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六十二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六十二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六十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净戒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若常若无常。何以故?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自性空,是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于此净戒波罗蜜多,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菩萨摩诃萨行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若乐若苦。何以故?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自性空,是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于此净戒波罗蜜多,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菩萨摩诃萨行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若我若无我。何以故?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自性空,是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于此净戒波罗蜜多,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菩萨摩诃萨行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若净若不净。何以故?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自性空,是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于此净戒波罗蜜多,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菩萨摩诃萨行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净戒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净戒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常若无常。何以故?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自性空,是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于此净戒波罗蜜多,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乐若苦。何以故?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自性空,是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于此净戒波罗蜜多,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我若无我。何以故?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自性空,是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于此净戒波罗蜜多,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净戒波罗蜜多,不应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净若不净。何以故?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自性空,是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净戒波罗蜜多。于此净戒波罗蜜多,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净戒,是修净戒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净戒波罗蜜多。」

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无所得布施波罗蜜多名说真正布施波罗蜜多?」

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布施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色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何以故?色色自性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自性空;是色自性即非自性,是受、想、行、识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色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受、想、行、识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色若乐若苦,不应观受、想、行、识若乐若苦。何以故?色色自性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自性空;是色自性即非自性,是受、想、行、识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色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受、想、行、识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色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受、想、行、识若我若无我。何以故?色色自性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自性空;是色自性即非自性,是受、想、行、识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色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受、想、行、识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色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受、想、行、识若净若不净。何以故?色色自性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自性空;是色自性即非自性,是受、想、行、识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色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受、想、行、识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布施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布施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眼处若常若无常,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常若无常。何以故?眼处眼处自性空,耳、鼻、舌、身、意处耳、鼻、舌、身、意处自性空;是眼处自性即非自性,是耳、鼻、舌、身、意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眼处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耳、鼻、舌、身、意处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眼处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眼处若乐若苦,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乐若苦。何以故?眼处眼处自性空,耳、鼻、舌、身、意处耳、鼻、舌、身、意处自性空;是眼处自性即非自性,是耳、鼻、舌、身、意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眼处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耳、鼻、舌、身、意处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眼处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眼处若我若无我,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我若无我。何以故?眼处眼处自性空,耳、鼻、舌、身、意处耳、鼻、舌、身、意处自性空;是眼处自性即非自性,是耳、鼻、舌、身、意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眼处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耳、鼻、舌、身、意处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眼处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眼处若净若不净,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净若不净。何以故?眼处眼处自性空,耳、鼻、舌、身、意处耳、鼻、舌、身、意处自性空;是眼处自性即非自性,是耳、鼻、舌、身、意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眼处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耳、鼻、舌、身、意处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眼处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布施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布施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色处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常若无常。何以故?色处色处自性空,声、香、味、触、法处声、香、味、触、法处自性空;是色处自性即非自性,是声、香、味、触、法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色处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声、香、味、触、法处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处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色处若乐若苦,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乐若苦。何以故?色处色处自性空,声、香、味、触、法处声、香、味、触、法处自性空;是色处自性即非自性,是声、香、味、触、法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色处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声、香、味、触、法处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处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色处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我若无我。何以故?色处色处自性空,声、香、味、触、法处声、香、味、触、法处自性空;是色处自性即非自性,是声、香、味、触、法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色处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声、香、味、触、法处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处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色处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净若不净。何以故?色处色处自性空,声、香、味、触、法处声、香、味、触、法处自性空;是色处自性即非自性,是声、香、味、触、法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色处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声、香、味、触、法处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处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布施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布施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眼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何以故?眼界眼界自性空,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眼界自性即非自性,是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眼界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眼界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眼界若乐若苦,不应观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何以故?眼界眼界自性空,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眼界自性即非自性,是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眼界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眼界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眼界若我若无我,不应观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我若无我。何以故?眼界眼界自性空,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眼界自性即非自性,是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眼界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眼界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眼界若净若不净,不应观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净若不净。何以故?眼界眼界自性空,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眼界自性即非自性,是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眼界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眼界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布施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布施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耳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何以故?耳界耳界自性空,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耳界自性即非自性,是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耳界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耳界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耳界若乐若苦,不应观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何以故?耳界耳界自性空,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耳界自性即非自性,是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耳界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耳界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耳界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我若无我。何以故?耳界耳界自性空,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耳界自性即非自性,是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耳界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耳界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耳界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净若不净。何以故?耳界耳界自性空,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耳界自性即非自性,是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耳界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耳界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布施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布施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鼻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何以故?鼻界鼻界自性空,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鼻界自性即非自性,是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鼻界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鼻界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鼻界若乐若苦,不应观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何以故?鼻界鼻界自性空,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鼻界自性即非自性,是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鼻界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鼻界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鼻界若我若无我,不应观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我若无我。何以故?鼻界鼻界自性空,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鼻界自性即非自性,是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鼻界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鼻界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鼻界若净若不净,不应观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净若不净。何以故?鼻界鼻界自性空,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诸受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鼻界自性即非自性,是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鼻界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香界乃至鼻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鼻界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布施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布施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舌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何以故?舌界舌界自性空,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舌界自性即非自性,是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舌界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舌界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舌界若乐若苦,不应观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何以故?舌界舌界自性空,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舌界自性即非自性,是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舌界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舌界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舌界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我若无我。何以故?舌界舌界自性空,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舌界自性即非自性,是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舌界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舌界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舌界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净若不净。何以故?舌界舌界自性空,味界、舌识界及舌触、舌触为缘所生诸受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舌界自性即非自性,是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布施波罗蜜多。于此布施波罗蜜多,舌界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味界乃至舌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舌界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布施,是修布施波罗蜜多。』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布施波罗蜜多。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六十二

 

上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下篇: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般若部目录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放光般若经

放光般若经卷第一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 诏译 摩诃...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一 西天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罽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译 如是我闻...

道行般若经

道行般若经序 释道安撰 大哉智度!万圣资通,咸宗以成...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阇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佛说五母子经

五母子经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 昔者有阿罗汉在山中奉行...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再译...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上 元魏天竺三藏昙...

五门禅经要用法

五门禅经要用法 大禅师佛陀蜜多撰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注音版】授居家二众八关斋戒简法

授居家二众八关斋戒简法...

一直善良下去,总会离幸福更近

30年前,美国华盛顿一个商人的妻子,在一个冬天的晚上...

宏海法师:净土三资粮

(第一讲) 好,各位莲友大家上午吉祥,阿弥陀佛。 今...

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一个修行人有八种思考模式,我们首先先了解的,我们要...

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轮回顿息

我们看《唯识学》是怎么去解释十二因缘? 第一个无明,...

圣严法师《尽心尽力第一》

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人的力量有大有小;人的智慧有深有...

修学佛法必具的三项要求

知道人生是苦,知道生命短暂,知道国土危脆,却不知道...

阿育王弟的果报因缘

古印度时代的阿育王,有弟名毗多输柯,相信苦行外道的...

刚开始念佛,一定要把心寂静下来

我们佛七的前面三天,所强调的是禅定心;刚开始念佛,...

「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为何还要愿往生

问曰: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

用钱修佛像还是用钱来帮助穷人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有人用比较大的钱做佛像建寺院,很...

供养佛陀十字绣头像是否不恭敬,应该如何处理

问: 信女早年未学佛前喜佛,敬佛,并在集市上见一佛陀...

救人就是救己

一天深夜,我沿着一条灯光昏暗的小径走回家。经过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