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住在外境的二个过失

净界法师  2012/10/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古德有一句话说:【福德是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

在我们这一生当中,我们整个修学的重点,事实上就是包括了福德跟智慧二种资粮。从一般的修学次第来说: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主要的重点是在修学福德资粮,所谓的:忏悔业障、积集资粮。

修学佛法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从因果的思惟,看到我们过去生有无量无边的罪业,我们虔诚在佛前忏悔,我们发觉有很多的善法我们没有具足,我们开始广大的积集善业的资粮,所以在刚开始修学佛法,我们心中所缘的目标就是积集善业,做这件事情。

但是有个问题,就是我们在修善业的时候,我们的心是依止一种攀缘的心。什么叫攀缘心呢?本经说的【心有所住】。当我们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我们的心住在外境,并没有把它带回家,这当中就产生二个过失:

第一、我们今生的心很容易产生忧恼—忧愁苦恼。因为外境是变化的,而且它怎么变化,你又作不了主,所以弄得我们经常…心有很多的挂碍、很多的怖畏,就是心不安稳。

第二、更严重的…就是当我们的心住在外境的时候,会引生一种生死的业力。

为什么我们今生死了以后,还会有来生的果报?为什么文殊菩萨进入无生,就没有生死的果报呢?因为我们的心有所住,就牵动了十二因缘的力量: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于…生老病死。所以在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虽然我们很努力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但是我们总是觉得弟子心不安啊!第一个、忧愁苦恼。第二个、无量无边的生死业力紧紧的绑住我们。

随着年龄慢慢的增长,我们开始去思惟这生死的问题。古人说的【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我们想到我们今天好不容易得到了人身、遇到了佛法,我不能够只是积集善业、不可以只有这样,我应该要彻底的解决自己生死轮回的问题。当我们严肃的面临生死的时候,这时候就开始修学智慧,在我们无明的心中,点亮了一道光明出现,智慧就是一种光明─看清生命的真相。当然生命的真相很广,你也看不完,在本经当中最重要的是─你要看清生命的真相,重点在看清你内心的真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点亮心灵之光

我们看到世界上形形色色、日月星辰、树木花草、山河大...

念佛的十种心

「念佛之人,虽观如来相好,而不生爱着之心;于无念中...

知福惜福才能做心灵环保

除了少数的人,恐怕连环保这个名词与观念,都还没有建...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原文】 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凡忆佛,念佛,...

十界圣凡不离现前一念

论佛法之渊源,总不外于现前一念之心。心也者,万法之...

快乐不在环境,而在于心境

一位哲人单身时,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

我们的内心是怎样创造十法界的

这个假观是天台宗非常重要的特色。它根据《法华经》的...

历境验心,二六时中都要检验

要把功夫用熟啊!历境验心,二六时中检验检验,用功有...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曾国藩的人生「三贵」

曾国藩是晚清末年的中兴四大名臣,他一生恪守立德、立...

因果报应是自己的事

大修行者有大福报,大修行者有大功德。比如:一个修行...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图解

我们在学习师父一部开示的时候,最好将师父所讲的大纲...

如何摆脱同性恋

问: 诚心顶礼继空法师!我是一个平常人,但是从二十...

【佛教词典】大般泥洹经

梵名 Mahā-parinirvāna。凡六卷。东晋法显译。又称六...

【佛教词典】精舍

(术语)寺院之异名。为精行者所居,故曰精舍。非精妙...

往生极乐的九字真言

我们要先声明,这里所说的真言,不是密宗行人所持的咒...

念佛法门的殊胜,在于能够摄佛功德成己功德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根据所观境的不同,大致上可以...

广钦老和尚教打坐方法

打坐时先要身心清净,然后上坐。初步练习不一定就要双...

贪小失大的夫妇

有个村庄座落在海边,村民们平时务农,有时也到海里捕...

禅的最高境界是不着相

禅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著相。所谓不著相就是看空世间一切...

宋代高僧圆通居讷禅师

庐山圆通寺居讷禅师,宋代著名高僧。梓州(今四川三台...

破除心外无净土的邪知见

【原文】 破系心外无法者。就中有二:一、破计情。二、...

掉举的三种情况

第四弃掉悔盖:掉有三种:一者身掉:身好游走,诸杂戏...

千念万念为了临终正念

前面的阿赖耶叫摄藏;这个地方就是执持,有执取义跟执...

纯金的罗汉

从前有一位农夫,原本过著安贫乐道的生活,天天拿著锄...

当你最痛苦、障碍最深时,你就修这个观

缘起性空,这是佛教最究竟根本的,一切法就是缘起性空...

不要用分别心来看这些事情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让观世音菩萨弘扬《地藏经》、没有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