行功德所依。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此智证得诸法平等的理性,及自他平等。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此智善能观察诸法自相、共相及众生根器。转前五识成成所作智,此智能成就为欲利乐有情的本愿所能成事。六七二识为见道时转,前五识及八识到佛果位时转。

涅槃是所证的真如理,是所显得。证佛位四智圆满时,所证真如理,完全显现,即具得四种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无住处涅槃。

成四智,证涅槃而得三身,即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界诠法师文章列表

什么是菩萨行

菩萨行总的来说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是以救度众生为...

受菩萨戒的好处

你能求戒,得戒体,就能有相当的把握让你不去犯戒。如...

你是哪一种菩萨

这四弘誓愿当中,其实菩萨是有两种: (一)悲增上菩萨...

精进的鱼王

佛过去在因地修菩萨行,其中一世为鱼王,不但身旁有左...

大乘行者回家的过程

问: 在〈信解品〉中,小乘圣者以种种譬喻自述回小向大...

什么是菩萨

菩萨,这也是梵文的音译,并且是简译,全译是菩提萨埵...

行菩萨道要谨防五种心魔

人与人之间慧性平等。身外境界的好坏是由分别智来判断...

为何用大地来形容十地菩萨的内心世界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义:一、能生万物;二、住持不动;...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何为「三净肉」

这是对于一般学佛弟子,一时无法马上改过吃素的人,个...

佛像开光的表法意义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

发愿

佛教常说的发愿,就是树立学佛目标。每个人发心不同,...

佛教的真理

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

【佛教词典】根缘

(术语)人之根性与境遇之缘务。玄义分记三曰:根缘不...

【佛教词典】五百世无手

(杂语)梵网经下曰:若佛子,故饮酒,而生酒过失无量...

为什么有人富贵坚固得来容易,有人却要辛苦劳作

我们先讲这个心。这个心,就是你这个心力。譬如说,我...

不要跟着感受走

在我们生命当中最麻烦的就是感受的问题,感受问题。那...

圣严法师《积极的人生》

一个人如果没有努力的目标,的确很容易就丧失生命的原...

临终时老实念佛,必能往生极乐世界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念佛的人...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4》

各位尊敬的大法师、慈悲的居士们,还有发大心来护持正...

持名念佛一法,事则至简至易,理则至深至妙

释尊一代时教,所说一切诸法,皆为彻底解除吾人生死大...

十念念佛以及回向之法

念佛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有观像念佛和持名念佛,观像念...

说不如行

有一天,一位经常跟随佛陀到处弘法的弟子忽然对佛陀说...

唐代高僧承远大师

各位,大家吉祥。常说,天下名山僧占多,但是我其实想...

净土法门虽诚简易,亦非草草

净土法门,原为众生迷本自性,不知常寂光理,生死浩然...

最好的领导者

团体的领导者有两种型态:一种是权威型,在他的领导下...

修止观是对治你的习气

我们住在这个山上,看到很多众生的相貌,有时候把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