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唐大荐福寺翻经沙门法藏述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药兴,妄生智立;病妄则药妄,举空拳以止啼;心通则法通,引虚空而示遍。既觉既悟,何滞何通?百非息其攀缘,四句绝其增减,故得药、病双泯,静、乱俱融,消能所以入玄宗,泯性相而归法界。

窃见玄纲浩瀚、妙旨希微,览之者讵究其源,寻之者罕穷其际,是以真空滞于心首,恒为缘虑之场;实际居于目前,翻为名相之境。今者统收玄奥、囊括大宗,出经卷于尘中,转法轮于毛处。明者,德隆于即日;昧者,望绝于多生;会旨者,山岳易移;乖宗者,锱铢难入。辄以旋披往诰、[纟*丐]觌旧章,备三藏之玄文,凭五乘之妙旨,繁辞必削,缺义复全。虽则创集无疑,况乃先规有据,穷兹性海会彼行林,别举六门通为一观,参而不杂一际皎然,冀返迷方情同晓日,佩道君子俯而详焉。

今略明此观,总分六门:先、列名;后、广辨。

一、显一体,谓自性清净圆明体。

二、起二用:一者、海印森罗常住用;二者、法界圆明自在用。

三、示三遍:一者、一尘普周法界遍;二者、一尘出生无尽遍;三者、一尘含容空有遍。

四行四德:一者、随缘妙用无方德;二者、威仪住持有则德;三者、柔和质直摄生德;四者、普代众生受苦德。

五、入五止:一者、照法清虚离缘止;二者、观人寂怕绝欲止;三者、性起繁兴法尔止;四者、定光显现无念止;五者、事理玄通非相止。

六、起六观:一者、摄境归心真空观;二者、从心现境妙有观;三者、心境秘密圆融观;四者、智身影现众缘观;五者、多身入一境像观;六者、主伴互现帝网观。

一、显一体者,谓自性清净圆明体。然此即是如来藏中法性之体,从本已来性自满足,处染不垢、修治不净,故云自性清净。性体遍照无幽不烛,故曰圆明。又随流加染而不垢,返流除染而不净,亦可在圣体而不增,处凡身而不减。虽有隐显之殊,而无差别之异。烦恼覆之则隐,智慧了之则显。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起信论》云:「真如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广说如彼,故曰自性清净圆明体也。

自下依体起二用者,谓依前净体起于二用。一者、海印森罗常住用。言海印者,真如本觉也。妄尽心澄万象齐现,犹如大海因风起浪,若风止息,海水澄清无象不现。《起信论》云:「无量功德藏,法性真如海。」所以名为海印三昧也。《经》云:「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言一法者,所谓一心也,是心即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唯一真如,故言海印三昧也。《华严经》云:「或现童男童女形,天龙及以阿修罗,乃至摩睺罗伽等,随其所乐悉令见,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依此义故,名海印三昧也。

二者、法界圆明自在用,是华严三昧也,谓广修万行称理成德,普周法界而证菩提。言华严者,华有结实之用,行有感果之能。今则託事表彰,所以举华为喻。严者,行成果满契理称真,性相两亡、能所俱绝,显焕炳着,故名严也。良以非真流之行无以契真,何有饰真之行不从真起!此则真该妄末,行无不修,妄彻真源相无不寂,故曰法界圆明自在用也。《华严经》云:「严净不可思议刹,供养一切诸如来,放大光明无有边,度脱众生亦无限,施戒忍进及禅定,智慧方便神通等,如是一切皆自在,以佛华严三昧力。」依此义故,名华严三昧也。

三、示三遍者,谓依前二用,一一用中普周法界,故云遍也。言三遍者:一者、一尘普周法界遍。谓尘无自性揽真成立,真既无边尘亦随尔。《经》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宝光现佛如云集,此是如来刹自在。」准此义故,当知一尘普周法界也。

二者、一尘出生无尽遍。谓尘无自体,起必依真,真如既具恒沙众德,依真起用亦复万差。《起信论》云:「真如者,自体有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恒沙功德,乃至无有所少义故。」《经》云:「如此华藏世界海中,无问若山若河乃至树林尘毛等处,一一无不皆是称真如法界具无边德。」依此义故,当知一尘,即理即事、即人即法、即彼即此、即依即正、即染即净、即因即果、即同即异、即一即多、即广即狭、即情即非情、既三身即十身。何以故?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法如是故、十身互作自在用故,唯普眼之境界也。如上事相之中,一一更互相容相摄,各具重重无尽境界也。《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如是法性佛所说,智眼能明此方便。」

问:「据其所说,则一尘之上,理无不显、事无不融,文无不释、义无不通。今时修学之徒,云何晓悟达于尘处顿决群疑?且于一尘之上,何者是染?云何名净?何者为真?何者称俗?何者名生死?何者名涅槃?云何名烦恼?云何名菩提?云何名小乘法?云何名大乘法?请垂开决,闻所未闻!」

答:「大智圆明覩纤毫而周性海,真源朗现处一尘而耀全身。万法起必同时一际,理无前后。何以故?由此一尘虚相能翳于真,即是染也。由此尘相空无所有,即是净也。由此尘性本体同如,即是真也。由此尘相缘生幻有,即是俗也。由于尘相念念迁变,即是生死。由观尘相生灭相尽空无有实,即是涅槃。由尘相大小皆是妄心分别,即是烦恼。由尘相体本空寂缘虑自尽,即是菩提。由尘相体无遍计,即是小乘法也。由尘性无生无灭依他似有,即是大乘法也。如是略说,若具言之,假使一切众生怀疑各异,一时同问如来,如来唯以一尘字而为解释,宜深思之。」

《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一言演说尽无余。」依此义故,名一尘出生无尽遍。

三者、一尘含容空有遍。谓尘无自性即空也,幻相宛然即有也。良由幻色无体必不异空,真空具德彻于有表。观色即空,成大智而不住生死;观空即色,成大悲而不住涅槃;以色空无二,悲智不殊,方为真实也。《宝性论》云:「道前菩萨于此真空妙有,犹有三疑:一者、疑空灭色,取断灭空。二者、疑空异色,取色外空。三者、疑空是物,取空为有。」今此释云,色是幻色必不碍空,空是真空必不碍色;若碍于色即是断空,若碍于空即是实色。如一尘既具如上真空妙有,当知一一尘等亦尔。若证此理,即得尘含十方无亏大小,念包九世延促同时,故得殊胜微言纤毫彰于圆教,奇特圣众轻埃现于全躯,逈超言虑之端,透出筌罤之表。《经》云:「如有大经卷,量等三千界,在于一尘内,一切尘亦然。有一聪慧人,净眼普明见,破尘出经卷,广饶益众生」等。若据理而言,即尘众生妄计经卷即大智圆明,智体既其无边,故曰量等三千界。依此义故,名一尘含容空有遍也。

自下依此能遍之境而行四德,谓依前一尘能遍之境,而修四种行德。

一者、随缘妙用无方德。谓依真起用,广利群生。众生根器不等、受解万差、乐欲不同,应机授法,应病与药令得服行,《维摩经》中具明斯义。又以大悲故,名曰随缘;以大智故,名为妙用;又大坏假名而常度众生。故曰随缘了知众生性空,实无度者名为妙用;又理即事故名随缘,事即理故名妙用;又真不违俗故随缘,俗不违真故妙用;又依本起末故随缘,摄末归本故妙用。良以法无分齐,起必同时,真理不碍万差,显应无非一际,用则波腾鼎沸,全真体以运行;体则镜净水澄,举随缘而会寂。若曦光之流彩,无心而朗十方;如明镜之端形,不动而呈万像。故曰随缘妙用无方德也。

二者、威仪住持有则德。谓行住坐卧四威仪也。大乘八万,小乘三千,为住持之楷模,整六和之紊绪,出三界之梯隥,越苦海之迅航,拯物导迷莫斯为最。但以金容匿彩、正教陵夷,传授浇讹师于己见,致使教无纲纪,滥挹淳流,得失齐举,妄参真净,故令初学触事成非,不依经律,溷乱凡情,自陷陷他,甚可悲矣。故《瑜伽论》云:「非大沉非小浮,常住于正念根本眷属,净修梵行。」《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梵网经》云:「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起信论》云:「以知法性体无毁禁,是故随顺法性行尸波罗蜜,所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远离贪瞋欺诈、谄曲邪见,亦应远离愦閙,少欲知足,乃至小罪心生大怖,不得轻于如来所制禁戒,常护讥嫌不令众生妄起过罪。」用此威仪住持以化众生也。

问:「准上文所说,真如一相,佛体无二,具足一切功德者,何故要须威仪等戒行耶?」

答:「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久被尘累,而有麁秽之垢。若人唯念宝性,不以种种磨治,终不得净。真如之法体性空净,久被无明烦恼垢染。若人唯念真如,不以持戒定慧种种熏修,终无净时。准此义故,理须持戒也。」

问:「出家五众,超然出俗可具威仪。在家之流身缠俗网,宁无愆犯?」

答:「出家之辈自有严科,在家之俦通持五戒。夫三归五戒者,盖是出苦海之津梁,趣涅槃之根本,作毗尼之渐次,为七众之崇基,万善藉此而生,寔佛法之平地。《经》云:『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当知戒为定体,慧为定用,三学圆备即证菩提。」

《四分律》云:「第一持戒不毁犯,比丘威仪自端严,怨家之人不能近,若不如法即被诃。」依此义理,故云威仪住持有则德。

三者、柔和质直摄生德。谓大智照真名为质直,大悲救物故曰柔和;又质直者,约本性不迁;柔和者,约随流不滞,柔则伏灭烦恼,和则顺理修行,用兹调和之法,以摄众生也。又质直者,体无妄伪言行相符,蕴德居怀不拘名利,轻金若块,重教逾珍,但为正业调生,速愿自他圆满,故曰柔和质直摄生德也。

四者、普代众生受苦德。谓修诸行法不为自身,但欲广利群生冤亲平等,普令断恶备修万行速证菩提。又菩萨大悲大愿以身为质(音致),于三恶趣,救赎一切受苦众生要令得乐,尽未来际心无退屈,不于众生希望毛发报恩之心。《华严经》云:「广大悲云遍一切,舍身无量等刹尘,以昔劫海修行力,今此世界无诸垢。」谓众生妄执,念念迁流名之为苦;菩萨教令了蕴空寂,自性本无,故云离苦。

问:「众生无边,苦业无边,云何菩萨而能普代众生受苦?」

答:「菩萨代众生受苦者,由大悲方便力故,但以众生妄执,不了业体从妄而生,无由出苦。菩萨教令修止观两门,心无暂替,因果丧亡,苦业无由得生,但令不入三涂,名为普代众生受苦德也。」

《杂集论》云:「于不坚坚觉,深住于颠倒,离烦恼所恼,得最上菩提。」已上明四种行德竟。

自下摄用归体入五止门。五止门者、谓依前能行四德之行,当相即空,相尽心澄而修止也。所言入者,性相俱泯,体周法界,入无入相名为入也。《华严经》云:「如来深境界,其量等虚空,一切众生入,而实无所入。」又准入佛境界,《经》云:「入诸无相定,见诸法寂静。常入平等故,敬礼无所观。」此乃一切众生本来无不在如来境界之中,更无可入也。如人迷故,谓东为西;乃至悟己,西即是东,更无别东而可入也。众生迷故,谓妄可舍,谓真可入;乃至悟已,妄即是真,更无别真而可入也。此义亦尔,不入而入,故云入也。何以故?入与不入本来平等,同一法界也。《起信论》云:「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是名入真如门也。」

言五止者:一者、照法清虚离缘止。谓真谛之法本性空寂,俗谛之法似有即空,真俗清虚萧然无寄,能缘智寂,所缘境空,心境不拘体融虚廓,正证之时,因缘俱离。《维摩经》云:「法不属因,不在缘故。」依此义理,故云照法清虚离缘止也。

二者、观人寂怕绝欲止。谓五蕴无主名曰寂怕,空寂无求名为绝欲,故云观人寂怕绝欲止也。

三者、性起繁兴法尔止。谓依体起用名为性起,起应万差故曰繁兴,古今常然名为法尔。谓真如之法,法尔随缘,万法俱兴,法尔归性,故曰性起繁兴法尔止。《经》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即其义也。

四者、定光显现无念止。言定光者,谓一乘教中白净宝网万字轮王之宝珠,谓此宝珠体性明彻,十方齐照,无思成事,念者皆从;虽现奇功,心无念虑。《华严经》云:「譬如转轮王,成就胜七宝,来处不可得,业性亦如是。」若有众生,入此大止妙观门中,无思无虑任运成事,如彼宝珠远近齐照,分明显现廓彻虚空,不为二乘外道尘雾烟云之所障蔽,故曰定光显现无念止也。

五者、理事玄通非相止。谓幻相之事,无性之理,互隐互显,故曰玄通。又、理由修显故,事彻于理,行从理起,理彻于事,互存互夺,故曰玄通。玄通者,谓大智独存体周法界,大悲救物万行纷然。悲智双融,性相俱泯,故曰理事玄通非相止也。上来明五止竟。

自下依止起观。

问:「准上义理,依之修行,足为圆满,云何更要入止观两门耶?」

答:「《起信》云:『若修止者,对治凡夫住着世间,能舍二乘怯弱之见。若修观者,对治二乘不起大悲狭劣之过,远离凡夫不修善根。』以此义故,止观两门,共相成助,不相舍离。若不修止观,无由得入菩提之路。《华严》云:『譬如金翅鸟,以左右两翅鼓扬海水,令其两闢观诸龙众,命将尽者而搏取之。如来出世亦复如是,以大止妙观而为两翅,鼓扬众生大爱海水,令其两闢观诸众生,根成熟者而度脱之。』依此义故,要修止观也。」

问:「止观两门既为宗要,凡夫初学未解安心,请示迷徒令归正路。」

答:「依《起信论》云:『若修止者,住于静处端坐正意,不依气息、不依形色、不依于空、不依地水火风,乃至不依见闻觉知,一切诸想随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来无想,念念不生、念念不灭,亦不随心外念境界,然后以心除心;心若驰散,即当摄来令归正念。』常勤正念唯心识观,一切魔境自然远离。凡夫初学,邪正未分,魔网入心欺诳行者,又无师匠谘问莫凭,依四魔功将为正道,日月经久邪见既深,设遇良缘终成难改,沉沦苦海出离无由,深自察之无令暂替。」此义如《起信论》中说也。

六、起六观者,依前五门即观之止,而起即止之观。何以故?理事无碍,法如是故;定慧双融,离分齐故;一多相即,绝前后故;大用自在,无障碍故。

言六观者,一者、摄境归心真空观。谓三界所有法,唯是一心造,心外更无一法可得,故曰归心。谓一切分别但由自心,曾无心外境,能与心为缘。何以故?由心不起、外境本空。《论》云:「由依唯识故,境本无体故,真空义成;以尘无有故,本识即不生。」又《经》云:「未达境唯心,起种种分别,达境唯心已,分别即不生。知诸法唯心,便舍外尘相,由此息分别,悟平等真空。如世有医王,以妙药救病,诸佛亦如是,为物说唯心。」以此方知,由心现境,由境现心,心不至境,境不入心;当作此观,智慧甚深,故曰摄境归心真空观也。

二者、从心现境妙有观。即事不滞于理,随事成差。谓前门中摄相归体,今此门中依体起用,具修万行,庄严报土。又前门中摄相归体,显出法身;今此门中依体起用,修成报身,故曰从心现境妙有观也。

三者、心境秘密圆融观。言心者谓无碍心,诸佛证之以成法身;境者谓无碍境,诸佛证之以成净土。谓如来报身及所依净土圆融无碍,或身现刹土,如《经》云:「一毛孔中无量刹,各有四洲四大海,须弥铁围亦复然,悉现其中无迫隘。」或刹现佛身,如《经》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佛皆入,普为众生起神变,毗卢遮那法如是。」就此门中,分为四句,如《玄谈疏》中说。如是依正溷融,无有分齐,谓前两观各述一边;今此双融会通心境,故曰心境秘密圆融观也。

四者、智身影现众缘观。谓智体唯一能鉴众缘,缘相本空,智体照寂,诸缘相尽,如如独存。谓有为之法,无不俱含真性,犹如日轮照现逈处虚空,有目之流无不覩见,生盲之辈亦蒙润益,令知时节寒热之期,草木无情悉皆滋长。如来智日亦复如是,故曰智身影现众缘观也。

五者、多身入一镜像观。即事事无碍法界也。谓毗卢遮那十身互用,无有障碍也。《经》云:「或以自身作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如是十身随举一身摄余九身,故曰多身入一镜像观。如一身有十身互作,一一毛孔,一一身分,一一支节中,皆有十身互作,或以眼处作耳处佛事,或以耳处作眼处佛事,鼻舌身意亦复如是。何以故?证此大止妙观法力加持,得如是故。《经》云:「或以多身作一身,或以一身作多身,或以一身入多身,或以多身入一身。」非一身没多身生,非多身没一身生,皆由深定力故得有如是。或以异境入定同境起,或以同境入定异境起,或以一身入定多身起,或以多身入定一身起,故曰多身入一镜像观也。

六者、主伴互现帝网观。谓以自为主、望他为伴,或以一法为主、一切法为伴,或以一身为主、一切身为伴,随举一法即主伴齐收,重重无尽,此表法性重重影现,一切事中皆悉无尽,亦是悲智重重无尽也。如「善财童子,从祇桓林中渐次南行,至毗卢遮那庄严大楼阁前,暂时歛念,白弥勒菩萨言:『唯愿大圣,开楼阁门令我得入。』弥勒弹指其门即开。善财入已,还闭如故。见楼阁中有百千楼阁,一一楼阁前各有弥勒菩萨,一一弥勒菩萨前各有善财童子,一一善财童子皆悉合掌在弥勒前。」以表法界重重犹如帝网无尽也。此明善财童子依此华严法界之理,修行位极顿证法界也。此举一楼阁为主,一切楼阁为伴也,故云主伴互现帝网观,亦是事事无碍观也。

此上所述六重观门,举一为主、余五为伴,无有前后始终俱齐,随入一门即全收法界。此理喻如圆珠穿为六孔,随入一孔之中,即全收珠尽。此亦如是,开为六门,随入一门即全收法界圆满教理,法自尔故,善财一生皆全证故,卷舒无碍隐显同时,一际绝其始终,出入亡于表里。初心正觉,摄多生于刹那,十信道圆,一念该于佛地,致使地前菩萨触事生疑,五百声闻玄鉴绝分,融通无碍一多交参,圆证相应名为佛地。

然此观门名目无定,若据一体为名,即是海印炳现三昧门;若约二用而论,即名华严妙行三昧门;若据三遍为言,即是尘含十方三昧门;若准四德为名,即名四摄摄生三昧门;若约五止而言,即为寂用无碍三昧门;若取六观为名,即是佛果无碍三昧门。如是等义随德立名,据教说为六观。随入一门众德咸具,无生既显幻有非亡,摄法界而一尘收,举一身而十身现,如斯等义非情所图,识尽见除思之可见。余虽不敏素翫兹经,聊伸偶木之文,式集弥天之义。颂曰:

 备寻诸教本,  集兹华严观,
 文约义无缺,  智者当勤学。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纪重校

宋晋水沙门净源述

昔孤山智圆法师甞称:「杜顺尊者抉《华严》深旨而撰斯文。」盖准唐中书舍人高郢序北塔铭耳。净源向读唐丞相裴休述〈妙觉塔记〉,记且谓:「华严疏主仰贤首《还源》,翫味亡斁,若骊龙之戏珠也。」乃知斯观实贤首国师所着断矣。抑又观中具引三节之文,皆国师之语章章焉。

熙宁元年冬十一月,特抱诸郡观本,再请钱唐通义大师子宁重校其辞。宁公学深知古,力考诸文,朝而思夕而玩,因与源曰:「贤首所集,具引之语,救而得之矣!请试陈其一二焉。《观》不云乎:『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兹乃《义海百门》之一也。又曰:『拯物导迷莫斯为最』,岂非《般若心经疏.序》欤!又谓『就此门中分为四句』,此亦晋疏玄谈,又已明矣!」

源应之曰:「夫有条不紊,表其网之在纲,探乎深辞,贵其通于舆义。然则君子僧博览祖训,负卓卓之识,岂独畴昔有之乎!」源爱通义师传慈恩祖教,讲儒者五经,而考文责实、章灼同异,意犹吾心也,于是乎题之卷末,云耳。

纪重校(竟)


上篇:华严经义海百门

下篇:华严游心法界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诸宗部目录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

弥陀要解便蒙钞序 切以。诸佛心要者。乃净土妙门不可...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

从容录重刻四家语录序 自佛祖拈花。迦叶微咲。虽云默...

金光明忏法补助仪

金光明忏法补助仪 宋天台东掖山沙门遵式集 缘起第一...

止观义例

止观义例卷上 天台沙门湛然述  第一所传部别例 第二...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金色王经

金色王经 东魏天竺优婆塞瞿昙般若流支译 如是我闻:...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佛说顶生王故事经

佛说顶生王故事经 西晋三藏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婆...

大乘宝云经

大乘宝云经卷第一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 序...

【注音版】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

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

华严五教止观

五教止观一乘十玄门合行叙 夫五教止观也者。华严初祖...

佛说进学经

佛说进学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

在科学时代如何生起对佛法的信心

凡夫众生根基陋劣,慧浅信薄,通常对佛法难以生起决定...

地藏菩萨为何不能让众生永取解脱

地藏王菩萨有这种神力,反过来说,应当使一切众生永取...

印光大师:念佛方法问答

问:专修持名,愿得念佛三昧,期生净土,云何用功?...

发菩提心与求生净土有互相增上作用

二明欣愿行者,复有二种。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观...

佛教七宝

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七宝各不尽同,鸠摩罗什译的《阿弥陀...

心开意解(法语短语)

亲近善士 学佛依止考察善知识,要有证德像恵能大师这样...

慧律法师《83年逢甲大学佛学问答录》

(一)问:请师父讲一些鼓励大众的话 答:说到鼓励他...

无事最可贵

朋友来喝茶聊天,问说:觉得什么样的生活最好? 我说:...

积极向上的佛教

一、佛教不是迷信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充满神话的国...

最好的领导者

团体的领导者有两种型态:一种是权威型,在他的领导下...

改形易道,这个是生命的真相

这个「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认知到...

怀孕的胎儿有缺陷该怎么办

问: 我和妻子都信佛,妻子怀孕五个月了,胎儿都能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