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菩萨璎珞经卷第十三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菩萨璎珞经卷第十三(一名现在经)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闻法品第三十七

尔时,有菩萨名文殊师利,即从坐起,摄持威仪,前至佛所,长跪叉手,白佛言:「云何?世尊!名曰闻法得成无上正真之道,闻如空等空无所闻,亦无善恶诸法相貌。法无形相,云何?世尊!言受持讽诵本末空慧。」尔时,世尊默然不对。

时,文殊师利复更白佛:「夫闻法者,为有言教乃得闻法?为无言教乃得闻法?」尔时,世尊默然不对。

文殊师利三白佛言:「法有生灭,法无生灭,一切诸佛所转法轮,为有转耶?为无转耶?」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云何?族姓子!一切诸佛皆转法轮,亦有转亦无转。汝今所问,为问有转?为问无转?」

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今所问者,亦问有转亦问无转。」

佛言:「族姓子!诸佛正法,亦不有转亦不无转。」

文殊师利复问:「云何亦不有转亦不无转?」

佛言:「诸法如空,故无有转,故无无转。」

文殊师利又问:「今日如来,为有转耶?为无转耶?此诸菩萨众生,为闻法耶?不闻法耶?」

佛言:「族姓子!诸法清净,众会菩萨亦复清净。以是之故,亦不有转亦不无转。」

文殊师利又问:「云何有转无转?」

佛告文殊师利:「众生无转,本末空慧乃谓为转;一切众会、我身及汝皆谓无转,本末空慧乃谓为转。」

文殊师利又问:「云何有转?云何无转?」

佛言:「有断无转,无断有转;生灭无转,无生灭者乃谓有转。」

文殊师利又问:「云何有转无转?」

佛言:「有边际缚着乃谓无转,无边际缚着是谓有转。」

文殊师利又问:「云何有转无转?」

佛言:「一切世间见然炽法是谓无转,一切世间不见然炽法是谓有转。」

文殊师利又问:「云何有转无转?」

佛言:「净无量福福祐众生是谓无转,见净无量福福祐众生是谓有转。」

文殊师利又问:「云何有转无转?」

佛言:「净无量众生根本成一切智是谓无转,见净一切无量众生是谓有转。」

文殊师利又问:「云何有转无转?」

佛言:「亦不有转亦不无转,故谓有转无转。」

尔时,世尊与文殊师利说有转无转时,有八千比丘、三千比丘尼,逮得本末空慧心不退转。复有无数众生,闻此未曾有法,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于将来世悉皆成佛同一名号,精进勇勐与我无异。

菩萨璎珞经净居天品第三十八

尔时,世尊与文殊师利说此闻法转不转品时,时有净居天子,乃从过去无量诸佛殖诸功德,承事供养诸佛世尊,从一佛国至一佛国,通尽法藏辩才无碍,行大慈悲得空法性,权现生天欲度天故,即从坐起,整顿衣服,及诸将从俨然起立。时彼天子前至佛所,头面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我等诸天宿种功福今得生天五乐自娱,左右侍从自然响应,游戏浴池快乐难量,为修何福得生天上?我所居宫四十九由延,七宝殿堂与世奇妙,后有浴池有七宝树七重围绕,为修何福乃获此德?」

尔时,世尊告净居天子曰:「善哉,善哉!天子!乃能于如来前而问此义,今当与汝一一分别,善思念之!过去恒沙诸佛世尊亦说此义,现在未来一切诸佛亦当说此微妙之法。云何?天子!我今问汝,汝当一一报我。汝所居天前过去者可记不乎?」

答曰:「不也。世尊!过去诸天其号名字不可称记。」

「云何?天子!汝今此身为有常?为无常?」

天子报曰:「如我今身,是有常法非无常法。」

佛复告天子:「设汝今身是有常法,过去诸天今为所在?」

答曰:「磨灭。」

佛言:「云何?天子!过去诸天悉皆磨灭,汝今此身焉得存在?」

天子报言:「过去诸佛皆取灭度,今日世尊何由而生?」

佛告天子:「过去诸佛及我今身,为同不乎?」

天子答曰:「不也。何以故?过去诸佛,于过去中是过去现。」

「云何言过去诸佛皆悉灭度?」

天子又问:「为有三世?为无三世?」

佛报天子:「有三世名,然三世行异。」

天子又问:「如来今说有过去佛,我则不疑。复说十方现在诸佛,我亦不疑。云何世尊说有未来世佛?」

世尊报曰:「汝今问我,为问过去三世?为问现在三世?为问未来三世?」

天子白佛:「我亦不问过去三世、现在三世、未来三世,今日但问三世诸佛。云何未来说言佛乎?」

佛告天子:「未来佛者有二因缘。云何为二?或有过去诸佛如来、至真、等正觉,行大慈悲众相具足,行善权方便入五道中,教化众生不坏法界。复现在俗,或为梵天、或现释身,隐佛形像,是谓菩萨摩诃萨未来成佛。或有菩萨受如来慧施行佛事,游至三千大千佛土,供养承事诸佛世尊。既未成佛众相未具,或作天身或作鬼神不毁法界,是谓,天子!未来成佛,有此因缘。

「复次,天子!过去诸佛世尊复有二因缘。云何为二?得师子奋迅三昧,在闲静处心无所着,内自思惟十法无量功德。云何为十种?是菩萨修诸佛世尊念所念法,是谓无尽之行。

「复次,天子!菩萨摩诃萨,分别如来一切诸法,是谓无尽之行。

「复次,天子!菩萨教化众生,尽趣无上正真之道,是谓无尽之行。

「复次,天子!菩萨分别无量诸佛世界,净佛国土教化众生不毁智慧,如所念法而成就之,是谓无尽之行。

「复次,天子!菩萨如佛世尊所行禁戒修解脱法,因此禁戒教化无量众生,尽发无上正真之道,是谓无尽之行。

「复次,天子!菩萨观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出要,在树王下降伏众魔,执心如地不可倾动。是时弊魔波旬,作若干变化来恐于佛,或人头兽身或兽头人身,或四眼八眼至百千眼,或作猿猴虎豹来恐于佛,执心如地不为倾动,是谓无尽之行。

「复次,天子!菩萨于亿百千劫疆记总持而现在前,或于一生至百千生,或念一劫至百千劫,其中所行或善或恶,一一分别悉不忘失,是谓无尽之行。

「复次,天子!菩萨能分别三世诸行,诸善功德尽现在前,如弹指顷,能使三千大千世界蜎飞蠕动之类,尽成无上正真之道,或成罗汉缘觉辟支之道,是谓无尽之行。

「复次,天子!菩萨摩诃萨,复忆过去无数诸佛所度众生身口意行,不坏诸法演布智慧广及一切,是谓无尽之行。如是,天子!菩萨摩诃萨得此师子奋迅定意者,则能具足三世诸法。

「复次,天子!或时菩萨分别十无相法。云何分别十无相法?于是善男子、善女人,内自观身分别诸行诸根纯熟,或有善行或不善行,或时清净或时不清净。

「复次,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外观他人身,一一分别诸根纯熟诸根不纯熟,或时清净或时不清净,是谓天子一无相行。

「复次,天子!若彼行人内自思惟摄意不乱,如我所行不违圣典。时诸如来、至真、等正觉,出入经行与身口意相应,怀来法宝转大法轮,以无生心教化三世未度众生,于中便获自然法轮,无限无量悉入法律,是谓二无相法。

「复次,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发弘誓心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智慧思惟亦无穷尽,音响流利无所障碍,分别一切众生音响,或以一音报百千万音皆演道教,普润一切众生之类,是谓三无相之法。

「复次,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转无上法轮广化众生,皆取灭度不染三世,诸天人民魔若魔天所未曾转而佛独转,是谓四无相法。

「复次,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一生中出家学道,剃除须发受持禁戒,身既清净亦使众人乐其所乐,是谓五无相法。

「复次,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性行合空,从空往来无量无限,终不自为教化众生,超卓过空无所触碍,是谓六无相法。

「复次,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一切众生独步无碍,于诸法智演通慧义,坐放光明普到十方无量世界,或取灭度现无常义,或存或亡,或示相好、或隐相好,于中教化无量众生净佛国土,是谓七无相之法。

「复次,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复有通慧名曰降魔,得此定意者,降伏四魔:爱、欲、死、天魔,使菩萨依猗此法而得成就,欲为法王最在前者,先当习此降魔定意,是谓八无相之法。

「复次,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遍学诸法深入至要具足善本,亦使无量众生得入此要,见菩萨力增长止观,已尽无尽无生灭法。虽见相貌本无相貌,坐卧思惟菩萨众行,是谓九无相之法。

「复次,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具足十善之本。云何为十?身三、口四、意三,众法自在不染着有,乐无量无为,复能乐无量百千定意,一一定意化无量众生。是谓十无相之法。如是,天子!夫习法者当习无法,无行为行、无观为观,是谓为王众行中妙,一切诸佛之所叹誉,为行佛事为无等侣。」

尔时,天子复白佛言:「云何?世尊!三世诸佛则无三世,如世尊所说,过去诸佛还至现在,现在诸佛复至未来。法界不定,云何世尊言有三世乎?此义不然。何以故?过去已灭权还现在,现在未动复说未来,众法相违。云何言过去诸佛数如恒沙?当来诸佛数如恒沙?现在诸佛数如恒沙?」

尔时,世尊告曰:「善哉,善哉!族姓子!今汝所问皆承佛威神,令汝得问此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与汝一一分别。」

天子:「受教!如是。世尊!」

佛告天子:「过去云何为过去乎?」

天子白佛:「渐渐生灭故曰过去,昨色非今色故曰过去,昨身非今身故曰过去,昨力非今力故曰过去。」

尔时,世尊复问天子:「云何?族姓子!身想知为异乎?」

天子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又问:「名色更乐为异乎?」

天子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又问:「出要至道为有异乎?」

对曰:「无也。世尊!」

佛告天子:「止止!族姓子!佛藏广大非汝境界。过去智有限,现在智有限,未来智有限。何以故?一切诸法,法法相生、法法相灭,本无法者,无过去当来今现在,亦无今世后世善行恶行,亦无贤圣有果证者,是谓,族姓子!云何言有三世法乎?」

尔时,天子复白佛言:「三世名号云何而生?何由而灭?」

佛告天子:「生本无生、灭本无灭,一切诸法亦复如是,生本无生、灭本无灭。何以故?性自然空故。」

尔时,天子复白佛言:「世尊!今日如来,为在生耶?为在不生耶?」

佛告天子:「如来身者,于过去未来现在,亦不在生亦不在无生,是故无过去未来现在。」

天子白佛言:「世尊!但如来、至真、等正觉过去未来现在无生?一切诸法尽无生耶?」

佛告天子:「一切诸法皆悉无生,亦不见生亦不见无生。」

天子白佛:「我人寿命众生根本至六度无极,为有生耶?为无生乎?」

佛告天子:「起不见起亦不见不起,诸法不可得而自成就,故曰无生。三世诸佛,无欲无污亦不有生,亦不无生故无所起,三昧正受亦复如是,说无所说故无言教。」

天子白佛:「四依四道为有生耶?为无生乎?」

佛告天子:「四依四道本无所生,况今有生?当来亦不生。」

尔时,天子白佛言:「世尊!净地、性地、薄地、本无地、无淫怒痴地,为有生耶?为无生乎?」

佛告天子:「有受有取乃至一切诸法,色、痛、想、行、识、痴、爱、更乐,乃至生、老、病死,从须陀洹乃至无上道,亦不有生亦不无生。」

尔时,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有生?云何无生?」

佛告天子:「得如意度无极者,是故不见有生不见无生。」

天子白佛:「云何如意度无极,亦不有生亦不无生?」

佛告天子:「从此岸至彼岸,不见众生有生者有灭者,亦不见巢窟处所,是故亦不见生亦不见无生。」

天子白佛:「一切诸法及如来身,为在有生?为在无生?」

佛告天子:「亦在有生亦在无生,亦不见有生亦不见无生,是故三耶三佛亦不在有生亦不在无生。」

佛告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得此通慧定意观了诸法,不在有生不在无生,如来经法亦复如是,不在有生不在无生。何以故?诸法无着无缚亦无解脱,是故降伏四魔。」

佛复告天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成就智者,则能具足一切诸法,复当修于十法。云何为十?一者、亲近善知识求为朋友;二者、行大慈悲广及一切;三者、满足前人随意所念;四者、净一切界断诸结使;五者、修清净道为人重任;六者、荷负众苦不讥彼受;七者、教化愚人训诲正要;八者、教诲愚惑令信正道;九者、与法相应不讥彼受;十者、一心奉法不与邪部共相参预。是谓,族姓子!若善男子、善女人修持正法得此定意,便能具足一切诸法。」

尔时,世尊复告天子:「若有男子、女人恭敬于师,复当修习十无碍法。云何为十无碍法?一者、游至十方礼事诸佛,是谓族姓子一无碍;二者、于诸智慧无缚无脱念断灭法,二无碍;三者、于诸苦乐心寂然灭,三无碍;四者、在空闲处思惟禅定意不错乱,四无碍;五者、菩萨法本七出要道无有增减,五无碍;六者、一切色相本无所有不见来处,六无碍;七者、计本无形不有生灭解知无常,七无碍;八者、一心入定,道本自然不着诸法;九者、一意一行与法相应不相违背;十者、亦不在内亦不在外自然起灭,十无碍。如是,族姓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分别思惟十无碍者,便能具足一切诸法。」

佛告天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心念顷尽能具足一切诸法,当修十法第一义辩。云何为十?一者、生智尽智无生灭智;二者、四等平均无吾我想;三者、喜安自守不失四信;四者、所言如意不违本愿;五者、道心牢固法法成就,所行正见不违本相;六者、修六重法观本无相;七者、怨讐一等无有是非;八者、一向信心了本所生;九者、讲授诸法不有法想;十者、金刚定意不毁如性。是谓,族姓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具此十法者,便能具足一切诸法。」

佛复告天子:「善男子、善女人修十法施亦无施想,便能具足一切诸法。云何为十?一者、坐树王下心不移动;二者、恒乐闲居不处愦乱;三者、修三向定趣泥洹门;四者、禅寂定意自灭乱想;五者、检意修道永无贪着;六者、法施财施不生想念;七者、相好自严照曜世界。八者、方便令无觉者;九者、显曜正法示慧光明;十者、代人受苦不求相报。是谓,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行此十施,不起世想则能具足一切诸法。何以故?此善男子、善女人,心如金刚不可沮坏,菩萨所行诸法如是,亦非罗汉辟支所知。」

佛复告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修十清净法者,复能具足一切诸法。云何为十清净法?一者、道当清净,秽浊非道;二者、道当一意,多想非道;三者、道当知足,多欲非道;四者、道当尊敬,憍慢非道;五者、道当检意,放逸非道;六者、道当显曜,自隐非道,六者道当连属,无行非道(三本皆同第六重出);七者、道当精勤,懈怠非道;八者、道当觉悟,愚惑非道;九者、道当教化,矜悋非道;十者、道近善友,习恶非道。是谓,天子!善男子、善女人修此十法者,则能具足一切诸法。犹如日光永除闇冥,照曜世人各得眼目,菩萨亦复如是,习此十法便能具足一切诸法。天子当知,犹如真金内外明净,所欲作器皆悉成就。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内无尘垢外有所照,亦如虚空普覆一切。菩萨亦复如是,修此十法亦无想念:『我有所办,教化众生断诸结着。』

「复次,天子!犹如须弥山王四宝所成,须弥山王亦无此念:『我四宝所成,趾立四海中央。』菩萨得四辩才亦复如是,不念此辩所说如应。何以故?本无想念故。犹如大地普载万物,树木花果及诸药草尽皆生长。地亦无此念:『我能成办长养诸物。』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作此念:『我化众生行大慈悲,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拥护一切诸不度者。』

「天子当知,犹如四大海水出种种宝,诸有众生往採宝者随意而归,海水亦不念:『我生诸宝给与众生。』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救济苦人,给施七宝。所谓七宝者,七觉意是,菩萨亦不作是念:『我施七觉意宝,善根具足、庄严佛树、众好自严饰。』何以故?本无想念。

「天子当知,犹如法界出生诸法大慈大悲六度无极。法界亦不作是念:『我出生诸法大慈大悲六度无极。』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出生诸法教化众生,亦不念言:『我有所度。』

「天子当知,犹如入定比丘断除众想心不移动。入定比丘亦不作是念:『我今神力入定自在。』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随所念法悉皆成就,所言真诚不违本要。

「天子当知,犹如金刚不可沮坏。何以故?本性自尔。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与法性相应不失本际。犹如明珠广有所照,明月珠者亦不作是念:『我有所照,令众生见其光明。』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犹如得仙道人,意有所愿皆能成办。彼五通人亦不作是念:『我今所念皆悉成办。』菩萨亦复如是。犹如工巧之人善解六艺,或以刀剑或以矛矟坏败大众。彼工巧人亦不作是念:『我今所作人中最上,降伏大众,无有与我等。』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入无量三昧正受定意,感动三千大千世界,亦不自称誉:『我有此神力,感动诸世界莫不周遍。』

「犹如转轮圣王本修十善五戒,具足统领三千大千世界,千子勇勐七宝具足,诸粟散小王尽来朝贺。尔时,转轮圣王亦不作是念:『我今众德具足、相好严身、统领四域。』何以故?福向性尔不相违背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修菩萨道敬承佛教,恒行教化天人蒙恩,所度众生不可称量。何以故?菩萨亦无是念:『我当济度无量众生,于无余泥洹界而般泥洹。』空性自尔,无有众生能使不尔。

「犹如农夫随时种种作不失时节,前子非后子后子非前子,各各长大共相受入。然彼穀子不作是念:『我有所生、彼有所损。』何以故?本性自尔,无有人使令不尔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遍学诸法行菩萨道,复以十善功德之本净众生根,皆趣无为之道。尔时,菩萨不作是念:『我今有所济度从此至彼。』何以故?本性自尔,无有人使令不尔。犹如甘雨随时下降,百穀草木随时滋长。然彼云雨亦不作是念:『我有润泽有所长养。』何以故?本无心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法云一降普润三千大千世界,令众生类尽得润泽,不舍本愿行菩萨道。菩萨亦不作是念:『我今能降法雨,普润三千大千世界,使众生类尽得开解。』何以故?本无心意,弘誓之心性自然故。

「如是菩萨摩诃萨入此三昧定意,能使众生至竟清净,非余清净;能使众生至竟安隐,非余安隐;能使众生得到彼岸,非余得到;能使众生获度无极,非余能度;能使众生至竟欢喜,非余欢喜;能使众生断结使,非余能断;能使众生安处良祐福田,非余能安;能使众生受人信施福度一切,非余能受福度一切;能使众生入于贤圣法律,非余能入贤圣法律;能使众生立不退转,非余能立不退转地;能使众生得一切智尽遍三千大千刹土,非余能遍三千大千;能使众生为人作将导,非余能作将导。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习此定意,无量法行普周一切使得蒙济,为开法性弘誓法门,不可思议无限广大,不为一人净菩萨道,普及一切难度众生,于中建立应度无极。

「或时菩萨救济一人故,没命代受苦恼。或有菩萨为一人故,从劫至劫初不舍离,要使得度后乃自灭度。或有菩萨欲净己界断诸缚着,净除众生根本,安处清净正法出要。复有菩萨执勤苦行不着天福,恒在五道周旋教化。

「或有菩萨得四无畏,教化众生不怀怯弱。或有菩萨得四辩才,人来诘问理通无碍。或有菩萨堪任说法,不着荣冀侥倖求利。或有菩萨得总持门,分别法观修不净行。或有菩萨得佛定意,立一切智不舍却妄想。或有菩萨得佛出要,令一切人出家学道。或有菩萨得神通慧,行权方便随形而入。

「或有菩萨得无形观三昧,入虚空界行不思议。或有菩萨得灭尽定,现取灭度不处泥洹。或有菩萨得七观道,外现威仪内实充足。或有菩萨得天眼通,遍察十方无量诸佛,谘受未闻而自娱乐。或有菩萨得天耳通,遍闻众声分别善恶,辄往能度不令堕坠。或有菩萨得心意通,以神足力往而度之。或有菩萨得宿命通,自知宿命亦知他人所从来处,随类降伏不堕边际。

「或有菩萨得漏尽通,能断一切众生结缚。或有菩萨坐树王下,得佛神德威仪法则,威仪成就、种性成就、父母成就、居家成就。或有众生得佛光明,住佛所住心进如月初。或有众生住佛慧地,能以智剑割断尘垢。如是菩萨摩诃萨七十五法、如来深藏不思议行,得成作佛终不退转,亦非罗汉辟支所及。

「如是,天子!菩萨摩诃萨得此众行定意者,能使三千大千世界尽黄金色,招唤一切众生之类,悉向无上正真之道。

「如是,天子!当以此法教化众生,乃应菩萨律。复有菩萨修十二法,所行无碍,进止行来修菩萨道。云何为十二?一者、降伏魔兵现十力行;二者、与共功德无生灭想;三者、能以神力充一切愿;四者、依无着力见佛变化;五者、如己所种善本功德,能施一切无有悔悋;六者、修第一法过于佛量;七者、知生为苦不染三有;八者、无尽道本而自娱乐;九者、知声闻行亦不染着;十者、知缘觉法舍离不从;十一者、无碍道法行九次第;十二者、当化父母眷属成就。是谓,天子!十二无碍清净道本,菩萨当念修习成其道果。

「天子当知,菩萨摩诃萨当习一心定意,想知灭有十事,知过去未来现在,如佛所行而无有异。云何想知灭有十事?一者、观色形像本无所有,亦不染着起形想法,菩萨摩诃萨如佛所行而无有异。尔时,菩萨修相好度无极,一一相者,如佛所行而无有异。菩萨神智变化无方,应化众生随缘往度,如佛所行而无有异。尔时,菩萨化无量身色像第一,以八种音声劝导众生,如佛所行而无有异。又彼菩萨净佛国土,观察众生心意所念,威仪礼节不失禁戒,如佛所行而无有异。尔时,菩萨复入定意正受三昧,能忆众生分别音响强记不忘,如佛所行而无有异。又彼菩萨行十明慧,无限无量不可穷尽,亦使众生习此法本,应适随时转无上法轮,如佛所行而无有异。又彼菩萨得四无畏,在大众中作师子吼,不断贤圣如来正法,复以此法教化众生,皆悉成就得无上道,逮一切智无所罣碍,如佛所行而无有异。又彼菩萨口所演教,遍布一切入三世行,尽诸有漏成无漏行,神通智达能化一切,如佛所行。又彼菩萨得佛无畏十力具足,见佛国土众生清净,如佛所行而无有异。

「如是,天子!菩萨摩诃萨行此十事者,进成作佛而无有难。何以故?一切诸法本无所有,亦不来时亦不去时,诸法无相相亦无所有,诸法无声声本无形,本性自空。何以故?声从空出还归于空,众生染污从起识想。天子当知,吾昔求道,从无敷劫分别本末,未能究尽一法定意。云何为一法?所谓无念也。菩萨得无念定意者,观一切法皆悉无形。如是,天子!吾今成佛,由此一行,得成无上正真之道。」

尔时,净居天子前白佛言:「世尊!如今所闻菩萨所行,诸法无量难可究竟,众生若干诸根不同,云何欲得成无上正真之道?又闻佛言,如佛所行而无有异。今问如来,云何如佛所行而无有异?唯愿世尊一一分别。」

尔时,天子复白佛言:「菩萨所行其法各异,志意所趣行迹不同。云何?世尊!如佛所行菩萨不异者,何以故不名为佛?何以故十力不具降伏魔宫?何以故不名为一切智?何以故不名为觉了一切诸法?何以故不名为遍观行菩萨道?何以故不坐佛道场颁宣缘起?何以故不名为最正觉?何以故?不知三世正法诸佛所行?何故不住寿一劫宣布智慧?何故不依猗诸法修正受定意?何故不分别法界进无量慧教诲菩萨以为眷属?」

尔时,世尊告净居天子曰:「善哉,善哉!族姓子!如汝所问,已过诸量,今当与汝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天子!今问菩萨所行与佛无异者,一切善男子、善女人,觉了诸法无形不可见,菩萨弘誓广及一切当来过去今现在有形之类,展转相成未获智慧清净空观,设当得智慧者,故名为如来、至真、等正觉,倚菩萨慧化度众生,自得复授彼,是谓菩萨道能断三毒、不兴十恶、尽如来境界,是谓名为十力。已越凡夫立菩萨行迹,心不移动于无上正真之道,是谓名为菩萨。若复善男子、善女人,分别法界共相受入,是谓名为一切智。犹如诸法本无相貌,以众生故各有名号,可就知就、可舍知舍,不离善本修菩萨道,是谓名为菩萨。

「犹如菩萨分别无一无二,自然出生诸度无极。复自觉了亦使众人同其法相,是谓名为佛。犹如彼菩萨不见二三诸法所生,善察不忘思惟达了,法从何起?法从何灭?转法轮者为是何人?闻法是谁?能解知一切诸法者,是谓名为菩萨。犹如菩萨以其慧眼遍观三千大千世界,有爱欲心无爱欲心,有愚痴心无愚痴心,有瞋恚心无瞋恚心,复能思惟遍断根本者,是故名慧眼。

「复次,慧眼菩萨周旋往返游诸佛境界,尽知众生心心所念应度不度,便能入化随类度之,是谓名为菩萨。犹如菩萨以诸光明普有所照遍诸境界,示以无量智慧,忆诸佛世尊深奥之法,是谓名为菩萨。

「犹如菩萨以智慧光乃能照曜虚空境界,如来神智而现在前,闭塞罪门开泥洹路,复不染着十八本持无着无缚,是谓名为菩萨。犹如菩萨以佛威仪而自修习分别,如来独步无侣,名色六入更乐受有生死,过去三世众生本末一一悉知,名为无等侣。

「犹如菩萨绍继如来、不断佛种施行佛事,生者不知生、灭者不知灭,本无虚寂具四等心,亦复分别本无今有、本有今无,解了悉空不生若干念,是故名为佛。犹如菩萨得神通慧观众生,劫有近有远,劫远不以为慼,劫近不以为喜,成劫败劫亦复如是,摄意持心而不乱者,是故名为菩萨。」

佛复告净居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复当思惟一切诸法,从初发意乃至成佛,不计吾我我人寿命,自然其行断诸尘垢,此乃名曰修菩萨道。

「复有菩萨发求道者,为一切众生荷负苦行,亦复不见有得道者,亦复能度阿僧祇无量众生,有受证者不受证者,于中受决无所染着,此乃名曰修菩萨道。

「复次,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分别三空无量深法如实知之。云何为三空?一者、有觉有观;二者、无觉有观;三者、无觉无观。是谓三空,菩萨所行。」

复告天子:「复有三空。云何为三?一者、尽空;二者、无尽空;三者、非尽非无尽空。是谓三空,菩萨所行。」

佛复告天子:「复有三空:一者、生空;二者、无生空;三者、非生非无生空。是谓三空,菩萨所行。」

佛复告天子:「复有三空。云何为三?一者、住空;二者、无住空;三者、非住非无住空。」

尔时,净居天子白佛言:「世尊!过去当来今现在诸法,一切众生尽有生灭着断,有此三空不乎?」

佛告天子:「我今与汝说,善思念之!云何为住空?所谓住空,无为寂静是也。天子当知,云何为无住空?汝身及我是也。云何为非住非无住空?一切有形三世诸法是也。」

佛复告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解此三空者,便能尽解一切诸法,五盛阴身亦复如是,是谓菩萨道。」

佛复告天子:「诸法无合无散,亦不见净亦不见不净,亦不自念言:『若我成佛,当于某处生,国土郡县父母宗亲姓氏名氏。』亦复不念:『生某劫中寿命长短。』复不自念言:『身黄金色坐花树下,当成无上正真之道。』是谓菩萨道已能具足,得不退转行无生心,本无一相况有二相。

「尔时,菩萨分别诸法悉归空寂,恒自将护不为弊魔得便,趣无所趣转无所转,如是已入法界无量空慧,能自严饰众相之法。」

佛复告天子曰:「犹如眼色内外无主,三事共合乃成眼识,痛想行识亦复如是,内外成就乃成诸识。」

佛告天子:「我今与汝引喻,智者以喻自解。犹如伊罗钵龙王,金福山侧于中止住,七宝殿堂七宝垣牆七宝树木,梯陛街巷皆七宝成,彫文刻镂众宝所成。时彼伊罗钵龙王,身体绝白如雪珂[卄/积],金盖逐后,身体香,璎悉七宝成。复以七宝以作食器,纯紫磨金造作华鬘。复以七宝作锺鼓乐器,七处齐平口齿齐正,容貌端严视无厌足清净香洁,左右回转无所触碍,有此众德不可称量。

「然,释提桓因领三十三天天王中尊,心有所念如弹指顷,欲使金福山侧伊罗钵龙王,如屈伸臂顷往至三十三天者,左右侍从给使天王寻到无碍。

「尔时,天王释提桓因,欲使诸天证其功德,即被以七宝庄严龙身。时天帝释乘此神龙东西游观,当于尔时,伊罗钵龙王复以神力化作种种供养,承事恭顺彼天帝释。龙自化形三十二首,一一首上口有七牙,一一牙上有七浴池,一一池中有七百莲华,一一华上有七百玉女,一一玉女复将七百使人,作倡伎乐共相娱乐。若复天王释提桓因意欲懈息,即诣七宝殿后至一浴池,名曰香洁,躬入浴池,乘伊罗钵龙王恣意游戏。

「尔时,天王释提桓因,以入一好浴池乘此龙已,众宝杂厕庄严其身,作倡伎乐五欲自游,共相娱乐乐不可言。尔时,伊罗钵龙王,舍本形状不作龙身,以己神力变作三十三天像,复入一浴池,及彼诸天将诸玉女共相娱乐,亦如天帝释无异。左右观见此变化,天身龙身各无有异,身与天身同、色与天色同,共在一浴池无有变异,释身、龙身一而无二。何以故?皆由宿积功德所致。设此二人本求无上正真道者,今日成佛亦复不久,行从心得心净道成,如彼天宫本不知所从来去亦无所至,一切众行皆空皆寂。

「天子当知,汝今此身及彼天宫日月天子,悉归磨灭不可久保。是故,天子!当解法性成败所趣起灭常分,唯有泥洹最安最妙,非刀剑咒术能摧毁坏败。」

尔时,世尊复告天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获无碍定意弘誓牢固,以菩萨三昧七宝而自璎珞,以七觉意花庄严其身,善住无碍定意不乱,身放光明无不有照。击法鸣鼓声彻十方,竪法高幢显扬威仪,身钩锁骨力过天人,增益一切诸度无极,于自然法律皆悉成就。肌肉软细不受尘垢,演慧法轮法王中胜入深法藏,以诸菩萨用为眷属,八解浴池用洗心垢。不断众人弘誓之本,坐道树下舍一切业,不悋国荣,用此惠施而成佛道,出此声响:『今日正是时,吾不成佛者不起于座,要觉所觉乃起于座,唯地树神乃知我心。』

「尔时,世尊说是语时,十方无量恒沙刹土,有八十亿姟及神通菩萨佥然俱至,天地大动。十方诸佛各于其方,称扬其德告四部众:『今日菩萨释迦文者,于沙呵刹土,当成无上正真之道。汝等堪任能至彼者,摄持威仪而往亲觐。』是时,十方诸神通菩萨承佛圣旨,佥然兴敬礼佛三匝,各持香华诣忍世界,兴致供养围绕道树,称善无量忍心如地,衣毛不竪係意在前,不左右顾视,慈心遂盛愍伤苦厄。『我今所以欲成佛者,矜愍一切。』说是语时,天地六返震动。尔时,世尊直前瞻视七日不动,诸天龙神八部之众,皆来围绕拥护菩萨,至成作佛令得究竟。我亦不舍菩萨所行。

「复次,天子!菩萨神足行六圣法,进前成佛乃应道教。吾前成佛,由此六行行大慈悲。云何为六?一者、慈仁哀愍不度;二者、兼施周满一切;三者、广演圣慧不有进退;四者、行三空慧净摄国土;五者、摄取国土无进退心;六者、受佛印信封可众生;是谓六事得成如来、至真、等正觉。」

佛复告天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六事,念化众生不怀懈慢,充足一切众生之愿。一者、精进断诸漏结;二者、苦行不舍道心;三者、自忆摄身口意;四者、追师求受正法;五者、修德为众生故;六者、入定观察根原;是谓菩萨摩诃萨具此六事便应通慧。」

佛复告天子:「诸佛世尊修此六法,得成无上正真之道,广化众生转深法轮入总持门。云何为总持?所为总持者,乐法清净总持。菩萨入此总持者,能使众生娱乐法乐之乐。」

佛复告天子:「复有无边际总持,菩萨得此总持者,使无边际众生立八解脱。」

佛复告天子:「复有无断转法总持,菩萨得此总持者,使诸众生闻法不断。复有觉道了众生本总持,菩萨得此总持者,令阿僧祇众生知本所从来。复有行迹无碍总持,菩萨得此总持者,知自然法无起无灭。复有诵法不忘总持,菩萨得此总持者,获诸法门不起法想。

「如是,天子!菩萨总持百千亿数非心所念,菩萨由此总持,便得游戏百千三昧。」

佛复告天子:「有四贤圣如来辩才,菩萨得此贤圣辩才者,向泥洹门而无有碍。云何贤圣辩才?于是,天子!或有菩萨初心入定,后心向道行如来智,不坏前心入定之意,是谓菩萨贤圣辩才。

「复次,天子!菩萨入定,前念后念寂然不动,能具相好布现世人,纯以菩萨左右侍卫,是谓菩萨贤圣辩才。

「复次,天子!或有菩萨现如入定,心游无量诸佛世界,採取殊妙贤圣法律,一切众生无觉知者。

「复次,天子!复有菩萨入灭尽三昧无形正定,复从定起作无数变,一切众生无觉知者。或现一劫至百千劫,或现一月或现一日乃至七日,或现成佛取般泥洹。是谓,天子!菩萨辩才功德无量。」

尔时,世尊告天子曰:「若有菩萨独步三界,供养诸佛世尊者,先当习此贤圣辩才。若欲超过声闻辟支佛者,欲供养诸佛世尊者,欲尽三世无量法者,欲得解脱如佛解脱者,欲使众生一时成佛者,如是,天子!此菩萨摩诃萨当习此贤圣辩才,受持讽诵为人解说,虽不能多,初夜可;虽不能初夜,一时问可;虽不能一时,弹指顷可。何以故?三世诸佛一切诸道皆从此生,为世光明,诸困苦者自然安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身生疮癞脓血流溢,彼人闻此贤圣辩才即得除差。若善男子、若善女人,嵴曲负天目盲耳聋瘖痖不言,遭值善知识,与说四贤圣辩才,即蒙解脱无有众苦。如是,天子!若我曩昔不得四贤圣辩才,终不能成贤圣四辩才。何以故?其功德福难可限量,若从一劫至百千劫,复无数恒沙劫中叹誉此法无以为喻。」

佛复告天子:「吾今略说其要。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至如来所头面礼足,以此为首,乃至十方无量刹土,礼事供养信心不断,种种华香悬缯幡盖,问佛深义增益功德,知一切法如幻如化,兼化一切说菩萨道,一一分别平等大道。菩萨众行种种不同,众生性行亦复如是。种种菩萨境界、种种菩萨智慧、种种菩萨威仪、种种菩萨妙行、种种菩萨神足、种种菩萨出要、种种菩萨入不染着境界、种种菩萨无惑心自娱乐。种种菩萨法要,分别无量法故;种种菩萨通慧,观众生纯熟根故;种种菩萨道慧,不舍本末定故;种种菩萨深观,入定意故;种种菩萨弘誓,不违本愿故;种种菩萨勇勐,成办诸法故;种种菩萨精进,不怀懈怠故;种种菩萨勤苦,不念劫远近故;种种菩萨大慈悲,心平等故;种种菩萨大悲,愍念一切故。种种菩萨喜心,未曾起怒故;种种菩萨护心,放舍一切故;种种菩萨不净观,自观内诸法故;种种菩萨数出入息,内自摄意故;种种菩萨十二缘起,自灭诸法故;种种菩萨观五盛阴,念断诸想故。

「如是,天子!菩萨摩诃萨观察诸法不可思议,净一切迹应一切智,成一道本归一泥洹,乃应贤圣辩才,分别如来所说经戒。云何为经?所谓经者,契经、歌、授决、本末、久远事、相应、生经、方等、未曾有法、因缘经、譬喻、深藏断结,是谓,天子!菩萨摩诃萨学此法者,便能具足。」

佛复告天子:「若有菩萨欲得具足如来身相者,三十二大人之相、八十种好,八种羯毗音声、圆光七尺。欲得如是相者,当学贤圣辩才。欲得如来法身具足五分法身者,当学贤圣辩才。欲摄取一切菩萨具足六度无极,成一切智具足佛法,当学辩才。」

佛复告天子:「若有众生,欲不断诸法、不猗四大达如来深奥妙法,欲得如是,当学贤圣辩才。欲入智慧深渊,乘三达智游戏于百千三昧,当学辩才。欲灭本姓名号成如来名号,欲离缚着不乐居业,欲得如是者,当学贤圣辩才。

「如是,天子!菩萨摩诃萨通学诸法已成大乘迹,具足本愿、佛国成就、众生清净,于佛法藏无所罣碍,解了诸法如幻如响,如芭蕉树、如镜中像、如梦中所见,亦如幻化悉无所有。如是,天子!菩萨解了诸法,便能礼事诸佛世尊,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听受佛法入深妙藏。」

佛复告天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转轮圣王七宝导从领四天子,欲作梵天王及释提桓因,欲得如是者,当学贤圣戒律。」

尔时,世尊说此语时,九十八亿得阿罗汉皆怀变悔,前白佛言:「我等过重,舍本所习今堕边际,唯愿世尊垂愍教诲,欲得修习贤圣辩才。」如是再三,佛默然可之。复有无数众生闻此法已,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佛告净居天子:「此贤劫中七百佛过,汝当作佛,名曰智积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

菩萨璎珞经卷第十三

 

上篇:菩萨璎珞经

下篇:佛说华手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唐南天竺国三藏菩提流志奉诏译 如是...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

佛说慧印三昧经

佛说慧印三昧经一卷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再译 如是我闻...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 唐南天竺国三藏菩提流志奉诏译 如是...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

【注音版】佛说八吉祥经

佛说八吉祥经...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失译人名今附梁录 如是我闻:...

佛说慧印三昧经

佛说慧印三昧经一卷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一...

【注音版】佛说甘露经陀罗尼

佛说甘露经陀罗尼...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

【注音版】八关斋经

八关斋经...

没耐心怎么能得到财富

一位立志在40岁非成为亿万富翁不可的先生,在35岁的时...

以此三心而念,感应必至也

你现在要专心在一个上面,专心之后,力量就非常大。多...

都是过眼云烟

有一个小沙弥名叫心通,他忽然厌倦起暮鼓晨钟的禅修来...

修行应发三种心

从上诸祖教人参禅,虽有超佛越祖之谈,其实要人成佛作...

耀智大和尚自述与观音菩萨的殊胜缘分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观音菩萨,关键的时候都会祈祷...

傅大士《十劝颂》

傅大士(497569)是齐梁之际著名大居士,又称善慧大士,...

圣严法师《爱语》

佛教有一个名词叫「爱语」,意思是指慈爱的语言、态度...

学佛人可以用丝织的棉被吗

【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 这以下有三个要断...

蜘蛛之丝

在印度有一个江洋大盗,名叫犍陀多,生性凶残,杀盗淫...

净土法门不谈风险很大的转世

通途佛法谈到菩萨道慈悲心的问题,可能有人会发愿要生...

人的相貌是善恶业的综合表现

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人的相貌是这个...

禅修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效率

当我们学习一样东西时,如果心力不能专一,注意力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