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外境都是你自己变现,自己去攀缘它的

净界法师  2016/02/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外境都是你自己变现,自己去攀缘它的

蕅益大师的《相宗八要》里面提到:其实我们一念心性是离过绝非,因为它是离一切相。我们的本来面目,它没有好,也没有坏,叫清净。它远离了生死的杂染相,也远离了涅槃的清净相。这就是为什么它可以生死,也可以涅槃,因为它是什么相状都没有。你可以把它操作成生死流转,也可以把它操作成涅槃的功德庄严。为什么?因为它没有相状,所以它允许你显现任何相状。这就是心性,叫离过绝非,所以它一也不可得,何况有八呢?

但是佛陀慈悲,你老是知道一心真如,你就含糊笼统了,读那些高端的经典《楞严》《法华》《华严》时,对自己的盲点就搞不清楚。所以唯识学为了让我们了解自己的问题,根据我们心识的作用,根据有情众生当中最明显最重要的开出八识。但是诸位!八识它不是八个自体,不是说你有八个心,不是这个意思。你的心还是只有一个,只是就着它的分工作用,哪一个识负责什么,从它的作用安立了八个,不是说你一块心切成八块,不是这样,而是把现前一念心识,根据它的作用分成八块。

当然我们前面一再强调,你必须把心识分成三大类:异熟、思量、了境,这是最好的分类。为什么要开出八识呢?因为我们从八识的差别作用当中,来观察缘生性空,悟入一心实相。八识的目的,只是告诉你一个概念:所有的外境都是你自己变现、自己去攀缘它的。我们变现一个人,变现一件事情,这都是第八识的业力变现出来,然后你第六意识再去攀缘它,这是自变自缘。

比方我们讲这个花,这个花的本质是什么?没有人知道。每一个人看花时,根据你过去的善恶业力,得到你自己的影像。如果你过去生善业强,恭喜你!这个花在你的心中显出的影像特别美丽庄严,所以你看到这个花起大欢喜心;如果你过去生有罪业,你看到这朵花是黯淡丑陋的,看到后非常的痛苦、非常的恶心,那也是你的业变现出来的。所以诸位!所有的人、所有事让你快乐,其实不是那个人、那个事让你快乐,是因为你有善业。它只是一个假借的东西,你的善业是假借外在的人事,你自己让你自己快乐。

万法唯识的意思就是说,其实没有真实的外境。当你跟人事接触时,你的内心出现一个影像。诸位!我们不能攀缘心外的东西。你不能说,我自己攀缘东西,我攀缘外在的东西。这不可能!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脱离内心的活动,你只能攀缘内心小泡泡里面的东西。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攀缘自己的内心这个小范围,你不能超越你的内心世界,去攀缘心外的东西,你做不到,除了佛陀。佛陀“金刚道后异熟空”,佛陀可以看到外在真实的世界。我们没有成佛之前,我们只能活在自己的妄想,用自己的妄想去攀缘任何的事情;然后自己的妄想变成一个影像,再用你自己的妄想,去攀缘自己的影像。如果你觉得很快乐,不是外境让你快乐,是你有善业,善业强;如果你很痛苦,也不是外在的人事让你痛苦,那是你有罪业。

缘生性空就是说,所有的外境都是你的内心变现出来的,没有例外。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知道无我的道理。其实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东西,都是你的业力变现一个东西出来,然后再牵引你去攀缘它。为什么我们的生命会不断地轮回下去?因为我们一直在攀缘万法,所以让业力产生一种相续的力量,这是我们最大的错误。

我们不能再去触动业力了,该是让业力休息的时候了!所以带业往生,什么业可以带,什么业不能带,你最好清楚。如果这个业一再地去刺激它、激发它,这个业你是不能带的。因为你带不了,你不是它的对手,它把你带走。所有的业,必须要断相续心,透过忏悔、发愿,让这个业沉淀下来,这叫不增长业,这个业你可以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我们为什么喜欢习惯性评判别人

当你的心去接触境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感受,第二个...

放下我执偏爱 永离苦恼束缚

佛住世弘法时,有一位住在弥絺罗国中的婆罗门妇女名叫...

对立心强的人,妄想就打的重

要改变自己就先了解自己,楞严经的七处破妄,十番显见...

无分别智要如何修

我们来看窥基大师是怎么说的。他说无分别智怎么修呢?...

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我们讲说心境决定你的处境。这句话一点不假。说我现在...

念佛的心不能带条件

诸位,我们要注意你带条件,这个条件这个因缘就是外境...

心住在外境的二个过失

古德有一句话说:【福德是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

圣严法师:有钱是福报,无钱是智慧

有位居士问我一个问题,他说:师父,现在我学佛已有两...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遍一切处的毗卢遮那净土

整个无边无际的广大宇宙中,我们怎么样来认知和建立根...

【推荐】被玩坏了的「开光」

开光是许多宗教都有的宗教仪式。在我国,佛教中有开光...

思维地狱苦,珍惜修学缘

通过学习三恶道苦中的地狱苦,我有两点收获。 一、透过...

浅谈忍辱

每一个佛教徒都知道忍辱是菩萨修行六波罗密多即六度万...

【佛教词典】增上慧住

【增上慧住】 p1315 瑜伽七十九卷二页云:云何增上慧住...

【佛教词典】风轮三昧

(术语)五轮三昧之一。行者修禅定起相似智慧,如风之...

福报的陷阱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贴疏》里讲: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

定课多少不重要,但坚持很重要

当我们能够修忍辱,把既有的功德保持住以后,不能够得...

念佛就等于修净土法门吗

问: 念佛就等于修净土法门吗? 净界法师答: 我前一阵...

做人请牢记十个字

第一个字:清。 不是自己劳动所得不要,不要授人以把...

星云大师《骂人的艺术》

骂人是恶口,骂人是不好的行为,不管什么人,你骂他,...

净土法门发愿的重要性

发愿有什么重要性呢? 净土宗讲信愿时再再强调发愿的重...

古佛应世名震十方,寻声救苦娑婆缘重

娑婆世界,苦事最多;娑婆众生,耳根最利。维我观音大...

君子有九思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

如何把握我们的命运

一、什么是命运 有人说:心决定性叫心性,性决定命叫性...

古人的祸福观:过分求福反得祸

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醇亲王曾写过一副对联,祸福观念非...

是心从本以来,不生不起性常清净

《持世经》云:菩萨观心,心中无心相。是心从本以来,...

普贤菩萨与峨眉山

普贤菩萨是佛教传说中四大菩萨之一,道场在四川省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