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光赞经卷第四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光赞经卷第四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行品第九

于是贤者须菩提白佛言:「唯,天中天!假使菩萨摩诃萨无沤惒拘舍罗行般若波罗蜜,若行色者则为行想、行痛痒思想生死识者则为行想,若行色常则为行想、若行痛痒思想生死识常者则为行想,若行色无常则为行想、若行痛痒思想生死识无常则为行想,若行色苦则为行想,若行痛痒思想生死识苦则为行想,若行色乐则为行想、若行痛痒思想生死识乐者则为行想,若行色我所者则为行想、若行痛痒思想生死识我所者则为行想,若行色非我所者则为行想、若行痛痒思想生死识非我所者则为行想,若行色虚无者则为行想、若行痛痒思想生死识虚无者则为行想。若使,天中天!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行色寂寞则为行想、行痛痒思想生死识寂寞者则为行想。假使、天中天!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沤惒拘舍罗,若行四意止则为行想,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则为行想。若行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则为行想。唯,天中天!假使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而自念言:『我行般若波罗蜜。』是为菩萨摩诃萨而反行想。假使菩萨摩诃萨心自念言:『作是行者则为行般若波罗蜜。』亦为行想。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沤惒拘舍罗。」

舍利弗问:「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当云何行般若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谓舍利弗:「假使,贤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立色想则不信解,若立色者则不脱想,为行生死想。若行色想,则不得脱无明、行、识、六入、所更、痛、爱、受、有、生、老病死忧慼恼会;彼菩萨摩诃萨为不行般若波罗蜜,则无沤惒拘舍罗。立于眼想则不信脱,假使菩萨摩诃萨立于耳鼻舌身意想,则不信脱。设立于眼色识、耳声识、鼻香识、舌味识、身细滑识、意法识想,则不信脱。若习眼更、耳鼻舌身意所习更,立是诸想,则不信脱。假使立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想,则不信脱。设立于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想者,则不信脱,而于佛法念行着想。念行想者,则不信脱十二因缘苦恼之患。彼菩萨摩诃萨不应为声闻、辟支佛造证,何况逮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乎?所不能及也。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无沤惒拘舍罗。」

舍利弗谓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而有沤惒拘舍罗耶?」

须菩提谓舍利弗:「设使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色、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不行色想、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想,不行色常、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常,不行色无常、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无常,不行色苦、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苦,不行色乐、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乐,不行色我所、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我所,不行色非我所、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非我所,不行色虚无、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虚无,不行色空、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空,不行色无想、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无想,不行色无愿、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无愿,不行色寂寞、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寂寞,不行色无想、不行痛痒思想生死识无想。所以者何?色者则空,色无异空,色则为空,空者为色。色自然空,痛痒思想生死识空,则无有识,无有异空,识则为空,空者为识。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为空,无有异空。三十七品计则为空,无别异空,三十七品空,空者三十七品。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则为空,无有异空。佛法则空、无他别异空,空者则法,法者则空。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成沤惒拘舍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者,逮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彼行般若波罗蜜已,无所受无所行、不受不行、不行不受、不有所行亦非不行,是故无所受亦不有所受。」

贤者舍利弗谓须菩提:「何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已无所受?」

须菩提答曰:「所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自然不可得。由是之故,般若波罗蜜为无所有,则为自然。以是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所受无所行、不受不行、不行不受、不有所行亦不非不行,是故无所受亦不有所受。所以者何?一切诸法为无所有,则谓自然。是故无所至、无所犯负,是名曰一切不受三昧之定。菩萨摩诃萨广普玄远而无所量,诸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菩萨摩诃萨以是三昧,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舍利弗谓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离是三昧,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者;复有余三昧乎?」

须菩提答舍利弗:「复有余三昧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舍利弗谓须菩提:「何所余三昧行,菩萨摩诃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须菩提谓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首楞严三昧,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须菩提谓舍利弗:「复有三昧名曰宝印,复有三昧名曰师子娱乐,复有三昧名曰月曜,复有三昧名曰月幢英,复有三昧名曰一切印,复有三昧名曰无能见顶,复有三昧名曰了法界,复有三昧名曰分别幢英,复有三昧名曰喻金刚,复有三昧名曰入法印,复有三昧名曰立定意王,复有三昧名曰印王,复有三昧名曰势力精进,复有三昧名曰超等,复有三昧名曰入应顺分别,复有三昧名曰入辩于十方界,复有三昧名曰总持意,复有三昧名曰度无为,复有三昧名曰等御诸法海印,复有三昧名曰普周虚空,复有三昧名金刚道场,复有三昧名曰执英幢,复有三昧名曰帝英如门阃,复有三昧名曰起本,复有三昧名曰师子吼,复有三昧名曰精进立,复有三昧名曰胜宝,复有三昧名曰照明,复有三昧名曰不眴,复有三昧名曰不住于下,复有三昧名曰决了,复有三昧名曰灯明广普,复有三昧名曰无量行,复有三昧名曰光造,复有三昧名曰有所照曜,复有三昧名曰庄严净,复有三昧名曰离垢光,复有三昧名曰有所造乐,复有三昧名曰电灯明,复有三昧名曰尽索,复有三昧名曰威神迹,复有三昧名曰离尽索,复有三昧名曰无能胜,复有三昧名曰开通,复有三昧名曰灯明,复有三昧名曰离灯垢,复有三昧名曰严净辩才,复有三昧名曰有所光耀,复有三昧名曰造事,复有三昧名曰慧英,复有三昧名曰住惟,复有三昧名曰普明,复有三昧名曰善立,复有三昧名曰宝积,复有三昧名曰超诸法印,复有三昧名曰普法,复有三昧名曰胜娱乐,复有三昧名曰度法顶,复有三昧名曰有所毁坏,复有三昧名曰一切明句,复有三昧名曰等字所作,复有三昧名曰趣字,复有三昧名曰断因缘,复有三昧名曰无事,复有三昧名曰无牆,复有三昧名曰决了入号,复有三昧名曰无卑行,复有三昧名曰除冥,复有三昧名曰修行迹,复有三昧名曰无动,复有三昧名曰广界,复有三昧名曰决一切德,复有三昧名曰住无心,复有三昧名曰净于严整,复有三昧名曰度觉意,复有三昧名曰无量灯明,复有三昧名曰等不等,复有三昧名曰度一切,复有三昧名曰断诸事,复有三昧名曰离意了除,复有三昧名曰离建立,复有三昧名曰一胜,复有三昧名曰行诸事,复有三昧名曰一事,复有三昧名曰除怨事,复有三昧名曰灭诸所有不当,复有三昧名曰入随因缘音,复有三昧名曰声迹言无尽度,复有三昧名曰威神迹,复有三昧名曰光耀炽盛,复有三昧名曰清净树,复有三昧名曰清证而闲,复有三昧名曰一切胜,复有三昧名曰不乐一切诸苦乐,复有三昧名曰无尽事,复有三昧名曰总持句,复有三昧名曰等于正邪师子座,复有三昧名曰入响离响,复有三昧名曰无响得响,复有三昧名曰离垢明,复有三昧名曰御迹,复有三昧名曰满月离垢光,复有三昧名曰电锭光,复有三昧名曰大严净,复有三昧名曰普照世间,复有三昧名曰普定意,复有三昧名曰应无染离染,复有三昧名曰御空一切等御,复有三昧名曰无青不青宝,复有三昧名曰立无本念,复有三昧名曰身时第一,复有三昧名曰言时除空念,复有三昧名曰脱虚空碍灭护。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是诸三昧,疾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及余不可计会无有限量诸三昧门、诸总持门,菩萨摩诃萨所当学者,疾逮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

于是须菩提承佛圣旨而叹颂曰:「舍利弗!欲知往古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则为授此等菩萨摩诃萨决,及今现在十方世界诸现在怛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悉已授此诸菩萨摩诃萨决。其行是三昧者,彼不见三昧,亦不念三昧,亦无所三昧,亦不想:『我当三昧。吾当三昧乎?』亦不念:『我空三昧。』是菩萨摩诃萨无想念。」

舍利弗谓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为住古三耶三佛所授决乎?」

答曰:「不也。舍利弗!所以者何?唯,舍利弗!般若波罗蜜三昧不为异也,菩萨摩诃萨亦不为异。菩萨摩诃萨则为三昧,三昧则为菩萨摩诃萨。」

舍利弗谓须菩提:「如仁者所云:『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及诸三昧,不为各异,菩萨则三昧,三昧则菩萨。一切法皆平等则不知三昧。』以是故,舍利弗!于是三昧,善男子亦不知亦不了。」

舍利弗又问:「何故不知不了?」

「用无明故而为三昧,以是故,菩萨不知不了。」

尔时世尊赞贤者须菩提:「善哉,善哉!须菩提!如吾赞仁行空第一叹之最尊。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当如是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

舍利弗白佛言:「菩萨摩诃萨学如是,为学般若波罗蜜乎?」

佛言:「如是!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为学般若波罗蜜,所学者亦无所得。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自然具足,虽有所得亦无所得。」

舍利弗白佛言:「菩萨摩诃萨学如是。作是学,为学般若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乎?」

佛言:「如是学,为学般若波罗蜜,得无所得。」

舍利弗白佛:「云何得无所得?」

世尊答曰:「不得吾我,亦不得人、寿命、亦不得所见。五阴究竟本末普悉清净,亦不得见也。阴种诸入本末究竟如是悉清净亦不得,无明之原本末究竟而悉清净,行、识、六入、名色、所更、痛、爱、受、有、生、老病死,本末究竟而悉清净。苦无所得,本末究竟而悉清净,习尽之路亦不可得,本末究竟而悉清净。欲界亦不可得,本末究竟而悉清净。色界、无色界亦不可得,本末究竟而悉清净。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亦不可得,本末究竟而悉清净。六波罗蜜亦不可得,本末究竟而悉清净。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亦不可得,本末究竟而悉清净。菩萨亦不可得,本末究竟而悉清净。佛亦不可得,本末究竟而悉清净。」

舍利弗白佛言:「何所清净?世尊!」

答曰:「无所起无所生、无所得无所行,则为清净。」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者,为学何法?」

佛言:「菩萨摩诃萨学如是者,为学无所学法。所以者何?舍利弗!是诸法者计其所有,而愚凡夫之所倚立。」

舍利弗白佛言:「唯然,世尊!谁致是法?」

佛言:「如无所得,以是故得如是逮者,故曰无所逮。」

又问:「世尊!谁无所得而有所得?」

佛言:「色无所得,其内亦空、外亦复空、内外亦空。所谓所有自然无有而悉为空。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亦无内无外亦无内外,所有自然无有悉空。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亦无内亦无外亦无内外,所有自然无有悉空。彼愚凡夫从无明教,依倚着爱而有想念,以依无明明为两盲俱,则为不知而无所见。已不知不见,彼则思想不可得法,倚于名色又复依倚着于佛法。已有所倚而欲了知无所有法,故不知不见。何谓不知不见?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知不见,十二入十八种、三十七品、十二因缘、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亦复不知不见,由是之故名曰为愚。彼不舍施。何所不舍?不舍欲界、不舍色界、不舍无色界,不舍声闻、辟支佛地;则不笃信。何所不信?不信色空、不信痛痒思想生死识空,不信十二入、十八种、十二因缘、三十七品,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为空。不能建立,不建立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住阿惟越致地,复不建立诸佛之法;以是之故名曰为愚。有所倚着眼耳鼻舌身意,倚着诸种诸阴入,倚着依求于淫怒痴,倚着依慕诸疑邪见,倚着依慕于佛道也。」

舍利弗白佛言:「菩萨摩诃萨作是学,为不学般若波罗蜜乎?不生萨芸若耶!」

佛言:「菩萨摩诃萨作是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芸若。」

舍利弗白佛言:「唯然,世尊!菩萨摩诃萨作是学,不得萨芸若?」佛告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作是学般若波罗蜜,无沤惒拘舍罗,有所思想、有所依倚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而反想求依倚六波罗蜜、三十七品,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而复想求萨芸若慧,已想求萨芸若而依倚。是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芸若慧。」

舍利弗白佛言:「菩萨摩诃萨作是学般若波罗蜜,为不学般若波罗蜜?为不行萨芸若慧乎?」

佛言:「如是,舍利弗!作是学般若波罗蜜,为不得萨芸若。」舍利弗问:「唯,天中天!菩萨摩诃萨当云何学般若波罗蜜?而随顺学得萨芸若慧?」佛告舍利弗:「假使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见般若波罗蜜;如是菩萨摩诃萨为行般若波罗蜜,为学般若波罗蜜得萨芸若慧,得无所得。无所得无所得,亦复不得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不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亦不复得萨芸若。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作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为学般若波罗蜜得萨芸若,得无所得。」

舍利弗白佛言:「何谓无所得?」

世尊答曰:「于内亦空、于外亦空、内外亦空,一切法空。」

摩诃般若波罗蜜幻品第十

于是,贤者须菩提白佛言:「唯然,世尊!假使问者:『此幻士学般若波罗蜜,欲得萨芸若。』问者如此,以何报答?『又斯幻士,学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欲用逮得萨芸若慧;学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欲用逮得萨芸若慧;又学萨芸若慧,欲以逮得萨芸若。』假使来问如此谊者,以何报答?」

佛告须菩提:「我故问汝。于须菩提意云何,从其所知而报答吾。于须菩提意云何?色异乎?幻异乎?痛痒思想生死识异乎幻异耶?」须菩提答曰:「不也,天中天!于须菩提意云何?幻为异乎?眼复异乎?耳鼻舌身意异乎?幻复异乎?眼色识、耳声识、鼻香识、舌味识、身细滑识、意法识异乎?幻复异耶?所习因缘痛痒之乐异乎?幻复异耶?」

答曰:「不也,天中天!」

「于须菩提意云何?四意止异乎?幻复异耶?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异乎?幻复异耶?空、无想、无愿异乎?幻复异耶?」

答曰:「不也,天中天!」

「于须菩提意云何?幻为异乎?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复为异耶?」

答曰:「不也,天中天!」

「于须菩提意云何?幻为异乎?道复异耶?」

答曰:「不也,天中天!幻不为异,色亦不异;色则为幻,幻则为色。唯,天中天!幻不为异,痛痒思想生死识亦不为异,识则为幻,幻则为识。唯,天中天!幻不为异,眼耳鼻舌身心亦不为异,幻则为眼,眼则为幻。眼色识、耳声识、鼻香识、舌味识、身细滑识、意法识,识则为幻,幻则为识。所习因缘痛痒之乐不为异也,痛乐则幻,幻则痛乐。唯,天中天!幻不为异,四意止亦不异,四意止则为幻,幻则四意止;意断、神足、根、力、觉意、由行则为幻,幻则由行。唯,天中天!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法则为幻、幻则为法。」

「于须菩提意云何?所谓幻者,为有尘垢及瞋恨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于须菩提意云何?所谓幻者,有所起、有所灭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于须菩提意云何?其不起不灭者,彼学般若波罗蜜已,逮得萨芸若慧,获致一切大哀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于须菩提意云何?于此兴乎所知思想,从习俗教因五盛阴,为菩萨乎?」

答曰:「如是。唯,天中天!」

「于须菩提意云何?有知思想,随其习俗而发言教,以五盛阴,而有所起而有所灭,宁可复得尘劳瞋恨。」

答曰:「不也,天中天!」

「于须菩提意云何?其无思想、无习俗、无所言教、无所兴立、无有名号、无身无身事、无言无言事、无意无意事、不起不灭、无有尘劳、无有瞋恨,又以此事学般若波罗蜜,成萨芸若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佛言:「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是学般若波罗蜜,成萨芸若者,则无所有。」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学般若波罗蜜及学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欲学者,当如学幻。所以者何?唯,天中天!当观五阴亦如幻士。」

「于须菩提意云何?又此五阴学般若波罗蜜,成萨芸若慧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所以者何?其五阴者自然无所有;其有自然无所有者亦不可得。」

又问:「于须菩提意云何?自然之喻,五阴如梦,学般若波罗蜜成萨芸若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所以者何?计于梦者自然无所有;其为自然无所有者,则不可得。」

「于须菩提意云何?呼声之响喻于五阴,又复譬如水影、野马、所化之喻,譬如五阴学般若波罗蜜逮成萨芸若耶?」

答曰:「不也,天中天!所以者何?其呼声响、水影、野马、所化,自然无所有。其为自然无所有者,则不可得。所以者何?唯,天中天!分别了色犹如幻也,痛痒思想生死识及十八种、六根、五阴及五盛阴自然如梦。唯,天中天!色痛痒思想生死识、十八种、六根、五盛阴犹如梦也,于内则空,了不可得,而无自然则为空矣,了不可得。」

须菩提白佛言:「今说于此般若波罗蜜,新学大乘菩萨摩诃萨闻斯说者,得无恐惧畏难怀懅?」

佛告须菩提:「假使新学大乘菩萨摩诃萨于般若波罗蜜不解沤惒拘舍罗者,不亲善师,或恐或怖或怀畏懅。」

须菩提问佛言:「唯,天中天!何谓菩萨摩诃萨善师?行般若波罗蜜有沤惒拘舍罗,菩萨摩诃萨不恐不怖而不怀懅?」

佛言:「此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志在专精,于萨芸若慧不观色无常、色亦不可得,不观痛痒思想生死识无常、识亦不可得;志观萨芸若,不察无常亦不可得。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有沤惒拘舍罗。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志在萨芸若慧,不观色苦,亦不得色,不观痛痒思想生死识苦,亦不得识。不观色是我所,亦不得我所;不观痛痒思想生死识是我所,亦不得我所。不观色非我所,亦不得非我所;不观痛痒思想生死识非我所,亦不得非我所。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志学萨芸若,观于色空,亦不得空;观痛痒思想生死识空,亦不得空。不观色有常,亦不得常;不观痛痒思想生死识有常,亦不得常。不观色非常,亦不得无常;不观痛痒思想生死识非常,亦不得无常。观色寂寞,亦不得色寂寞;观痛痒思想生死识寂寞,亦不得识寂寞。观色虚无,亦不得色虚无;观痛痒思想生死识虚无,亦不得识虚无。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有沤惒拘舍罗。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观无常亦无所得,苦、空、无我非身亦无所得,不观无常亦无所得。空、无想、无愿寂寞虚无,亦无所得。痛痒思想生死识,不观无常亦无所得。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细滑法,不观无常亦无所得。非常、苦、空、无我非身,空、无想、无愿寂然虚无,观于斯事了无所得。彼为众生如此意:『吾为一切众生之类说无常法,为颠倒施令不迷惑。』又分别法,为苦、无我、空、无想、无愿寂寞虚无,为颠倒者令不迷惑。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有沤惒拘舍罗!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学行萨芸若慧,思惟其谊,不观色无常,不堕颠倒亦无所得;不观痛痒思想生死识无常,不堕颠倒亦无所得。无苦、无我为空,空、无想、无愿寂寞虚,无不令颠倒亦无所得。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离四非常,空、无想愿寂寞虚无。观此诸事,不令颠倒亦无所得。假使在于萨芸若慧,念此不舍,此则菩萨摩诃萨惟逮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志不思惟声闻、辟支佛事,亦不听志劝随其行,是为菩萨摩诃萨行禅波罗蜜,不恐不怖亦不畏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当造斯观,不用色空而为空也,色则为空,空者则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专为空,色者则空,识自然识,空者为识。眼不专空,眼自然空,眼者则空,空者则眼,不专为空。耳声识、鼻香识、舌味识、身细滑识、意法识,不专空,识自然空,识者则空,空者则识。所习因缘痛痒之乐则为空矣,所习因缘痛痒之乐自然为空,所习因缘痛痒之乐观之则空,其心自空,所习因缘痛痒之乐则亦为空。其四意止不专为空,四意止空故,由是为空,其四意止自然为空。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不专为空,三十七品则自然,空者则三十七品,三十七品则空。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不专为空,则自然空。空者则为佛,法则空,空者则法,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恐不怖亦不畏懅。」◎须菩提白佛言:「何所菩萨摩诃萨善师?」

「说般若波罗蜜有所拥护,闻之不恐不怖不懅不畏。于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善师为其说法,不论色不常,色亦不可得,亦无所着。以是德本,不以劝助令立声闻、辟支佛地,唯学萨芸若慧,是菩萨摩诃萨善师。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说无常,亦不可得亦无所着。以是德本,不用劝助令立声闻、辟支佛地,常建立之萨芸若慧。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善师者,为说经法,不论色苦,色不可得亦无所着;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可得亦无所着。色我所非我所;痛痒思想生死识,我所非我所,不可得亦无所着。又为说法论色空、无想、无愿,不可得亦无所着;痛痒思想生死识空、无想、无愿,不可得亦无所着。眼耳鼻舌身意,不可得亦无所着,色声香味细滑法及十八种,我所非我所,不可得亦无所着。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善师者,为其说法论色寂寞虚无,不可得亦无所着;痛痒思想生死识寂寞空无,不可得亦无所着。以是德本,不用劝助于声闻、辟支佛地,常以劝助萨芸若慧,是谓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善师。又复讲说眼寂寞虚无,不可得亦无所着;耳鼻舌身意寂寞虚无,不可得亦无所着。色声香味细滑法寂寞虚无,不可得亦无所着,眼之所习因缘痛痒,说法无常,眼色识、耳声识、鼻香识、舌味识、身细滑识、意法识,所习因缘痛痒之乐,说无常法,寂寞虚无,不可得亦无所着。以此德本,不用劝助于声闻、辟支佛地,常以建立萨芸若慧,是菩萨摩诃萨善师。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善师,为人说法不论无常;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其所行者,无苦、无我为空,空、无想、无愿寂寞虚无。虽说此法,不可得亦无所着。以此德本,不用劝助于声闻、辟支佛地,常以建立萨芸若慧,是菩萨摩诃萨善师。◎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善师,为人说法,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不论无常、苦、空、非身,空、无想、无愿寂寞虚无,而不可得亦无所着,是菩萨摩诃萨善师。以此德本,不用劝助于声闻事、辟支佛地,常以建立萨芸然慧,是菩萨摩诃萨善师。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善师者,为人讲法,现说色无常、苦、空、非身;痛痒思想生死识无常、苦、空、非身。现说眼耳鼻舌身意无常、苦、空、非身;色声香味细滑法无常、苦、空、非身;眼色识、耳声识、鼻香识、舌味识、身细滑识、意法识,无常、苦、空、非身。现说无明无常、苦、空、非身,行、识、名色、六入、所更痛爱、受、有、生、老病死,无常、苦、空、非身。色我所非我所寂寞虚无,痛痒思想生死识我所非我所,空、无想、无愿寂寞虚无。虽说此法以开化人,而无所得亦无所着。以此德本,不用劝助于声闻事、辟支佛地,常以建立萨芸然慧,是菩萨摩诃萨善师。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为人说经法,现论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无常、苦、空、非身,空、无想、无愿,是我所非我所寂寞虚无。以此德本,不用劝助于声闻事、辟支佛地,常以建立萨芸若慧,是菩萨摩诃萨善师。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为人说法,现论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色无常、苦、空、非身,痛痒思想生死识无常、苦、空、非身,我所非我所空、无想、无愿寂寞虚无。以此功德本,不用劝助于声闻、辟支佛地,常以建立萨芸若慧,是菩萨摩诃萨善师。」

于是,须菩提白佛言:「何谓菩萨摩诃萨于般若波罗蜜无沤惒拘舍罗,亲近恶师,而闻说此般若波罗蜜或恐或怖而心畏懅?」

世尊告须菩提曰:「是菩萨摩诃萨离萨芸若行而不亲近般若波罗蜜,假使遇此般若波罗蜜,而心着念禅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羼波罗蜜、尸波罗蜜,以檀波罗蜜逮得所施,而以念着檀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恶师!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离萨芸若而不思惟,念着内色而想为空,谓色无有自然,念之为空;痛痒思想生死识念着内空,而谓识无有自然,想念于空。又得内色无有自然,想着于空,已想着空谓有所得。念眼内空,自然无有,自然为空。又覩得空,想念逮致,是菩萨摩诃萨恶师!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离于萨芸若,亦不肯于诸通慧,而反于内念色为空,色无所有,念着思惟色自然空;痛痒思想生死识念于内空,志于识想而无所有,念自然空,而于内空得内外空,至无所有自然之空,有所获致想念所得,念眼内空至无所有自然为空,念逮于空,想有所得;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念于内空,思惟着想,于无所有自然得空,是菩萨摩诃萨恶师!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思四意止而得四意止,即自念着而获于斯;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得三十七品,即自念着而获于斯,是菩萨摩诃萨恶师!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自谓逮得诸佛之法,已有望想,离萨芸若心所当惟念。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沤惒拘舍罗,闻说般若波罗蜜,或恐或怖而心怀懅。」

于是须菩提白佛言:「唯,天中天!云何菩萨摩诃萨而为恶师之所摄录?随恶师教?闻说般若波罗蜜,或恐或怖而心怀懅?」

佛告须菩提:「于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恶师,制止行者令不得学般若波罗蜜、禅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羼波罗蜜、尸波罗蜜、檀波罗蜜,而反教之:『不当教此六波罗蜜,是非怛萨阿竭、阿罗诃、三耶三佛所说。人所合祸横作,此经不当听,是不当受持讽诵,读已不当思惟、为他人说。』是菩萨摩诃萨恶师。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恶师者,而不肯为分别觉事,不令观见魔之瑕秽。于是弊魔波旬化作佛像,而即往诣菩萨摩诃萨所,而抑制之,令不修学六波罗蜜,言:『善男子!用为学此般若波罗蜜?用为学此禅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羼波罗蜜、尸波罗蜜、檀波罗蜜?何为奉行?』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恶师!

「复次,须菩提!于时弊魔化作佛像,为菩萨摩诃萨说声闻、辟支佛经,而为讲论,当捐施与,为分别解谊理所趣,敷演美辞,令离菩萨摩诃萨大乘之法,堕于声闻、辟支佛地。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恶师!

「复次,须菩提!于是弊魔化作佛像,往诣菩萨摩诃萨所,而谓之言:『唯,善男子!今仁所学非为道心,非阿惟越致。卿之所学,终不逮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如是色像魔之罪缘,不能观察亦不觉了知,是菩萨摩诃萨恶师!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为精进行,于时弊魔化作佛像,往诣菩萨摩诃萨所,而谓之言:『善男子!知眼则为空,便是吾许,亦是我身;耳鼻舌身意则亦为空,便是吾许,亦是我身。』为说经法:『色则为空,色是吾许,亦是我身;痛痒思想生死识是吾许,亦是我身。色声香味细滑法是吾许,亦是我身;眼所习者因缘痛痒,计则为空,谓是吾许,亦是我身。耳鼻舌身意所习因缘痛痒之乐十八种,计则为空,谓是吾身许,亦是我身。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波罗蜜、惟逮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计则为空,谓是吾许,亦是我身。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计则为空,谓是吾许,亦是我身。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计则为空,谓是吾许,亦是我身。用此求慕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乎?』其不分别如是色像,魔之所兴,所分别说亦不觉了,如是菩萨摩诃萨恶师!

「复次,须菩提!弊魔复变化作佛像,往诣菩萨摩诃萨所言:『善男子!东方诸佛世尊及诸菩萨、声闻、辟支佛,亦无诸佛、声闻、辟支佛及与十方世界。』其如是辈兴魔事者,不能分别,亦不识知,不能觉了,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恶师。弊魔波旬复化作声闻像,往诣菩萨摩诃萨所而谓之言:『此辈往古皆学精进萨芸若慧,思惟空事,亦复修学声闻、辟支佛事,思惟分别而见教授。』不为分别如是魔事,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为恶师!

「复次,须菩提!弊魔波旬化作和上形体被服,往诣菩萨摩诃萨所,为菩萨行空寂,志于精进萨芸若慧,思空寂寞;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为空寂寞;眼耳鼻舌身意亦空寂寞;十八种、十二因缘,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八由行,亦复寂寞。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亦复寂寞;空、无想、无愿而为教授:『善男子!觉了是法在声闻地,何所造求?不如于是自求灭度,用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乎?』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恶师!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恶师者,弊魔波旬化作父母形像,往诣菩萨摩诃萨所而谓之言:『此善男子已得证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而精进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惟三佛。乃往古世不可计会无央数劫,周旋生死布施手足而修精进。』不为分别如是色像无所益谊,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恶师。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是比像观其恶师,已逮见者、以得见者而远离之,为分别说苦、空、无常、非身、无想无愿,则为寂寞,为其分别颠倒之事,有所思惟,四意止、四意断、神足、根、力、觉意、由行,亦无所得。十种力、四无所畏、四分别、辩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不为解说。如是之法魔所兴事,而不分别,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恶师。是菩萨摩诃萨所以恶师,有十二缘,常当弃之,何况其余。」

光赞经卷第四

 

上篇:光赞经

下篇: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般若部目录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毗...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佛说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说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如是我闻: 一时...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

佛说入无分别法门经

佛说入无分别法门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

【注音版】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

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

【注音版】佛说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

佛说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

国清百录

国清百录序 隋沙门灌顶撰 先师以陈太建七年岁次乙未。...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序 终南山释氏道宣撰 惟夫幔幢...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舍卫国王十梦经

佛说舍卫国王十梦经 附西晋录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

弟子死复生经

弟子死复生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祇...

佛遗教经解

明古吴蕅益释智旭述 归命常住大悲尊 应病与药权实法...

供养沙门狗得餐,转生王女见心欢

中印度佛法盛行的时候,有一位虔诚的居士,每天发心供...

几种不孝习气的养成

颜光衷说天底下哪有不孝顺的人呢?纵然有不孝的人,说...

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

文钞原文: 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

圣严法师《人生的愿望》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许多的梦想、许多的心愿,常常想:我...

修学佛法需要经过的四个阶段

一个人修行佛法的过程,大概都需要经过四个阶段,我们...

学会不在意

我们常常为一些应当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扰而...

印顺法师:念佛法门三特征

念佛(称念阿弥陀佛)法门,有三种特征:一、他增上,二...

比丘尼的八敬法

八敬法,八敬法又名八敬戒、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

劝进行者的四种功德利益

你劝勉他人修净土,有个前提,你必须自己有坚定不移的...

心正直,外面世界就没有委曲

这个宇宙、这个世界跟我是一体,这个心和外面的境界是...

持名念佛如何达到一心不乱

所谓持名,就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要达到一心不乱...

感觉爱情痛苦但又舍不得,该怎么面对

问: 感觉爱情的痛苦,但又舍不得,该怎么面对? 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