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五种法处所摄色

净界法师  2014/08/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五种法处所摄色

这个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法处所摄色有五种,这里只列出了二个,我们把五个都念出来:

第一极迥色:这是依假想观,好比说我们看到很多颜色──青、黄、赤、白……你把它放到很远的地方去,就跟虚空一样,看不到颜色了。小乘修空观也是这样修的,把青、黄、紫、蓝等颜色一直分析到不能再分─极微,这叫极迥色。

第二极略色:这也是依假想观,把一个东西,切割到最后不能切割了─至微细,它的形状也会消失掉。通常我们会贪染物质,主要是颜色和形状,对治形状的贪染,就用极略──把它分析,切一半,再切一半、再切一半,切成无数的一半之后,东西的形状就失掉了,可见得形状也没有自性,如果有自性,就不会被破坏。

总说:这二个都属于假想观,不是有一个真实的物质现前。

第三无表色:又称为受所引色。什么意思呢?表色是说色法能够表显,好比我们行住坐卧有一个动作,叫表色。那这个无表色是不能表显,就像我们的戒体,我们在受戒的时候,面对佛法僧三宝的境界,缘十法界有情、无情而宣布:我某某人,自今以后,尽形寿誓断一切恶,无恶不断,誓修一切善,无善不修,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而不度。当你这样发愿之后,这个愿力种子就存在了,就会有一种力量推动第六意识,使令你不敢去造恶,就是有防非止恶的功能出现,这就是受所引色。它是属于色法,是第六意识的所缘境,能够摄持第六意识往清净的方向去,这个色法有这样的力量。

其实,我们的所缘境,对心都有影响,境界是心所变现,但是境界也会牵引心。举一个很明显的道理,当我们的第六识想到亲人,就会起欢喜心,为什么呢?因为你欢喜那个人啊!如果是想到冤家,就会起瞋恨心,所以境界对心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受所引色这个无表色,是戒体的色法,能够摄持第六识防非止恶,使令我们有力量抗拒烦恼。

第四定果色:又叫做定自在所生色,即由定力自在变现出来之色法。有二种:八地之前只能够自受用,虽然在禅定当中,能看到很多事情,但只有你自己能看到,无法给别人看,八地以上的定自在所生色,就能够他受用。关于自受用跟他受用,我们讲个公案,大家就可以了解。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阿罗汉弟子叫毕陵伽婆蹉,他在家的时候,慢心很重,证得阿罗汉之后,还是有这种习气,过河的时候,不是坐船过去,而是走到河边把河神叫过来:小婢!断流。因为这个河神过去五百世都做他的婢女,所以很听话,就会把河水拨出一条路来,让他走过去。有时候,毕陵伽婆蹉也会到一位居士家去托钵,居士家里有一个小儿子长得很可爱,看到毕陵伽婆蹉来,总是很欢喜。

有一天,毕陵伽婆蹉来他们家托钵的时候,发现这个小儿子不在了!问说:你小儿子怎么不在呢?居士很伤心地说:我的小儿子被贼偷去了!希望师父能够帮我找回来!当然,他是阿罗汉啊,当下双腿一盘就入定──哦,原来贼把小儿子带到港口,准备运到其它地方去卖了。毕陵伽婆蹉就在定自在所生色禅定当中,看到贼抱着小孩,他双手一过去,就把小孩子拉回来了。

这个色法是什么呢?就是定自在所生色,虽然这个色法没有现前,在禅定当中才现前,但是能够自受用。而佛菩萨的定自在所生色,是能够他受用的、能现出很多的色法,你要是放逸,他就现出地狱的色法给你看,也能够现出天人的色法给你看,佛菩萨的定自在所生色就有这种自在力。《维摩经》上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皆谓世尊同其语,斯则神力不共法。佛陀宣说佛法,同一句话,能够以他的定自在所生色,让你听到小乘法、让他听到大乘法,佛陀这种不思议的色法,就是一种自在力。

第五遍计所执色:这是打妄想──回忆过去的往事、想象未来的事情,其实这些事情都没有现前,完全是第六意识─独头意识之虚妄分别,所变起、无实事之色相,而为凡夫所执迷,名为遍计所执色。

以上这五个都属于法处所摄色的独头意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生命是我们的思想变现出来的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生命观,《华严经》讲到应观法界性,...

真正障碍往生的是带有执着性的妄想

诸位要知道在我们八识当中分成三类,第八识第七识跟前...

【推荐】外境都是你自己变现,自己去攀缘它的

蕅益大师的《相宗八要》里面提到:其实我们一念心性是...

一切法的生因有内种跟外种

这个就是讲到种子有两种因:一个是生因,生起的生,它...

唯识中「思量能变」的含义

第一能变叫异熟能变。好,再来,二变呢?二变,把笔拿...

「遍计执」是怎么安立的呢

这个「遍计执」是怎么安立的呢?「遍计执」它也是有一...

修行是转变第六意识,而不是消灭第六意识

我们这一科是把遍计执--所谓能遍计的第六意识,它计度...

超越轮回导归净土的路

是以欲透尘劳,须知要径。将施妙药,先候病源。若细意...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越追求物质享受,心就越散漫

现在高科技,电脑,尤其是手机,可以上网。我看到许多...

佛陀开显出哪些自性的功德

佛陀回光返照,用清净的智慧来观照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时...

什么是真正的平静呢

为了找到平静,我们已下定决心成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弥...

初学者不要与男女美色相接触

大智慧的佛陀告诉我们,修行的重点有两个: (一)慎勿...

【佛教词典】檀耳

栴檀树耳之略称。耳亦作茸,生于栴檀树之茸,称为檀耳...

【佛教词典】别境

心所名,乃面对某种特殊对象才出现的心所,与遍行心所...

如何处理做义工与念佛修行的关系

问: 学佛人如果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排在第一位而无暇参...

宣传平等的迦旃延尊者

长青灵岩寺千佛殿罗汉的迦旃延尊者 迦旃延:旧译迦旃...

用佛像来代替qq头像

近来看到很多佛友的QQ头像,各种各样的都有。有男人的...

文殊菩萨祝圣仪轨

一、香赞 戒定真香,焚起冲天上,弟子虔诚,热在金炉上...

慧律法师:信仰观世音菩萨

信仰观世音菩萨──慈悲精神的学习 在佛教信仰里,观...

在活物上做活计,不要在死物上做活计

我们的屋宅、田园、牛羊、轿车、甚至桌椅、器皿、衣服...

十界圣凡不离现前一念

论佛法之渊源,总不外于现前一念之心。心也者,万法之...

怀疑是往生的最大障碍

万修万人去这句话是真实不虚的。阿弥陀佛太慈悲,太有...

三宝功德不思议

某夕有一女鬼,现苦相跪关前求救,自谓系某省某县人,...

尸婆罗尊者本缘

过去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城中有一位月...

对佛生欢喜心

一时,佛在舍卫城,率僧众安居毕,从舍卫城前往王舍城...

宽容可以消弭仇恨

古代有个故事: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吵架,说: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