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普曜经卷第七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普曜经卷第七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观树品第二十一

佛告比丘:「以成正觉,诸天皆来,嗟叹佛已;如来正坐一心观树,目未曾瞬,禅悦为食、解慧为浆,永安无横;宿夜七日观道场树以报其恩。过七日已,欲行天人各共齎持万瓮香水,色行天人俱亦如是,往诣佛所香水洗之,若干种香初沐浴佛。诸天、龙神、揵沓惒、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所用香水如来浴身,香水溢流皆洒此等,蒙香之恩悉发无上正真道意;是时众生皆蒙香熏香不离体,时诸天子还入宫殿不闻余香。」

佛告比丘:「有一天子,名曰普化,投佛足底,起坐叉手,前白佛言:『佛坐树下七日之中,坐三昧定,其定何名?』世尊告曰:『定名悦食,如来以是悦食定意,昼夜七日观树不瞬。』时普化天子,以偈赞佛:

「『常奉行诸行,  悦寂句威力;
  使魔失径路,  自投稽首佛。
  归命佛足下,  以欢悦之心;
  于时诸天子,  说是散诸意。
  寂定诸天人,  若知是种姓;
  则尽淫怒痴,  智慧无有底。
  消除天人疑,  何故有十力?
  晓了解十方,  诸法度无极。
  愍伤常七日,  尽意如虚空;
  坚坐不动移,  观树眼不瞬。
  其师子之尊,  何故坐七日,
  而观察此树,  所以寂然迹?
  本造所立愿,  师子为一切;
  本愿之所致,  坐树不时起。
  施以世尊心,  现在所住安;
  如是十力尊,  奉行诸训教。
  知天人本末,  前世之所愿;
  闻经典之教,  常奉行训诲。
  其十力如是,  无畏愿具足;
  是故坐七日,  而不起于座。
  勇勐能观之,  悉降伏一切;
  平等坐道场,  灭除众尘劳。
  清净而极远,  以是安众生;
  由斯当出家,  奉行正真法。
  得离诸瑕秽,  永无所畏惧;
  是故成圣众,  不造非法行。
  能忍恩爱有,  及诸无明行;
  断众结根本,  察之如埃土。
  见于远时节,  以是计吾我;
  遍处在阴盖,  我知断除尽。
  吾久积此行,  迷惑之业律;
  究竟诸阴盖,  以慧除吾我。
  其断欲恚恨,  众生处愚冥;
  如水中之月,  吾伏令无余。
  是行无所乱,  意中自解耳;
  往古以降之,  一切悉断灭。
  是卿等现在,  邪痴堕火狱;
  佛拔令无余,  不复更历此。
  以去诸阴盖,  施与灭盖本;
  消灭四颠倒,  疗除使无余。
  此众相念垢,  其知经法本;
  师父令灭尽,  回转使无余。
  身苦六十五,  过有三十垢;
  现在有四十,  道场悉断此。
  所生有十六,  现处十八教;
  是则二十五,  于道场断此。
  贤圣财十二,  人畏二十八;
  吾以越此业,  精进力超度。
  以觉是不还,  分别五百事;
  吾以悉畅达,  往古百千法。
  是诸结永尽,  九十八根源;
  诸可有处所,  众生所倚受。
  断疑诸所习,  愚冥邪见网;
  竭四尘劳河,  令不得自在。』

「世尊说法班宣言教,当弃谀谄吾我贪故。旷然其志愍伤尘劳,以律正教拔一切贪,是诸足下消除邪行。奉行真正除众音响,精进灭度得其边际;今无吾我,禅定功勳怀来定意,度四瀑流,忧结自大放逸之业,降伏此事皆使永尽。以真正故,怀来定意制众尘劳,消诸妄想犹拔树根。意越彼岸悉使无余断其处所,便师子吼其力甚大,三界自在而无有主;皆灭境界,以禅明智割除怨难,犹如天帝,使其罗网众罪悉尽。用三十六精进之行,在于地中,智慧兵力断绝无爱;是诸根源尘劳结着究苦毒本,以慧明力欲令永尽,以是智眼善治本净。真正人等,明药威力疗其无明,痴树广远令无根源,于斯界中行至诚矣。用心毁散瞋恚死蛇,心意这异则为怨贼,吾以枯竭十二诸海,以灭境界思想烟火显耀三达。灭众尘垢然炽之焰,乐于脱门消诸瑕疵,是故教训也。慰劳一切去荆蕀想,空无音响,晓了精进求于清净,犹如攒木出其火光,又如泉源其心寂然。以智兵力劫心尘垢,怀来定意是谓执幢,奉持训诲自能晓了。降伏辩事怀来慈心,以是五欲而知豪富。住于众行弃捐谀谄,从本起尘,是为众结之所罣碍。其斗不和,吾悉究畅致三昧定。悉知内事建立惭愧,有想无想,从是得致悉获是行。究畅所有,捐诸思想一切缚结,如是行者弃捐无余,以精进力而降伏之。三达脱门,以是之故,不以无缘想于下劣,苦乐无常但谓吾我,而造想求六衰之本。在佛树下,悉断除此一切无常是广大荒秽浊之事。以圣明达消诸爱欲,过于日月其怀爱欲;在于虚空,解于三达,颜貌无量,以度生死济断大海,精进力故越淫怒痴。以微妙行断于吾我,六度无极消亿尘劳,生死俓苦愍之息意。于是慕断前后而无二坎,等于平等所度无极,众邪异学逮得甘露,而无有余尽生死根。其无四大亦无诸入,求诸智宝得无央数,道宝之明致无所畏,是无量佛于内得安,少求如化分别根源。

「前世所行是吾晓了,所以亿载劫,审施珍宝无数甘露故畅斯学,乐柔软行闻世亿姟诸法言教,亦复剖判缘起悉起悉空。心发意顷了如野马,此吾清净其目明好,超越十方一切众生,察如手掌如本所殖生树果实,宿世所更得解了斯。诸度无极亿载劫中,悉解念梦若干品觉,过去诸天所可诤念颠倒之业,有彼如是,此亦若兹。于时吾往无死药业,所以十力行慈心者,愍念众生故行慈力。今是我父处于甘露,所以十力行愍哀力降化一切,是以使吾处甘露间。常行护力降伏一切,由是化之入无死地。所以行喜普行悦故,以是喜力降伏一切,是故建立处甘露间。忆念十力边恒沙劫,见过去佛而供养之,以是之故处甘露间。吾本所誓心口所说,不降伏魔,不化邪见,不从坐起,无有放逸,度于彼岸;坏痴罗网,从无数劫住智金刚,以逮十力得无所着,降伏诸漏令无有余,不捨其力乃从坐起。具足洗浴浊垢使净,于时世护十力自在而度无极三千世界,犹如金刚常修等行,亿千姟天供养无量,及诸玉女不可称载。佛子如是皆有因缘,处贤圣座受大自在,宝瓮千枚若干香水洗于护世,三千世界由是自在。佛子如斯皆有因缘,所以宿夜七日不从座起,常观察树。彼七昼夜观于佛树,化七千亿人令发道心,思惟寂然。地六反震动,时佛乃从师子座起,其心和安其身柔软,所行知时在佛道场,观其道树犹如师子而无所畏,禅思脱门贤圣之行。

普曜经商人奉麨品第二十二(有本云四天王上鉢品)

「尔时提谓波利之等,与贾人俱五百为侣,于时树木华实茂盛演佛之音,七日不动不摇。时有梵天厥名识乾,住于梵天,见佛新得道,快坐七日,未有献食者。『我当求人令饭上佛。』即使五百贾人皆踬不行。识乾先世五百贾人之知识也,欲度之故,故使然矣。提谓波利怖还,与众人共议。天即时而赞偈言:

「『如来成佛道,  所愿已具足;
  汝等贡上食,  因是转法轮。』

「时五百人诣树神所,梵作树现光光像分明,言:『今世有佛在拘留国界尼连禅水边,未有致食者,汝曹幸先能有善意必获大福。』贾人闻佛名皆大喜言:『佛必独大尊,天神所敬,非凡品也。』即和麨蜜俱于树下稽首上佛。佛念:『先古诸佛哀受人施,法皆持鉢,不宜如余道人手受食也。』时四天王于颇那山上,得四枚青石之鉢,欲于中食。时有天子名曰照明,谓天王曰:『今者有佛,名释迦文,应用斯鉢,非仁之器,今当受食,可往奉之。』于是四王则与天子,华香伎乐幡盖并鉢,如屈伸臂顷俱下诣佛,四天王各取所持之鉢共贡上佛。佛念:『取一不快余人,意当悉纳之。』提头赖王先以献佛,佛即受之,而为说偈言:

「『今授世尊器,  当获尊法器;
  自得寂然鉢,  心意无忘失。』

「时毗留勒王,次复奉鉢,佛寻受之,而说偈言:

「『若授如来器,  其心未曾妄;
  四天王安护,  乃至清凉觉。』

「时毗留罗叉王,次复奉鉢,佛寻受之,而说偈曰:

「『其施清净器,  净心授如来;
  身心常轻便,  天龙神所叹。』

「时毗沙门王,次复奉鉢,佛即受之,而说偈曰:

「『佛戒无缺漏,  授完牢之器;
  信施无乱心,  使德无缺减。』

「佛受鉢已,累左手中,以右手按上,即合成一令四际现,而复叹曰:

「『吾前世施鉢,  故有是果报;
  今获斯四器,  四王神足致。』

「佛叹偈已,即以其鉢受贾麨蜜。呪愿贾人言:『今所布施,欲令食者得充气力,当令施家世世得愿得寿、得色得力、得瞻得喜,安快无病,得辩才慧,终保年寿,众邪恶鬼不得娆近,以有善意,立德本故;诸善鬼神常当拥护,开示道地得利谐偶,不使迍蹇。无复难患,人有见正,以信喜敬,净洁不悔。施道德者福德盖天,所致转胜吉无不利,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神鬼王,常随护助。四天大王赏别善人,东提头赖、南维睒文、西维留勒叉、北拘鈎罗,当护汝等令不遭横。能有慧意研精学问,敬佛法众,弃捐众恶不自放恣,终受吉祥。种福得福行道得道,已先见佛一心奉承,当为从是致第一福。现世获祐快解见谛,常受富乐自致泥洹。』闻呪愿已,皆发无上正真道意。

「佛食毕竟掷鉢虚空,有天子名善梵,即接取之无罣碍鉢,齎上梵天,亿千梵天皆共供养右绕奉事。于是世尊无等伦德叹其功勳,以是德本于将来世,诸贾客等当得作佛,名曰蜜成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世尊。于时导师授无限决,然后化于无数菩萨,受其决者在于佛道而不退转。闻佛授决欣然踊跃,时诸兄弟叉手自归,共持身命奉上如来。」

佛告比丘:「如来具足成正觉已,便以神足移坐石室;自念本愿,欲度众生,思惟生死本从十二因缘,缘从法起便有生死,法灭者生死乃尽,以自作是故自得是,若不作是是便休息。一切众生意为精神,精神窈冥恍惚无形,自起识想随行受身;身无常主,神无常形,神心变化燥浊难清,自生自灭未曾休息;一念去一念来,如流草木,若水中泡,一这灭寻一复兴;至于三界欲色无色,九神所止皆係于识,不得免苦,昧昧暗冥然不自觉,故谓之痴,莫知要道。夫道至妙虚寂无念,不可以凡世间意知;世间道术九十六种,各信所事孰知其惑,皆乐生求安贪欲嗜味,好于声色故不能乐佛道。佛道清净无所有,计身万物不可得常有,设当为说天地无常,世间皆苦身非我所,空无所有谁能信者?意欲默然,不为世间说法,便入定意。

「佛眉间光上照天帝,天帝知佛不欲说经,悲念三界皆为长衰,以不得知度世之道,死即当堕三恶道中,何时当脱?天下久远乃有佛耳,佛难得见若灵瑞华,今我当为天下人请命,求哀于佛令说经法。即将般遮识下到石室。佛这定意,教般遮识鼓琴,歌佛本愿之德,以叹颂曰:

「『听我歌十力,  弃盖寂定禅;
  光彻照七天,  德香喻栴檀。
  上帝神妙来,  叹仰欲见尊;
  梵释齎敬意,  稽首欲受闻。
  佛所本行愿,  精进百劫懃;
  四等大布施,  十方受弘恩。
  持戒净无垢,  慈软护众生;
  勇慧入禅智,  大悲敷度经。
  苦行积无数,  功勳成于今;
  戒忍定慧力,  动地魔以降。
  德普盖天地,  神智过灵皇;
  相好特无比,  八声震十方。
  志高于须弥,  清妙莫能伦;
  永离淫怒痴,  无复老死患。
  惟哀从定觉,  愍伤诸天人;
  为施法藏宝,  敷慧甘露珍。
  令从忧畏解,  危厄得以安;
  迷惑见正道,  邪疑覩真言。
  一切皆愿乐,  欲听受无厌;
  当开不死法,  垂化于无穷。』

「于是世尊随世习俗,心自念言:『是法甚深所入无限,成最正觉,寂然微妙难逮难知,非心所思非言所畅,非是凡圣所能逮及;一切训诲不可得习,存其本原至灭度矣。一切所遇最无所着,乃至清凉无生无极;不得处所悉无所有,越度六界;无想不愿无获无言,无有音响,无有教训,无有无集,寂灭诸行,至于无断无为之业。吾设为说斯义本末,万物无常有身皆苦,身非为身,空无所有;众人不解唐苦疲劳,所有亲戚家属悉非人所,正言似反谁肯信者?不如默然耶!』于时世尊。即说偈言:

「『深奥恬怕,  曜明无垢;
  吾已逮是,  甘露无为。
  我今说之,  众人不解;
  如吾今日,  不如默然。
  除去言辞,  无思无得;
  如是自然,  犹如虚空。
  心思法意,  神识以脱;
  无念第一,  能知他人。
  此不可以,  文字说之;
  以入道义,  不入专精。
  过去诸佛,  皆为众生,
  其斯知识,  从其因缘,
  计于此业,  悉无有法;
  彼亦无有,  若有若无,
  皆从因缘,  而兴生老。
  彼亦不念,  若有若无,
  亿百千劫,  不可称限。
  吾前世时,  自从诸佛,
  未曾逮获,  如是法忍;
  无我无人,  亦无寿命。
  假使以逮,  得是法忍;
  亦无有生,  众生无命。
  是谓本净,  无吾我法;
  时定光佛,  授我此慧。
  吾时愍哀,  无限众生;
  不令众生,  来相劝请。
  今众生故,  感动梵天;
  使彼劝我,  乃转法轮。
  今我如是,  清净正法;
  梵天来下,  以相劝助。
  转于离垢,  微妙正法;
  众生因觉,  乃解神识。』」

梵天劝助说法品第二十三

佛告比丘:「于时如来演眉间相光明威神,又彼光明名照生,百万梵王使发其心,斯光普遍三千大千佛国。时识乾梵王,承其圣旨如佛心念,世尊默然不肯说法。梵天心念:『今我宁可往诣佛所,劝请如来转正法轮。』于时识乾梵王与六万八千梵天眷属围绕,来诣佛所稽首足下,退住一面,前白佛言:『唯然世尊!天地无祐今欲毁坏。所以者何?如来至真已逮无上正真道,为最正觉。寂然定意不肯说法,众苦沉滞没于三界,愿转法轮悉教众生。』于是颂曰:

「『愿贤圣财,  净于众生;
  谁当劝安,  亿载黎庶。
  布施以慧,  听觉莲华;
  班宣正观,  除众逆贼。
  随时挝击,  无量法鼓;
  因其吹此,  无极法珂。
  当建立斯,  高显法幢;
  谁当兴发,  大法光曜?
  必当兴云,  降大法雨;
  愿常流布,  大圣众坐。
  当疗治是,  大痛处所;
  惟灭尘劳,  众火之热。
  为其示现,  寂然之道;
  安丰无热,  无忧之业。
  无为之道,  导化趣真;
  常兴愍哀,  和众诤讼。
  必当开通,  解脱之门;
  说至诚义,  无恚恨本。
  为盲冥者,  开目视瞻;
  疗治令净,  得上法眼。
  非是天世,  及梵天宫;
  非鬼揵沓,  阿须伦民。
  无能治灭,  众热之病;
  惟有圣尊,  人中日月。
  是故吾今,  劝请法王;
  今立造胜,  一切诸天。
  以是功德,  自劝如来;
  唯当转讲,  无上法轮。』

「时佛世尊默然可之。识乾梵天见佛默然,愍伤诸天、世间人民、阿须伦、龙、鬼神,欲使度脱。时梵天王见佛可之,以栴檀杂香而散佛上,忽不现。时佛树神名曰法明,又名法乐,又名法意,又名法持,往到佛所前白佛言:『今佛世尊,当于何国而转法轮?』时佛告曰:『在波罗奈仙人之处鹿苑之中。』树神白佛:『波罗奈国仙人之处鹿苑之中,人民尠少不可说法。』佛告树神:『勿说此言。所以者何?我宿命时在中建立法祠,六万亿载在中供养六万亿诸佛世尊,及若干种仙人,学游居其中。波罗奈国诸天龙神所共嗟叹,无极大法稽首归命,千亿诸佛悉念本末,在此神仙树木之间,应转法轮。寂然惔怕,不覩无智暗冥之党,以此之故,在此神仙树木之间而转法轮。』」

佛告比丘:「于时世尊所作已办无复余患,断众罣碍净众尘劳,诸垢已尽,降伏魔怨成一切智;普见十方,获十种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慧明圣达无所罣碍,以佛道眼普观世间,今当为谁第一说法?何所有人易化受教?淫怒痴薄为先说法?佛即念知郁昙蓝弗三垢尠,今为所在?佛念即知,物故已来已复七日;第二学仙今日寿终。时虚空中天神白佛:『唯然世尊,如大圣教皆悉寿终。』佛复念言:『昔者父王遣五人俱侍卫我,经历勤苦有大功夫,我今宁可为是先说经法而开化之。』」

佛告比丘:「于时世尊从树下起,寻时举声告于三千大千世界,皆使知之。从次前行至波罗奈神仙鹿苑,诣五人所。于时五人遥见佛来,转相谓言:『今者汝等宁复遥见沙门瞿昙来不?迷失无定,所志不获奉行经戒,多所熏修违忘道业,假使来者慎莫为起亦勿迎逆。』彼时五人遥见佛到,观察如来威神巍巍,不能堪任无上圣德,不安所座,各从座起,前行奉迎各口发言:『善来圣尊!』有执法衣,受鉢器者,前布座者,稽首作礼取水洗脚。佛时问彼五人曰:『卿曹持意何不坚固?为我之故,长夜不安遭勤苦患,今当报功;又卿五人咸当知之,吾成正觉逮一切智,覩见十方,获清凉乐无复诸漏,游得自在,于一切法无所罣碍,当为说法度生老病死。』于时五人稽首佛足悔过自责:『吾等愚冥不识正真,憍慢无伏。』恭敬自投甚自尅责。

「于时世尊放身光焰,其明普照三千大千诸佛世界,靡不周遍。其光自然,畅此偈言:

「『其兜术天身,  来下降母胎;
  在林微尼树,  堕地行七步。
  即时师子吼,  四天王帝接;
  其音超梵天,  三世为最尊。
  消灭诸恶趣,  出家行学道;
  造立勤苦行,  往诣佛树下。
  降伏魔力怨,  逮无上正觉;
  今于仙人处,  当转正法轮。
  梵天哀劝请,  宣无上法典;
  能仁然可之,  愍伤一切故。
  建立誓坚固,  波罗奈鹿苑;
  当转大法轮,  最上无能胜。
  欲听闻法者,  宿亿载积德;
  速疾来至彼,  以时听经典。
  人身甚难得,  佛世亦难遇;
  尊法不可值,  捨八恶众难。
  今日正是时,  开信值佛兴;
  皆弃诸患难,  听受尊法教。
  亿载劫不闻,  希可值遇法;
  今日当得听,  不当放懈怠。』」

佛告比丘:「地神畅音,佛之圣旨,立大高座当转法轮。其大圣佛以己口宣:『我最为尊十方第一,降伏魔兵尽众苦源在佛树下。时能仁尊道德寂然,裂坏劳怨所愿具足无复余结,百劫所行欲度众生,所转法轮无所慕乐,安住光明,劝化千亿佛土无数百千诸佛真子威神足力,若干诸佛所可造化,现大柔软如来音声,至真功勳,劝助大哀愍念众庶,覩其威耀察诸方便,于百千劫扬大雷吼,为诸众生雨八味水,灭诸所受,根、力、觉意、禅思脱门,定意正受增益道性;从无数劫如所闻法,己身立行积累道法,分别诸药晓众生业,又斯病者当疗治安,久远尘劳皆令无想。佛为法医度脱众生,因转法轮所度无极,其间神足从来历载,道品之法普至微妙,一切德行积善法施,晓了医药充无限愿,虽在贫匮无所贪乐随颠倒财。诸佛导师常转法轮,无有财利金银思想;乐清净乘,华香杂香擣香,宫内爱子躬身不好,不以欢乐,弃于天上天下之欲,志求佛道转于法轮。布施救众,戒无所犯,善将护禁而无缺漏;百劫之中常行忍辱;精进懃修,不怀怯弱无有增减;志存禅定观于神通;智慧兴隆具足所愿,转于法轮消于恼热,乃应道法。』

「于是有菩萨名发意,转法轮叹说此法,超诸俗宝,一切众宝道宝为上,甚好巍巍严饰清净,其千光明悉照天下,自以要誓华香幢幡,俱共叉手,帐紫金色,香水满瓶弘誓洗浴,清心众垢造立吉祥。

「尔时世尊,则转法轮而劝助之,复叉手指供养世尊,而偈叹曰:

「『其定光如来,  授圣清净决;
  当得佛道意,  人中师子尊。
  在彼立所愿,  行法是色像;
  以得佛道时,  因劝助道法。
  入若干品业,  常以一切故;
  在众生之类,  济十方来会。
  劝助诸种族,  宣布道法轮;
  叉手自奉事,  投身稽首礼。
  其在佛树下,  清净诸天人;
  若行清白业,  奉供最能仁。
  一切皆住立,  请说大法轮;
  具一切人中,  叹德不可尽。
  三千大千界,  周遍虚空中;
  诸天阿须伦,  天下皆稽首。
  诸天越音声,  须臾无信者;
  一切者欢悦,  皆观如来尊。
  梵天得自在,  畅雷雨之音;
  百千巨亿载,  咸皆共来会,
  无数亿劫中,  善行正真业。
  时释迦文佛,  与拘伦谈论,
  苦空非我有,  说其眼非常,
  耳鼻不能久,  自然为恍惚。
  头首亦自然,  诸根无常聚;
  以如是观者,  无我无寿命。
  是一切诸法,  皆从因缘生;
  若离是诸见,  覩之如虚空。
  无见无有作,  亦无覩众生;
  若净不净缘,  亦不得捨离。
  五阴无所起,  起者大苦患;
  兴起恩爱淟,  其行遂增减。
  以能等观者,  得正真道义;
  致究竟尽法,  便能觉了尽。
  从发思想念,  不慎行致之;
  常修明智行,  遵行如是道。
  在于因缘行,  而无所造立;
  虽处于神识,  不与因缘合。』」

拘隣等品第二十四

佛告比丘:「尔时如来为颁宣诸法,说十二因缘根本所起,从无明有行,从行有识,从识有名色,从名色有六入,从六入有更,从更有痛,从痛有爱,从爱有受,从受有有,从有有生,从生致老病死大苦患合。无明以尽行便尽,行已尽识便尽,识已尽名色便尽,名色已尽六入便尽,六入已尽更便尽,更已尽痛便尽,痛已尽爱便尽,爱已尽受便尽,受已尽有便尽,有已尽生便尽,生已尽老病死皆尽,则无五阴大苦之患。从缘则有,无缘则无。如来解是六情因缘十二之本,是故自在达皆自然无有根本。其外异学不及知此空法自然,如是法者,过去诸佛所可解达,为诸众生分别说之,晓了是法乃得寂然,是故敷演十二缘起而转法轮。拘隣知之,拘隣者知本际也,以灭尽者则成三宝。佛、法、圣众是三宝名,畅布天下音彻梵天,如来今日转于清净法轮,护世至真兴显三宝,世难可致。拘隣之等五人比丘,六十亿天得法眼净,复八十亿色界天人得法眼净无上正真,八万世人来会观者亦法眼净,皆度众苦。

「时佛音响彻闻十方,虚空天神闻柔和音,是释迦文十力世尊,仙人之处鹿苑之中,敷演法轮说十二缘,咸使知之。十方诸佛闻其音者皆悉默然,诸天、龙神、阿须伦,诸佛侍者各白其佛:『分别诸法普闻其音,善哉世尊!速决其意,何故默然?先世之时寂然精进,以其道力习于道法,越无央数百千菩萨,自致得佛。今此十力勤修得佛,转其三合十二法轮,其三合十二法轮者,无去来今三世之心也,是故一切闻是音声。』亿百千人兴发慧力建立大道,各自念言:『吾等当学彼佛精进威神势力,使疾获致三世之尊施世道目,皆使逮致无上正真之道。』

「于是诸天子等悉来集会:一、名神妙,二、名天妙,三、名欢豫,四、名加欢,五、名栴檀,六、名大悦,七、名寂然,八、名寂律。如是等类八净居天,从千天子悉来集会,听受世尊所转法轮。彼时大圣告大神妙天子:『今此经名曰《普曜大方等法》。诸菩萨所以娱乐,诸佛境界所入普照,其身精进自致得佛。如来所说,是故受持讽诵奉行,为众人说。』」

普曜经卷第七

 

上篇:普曜经

下篇:方广大庄严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本缘部目录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法句经

法句经卷上 尊者法救撰 吴天竺沙门维祇难等译 无常品...

佛说鹿母经

佛说鹿母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佛言:「昔者,有鹿...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一 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

四明十义书

重刻四明十义书序 圆宗观道旷远深绝。必须禀宗匠之开...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

【注音版】佛教念诵集--朝时课诵

根据上海佛学书局二五年一月印行的《佛教念诵集》(朝...

【注音版】佛说老母女六英经

佛说老母女六英经...

佛说阿难同学经

佛说阿难同学经(出增一阿含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

无字宝箧经

无字宝箧经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 一时...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菩萨生地经

菩萨生地经...

大悲经

大悲经卷第一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梵天品第一...

在教在禅,皆修净土,同归一源

然于百丈立祈祷病僧,化送亡僧之规,皆归净土。又曰,...

印光大师嘉言录--勉居心诚敬

●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

【推荐】争吵是灭亡之源

昔日,于波罗奈都城,有梵与王治国。那时,释迦菩萨投...

不杀生的意义何在

断命曰杀,有情曰生,断有情生命叫杀生。为何释迦牟尼...

【推荐】十全十美的投资方式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惑?手头有一笔小钱儿,却不知道该...

芒鞋布衣

有一次,世尊从舍卫城到吠舍离,在路上他看到一些弟子...

【推荐】求人不行,求自己还做不到,这叫业障

我们经常问:怎么修行? 看你遇到什么事就修什么法,一...

地藏菩萨的无量无边功德

地藏王菩萨是八大菩萨之一,也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

只隔了一世见面,就彼此不知不识

佛在过去生行菩萨道时,曾经是帝释天,虽居崇高显荣之...

往生净土的愿,绝非世俗浊欲

佛教说这个欲望,比如具体谈到五欲财、色、名、食、睡...

先修空观来破执着

在《楞严经》的思想模式,就是空假中三观。你遇到任何...

佛门里的平等、宽容大度

有一次,有弟子找佛源老和尚告状。说寺里的僧人把偷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