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文殊师利问经

梁扶南国三藏僧伽婆罗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文殊师利问经卷下

梁扶南国三藏僧伽婆罗译

分部品第十五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佛入涅槃后,未来弟子,云何诸部分别?云何根本部?」

佛告文殊师利:「未来我弟子,有二十部能令诸法住。二十部者并得四果,三藏平等无下中上。譬如海水,味无有异;如人有二十子,真实如来所说。文殊师利!根本二部从大乘出,从般若波罗蜜出,声闻、缘觉、诸佛悉从般若波罗蜜出。文殊师利!如地、水、火、风、虚空,是一切众生所住处、如是般若波罗蜜及大乘,是一切声闻缘觉诸佛出处。」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部?」

佛告文殊师利:「初二部者,一摩诃僧祇(此言大众,老少同会共集律部也),二体毗履(此言老宿,淳老宿人同会共出律部也)。我入涅槃后一百岁,此二部当起,从摩诃僧祇出七部,于此百岁内出一部,名执一语言(所执与僧祇同,故云一也)。于百岁内从执一语言部,复出一部,名出世间语言(称赞辞也)。于百岁内从出世间语言出一部,名高拘梨柯(是出律主姓也)。于百岁内从高拘梨柯出一部,名多闻(出律主有多闻智也)。于百岁内从多闻出一部,名只底舸(此山名,出律主居之也)。于百岁内从只底舸出一部,名东山(亦律主居也)。于百岁内从东山出一部,名北山(亦律主居也)。此谓从摩诃僧祇部出于七部,及本僧祇,是为八部。于百岁内从体毗履部出十一部,于百岁内出一部,名一切语言(律主执三世有故,一切可厝语言也)。于百岁内从一切语言出一部,名雪山(亦律主居也)。于百岁内从雪山出一部,名犊子(律主姓也)。于百岁内从犊子出一部,名法胜(律主名也)。于百岁内从法胜出一部,名贤(律主名也)。于百岁内从贤部出一部,名一切所贵(律主为通人所重也)。于百岁内从一切所贵出一部,名芿山(律主居也)。于百岁内从芿山出一部,名大不可弃(律主初生母弃之于井,父追寻之,虽坠不死,故云不可弃也;又名能射)。于百岁内从大不可弃出一部,名法护(律主名也)。于百岁内从法护出一部,名迦叶比(律主姓也)。于百岁内从迦叶比出一部,名修妬路句(律主执修妬路义也)。此谓体毗履部出十一部,及体毗履,成二十部。」

佛说此祇夜:

「摩诃僧祇部,  分别出有七,
 体毗履十一,  是谓二十部。
 十八及本二,  悉从大乘出,
 无是亦无非,  我说未来起。」

杂问品第十六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未来外道说如是语:『世尊往昔说《火聚经》,六十比丘死、六十比丘休道、六十比丘解脱。』外道当如是说:『世尊非一切智。何以故?不见此事故。』当云何答?」

佛告文殊师利:「如人然灯,不为杀虫。文殊师利!如来如是随众生所堪,则为彼说,如来说法无非因缘。若有众生有杀生业,必受果报。彼众生不堪受法,是故休道。彼众生堪受法,则得解脱。皆随其因缘,非如来所作。何以故?佛从世间生,佛不说佛造世间。若人杀生自得短命,若人不杀自得长寿及解脱果。此诸众生虽复休道,如来未来必当化度。是故,文殊师利!如来无过。文殊师利!如日月光照拘牟头、分陀利郁、波罗花等,或有合者、或有开者、或堕落者,非是日月有分别心。何以故?日月无心故。以无心故,自开自落,非日月过。文殊师利!如来说法亦复如是,有众生长寿、短寿,无病、有病,多病、少病,可憎、可爱,有下、中、上,贫富、贵贱;生阎浮提、生郁单越、生拘耶尼、生弗于逮、生四天王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有生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自业为财、自业为分,业为生处。唯业所造非余物造,有上中下,非我所造。何以故?一切诸众生自业为财故。」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事施,有妇儿施等。如须达拏以二子施丑婆罗门,此婆罗门打此二儿。世尊!何故无平等慈心?若菩萨无慈悲心,不名菩萨。世尊!诸菩萨有平等心不?若有等心,云何以儿与人打拍?有人此问,当云何答?」

佛告文殊师利:「如人有两儿,以其小儿施于大儿。文殊师利!此父母是平等心不?大儿打拍,小儿遂死。文殊师利!谁当得罪?」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父母等心无有罪过,大儿自得此罪。」

佛告文殊师利:「我于众生常平等心,如罗睺罗可爱可念,提婆达多亦可爱可念。文殊师利!是故菩萨无有罪过。复次,文殊师利!如有一人日日施食,有人来乞,此人即施。因得食故,劫盗他财。文殊师利!是谁得罪?」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非施主得罪。施主唯有施意,不令作盗。」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诸菩萨唯有施意,无有杀心,是故菩萨成无害想,有人杀害自得杀罪。」

佛说此祇夜:

「常行平等心,  施时无害想,
 彼自有杀罪,  我平等无过。
 有寿有寿想,  复有杀害心,
 命断于此时,  害者得杀罪。
 若无有寿命,  而作寿命心,
 于此起害想,  亦得言有罪。
 提婆及罗睺,  爱念无有二,
 如是慈悲心,  是菩萨平等。」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诚如圣言。」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未来有人当难如来:『世尊常言:「若人能说二十四处,便生二十四处。二十四处者,一洲王、二洲王、三洲王、四洲王、四天王,乃至他化自在天王。梵身,梵富楼、大梵,得须陀洹乃至阿罗汉,有大智慧有诸善行,不动不放逸,此谓二十四处。」如来今既能说,亦应得此处。』彼邪见难当云何答?」

佛告文殊师利:「如来说法不为此因缘。文殊师利!如日月光利益诸花,虽有此力不求恩报。何以故?日月无心故。文殊师利!如来如是,不求报故为人说法。何以故?如来无心故。文殊师利!如来于诸法中无有染着。是故,文殊师利!我所说法无为我义。何以故?昔于三阿僧祇劫,施头目、髓脑、手足、支节、国城、妻子、奴婢、象马,种种布施。如来于彼无求报心,如来不求世间果报。何以故?我说诸法无为我义,不为自身、不为他身、不为自他身。若为自身、他身及自他身,如来便有所着。」

佛告文殊师利:「犹如日月不作是思惟:『花当报我恩?不报我恩?』日月无心故,如来亦无心。何以故?如来无可取。既无可取,云何当得报?于是夜虽言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我亦不说一字。何以故?无可取故。如来不可取,如来无得果。何以故?离苦乐故。我先思惟是时得菩提,一切所求悉得,亦无所得,无形无相。」

佛说是祇夜:

「日月照诸花,  无有恩报想,
 如来无可取,  不求报亦然。」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先说无有众生非时节死。何以故?虽必当死,非时不死,故诸邪见人当作是说:『至其死时我乃得杀,是故杀者无有罪过。何以故?是其死时故。是故我杀,无有罪过。』当云何答?」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有人造作宫殿,既已成就,乐欲住止,问占相者:『何日好住?何日不好?』彼人答言:『汝不宜入。何以故?必当为火之所烧故。若人故烧亦必被烧,若不故烧亦被烧故。』主人又言:『若有此事,作何方计?』相师答言:『当勤守护。』主人即便勤加守护。有人将火,来烧此宫。文殊师利,此持火人有罪过不?」

文殊师利言:「世尊!有罪,有罪!」

「如是,文殊师利!若死时、若非死时,有杀害者,必得杀罪,当入地狱,如烧宫殿。」

佛说此祇夜:

「至时不至时,  若人杀害彼,
 必当入地狱,  譬如烧宫殿。」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未来邪见当说此言:『有人杀人不得杀罪。何以故?杀身不杀命。若身是命,如父母死,其子烧身应得杀罪。何以故?身是命故。故知身非寿命,寿命非身。何以故?身异命异故。若身即是命,若命即是身,烧身即烧命;若寿命往后世,身亦应往;若身被烧,命不被烧,是故知身非即是命。何以故?命不可烧故,是故身非是命,命非是身。是故杀身不得杀罪。何以故?以异故。如人问路,彼直动身。如是世尊,别烧别得罪。何以故?命往后世,身犹在故,以是故知身非寿命。』世尊!有人能杀命不?若人能杀命者,不应更生;若命已被杀,不须涅槃;若身是寿命,身被杀时,命亦被杀;若身是寿命,杀身则得涅槃。何以故?以无异故。是故无杀生果。世尊!若身被杀,寿命更生,受别异姓。是故此人不得杀罪。何以故?寿命更生故。更生者,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等是谓更生,是故杀身不名杀命。如坐禅师教诸弟子除心意识,若除心意识不更生,若不更生则无复身:若无复身则亦无命:若无有命则不更生,是为禅师杀人寿命。世尊!云何当答彼邪见人?」

佛告文殊师利:「戒有二种,所谓身口,非心意识戒。若心意识是戒,则无持戒人。何以故?心攀缘难制故,无住处故。譬如駃水、亦如猨猴,动转不停,不可守护。是故,文殊师利!无心意识戒,虽身口有戒,心意识非杀罪处。何以故?非戒处故。若以心乐,则能得定;若心不乐,则不得定。是故学者以定杀心,非人能杀。是故,文殊师利!定得杀罪,非心得罪。又若杀自身,无有罪报。何以故?如菩萨杀身,唯得功德,我身由我故。若身由我得罪果者,剪爪伤指便当得罪。何以故?自伤身故。若身自死,众生得食。本无施心,既不得福,亦无有罪。何以故?诸菩萨舍身非是无记,唯得福德。是故烦恼灭故心则灭,心灭故意灭,意灭故识灭,识灭故身灭,身灭故寿灭,寿灭故命灭,命灭故诸根灭,诸根灭故诸入灭,诸入灭故诸界灭,诸界灭故诸阴灭,诸阴灭故不相续,不相续故心意识无处,心意识无处,故得清净。如是,文殊师利!譬如垢衣以灰汁澣濯,垢灭衣在。何以故?垢已去故。以垢去故,衣得清净。如是,文殊师利!诸过为垢,以智慧水洗除心垢,以除心垢,故成清净。」

佛说此祇夜:

「譬如垢污衣,  澣治以灰汁,
 以灰汁澣治,  是衣得清净。
 如是以过患,  染污于心识,
 澣以智慧灰,  心即得清净。」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外道随其邪见,复当说言:『若世尊是一切智,何故不先记外道女人孙陀利及栴遮摩尼应谤如来?故知如来非一切智,以不逆遮彼诽谤故,令无数劫入恶道中,乃至入于无间地狱。』世尊!当云何答?」

佛告文殊:「我今问汝,如有医师,明识众生有风痰热病,其病未起,为逆治不?」

「不也,世尊!」

「文殊师利!是师知病不?」

「如是,世尊!」

「文殊师利!我亦如是。知诸众生多贪、多瞋,有多愚痴,长寿、短寿,恶业、善业。佛虽先知,非时不说。文殊师利!此女人孙陀利及栴遮摩尼,过去世时,常杀众生,起不善业,常诽谤圣人,入阿鼻狱。文殊师利!众生恶业不由我造。若众生堪闻法,我为彼说;若不堪闻,我则不说。文殊师利!如人病重不可疗治,医师舍去,不与少药。如来亦尔,知此二人不可教化,是故默然不逆记说。文殊师利!若可记者,我则为记。如我记弟子,得声闻、独觉及得菩萨,或不记说当得三乘。何以故?以不定故。文殊师利!于汝意云何?若人诽谤虚空,虚空当云何答?」

文殊师利言:「虚空无语言。何以故?虚空无故。」

「如是,文殊师利!如来与虚空等,虚空无语言,如来亦无语言。文殊师利!有五浊恶世。云何为五?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云何劫浊?三灾起时,更相杀害,众生饥馑,种种疾病,此谓劫浊。云何众生浊?恶众生、善众生,下、中、上众生,胜、劣众生,第一众生、不第一众生,此谓众生浊。云何命浊?十岁众生、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岁、百岁、二百岁、四百岁、八百岁,乃至千岁,有长短故,此谓命浊。云何烦恼浊?多贪、多瞋、多痴,此谓烦恼浊。云何见浊?邪见、戒取见,取常见、断见、有见、无见、我见、众生见,此谓见浊。如是五浊,如来悉无。」

佛说此祇夜:

「如来如虚空,  云何有言语?
 如来无五浊,  是故不逆记。」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未来邪见人,当诽谤佛说如是言:『若使如来是一切智,何故待众生作罪,然后制戒?』」

佛告文殊师利:「如此即是一切智相。若我逆制戒,人当谤我。何以故?我不作罪,云何强说?此非一切智。何以故?我无罪过故。如来无慈悲心,不饶益、不摄受众生!如人无子,而说有子,某时当生。空有此言,云何可信!何以故?不真实故。若真见生子,则生信心。如是,文殊师利!所未作罪,人天不见,云何逆制戒?要须见罪,然后乃制。文殊师利!譬如医师知风、痰、热等发起所由,亦知有药对治此病。有人勇健身无疾病,如此之人须师治不?」

文殊白佛:「彼不须治。彼若病生,师即为治,世间赞说是第一师。」

「如是,文殊师利!一切声闻、一切众生,有宜制戒、有不宜者。我知一切众生心之所行,未作罪者,我则不制;若已作过,我则制戒。我若如此,则世间不谤。文殊师利!众生之中有下、中、上,如来制戒亦复如是。文殊师利,如种大麦及麻豆等,牙始生时,已堪用不?」

文殊师利言:「不堪用也。何以故?以未熟故。」

佛告文殊师利:「一切众生善根未熟,亦如是不堪制戒。文殊师利!如拘物头花、优钵罗花始生之时,日光所照,能令开不?」

文殊师利言:「不能开也。何以故?以新生故。」

佛告文殊师利:「善根未熟亦如是,如来如是不得制戒。何以故?非时节故。若非时制戒,众生不受,言:『我无罪,何故制戒?』文殊师利!如种穀未熟,为可取不?」

文殊师利言:「不可取也。世尊!非时尚未有花,何况得米及以糠糩?」

「文殊师利!我未制戒亦复如是,诸弟子无所犯,无犯戒果。是故,文殊师利!我不逆制戒。」

佛说此祇夜:

「无罪逆制戒,  众生不信受,
 是故见有罪,  尔时乃制戒。
 譬如芽茎时,  未便有果实,
 诸比丘无罪,  不制戒亦然。」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邪见人说如是言:『摩醯首罗天造此世间。』如是邪说,当云何破?」

佛告文殊师利:「此是虚妄,非真实语。又余外道言:『非首罗造。』若由首罗,不应自谤。何以故?自由故。若自由者,则一切世间,以首罗为师,更无余师。若一切世间各自有师,则诸世间非首罗造。若一切事由首罗者,若事首罗则应无疑。又《摩醯首罗经》不作是说,若有此说,众生不应生疑。是故,文殊师利!知此世间非首罗所造,当知不实,是虚妄言。」

佛说此祇夜。

「若诸善恶业,  摩醯首罗造,
 世间无事证,  无人决断说。
 如此不真语,  虽说不成就。」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正遍知、法身,世尊!为于法中有身,为以法为身。一切诸法,云何与虚空等?」

佛告文殊师利:「不于法中有身。何以故?如虚空故。如不于虚空有虚空。何以故?虚空者无处,无处故名虚空,虚空无意乐当取虚空;复次虚空无体、无作,故名虚空。文殊师利!虚空者,非有、非无。何以故?无处有,无处无故。何以故?若初有故后成无,若初无故后成有;若初有,后当有;若后无,则初无。如是,文殊师利!八种语言,通一切诸法。」

佛告文殊师利:「我不说有色为身。何以故?一切佛与虚空等,普遍故、无思故、无心意识故,无处故、无内外故。是故,文殊师利!说名世尊。文殊师利!谓为佛者,不以身口意觉,故谓为佛。何以故?虚空不以身、口、意觉虚空故。」

佛告文殊师利:「若无心意,是处为有为无?若有便定有,若无便定无。」

文殊师利白佛言:「无有世尊,亦无善逝。何以故?不可取故,与虚空等故。若等虚空,云何有色相?若有色相,便是无常。若是无常,云何与虚空等?」

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两手和合,能出音声。为从左手生?为从右手生?若从左手生,常应有声;右手亦然。何以故?二手常有故。一手无声,合故有声。如是,佛从世间出,不着世间,如莲华从水生,不为水所着。如手合有声,亦有、亦无、亦现、不现,可取、不可取,如水中月;如来、正遍知亦复如是。

嘱累品第十七

「文殊师利!若有人受持此法、若说此法,若诵、若书、若教他,所得功德不可限量,能生一切种智。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入佛境界、住佛境界,随佛所学,成满此愿。我若以七宝满此世界,及种种衣服日日施彼,所得功德无量无边。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书写此经,所得功德,取百分之一,分为百分,如是展转,百过分之,取后一分,犹胜万倍。何以故?生一切智故。经所住处应当供养,是地清净能除诸恶,是清净处、是寂静处、是诸天行处、是诸佛所念处、是人天所贵、是如来地住。」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名此经?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此经名为『文殊师利所问』,汝当受持;亦名『种种乐说』,汝当受持;亦名『断一切疑』,汝当受持,亦名『菩萨诸行修妬路』,汝当受持。」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正遍知所作已办、可作已办,舍于重担,已断一切诸结,已除一切烦恼、已洗烦恼垢、已伏诸魔、已得诸佛法、一切智者、一切见者,成就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五眼具足佛眼无障,见一切世间,如是思惟:『我初得道,先为谁说法?云何众生清净善行?何人易教,少贪、瞋、痴?何人能现证智慧?彼若不闻此法,必当退转,是故我当先为说法,彼能堪受,无有疑谤。』世尊!阿罗汉、正遍知等有何义?」

佛告文殊师利:「阿罗汉多者得正遍知,名阿罗汉多;复次,阿者何义?过凡夫地,名为阿义。罗者何义?从染得无染,名为罗义。呵者何义?以杀烦恼、得光明义。那者何义?到于醍醐道,不为生死所缚义。多者何义?求觅真实义。三藐三佛陀者何义?自觉觉彼、正遍见义。婆者何义?诸法平等如虚空义。摩者何义?能灭憍慢义。耶者何义?如法分别义。奄者何义?知后边身义。迦者何义?失业、非业义。娑者何义?知生死轮转边义。婆者何义?解脱、解脱系缚义。优者何义?能随问答义。陀者何义?得寂静义。他者何义?受持法性无体相义。所作已办者,舍身肉、手足,事已毕竟,谓所作已办。

「迦釐者,已舍不更舍。迦者,见诸法如观其掌;釐者,软直心相续。迦者断诸业行。釐者,除三业性。多者,觉真义。耶者,灭没声如法成就义。所作已办者,诸善根已办。舍于重担者,无复生死可担。已断一切诸结者,断一切贪瞋痴结。断一切烦恼者,拔三界诸烦恼。已洗烦恼垢者,无业烦恼气故。已伏诸魔者,除诸死魔故。已得诸佛法者,度一切般若波罗蜜,到一切般若波罗蜜,此谓已得诸佛法。一切智者,无所不知。一切见者,现证一切诸法义。成就十力者,如法神力等,称量佛力,胜一切众生力,百倍、千倍、百千万亿倍,不可思议不可数佛,成就无边力。从佛十力,出无量力,成就一切诸力,名成就十力。十力者,谓是处非处力、业力、定力、根力、欲力、性力、至处道力、宿命力、天眼力、漏尽力。四无畏者,一切智无畏、一切漏尽无畏、能说障道无畏、说尽苦道无畏。十力、四无畏,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谓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成满,故五眼亦满,所谓天眼、佛眼、法眼、慧眼、肉眼。佛有无量眼,何以故?境界无量故,是故佛成就五眼无障碍,所见无余,等虚空故,以此眼见一切世间。以无障碍眼见世间,以障碍眼亦见一切世间。见已,如是思惟:『为何等人我当先为说法?』文殊师利!我说此言有何义?」

文殊师利白佛:「我未解世尊意。」

佛告文殊师利:「于此佛境界,有无穷众生。惟阿罗罗、郁头蓝弗,可先为说法,除此二人更无余人。而此二人,死已七日。我先以佛智,语十地菩萨。我以世间智,为众生说法。此二人不闻我法,故成退转,寿命唯余七日。」

诸天闻此言,即白佛言:「如是,世尊!阿罗罗、郁头蓝弗死已七日。」

「文殊师利!云何众生清净善行?可化易教众生者,谓多功德人;清净者,清净心也;善行者,自行诸善根;可化者,闻略说得度;易教者,能分别诸法,善灭一切身、口、意垢,不为爱见之所系缚。若有如此众生,我当先为说法,我当令其得解,不诽谤我。」

佛说此祇夜:

「郁头蓝弗、  阿罗罗仙,  死已七日,
 我先已记。  后有诸天,  而来报我:
『如是世尊!  如是善逝!  二人并死,
 已经七日。』

「文殊师利!无有余人速疾智慧,唯除如来、善逝、世尊。」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一切诸功德不与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无量过患故,出家无量功德故。」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一切诸功德,不与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无量过患故,出家无量功德故。住家者有障碍,出家者无障碍;住家者摄受诸垢,出家者离诸垢;住家者行诸恶,出家者离诸恶;住家者是尘垢处,出家者除尘垢处;住家者溺欲淤泥,出家者离欲淤泥;住家者随愚人法,出家者远愚人法;住家者不得正命,出家者得正命;住家者多怨家,出家者无怨家;住家者多苦,出家者少苦;住家者是忧悲恼处,出家者欢喜处;住家者是恶趣梯,出家者是解脱道;住家者是结缚处,出家者是解脱处;住家者有怖畏,出家者无怖畏;住家者有弹罚,出家者无弹罚;住家者是伤害处,出家者非伤害处;住家者有热恼,出家者无热恼;住家者有贪利苦,出家者无贪利苦;住家者是愦閙处,出家者是寂静处;住家者是悭悋处,出家者非悭悋处;住家者是下贱处,出家者是高胜处;住家者为烦恼所烧,出家者灭烦恼火;住家者常为他,出家者常为自;住家者小心行,出家者大心行;住家者以苦为乐,出家者出离为乐;住家者增长蕀刺,出家者能灭蕀刺;住家者成就小法,出家者成就大法。住家者无法用,出家者有法用;住家者多悔悋,出家者无悔悋;住家者增长血泪乳,出家者无血泪乳;住家者三乘毁訾,出家者三乘称叹;住家者不知足,出家者常知足;住家者魔王爱念,出家者令魔恐怖;住家者多放逸,出家者无放逸;住家者是轻蔑处,出家者非轻蔑处;住家者为人僕使,出家者为僕使主;住家者是生死边,出家者是涅槃边;住家者是坠堕处,出家者无坠堕处;住家者是黑闇,出家者是光明;住家者纵诸根,出家者摄诸根;住家者长憍慢,出家者灭憍慢;住家者是低下处,出家者是清高处;住家者多事务,出家者无所作;住家者少果报,出家者多果报;住家者多谄曲,出家者心质直;住家者常有忧,出家者常怀喜;住家者如刺入身,出家者无有刺;住家者是疾病处,出家者无疾病;住家者是衰老法,出家者是少壮法;住家者为放逸死,出家者慧为命;住家者是欺诳法,出家者是真实法;住家者多所作,出家者少所作;住家者多饮毒,出家者饮醍醐;住家者多散乱,出家者无散乱;住家者是流转处,出家者非流转处;住家者如毒药,出家者如甘露;住家者爱别离,出家者无别离;住家者多重痴,出家者深智慧;住家者乐尘秽法,出家者乐清净法;住家者失内思惟,出家者得内思惟;住家者无归依,出家者有归依;住家者无尊胜,出家者有尊胜;住家者无定住处,出家者有定住处;住家者不能作依,出家者能作依;住家者多瞋恚,出家者多慈悲;住家者有重担,出家者舍重担;住家者无究竟事,出家者有究竟事;住家者有罪过,出家者无罪过;住家者有过患,出家者无过患;住家者有苦难,出家者无苦难;住家者流转生死,出家者有齐限;住家者有秽污,出家者无秽污;住家者有慢,出家者无慢;住家者以财物为宝,出家者以功德为宝;住家者多灾疫,出家者离灾疫;住家者常有退,出家者常增长;住家者易可得,出家者难可得;住家者可作,出家者不可作;住家者随流,出家者逆流;住家者是烦恼海,出家者是舟航;住家者是此岸,出家者是彼岸;住家者缠所缚,出家者离缠缚;住家者作怨家,出家者灭怨家;住家者国王所教诫,出家者佛法所教诫;住家者有犯罪,出家者无犯罪;住家者是苦生,出家者是乐生;住家者是浅,出家者是深;住家者伴易得,出家者伴难得;住家者妇为伴,出家者定为伴;住家者是罾网,出家者破罾网;住家者伤害为胜,出家者摄受为胜;住家者持魔王幢幡,出家者持佛幢幡;住家者是此住,出家者彼住;住家者增长烦恼,出家者出离烦恼;住家者如刺林,出家者出刺林。文殊师利!若我毁訾住家,赞叹出家,言满虚空,说犹无尽。文殊师利!此谓住家过患、出家功德。」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常有几种心念?」

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自念:『我当何时出家,住僧坊中?我当何时自恣和合?我当何时修行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我当何时着衣如大牟尼尊?我当何时得仙师相好?我当何时住空闲处得处便住?我当何时乞食,于好恶少多不生增减,或得或不得,或寒或热,次第行乞,为治饥疮,如油膏车,为持寿命以少自活?我当何时离世八法,不为八法之所动转?何时厌离国城爱乐林薮,于十二入不着、不乐?我当何时能守护六根,令得禅定?我当何时调伏六根,如制僕使?我当何时坐禅精进、读诵经书,常乐断诸结使,具修诸行?我当何时知足?我当何时不乐先戏乐事?我当何时为自、他勤行精进?我当何时行诸菩萨所行之道?我当何时为世间第一贵?我当何时解脱爱奴?我当何时解脱居家?』文殊师利!此谓菩萨心之所念。」

佛说此祇夜:

「若人思惟菩萨心,  我知彼有诸功德,
 其数无量不可极,  堪得清净佛法身,
 不入恶趣受诸苦,  具足成就佛智慧。」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余佛世界诸佛,现在有人于此欲见彼佛,当云何得见?」

佛告文殊师利:「若能专念如来十号,佛于彼人常在不灭,亦得当闻诸佛说法,并见彼佛现在四众,增长寿命、无诸疾病。云何十号?谓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文殊师利!念十号者,先念佛色身具足相好,又念法身寿命无尽。当作是念,佛非色身,佛是法身。以执取、以坚取,见佛如虚空。乐虚空,故知一切法义。文殊师利!如须弥山、由乾陀山、伊沙陀山、须陀梨山、珂罗底迦山、阿输迦罗山、毗那多山、尼民陀罗山、斫迦罗山,如是等山悉是障碍。若人一心念佛十号,此等诸山不能为障。何以故?以正念故、佛威神故。

「复次,文殊!念佛十号犹如虚空,以知如虚空故,无有过失;以不失故,得无生忍;如是依名字,增长正念;见佛相好,正定具足。具足定已,见彼诸佛。如照水镜,自见其形。彼见诸佛亦复如是,此谓初定。复次,如一佛像现镜中分明,见十方诸佛亦如是分明,从此以后常正念思惟,必有相起,以相起故,常乐见佛,作此念时诸佛即现,亦不得神通,亦不往彼世界,唯住此处,见彼诸佛,闻佛说法,得如实义。」

文殊师利白佛言:「以何法故起此定宝?」

佛告文殊师利:「当近善知识、供养善知识,常起精进、不舍精进,不舍智慧、不动智慧,坚智慧、利智慧;常入信心,令精进根坚固,不为天魔、沙门、婆罗门所坏;由此四法,能生此定。」

文殊师利白佛言:「复有何法能生此定?」

佛告文殊师利:「惭愧、忏悔、恭敬、供养,事说法人如供养佛,以此四法能生禅定。复于九十日,修无我想,端坐专念,不杂思惟,除食及经行、大小便时,悉不得起。

「复有四法能起此定。见诸佛、劝人听法,不嫉发菩提心人,行诸菩萨所行。

「复有四法,一者造像,二施有信人,三教化众生令离欺慢使得菩提,四为守护摄受诸佛正法。

「复有四法,少语言,不与在家、出家人和合,不着诸法相,乐寂静处。

「复有诸法,谓无生忍,厌一切诸行、一切生处;一切邪见、一切五欲,亦不思惟;修无量定行,不起瞋恚;于四摄法常忆不忘,成就慈悲喜舍,不讥他过;常闻说法,质直修行清净三业;乐叹财施,不起悭心;乐赞法施,不起法悭;修忍辱行,同止安乐;若人轻骂、诽谤、打缚等,是我本业得此果报,于他不瞋。随闻受持广为人说,令他思惟、修行正行,不生嫉妬,不自赞毁他,离睡眠懈怠,信佛法僧,恭敬上中下座,见他少德常忆不忘,语言真谛无余虚说。

「复次,文殊师利!如出家人能修此定,在家之人亦能修习;如在家人能修此定,出家之人亦能修习。为他广说,令彼修行。云何在家人能修此定?以信业果报舍一切财,归依三宝受持五戒,不穿、不破、不污、不缺,受十善道,令起诸善。修行梵行毁訾五欲,不生嫉妬、不爱妻子,常乐出家受持八戒,常往僧坊有惭愧心,于出家人常生敬心,不秘悋法常乐化人,爱念恭敬和上、阇梨及说法人,于父母善知识所,心如佛想,安止父母及善知识,令得住于安隐之处,此是在家之人修此定法。

「云何出家人当修此定?不破戒、不污戒,无毁点戒、清净戒、不秽戒,不杂邪戒,无所依戒、无所得戒,不堕戒,圣所叹,戒、慧人所叹戒,于波罗提木叉善能守护,成就一切诸行处。常畏小罪,净业、净命,乐深无生法忍,于空、无相、无作不生怖畏,常勤精进正念现前。有信从心成就惭愧,不着世法、不怀嫉妬,常行头陀功德,厌世语言、不乐绮语,知恩、知报恩,敬畏和上、阿阇梨,无憍慢心。常乐胜师及乐近善友。若有善友我当问法,既闻法已如说修行。若依经书、若依师说,于说法人、父母、善友常怀佛想;乐阿兰若处不乐人间;于身命财心不系着,思念死想不依利养,无所触犯、无渴爱心。摄受正法,爱敬尊长;不长畜衣钵,不受宿食;恒乐乞食,行次第乞;常怀惭愧,自省己罪;不捉金银珍宝,于真实法不生惊疑,常修慈心能断瞋怒;常修悲心能断杀害,饶益一切世间,慈悲一切众生;常乐经行,无睡眠、懈怠。若住如是功德,则能修此禅定。

「复次,文殊师利!当具足诸善,常念如来,专心思惟不起乱想,守护诸根于食知足,初夜、后夜捐于睡眠,离诸烦恼令生禅定,不着禅味分别色相,得不净想不着阴界入,不自称誉无有憍慢,于一切法作阿兰若想,于一切众生生亲友想,不为名闻而持禁戒,常行禅定不厌多闻,以多闻故不生憍慢;于法无疑不谤佛、不毁法、不破僧;常近善人离不善人,乐佛所说出世言语,受念六法、修五解脱处,能灭九种瞋恚、断八懈怠;修八精进、行九想定;修八大人觉,成就诸禅解脱三昧、三摩跋提,一切诸见所不能动。摄耳听法、分别诸阴、无有住相,怖畏生死如拔刀贼,于十二入如空聚想,于十八界如毒蛇想,于泥洹处生寂静想,观于五欲如蕀刺想,乐出生死无有诤讼,教化众生修诸功德。能如是者,得深禅定。

「文殊师利!若人修行此定,所得功德永不退转。文殊师利!如三千大千世界尽末为尘,世界多少如微尘数,尽布七宝持用布施。于汝意云何?是人能如是施,功德多不?」

文殊师利言:「甚多。世尊!」

佛言:「我今告汝,若善男子、善女人,直闻此定无怖畏心,所得功德于彼为多,何况信心思惟、修行、受持、读诵,况复为人广说,何况修习得此定者,彼功德数我不能说。是故,文殊师利!善男子、善女人应当修习此定、忆持此定,兼为他人广说此定。文殊师利!劫烧之时,若有菩萨持此定者为火所逼,无有是处。若值王难及恶鬼神,种种恶毒不能为难,除恶业深重决定受报。

「复次,文殊师利!若菩萨摩诃萨持此定者,无有疾病,六根清净,无诸横恼。

「复次,文殊师利!若持此定者,诸天龙神悉皆守护;诸天所叹,乃至诸佛亦常赞叹;诸天常乐见,乃至诸佛亦常乐见。

「复次,文殊师利!若受此定者,所未闻法即皆得闻,乃至眠时梦得此定。文殊师利!我说此定功德,若一劫、若过一劫亦不能尽,无有边际,何况菩萨能得此定。

「文殊师利!譬如有人身强多力,若向东行经百千岁,南、西北方上、下亦尔。于汝意云何?有人能称数此人所行之处,若一由旬、二由旬,乃至百千由旬不?」

文殊师利言:「除佛一切种智,及大智舍利弗并不退菩萨,余无能数。」

佛告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彼所行处满中珍宝悉以布施,若复有人闻此定,闻已随喜发愿,欲得三菩提、欲得多闻。以此随喜功德比布施功德,百分、千分乃至百千万亿分不可为比。此人为过去诸佛所随喜,现在、未来诸佛亦随喜,我亦随喜。」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此定功德果报实不可思量。」

佛告文殊师利:「若菩萨一日修行此定,过去、未来、现在众生所修功德,不及此定百千万分之一。」

佛说此祇夜:

「念如来十号,  及以无边德,
 如此诸功德,  不可得称量。
 珍宝广布施,  如上之所说,
 闻定随喜心,  过此不可数。」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诸供养余花,用治众病或消恶毒,其法云何?若供养佛余花、般若波罗蜜花、佛足下花、菩提树花、转法轮处花、塔花、菩萨花、众僧花、佛像花,其法云何?世尊!用此花有几种咒法?世尊!一切诸花云何入佛花中?世尊!用此花法,为有一种、为有多种?此咒为有一种、为有多种?」

佛告文殊师利:「各各花,各各咒,一一花咒一百八遍。

「诵佛花咒曰:

『南无佛闼写冶莎呵』

「般若波罗蜜花咒曰:

『那末柯卢履(民旨反)波若波罗蜜多裔莎诃』

「佛足花咒曰:

『那莫波陀制点耽盐莎诃』

「菩提树花咒曰:

『南无菩提逼力龛岚莎诃』

「转法轮处花咒曰:

『南无达摩斫柯罗夜莎诃』

「塔花咒曰:

『那莫踰跛耶莎诃』

「菩萨花咒曰:

『南无菩提萨埵冶莎诃』

「众僧花咒曰:

『那莫僧伽冶莎诃』

「佛像花咒曰:

『那莫波罗底耶莎诃』

「文殊师利!咒经如是,汝当受持。」

复告文殊师利:「用此花法,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能信修行,应当早起清净澡漱,念佛功德恭敬此花,不以足蹈及跨花上,如法执取安置净器。若人寒、热,冷水摩花以用涂身;若头额痛亦皆以涂;若吐利出血或腹内烦痛,以浆饮摩花,当服此花饮;若口患疮,以暖水摩花,唅此花汁。若人多瞋,或以冷水或以沙糖以摩此花,饮服花汁。若多贪染,以灰汁摩花涂其隐处,复以冷水摩花涂其顶上,贪结渐消,常为一切人所爱敬。若天雨不止,于空闲处以火烧花,令雨即止;若天亢旱,在空闲处以花置水中,复咒冷水更洒花上,天即降雨。若牛马象等本性不调,以花饲之即便调伏。若诸果树花实不茂,以冷水牛粪摩取花汁以灌其根,不得践蹹,花实即多。若田中多水苗稼损减,擣花为末以散田中,即得滋长。若高原陆地无有水处,请四比丘于其处布花,一日之中百八遍诵咒,次复一日更以新花布先花上,又诵咒一百八遍,如是乃至七日掘便得水。若国多疾病以冷水摩花,涂螺鼓等吹击出声,闻者即愈。若敌国怨家欲来侵境,以水摩花,在于彼处用洒散之,即得退散。若于高山有磐石处,众多比丘于石上摩花,摩花既竟相与礼拜,久后石上自生珍宝。若人愚痴取所供养花,数有百种下至七种,擣以为末以[牛*秦]牛酥,先诵咒百八遍,和以为丸如弹丸大,日服一丸,服丸之时,亦诵咒百八遍,渐得聪明利根,一日之中能诵百偈。若人有所作,取优钵罗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郁波罗花等,若水陆生花,花有百种先以供养,后以水摩,随其所须或涂或散,悉皆有果。若得百种花,末以为散,水和为丸;若恶重病,摩其疮上其病即愈。若痈、若疖、若有诸毒,或服此丸或以涂傅,病即得除。若人常患气瘶,身体消减,以大小麦汁摩于此花,涂其身上即便充悦。复以末利花汁,和花散为丸涂其额上,一切怨家见生爱念。

「文殊师利!此花咒法:

「南无佛闼写冶莎呵(一) 那末柯芦履(民旨反)般若波罗蜜多裔莎诃(二) 那莫波扦制点耽盐莎诃(三) 南无菩提逼力龛岚莎诃(四) 南无达摩斫柯罗夜莎诃(五) 那莫鍮跋耶莎诃(六) 南无菩提萨埵野莎诃(七) 那莫僧伽野莎诃(八) 那莫波罗底耶莎诃(九)

「一一咒诵百八遍,此咒章句,汝于处处当说。如佛花法,余花亦如是。」

佛说此祇夜:

「善人足下尘,  胜上最第一,
 于诸世界中,  金山不能踰。
 佛足下微尘,  除断忧悲苦,
 不如彼金山,  增长诸怖畏。
 佛般若脚足,  菩提法轮处,
 塔及诸菩萨,  众僧与佛像,
 此处有九种,  应当修供养。
 是于世间中,  可礼可恭敬,
 能断一切恶,  灭除三界恼,
 功德自增长,  寿命亦复然,
 颜色常悦豫,  端正有身力,
 所作恒吉祥,  诸佛咸赞护。」

尔时文殊师利等诸菩萨,阿若憍陈如等诸声闻,天龙、夜叉、揵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文殊师利问经卷下


上篇:大乘伽耶山顶经

下篇: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文殊师利发愿经

文殊师利发愿经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身口意清...

佛说月灯三昧经

佛说月灯三昧经一卷(一名文殊师利菩萨十事行经) 宋沙...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卷上 开府...

【注音版】佛说文殊尸利行经

佛说文殊尸利行经...

佛说演道俗业经

佛说演道俗业经 乞伏秦沙门释圣坚译 闻如是: 一时,...

禅要经

禅要经 失译人名在后汉录 诃欲品第一 行者求道欲修定...

佛说造立形像福报经

佛说造立形像福报经 阙译人名附东晋录 佛至拘罗惧国,...

八佛名号经

八佛名号经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如是我闻: 一时,...

【注音版】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

大乘宝月童子问法经...

大方广宝箧经

大方广宝箧经卷上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如是我闻:...

佛说无常经

佛说无常经(亦名三启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静奉 制译  ...

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黄龙慧南禅师语录 师初住同安崇胜禅院。开堂日。宣疏...

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

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 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四天王经

佛说四天王经 宋凉州沙门智严共宝云译 闻如是: 一时...

【注音版】百佛名经

百佛名经...

文殊师利发愿经

文殊师利发愿经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身口意清...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佛言:...

【推荐】古德论《阿弥陀经》少善根福德因缘与多善根福德因缘

《阿弥陀经》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明白佛法的人会谨慎言说举止

明白佛法的人会谨慎言说举止,害怕造恶因、误导人,故...

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观性元真: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

唯识五重观

再介绍唯识的观法:唯识五重观。怕初听同学不了解,我...

君子小人就在一念之间

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

了解自己的念头

修行不在其它,而在修心。如果要修心,就必须了解自己...

净土宗祖师是不是只修念佛法门

问: 净土祖师一出家是不是只修念佛法门? 大安法师答...

念佛时该如何观想

1940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念佛...

用求救的心去念佛

大家一定要坚信一点,这个六字洪名阿伽陀药,万病总治...

在教在禅,皆修净土,同归一源

然于百丈立祈祷病僧,化送亡僧之规,皆归净土。又曰,...

印光大师嘉言录--勉居心诚敬

●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

芒鞋布衣

有一次,世尊从舍卫城到吠舍离,在路上他看到一些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