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轮回顿息

净界法师  2023/05/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轮回顿息

我们看《唯识学》是怎么去解释十二因缘?

第一个无明,跟前面的无明是一样的,就是我执,一个多生多劫所熏习错误的习气。我们认为一念心当中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有这个我以后,就有能所,就会造业力,叫做行。这个行就会去熏习我们的阿赖耶识,使令阿赖耶识变化。假设这个行是个善业,阿赖耶识善的功能增长。如果这个行是个恶业,阿赖耶识的恶业增长。这个时候阿赖耶识产生名色、六入、触、受的一个种子。名色就是色心的和合;六入就是六根;触就是接触;受就是领纳。这个时候的名色、六入、触、受是约种子,一个六道的种子。《唯识学》把这四个法,名色、六入、触、受当种子。

这个心识是指过去,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什么叫过去?以今生来说,粗分来说,过去就是过去生。你没办法改变,过去累积在阿赖耶识当中,有三恶道的种子,有诸天的种子。有诸天的名色、六入、触、受,也有三恶道的名色、六入、触、受。从唯识的角度来说,你现在的这一剎那,对望着前一剎那,这个也可以是说现在对过去。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解释名色、六入、触、受,就容易清楚。佛在世的时候,佛陀的亲弟弟,难陀尊者。他娶迦毗罗卫国最美的女人当太太,两个夫妻的感情很好。佛陀有一天到难陀家前面去托钵,难陀在家的时候就很尊重他哥哥。现在他哥哥出家成佛了,侍者就来通报,说佛陀来托钵了。这个时候难陀尊者为他太太在梳头发,说你等一下,我到厨房去拿点饭菜,供养我哥哥,马上回来。拿了饭菜去供养佛陀,供养佛陀的时候,佛陀在前面走,难陀在后面追。难陀跑得快,佛陀也跑得快,难陀跑得慢,佛陀也跑得慢,保持个等距离,这样子就把难陀带到僧团。带到僧团以后,佛陀就命令舍利弗,把难陀尊者强迫剃度,头发剃掉出家。

难陀尊者说,欸,我不是来出家的,我是来供佛陀的。但是没办法,他哥哥有威德,就随大众作早晚课,作息。每天作早晚课,赞叹佛陀、赞叹法、赞叹僧,生起很多的善业。但是他不是真心要出家,有时候五堂功课做完以后,就打妄想,想他过去的太太,过去的一些情况。有时候起善念,有时候起恶念,每一个念当中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就是这样子。无明活动,这个时候就产生识。无明缘行,行缘识,当然有善的无明缘行、缘识,或者恶的无明缘行、缘识,当然他自己都一点没感觉。

这么一天,佛陀就带难陀尊者到忉利天上去观察。忉利天很多的宫殿,大家很快乐。但是有一个宫殿,刚刚在布置,很多的天女把墙壁花冠庄严布置。佛陀说:难陀,其他宫殿都有人在玩,为什么这个宫殿没有男人,你去看看是怎么回事?问问看。难陀尊者说:欸,为什么你们这个地方没有男人呢?他们说我们的男人就是人世间的难陀尊者。他出了家以后,因为持戒修福的功德,来到这个地方作我们的主人。难陀尊者说:我就是难陀。天女说:不行,你现在是人的果报,你要死掉以后,才能够来到这个地方,难陀就很高兴。

很高兴以后,佛又带难陀到地狱去,刀山油锅,这个油锅当中,很多的众生被油炸。但是有一个油锅正在起火,佛陀也问难陀说,诶,其它的油锅都有人在炸,这个地方刚刚起火,是怎么回事?你也去问问看。难陀问:你这个地方怎么没有受报的众生呢?起火的狱卒说,这个人是他是人世间的难陀比丘,因为出家的功德,到忉利天去。天福享完,他因为出家修行的时候,打妄想,这个罪业,无明缘行,行缘识,他来到这个地方受油锅的果报。所以说难陀尊者回来以后紧张,每一个念头的活动,阿赖耶识当中,产生了名色、六入、触、受。所以就好好地修行,断除恶念的相续,后来就证阿罗汉果。

这个意思就是说,从十二因缘观察,一念明了的心当中,我们不讲过去、不讲未来,就讲现在,现前一念心识。我们用智慧来观察现前一念心识,这一念明了的心当中,它有三恶道的名色、六入、触、受的业种子,等待我们去受果报。它有人天美妙的名色、六入、触、受的业种子,也等待我们去受果报。当然它也有清净庄严,极乐世界莲花化生胞胎的名色、六入、触、受,等待我们去受果报。就是我们一念心当中,有很多很多的业力,等待我们去受果报。

因为我们从现在一念心识,去对望过去无量的生命,我们曾经生起恶念,曾经生起杀盗婬妄的业。我们也曾经在佛堂当中,很真诚地向佛陀忏悔、诵经,作五堂功课的善业,我们也曾经真诚信愿的去执持名号,去成就一个极乐世界的名色、六入、触、受。所以从缘起上来观察,我们这一念心有无量无边的可能性,可能到三恶道去,也可能到人天去,也可能到极乐世界去,都有可能。因为这样的业种子,都被我们这一念心识给保存下来,这个就是过去世的因地。现在应该怎么处理呢?现在世有一个缘。这个缘很重要。

因的业力要得果报,一定要有缘,就是你的爱取。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现在有一块田地,种了芒果的种子,也种了苹果的种子,也种了葡萄的种子,三种种子。这当中只能够有一个开花结果,哪一个会开花结果呢?就是看你会去对哪个种子浇水?去灌溉。你对苹果的种子加以灌溉,这个苹果的种子就会开花结果。意思就是说你现在面对你的心识,有这么多的业种子。到了临命终的时候,到底哪一个业种子会发动出来?就是你的爱取的方向很重要。

你可以观察,如果说我们对于五欲的境界爱着最强,爱取的方向是相对于五欲,可能会触动三恶道的种子。如果对于造作善业爱取的心特别强,善业的心强,你就会去触动人天的名色、六入、触、受。如果现在是信愿具足,对娑婆世界是完全“我今暂作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对娑婆世界一切的财、色、眷属,完全放下。你这个爱取的方向,一定会去触动极乐世界的名色、六入、触、受。所以说现前的爱取,你是在五欲的境界爱取,是在三宝的境界爱取,会决定是哪一个业种子去得果报。

爱取这个缘的滋润以后,就会变成有。有是指什么呢?我们说明一下。前面的名色、六入、触、受,这个十法界的业种子,它没有得果报的力量,它只是一个业种。有就是经过爱取滋润过以后,有得果报力量的一种强大势力的种子,叫有。就是说你这个念头,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不断的生起这样的念头。去滋润前面的名色、六入、触、受,就变成有支,有就是一个强大的业力的种子。假设我们在临命终之前,没有修止观,或者没有忏悔来断恶念的相续,那肯定会随这个方向,去受生老病死的果报。

这个就是从唯识的角度,它解释十二因缘,完全约现前一念心识的角度。现前一念对望着过去,过去是一个业,你现在的爱取,就会影响你未来的果报。

结要颂: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轮回顿息。

假设我们今天还没有真实觉悟,还没有依止佛法的智慧,去观察这个世间,还是随顺过去的习惯;爱取的方向,还是在世间的五欲的境界活动。那么这样子,你当然是一次一次去滋润三界的名色、六入、触、受的种子,去得果报。一念悟,轮回顿息。假设我们能够透过佛法的修学,观察不净苦无常无我,观察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这个时候我们爱取所活动的境界,是一个三宝的境界,是阿弥陀佛依正庄严的境界,这个时候就可以把生死给消灭掉。

在忏悔上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从这个偈颂看得出来,忏悔,比如在佛前拜《八十八佛》。这当中有一个根本精神,就是你要断相续心。你在拜佛的时候,假设没有忆念过去的罪业,而生起惭愧心,你想要断除造作的势力。就是说我从今开始,我不再造作,没有这样的念头,就不能构成忏悔。只是跟佛陀、八十八尊佛结个缘而已,当然不可能灭罪。

因为: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假设我们能够真正的生起惭愧心,思惟过去无量生死当中,所造的生死罪业,向佛菩萨至诚的发露、至诚的发愿。弟子从现在开始,我对于过去的罪业,永不再造作。你有这样的念头生起,那是真忏悔。这个时候,爱取的方向就会改变。你爱取的念头,就从五欲的境界转成对三宝的欢喜心,对三宝的皈依。你无量无边的罪业,因为你这样的观想,忏悔的力量,你的业力就改变了。

你本来要到三恶道去的,但是因为你真实的忏悔,每一次的忏悔,就消灭你每一次的罪业。假设我们拜《八十八佛》的时候,这样的念头没有生起,没有一种要断恶念相续的心生起,忏悔的功德就有限,跟三宝结个缘而已。从十二因缘可以观察出这样的一个情况。

这个就是大乘的十二因缘,它讲得更微细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本来什么都没有,只是循业发现而已

《楞严经》把我们一念心性的体用做一个说明,如来藏简...

太虚大师:八识规矩颂讲录

【开 题】 八识规矩颂,将八识分成四类说明:第一类是...

控制心识的两种力量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

真正跟外境接触,也就这么一念而已

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这个差别有两种...

惟贤长老《学习唯识对净土宗念佛之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唯识的中心是改造心地 唯识是讲什么的?唯识的中...

八地菩萨所破所悟的是什么

第八地中由不增不减义。前面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这...

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五种法处所摄色

这个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法处所摄色有五种,这里只列出...

处处不满意又很苦恼,如何改变刻薄的分别心

《唯识学》特别强调分别变的重要,因为我们的第六意识...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临命终时你如何走出来,这个很关键

同样的烦恼、业障,表现在内心有大乘善根的人,它的势...

「圆通」的解脱境界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什么叫做...

祈求功德不如寻求断恶之道

现在,人们四处求功德,似乎总是会于往返的路程间在巴...

植物也是生命,难道不是杀生吗

当我向别人阐述为什么我们要吃素的时候,最常遇到的反...

【佛教词典】胜义有三

【胜义有三】 p1104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三页云:胜义有三...

【佛教词典】集会

(杂名)僧俗集会于法会之席也。...

【推荐】极乐世界与华藏世界的关系

在华藏世界海世界种里面有二十重世界,第十三层就包含...

行四事能令菩萨速得陀罗尼法

经常有人会问如何修行最快捷,诵哪一部经最有功德,持...

圣严法师:如何能明心见性

惠能大师谓惠明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

善护口言,切莫落在绮语之中

常常说到口业四种过:恶口骂人、妄语欺骗、两舌离间、...

天台宗对观音信仰的历史贡献

中国佛教天台宗对观音信仰在中国汉传佛教领域的普及与...

净土是上根器所修法门

【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及真歇了(禅师),谓净土一法,...

是否有人比佛陀更强

一次,佛陀遇到四位孔武有力、正试着搬动一块巨石的壮...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要学习占察善恶业报经》

历史的因缘 诸位菩萨,祝大家吉祥如意,身心健康。 现...

两土世尊度众生的分工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

即使都追求到手了,也不过是如幻梦一场

人们所乐爱及追求的,没有一样能逃离无常的腐蚀。生命...

净土五经一论的内容

净土五经分别指《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

要把这件事当做日常穿衣吃饭来对待

持志久远。 这也是针对我们有些修行人:开始发心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