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五十一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五十一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四十九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苦圣谛若常若无常,不应观集、灭、道圣谛若常若无常。何以故?苦圣谛苦圣谛自性空,集、灭、道圣谛集、灭、道圣谛自性空;是苦圣谛自性即非自性,是集、灭、道圣谛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苦圣谛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集、灭、道圣谛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苦圣谛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苦圣谛若乐若苦,不应观集、灭、道圣谛若乐若苦。何以故?苦圣谛苦圣谛自性空,集、灭、道圣谛集、灭、道圣谛自性空;是苦圣谛自性即非自性,是集、灭、道圣谛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苦圣谛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集、灭、道圣谛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苦圣谛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苦圣谛若我若无我,不应观集、灭、道圣谛若我若无我。何以故?苦圣谛苦圣谛自性空,集、灭、道圣谛集、灭、道圣谛自性空;是苦圣谛自性即非自性,是集、灭、道圣谛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苦圣谛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集、灭、道圣谛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苦圣谛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苦圣谛若净若不净,不应观集、灭、道圣谛若净若不净。何以故?苦圣谛苦圣谛自性空,集、灭、道圣谛集、灭、道圣谛自性空;是苦圣谛自性即非自性,是集、灭、道圣谛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苦圣谛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集、灭、道圣谛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苦圣谛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四静虑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四无量、四无色定若常若无常。何以故?四静虑四静虑自性空,四无量、四无色定四无量、四无色定自性空;是四静虑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无量、四无色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四静虑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四无量、四无色定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四静虑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四静虑若乐若苦,不应观四无量、四无色定若乐若苦。何以故?四静虑四静虑自性空,四无量、四无色定四无量、四无色定自性空;是四静虑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无量、四无色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四静虑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四无量、四无色定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四静虑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四静虑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四无量、四无色定若我若无我。何以故?四静虑四静虑自性空,四无量、四无色定四无量、四无色定自性空;是四静虑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无量、四无色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四静虑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四无量、四无色定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四静虑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四静虑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四无量、四无色定若净若不净。何以故?四静虑四静虑自性空,四无量、四无色定四无量、四无色定自性空;是四静虑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无量、四无色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四静虑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四无量、四无色定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四静虑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八解脱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常若无常。何以故?八解脱八解脱自性空,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自性空;是八解脱自性即非自性,是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八解脱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八解脱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八解脱若乐若苦,不应观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乐若苦。何以故?八解脱八解脱自性空,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自性空;是八解脱自性即非自性,是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八解脱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八解脱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八解脱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我若无我。何以故?八解脱八解脱自性空,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自性空;是八解脱自性即非自性,是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八解脱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八解脱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八解脱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净若不净。何以故?八解脱八解脱自性空,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自性空;是八解脱自性即非自性,是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八解脱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八解脱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四念住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若常若无常。何以故?四念住四念住自性空,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自性空;是四念住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四念住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四念住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四念住若乐若苦,不应观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若乐若苦。何以故?四念住四念住自性空,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自性空;是四念住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四念住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四念住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四念住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若我若无我。何以故?四念住四念住自性空,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自性空;是四念住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四念住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四念住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四念住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若净若不净。何以故?四念住四念住自性空,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自性空;是四念住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四念住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四念住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空解脱门若常若无常,不应观无相、无愿解脱门若常若无常。何以故?空解脱门空解脱门自性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无相、无愿解脱门自性空;是空解脱门自性即非自性,是无相、无愿解脱门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空解脱门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无相、无愿解脱门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空解脱门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空解脱门若乐若苦,不应观无相、无愿解脱门若乐若苦。何以故?空解脱门空解脱门自性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无相、无愿解脱门自性空;是空解脱门自性即非自性,是无相、无愿解脱门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空解脱门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无相、无愿解脱门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空解脱门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空解脱门若我若无我,不应观无相、无愿解脱门若我若无我。何以故?空解脱门空解脱门自性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无相、无愿解脱门自性空;是空解脱门自性即非自性,是无相、无愿解脱门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空解脱门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无相、无愿解脱门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空解脱门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空解脱门若净若不净,不应观无相、无愿解脱门若净若不净。何以故?空解脱门空解脱门自性空,无相、无愿解脱门无相、无愿解脱门自性空;是空解脱门自性即非自性,是无相、无愿解脱门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空解脱门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无相、无愿解脱门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空解脱门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五眼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六神通若常若无常。何以故?五眼五眼自性空,六神通六神通自性空;是五眼自性即非自性,是六神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五眼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六神通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五眼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五眼若乐若苦,不应观六神通若乐若苦。何以故?五眼五眼自性空,六神通六神通自性空;是五眼自性即非自性,是六神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五眼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六神通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五眼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五眼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六神通若我若无我。何以故?五眼五眼自性空,六神通六神通自性空;是五眼自性即非自性,是六神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五眼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六神通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五眼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五眼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六神通若净若不净。何以故?五眼五眼自性空,六神通六神通自性空;是五眼自性即非自性,是六神通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五眼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六神通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五眼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佛十力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常若无常。何以故?佛十力佛十力自性空,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空;是佛十力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佛十力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佛十力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佛十力若乐若苦,不应观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乐若苦。何以故?佛十力佛十力自性空,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空;是佛十力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佛十力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佛十力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佛十力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我若无我。何以故?佛十力佛十力自性空,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空;是佛十力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佛十力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佛十力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佛十力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净若不净。何以故?佛十力佛十力自性空,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空;是佛十力自性即非自性,是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佛十力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佛十力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无忘失法若常若无常,不应观恒住舍性若常若无常。何以故?无忘失法无忘失法自性空,恒住舍性恒住舍性自性空;是无忘失法自性即非自性,是恒住舍性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无忘失法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恒住舍性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无忘失法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无忘失法若乐若苦,不应观恒住舍性若乐若苦。何以故?无忘失法无忘失法自性空,恒住舍性恒住舍性自性空;是无忘失法自性即非自性,是恒住舍性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无忘失法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恒住舍性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无忘失法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无忘失法若我若无我,不应观恒住舍性若我若无我。何以故?无忘失法无忘失法自性空,恒住舍性恒住舍性自性空;是无忘失法自性即非自性,是恒住舍性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无忘失法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恒住舍性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无忘失法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无忘失法若净若不净,不应观恒住舍性若净若不净。何以故?无忘失法无忘失法自性空,恒住舍性恒住舍性自性空;是无忘失法自性即非自性,是恒住舍性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无忘失法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恒住舍性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无忘失法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智若常若无常,不应观道相智、一切相智若常若无常。何以故?一切智一切智自性空,道相智、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空;是一切智自性即非自性,是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一切智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道相智、一切相智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智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智若乐若苦,不应观道相智、一切相智若乐若苦。何以故?一切智一切智自性空,道相智、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空;是一切智自性即非自性,是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一切智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道相智、一切相智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智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智若我若无我,不应观道相智、一切相智若我若无我。何以故?一切智一切智自性空,道相智、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空;是一切智自性即非自性,是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一切智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道相智、一切相智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智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智若净若不净,不应观道相智、一切相智若净若不净。何以故?一切智一切智自性空,道相智、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空;是一切智自性即非自性,是道相智、一切相智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于此静虑波罗蜜多,一切智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道相智、一切相智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智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五十一

 

上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下篇: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般若部目录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佛说遍照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徧照般若波罗蜜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姚秦天竺三藏鸠摩罗什译 观世...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西天...

长阿含十报法经

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上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佛说孙多耶致经

佛说孙多耶致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

【注音版】佛说大爱陀罗尼经

佛说大爱陀罗尼经...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 参学比丘道谦编 洞山广道者梓州...

【注音版】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银色女经

银色女经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真实圆义陀罗尼经 西天...

佛说乐想经

佛说乐想经 西晋月支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圣严法师《发挥自己的生命力》

般我们从学校毕了业,往往能考虑的就是就业和婚姻两个...

一生成佛的捷径

净土法门,三根普披,利钝全收。即便等觉菩萨也不出净...

让心先摔过去

布勃卡是举世闻名的奥运会撑杆跳冠军,享有撑秆跳沙皇...

烧香是价格越高越好吗

有同学问,烧香是价格越高越好吗?当然不是。我们学习...

善人与善根人的区别

善人和善根人,什么叫善根人他曾经修过行,曾经见佛闻...

般般不如意,正好降伏其心

会得了,一切处都是道,会不了的,就被时光境界转,这...

以戒为师的底线是什么

戒是佛亲制的,我们后人,现在也有人提倡说要改戒相,...

泥泞路上的脚印

人生就如同一幕话剧,有开场白、情景、高潮、低谷和尾...

妙莲老和尚《阎王老子三封信》

我们为什么要信佛?为什么要修行?就是为了了脱生死,...

【推荐】小乘跟大乘的空观有什么不同

当我们从业果的思想,再进一步就是空性的道理。这个问...

略释《四料简》要义

佛教的大纲,不外乎五宗。这五宗是:律,教,禅,密,净...

圣严法师:身心自在

诸位台大医院的工作人员,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身心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