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六十四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六十四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第二分菩萨行品第七十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所说菩萨行菩萨行者,何法名为菩萨行耶?」

佛告善现:「菩萨行菩萨行者,谓为无上正等菩提行生死故名菩萨行。」

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当于何处行菩萨行?」

佛言:「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当于色、受、想、行、识空行菩萨行,当于眼处乃至意处空行菩萨行,当于色处乃至法处空行菩萨行,当于眼界乃至意界空行菩萨行,当于色界乃至法界空行菩萨行,当于眼识界乃至意识界空行菩萨行,当于眼触乃至意触空行菩萨行,当于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空行菩萨行,当于地界乃至识界空行菩萨行,当于因缘乃至增上缘空行菩萨行,当于无明乃至老死空行菩萨行,当依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行菩萨行,当依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行菩萨行,当依真如乃至不思议界行菩萨行,当依苦、集、灭、道圣谛行菩萨行,当依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行菩萨行,当依四静虑行菩萨行,当依四无量行菩萨行,当依四无色定行菩萨行,当依八解脱行菩萨行,当依八胜处行菩萨行,当依九次第定行菩萨行,当依十遍处行菩萨行,当依三解脱门行菩萨行,当依十地行菩萨行,当依一切陀罗尼门行菩萨行,当依一切三摩地门行菩萨行,当依五眼行菩萨行,当依六神通行菩萨行,当依如来十力行菩萨行,当依四无所畏行菩萨行,当依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行菩萨行,当依十八佛不共法行菩萨行,当依无忘失法、恒住舍性行菩萨行,当依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行菩萨行,当依严净佛土行菩萨行,当依成熟有情行菩萨行,当依引发文字陀罗尼行菩萨行,当依悟入文字陀罗尼行菩萨行,当依悟入无文字陀罗尼行菩萨行,当依引发无碍辩才行菩萨行,当依有为界行菩萨行,当依无为界行菩萨行。

「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如是修行菩萨行时,如佛无上正等菩提,于诸法中不作二相。善现!若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名为无上正等菩提修菩萨行。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若能如是修菩萨行,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所说佛陀,佛陀者依何义故名为佛陀?」

佛告善现:「觉义、实义、薄伽梵义,故名佛陀。

「复次,善现!于诸实法现等正觉,故名佛陀。

「复次,善现!通达实法,故名佛陀。

「复次,善现!于一切法如所有性、尽所有性无颠倒觉,故名佛陀。

「复次,善现!遍于三世及无为法无障智转,故名佛陀。

「复次,善现!如实开觉一切有情令离颠倒,故名佛陀。」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所说菩提,菩提者依何义故名为菩提?」

佛告善现:「菩提者是空义,是真如义,是实际义,是法性义,是法界义。

「复次,善现!假立名相施设言说,能真实觉最上胜妙,故名菩提。

「复次,善现!不可坏义是菩提义,无分别义是菩提义。

「复次,善现!是真、是实、非虚妄、非变异,故名菩提。

「复次,善现!唯假名相无实可得,故名菩提。

「复次,善现!诸佛所有真净遍觉,故名菩提。

「复次,善现!诸佛由此于一切法、一切种相现等正觉,故名菩提。」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为菩提故,修行六波罗蜜多乃至一切智智时,于何等法为益为损、为增为减、为生为灭、为染为净?」

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为菩提故,修行六波罗蜜多乃至一切智智时,于一切法无益无损、无增无减、无生无灭、无染无净。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为菩提故,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都无所缘而为方便,不为益损、不为增减、不为生灭、不为染净现在前故。」

具寿善现白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为菩提故,修行六波罗蜜多乃至一切智智时,于一切法都无所缘而为方便,不为益损、不为增减、不为生灭、不为染净现在前者,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云何摄受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云何摄受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云何摄受真如乃至不思议界?云何摄受苦、集、灭、道圣谛?云何摄受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云何摄受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云何摄受八解脱乃至十遍处?云何摄受空、无相、无愿解脱门?云何摄受诸菩萨地?云何摄受陀罗尼门、三摩地门?云何摄受五眼、六神通?云何摄受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云何摄受无忘失法、恒住舍性?云何摄受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云何超诸声闻、独觉等地,趣入菩萨正性离生,渐次证得一切智智?」

佛言:「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以二故摄受修行六波罗蜜多,乃至不以二故渐次证得一切智智。」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以二故摄受修行六波罗蜜多,乃至不以二故渐次证得一切智智者,云何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后心,恒时增长一切善法?」

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以二故行,则诸善法不得增长。何以故?愚夫异生皆依二故,所起善法不得增长。若菩萨摩诃萨不二故行,从初发心乃至后心,恒时增长一切善法。是故,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善根坚固,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不能毁坏令堕声闻、独觉等地。世间种种恶不善法不能制伏,令于行六波罗蜜多乃至一切智智时,所有善法不得增长。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应行无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具寿善现白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为善根故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耶?」

佛言:「不尔!诸菩萨摩诃萨不为善根故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亦不为不善根故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诸菩萨摩诃萨法应如是,若未亲近诸佛世尊,若诸善根未极圆满,若真善友未多摄受,终不能得一切智智。」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亲近诸佛、圆满善根、得真善友多所摄受,速能证得一切智智?」

佛言:「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亲近如来、应、正等觉闻说正法,所谓契经乃至论议,闻已受持数数温习令善通利,既善通利思惟观察,既观察已深见意趣,见意趣已复善通达,既善通达得陀罗尼,起无碍辩乃至证得一切智智,随所生处,于所闻持正法教义常不忘失。于诸佛所广种善根,由善根力所摄受故,不堕恶趣无暇中生。复由善根所摄受故,意乐清净,净意乐力所摄持故,常能无倒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复由善根所摄受故,常不远离真净善友,谓诸如来、应、正等觉及诸菩萨摩诃萨众、独觉、声闻,并余能赞佛、法、僧者。

「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亲近诸佛、圆满善根、得真善友多所摄受,速能证得一切智智。是故,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欲疾证得一切智智,当勤精进亲近诸佛,摄受圆满所种善根,承事善友勿生厌倦。」

第二分亲近品第七十一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不亲近诸佛、不圆满善根、不承事善友,是菩萨摩诃萨岂不能得一切智智?」

佛告善现:「若不能亲近诸佛、圆满善根、承事善友,尚不名菩萨摩诃萨,岂能证得一切智智!所以者何?或有菩萨摩诃萨亲近诸佛、种诸善根、承事善友,犹不能得一切智智,况不能亲近诸佛、圆满善根、承事善友,而能证得一切智智!彼若能得一切智智,无有是处。是故,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称菩萨摩诃萨名,欲疾证得一切智智,常应亲近诸佛世尊、圆满善根、承事善友勿生厌倦。」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以何因缘,有菩萨摩诃萨虽亲近诸佛、种诸善根、承事善友,而不能得一切智智?」

佛告善现:「彼菩萨摩诃萨远离方便善巧力故,虽亲近诸佛、种诸善根、承事善友,而不能得一切智智。谓彼菩萨摩诃萨不从诸佛及诸善友闻说殊胜方便善巧,虽亲近诸佛、种诸善根、承事善友,而不能得一切智智。」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何等名为方便善巧,诸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方便善巧,诸有所为定能证得一切智智?」

佛告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或施诸佛,或施菩萨,或施独觉,或施声闻,或施诸余沙门梵志,或施外道修梵行者,或施贫穷涉路苦行及来乞者,或施一切人、非人等,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虽行布施而无施想、无受者想,亦无一切我、我所想。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自相皆空,无实、无成、无转、无灭,入诸法相,知一切法无作、无能,入诸行相。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方便善巧,恒时增长觉分善根,由此善根常增长故,能行布施波罗蜜多,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虽行布施而不希求施所得果,谓不回向可爱境界及胜生处,唯为救护无救护者,及欲解脱未解脱者,修行布施波罗蜜多。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修行净戒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受持净戒,心常不起贪、瞋、痴等随眠缠缚,亦复不起能障菩提余不善法,所谓悭悋、恶戒、忿恚、懈怠、劣心、乱心、恶慧、诸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声闻独觉相应作意。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自相皆空,无实、无成、无转、无灭,入诸法相,知一切法无作、无能,入诸行相。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方便善巧,恒时增长觉分善根,由此善根常增长故,能行净戒波罗蜜多,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虽行净戒而不希求戒所得果,谓不回向可爱境界及胜生处,唯为救护无救护者,及欲解脱未解脱者,修行净戒波罗蜜多。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修行安忍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修学安忍,是菩萨摩诃萨乃至为护自命因缘,亦常不起一念忿恚恶言加报怨恨之心。假使有来欲害其命,劫夺财宝,侵凌妻室,诬誷骂辱,阻隔轻调,或打、或刺、或割、或截,及加种种不饶益事,于彼有情竟无忿恨,唯求作彼利益安乐。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自相皆空,无实、无成、无转、无灭,入诸法相,知一切法无作、无能,入诸行相。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方便善巧,恒时增长觉分善根,由此善根常增长故,能行安忍波罗蜜多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虽行安忍而不希求忍所得果,谓不回向可爱境界及胜生处,唯为救护无救护者,及欲解脱未解脱者,修行安忍波罗蜜多。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发起正勤勇勐无怯,远离懈怠下劣之心,为求菩提不惮众苦,修诸善法常无懈废。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自相皆空,无实、无成、无转、无灭,入诸法相,知一切法无作、无能,入诸行相。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方便善巧,恒时增长觉分善根,由此善根常增长故,能行精进波罗蜜多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虽行精进而不希求勤所得果,谓不回向可爱境界及胜生处,唯为救护无救护者,及欲解脱未解脱者,修行精进波罗蜜多。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修学诸定。是菩萨摩诃萨眼见诸色,耳闻诸声,鼻嗅诸香,舌尝诸味,身觉诸触,意了诸法,已不取诸相,不取随好,即于是处防护诸根,不放逸住,勿令发起世间贪忧、恶不善法、诸烦恼漏,专修念定守护诸根。是菩萨摩诃萨若行、若住、若坐、若卧、若语、若默,常不远离胜奢摩他,远离种种杂秽诸法,身心寂静无异威仪轨则,所行无不调善,心常安定无所分别。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自相皆空,无实、无成、无转、无灭,入诸法相,知一切法无作、无能,入诸行相。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方便善巧,恒时增长觉分善根,由此善根常增长故,能行静虑波罗蜜多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虽行静虑而不希求定所得果,谓不回向可爱境界及胜生处,唯为救护无救护者,及欲解脱未解脱者,修行静虑波罗蜜多。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修学妙慧。是菩萨摩诃萨离诸恶慧,他不能引心,不发起我、我所执,远离一切我见、有情见乃至知者见、见者见、有无有见、诸恶见趣,远离憍慢无所分别,引发种种殊胜善根。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自相皆空,无实、无成、无转、无灭,入诸法相,知一切法无作、无能,入诸行相。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方便善巧,恒时增长觉分善根,由此善根常增长故,能行般若波罗蜜多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虽行般若而不希求慧所得果,谓不回向可爱境界及胜生处,唯为救护无救护者,及欲解脱未解脱者,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入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是菩萨摩诃萨虽于静虑、无量、无色入出自在,而不摄受彼果异熟。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成就最胜方便善巧,观诸静虑、无量、无色自相皆空,无实、无成、无转、无灭,入诸法相,知一切法无作、无能,入诸行相。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方便善巧,恒时增长觉分善根。由此善根常增长故,能行静虑、无量、无色,由行静虑、无量、无色,便能自在成熟有情、严净佛土。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修学一切菩提分法,成就如是方便善巧,虽行见修所断法道,而不取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自相皆空,无实、无成、无转、无灭,入诸法相,知一切法无作、无能,入诸行相。是菩萨摩诃萨成就最胜方便善巧,恒时增长觉分善根,由此善根常增长故,能行一切菩提分法,超诸声闻、独觉等地,趣入菩萨正性离生,是名菩萨无生法忍。由此忍故,常能自在成熟有情、严净佛土。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虽得自在顺逆入出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等,而能成就方便善巧,不取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自相皆空,无实、无成、无转、无灭,入诸法相,知一切法无作、无能,入诸行相。是菩萨摩诃萨成就最胜方便善巧,恒时增长觉分善根,由此善根常增长故,便能自在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证入菩萨不退转地得受记忍。

「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精进修行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及十八佛不共法等无量无边诸佛功德,乃至未具成熟有情、严净佛土,犹未证得一切智智。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自相皆空,无实、无成、无转、无灭,入诸法相,知一切法无作、无能,入诸行相。是菩萨摩诃萨成就最胜方便善巧,恒时增长觉分善根,由此善根常增长故,便能圆满成熟有情、严净佛土,渐次证得一切智智。

「善现!如是名为方便善巧,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方便善巧,诸有所为定能证得一切智智。如是最胜方便善巧,皆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成就。是故,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应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诸有所为勿希果报。若能如是精勤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速能证得一切智智。」

第二分遍学品第七十二之一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最胜觉慧,虽能受行清净深法,而不摄受殊胜果报。」

佛告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诸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最胜觉慧,虽能受行清净深法,而不摄受殊胜果报。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于法自性能不动故。」

具寿善现白言:「世尊!是菩萨摩诃萨能于何法自性无动?」

佛告善现:「是菩萨摩诃萨能于无性自性无动。」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是菩萨摩诃萨于何无性自性无动?」

佛告善现:「是菩萨摩诃萨能于色自性无动,能于受、想、行、识自性无动,能于眼处乃至意处自性无动,能于色处乃至法处自性无动,能于眼界乃至意界自性无动,能于色界乃至法界自性无动,能于眼识界乃至意识界自性无动,能于眼触乃至意触自性无动,能于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无动,能于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自性无动,能于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自性无动,能于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自性无动,能于三解脱门自性无动,能于八解脱、九次第定自性无动,能于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无动,如是乃至能于一切智智自性无动,能于一切有为界、无为界自性无动。所以者何?如是诸法即是无性,诸菩萨摩诃萨于此无性自性无动,无性不能现证无性。」

具寿善现白言:「世尊!有性法为能现证有性不?」

佛言:「不尔!」

「世尊!无性法为能现证有性不?」

佛言:「不尔!」

「世尊!有性法为能现证无性不?」

佛言:「不尔!」

「世尊!无性法为能现证无性不?」

佛言:「不尔!」

「世尊!若尔,亦应有性不能现观有性,无性不能现观有性,有性不能现观无性,无性不能现观无性,将非世尊无得、无现观耶?」

佛言:「善现!虽有得、有现观,然离四句。」

「世尊!云何离四句而有得、有现观?」

「善现!若得、若现观非有非无绝诸戏论,是故我说有得、有现观,然离四句。」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诸菩萨摩诃萨以何为戏论?」

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观色乃至识,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眼处乃至意处,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色处乃至法处,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眼界乃至意界,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色界乃至法界,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眼识界乃至意识界,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眼触乃至意触,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地界乃至识界,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因缘乃至增上缘,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无明乃至老死,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真如乃至不思议界,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苦、集、灭、道圣谛,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八解脱乃至十遍处,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净观地乃至如来地,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极喜地乃至法云地,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五眼、六神通,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无忘失法、恒住舍性,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预流果乃至独觉菩提,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观一切智智,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是为戏论。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若作是念:『苦圣谛应遍知,集圣谛应永断,灭圣谛应作证,道圣谛应修习。』是为戏论。若作是念:『应修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是为戏论。若作是念:『应修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是为戏论。若作是念:『应修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是为戏论。若作是念:『应修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是为戏论。若作是念:『应超预流果乃至独觉菩提。』是为戏论。若作是念:『应行布施波罗蜜多乃至般若波罗蜜多。』是为戏论。若作是念:『应住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是为戏论。若作是念:『应住真如乃至不思议界。』是为戏论。若作是念:『应入菩萨正性离生。』是为戏论。若作是念:『应圆满菩萨十地。』是为戏论。若作是念:『应起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是为戏论。若作是念:『应引五眼、六神通。』是为戏论。若作是念:『应引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是为戏论。若作是念:『应圆满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随好。』是为戏论。若作是念:『应引无忘失法、恒住舍性。』是为戏论。若作是念:『应引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是为戏论。若作是念:『应行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是为戏论。若作是念:『应证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是为戏论。若作是念:『我当严净佛土、成熟有情。』是为戏论。若作是念:『我当证得一切智智。』是为戏论。若作是念:『我当永断一切烦恼习气相续。』是为戏论。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种种分别而为戏论。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应观色乃至识若常若无常、若乐若苦、若我若无我、若净若不净、若寂静若不寂静、若远离若不远离,皆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如是乃至应观一切智智,若应证得、若不应证得,俱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应观一切烦恼习气相续,若应永断、若不应永断,俱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

「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应观如是等诸法及有情,皆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所以者何?以一切法及诸有情,有性不能戏论有性,有性不能戏论无性,无性不能戏论无性,无性不能戏论有性,离有、无性,若能戏论、若所戏论、若戏论处、若戏论时皆不可得。是故,善现!色无戏论,受、想、行、识亦无戏论,如是乃至一切智智无戏论,永断烦恼习气相续亦无戏论。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应行无戏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具寿善现白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云何观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智智、永断烦恼习气相续,皆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

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应观色无自性,受、想、行、识亦无自性,如是乃至应观一切智智无自性,永断烦恼习气相续亦无自性,若法无自性则不可戏论。是故,善现!色、受、想、行、识不可戏论故,诸菩萨摩诃萨不应戏论,如是乃至一切智智、永断烦恼习气相续不可戏论故,诸菩萨摩诃萨不应戏论。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若能如是于一切法离诸戏论,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便入菩萨正性离生,若已得入,速能证得一切智智。」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六十四

 

上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下篇: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般若部目录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梁扶南国三藏僧伽婆罗译 如...

梵语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梵飜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序 [炖煌出 S. 700]...

大般若经·第九会能断金刚分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七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 陈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

佛说自誓三昧经

佛说自誓三昧经(独证品第四出比丘净行中) 后汉安息三...

【注音版】印光大师《德育启蒙》

印光大师《德育启蒙》...

中阴经

中阴经卷上 后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如来五弘誓入中阴教...

梵语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梵飜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序 [炖煌出 S. 700]...

佛说治意经

佛说治意经 失译人名今附西晋录 佛言:「安般守意具行...

佛说五大施经

佛说五大施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

【注音版】佛说九横经

佛说九横经...

阿弥陀经疏钞问辩

《疏钞》既出,有不惬者,致辞诘难。其可从者,忻然从...

佛说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

佛说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卷上 曹魏代失译人名 东方...

【推荐】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内心的影像

我们引用这个《占察业报经》里面有一段的这个无分别智...

照见五蕴皆空

往昔,舍利弗尊者与五百位大比丘僧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

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

罗迪克是一个英国战俘,一次他不幸被俘。和许多战俘一...

光大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

六祖惠能,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父亲名行...

圣严法师《地藏菩萨的本誓愿力》

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

「恶知识」都有哪一些

这个恶知识再解释一下子。在其他的经论上讲,恶知识有...

何为傲慢

唐朝有个赫赫有名的大将郭子仪,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

净界法师:唯识学对于妄想的两种分类

第六意识在受用外境时,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

抱着惭愧二字,可作入圣阶梯

印祖有一笔名常惭,一生自称常惭愧僧。 常思己过,对不...

到紫云山访梦参老和尚

今年二月,无意间读到一则梦参老和尚到台湾弘法的消息...

居士团体男女共住不合适

现有不少居士团体,大家聚在一起共同修行,以求依众靠...

净业行人如何勘验自己是否深信切愿

在临命终时由两种力量决定,一个是业力,一个是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