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解深密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解深密经卷第三

分别瑜伽品第六

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何依何住,于大乘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当知菩萨法假安立,及不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为依、为住,于大乘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如世尊说四种所缘境事:一者、有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二者、无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三者、事边际所缘境事;四者、所作成办所缘境事。于此四中,几是奢摩他所缘境事?几是毗钵舍那所缘境事?几是俱所缘境事?」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一是奢摩他所缘境事,谓无分别影像;一是毗钵舍那所缘境事,谓有分别影像;二是俱所缘境事,谓事边际、所作成办。」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依是四种奢摩他、毗钵舍那所缘境事,能求奢摩他、能善毗钵舍那?」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如我为诸菩萨所说法假安立,所谓契经、应诵、记别、讽诵、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论议。菩萨于此善听、善受、言善通利、意善寻思、见善通达,即于如所善思惟法,独处空闲作意思惟。复即于此能思惟心,内心相续,作意思惟。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轻安及心轻安,是名奢摩他。如是菩萨,能求奢摩他。彼由获得身心轻安为所依故,即于如所善思惟法,内三摩地所行影像,观察胜解舍离心相。即于如是三摩地影像所知义中,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遍寻思、周遍伺察,若忍、若乐、若慧、若见、若观,是名毗钵舍那。如是菩萨,能善毗钵舍那。」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缘心为境,内思惟心,乃至未得身心轻安,所有作意,当名何等?」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非奢摩他作意,是随顺奢摩他胜解相应作意。」

「世尊!若诸菩萨乃至未得身心轻安,于如所思所有诸法内三摩地所缘影像作意思惟,如是作意,当名何等?」

「善男子!非毗钵舍那作意,是随顺毗钵舍那胜解相应作意。」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奢摩他道与毗钵舍那道,当言有异?当言无异?」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当言非有异、非无异。何故非有异?以毗钵舍那所缘境心为所缘故。何故非无异?有分别影像非所缘故。」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毗钵舍那三摩地所行影像,彼与此心,当言有异?当言无异?」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当言无异。何以故?由彼影像唯是识故。善男子!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

「世尊!若彼所行影像,即与此心无有异者,云何此心还见此心?」

「善男子!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善男子!如依善莹清净镜面,以质为缘还见本质,而谓我今见于影像,及谓离质别有所行影像显现。如是此心生时,相似有异三摩地所行影像显现。」

「世尊!若诸有情自性而住,缘色等心所行影像,彼与此心亦无异耶?」

「善男子!亦无有异!而诸愚夫由颠倒觉,于诸影像,不能如实知唯是识,作颠倒解。」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齐何当言菩萨一向修毗钵舍那?」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相续作意唯思惟心相。」

「世尊!齐何当言菩萨一向修奢摩他?」

「善男子!若相续作意唯思惟无间心。」

「世尊!齐何当言菩萨奢摩他、毗钵舍那和合俱转?」

「善男子!若正思惟心一境性。」

「世尊!云何心相?」

「善男子!谓三摩地所行有分别影像,毗钵舍那所缘。」

「世尊!云何无间心?」

「善男子!谓缘彼影像心,奢摩他所缘。」

「世尊!云何心一境性?」

「善男子!谓通达三摩地所云影像,唯是其识;或通达此已,复思惟如性。」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毗钵舍那凡有几种?」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略有三种:一者、有相毗钵舍那;二者、寻求毗钵舍那;三者、伺察毗钵舍那。云何有相毗钵舍那?谓纯思惟三摩地所行有分别影像毗钵舍那。云何寻求毗钵舍那?谓由慧故,遍于彼彼未善解了一切法中,为善了故,作意思惟毗钵舍那。云何伺察毗钵舍那?谓由慧故,遍于彼彼已善解了一切法中,为善证得极解脱故,作意思惟毗钵舍那。」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奢摩他凡有几种?」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即由随彼无间心故,当知此中亦有三种。复有八种,谓初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各有一种奢摩他故。复有四种,谓慈、悲、喜、舍四无量中,各有一种奢摩他故。」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说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复说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复名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诸菩萨随先所受所思法相,而于其义得奢摩他、毗钵舍那,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若诸菩萨不待所受所思法相,但依于他教诫教授,而于其义得奢摩他、毗钵舍那,谓观青瘀及脓烂等,或一切行皆是无常、或诸行苦、或一切法皆无有我、或复涅槃毕竟寂静。如是等类奢摩他、毗钵舍那,名不依法奢摩他、毗钵舍那。由依止法得奢摩他、毗钵舍那,故我施设随法行菩萨,是利根性;由不依法得奢摩他、毗钵舍那故,我施设随信行菩萨,是钝根性。」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说缘别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复说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名为缘别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复名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诸菩萨,缘于各别契经等法,于如所受所思惟法,修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缘别法奢摩他、毗钵舍那。若诸菩萨,即缘一切契经等法,集为一团、一积、一分、一聚作意思惟:此一切法,随顺真如,趣向真如,临入真如;随顺菩提,随顺涅槃,随顺转依,及趣向彼,若临入彼。此一切法,宣说无量无数善法。如是思惟修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说缘小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复说缘大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又说缘无量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名缘小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名缘大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复名缘无量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缘各别契经,乃至各别论义,为一团等作意思惟,当知是名缘小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若缘乃至所受所思契经等法,为一团等作意思惟,非缘各别,当知是名缘大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若缘无量如来法教,无量法句文字,无量后后慧所照了,为一团等作意思惟,非缘乃至所受所思,当知是名缘无量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齐何名得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由五缘故当知名得:一者、于思惟时,刹那刹那融销一切麁重所依;二者、离种种想得乐法乐;三者、解了十方无差别相无量法光;四者、所作成满相应净分无分别相,恒现在前;五者、为令法身得成满故,摄受后后转胜妙因。」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此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当知从何名为通达?从何名得?」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从初极喜地名为通达;从第三发光地乃名为得。善男子!初业菩萨亦于是中随学作意,虽未可叹,不应懈废。」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名有寻有伺三摩地?云何名无寻唯伺三摩地?云何名无寻无伺三摩地?」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于如所取寻伺法相,若有麁显领受观察,诸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有寻有伺三摩地。若于彼相,虽无麁显领受观察,而有微细彼光明念领受观察,诸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无寻唯伺三摩地。若即于彼一切法相,都无作意领受观察,诸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无寻无伺三摩地。

「复次,善男子!若有寻求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有寻有伺三摩地。若有伺察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无寻唯伺三摩地。若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是名无寻无伺三摩地。」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止相?云何举相?云何舍相?」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心掉举或恐掉举时,诸可厌法作意及彼无间心作意,是名止相。若心沉没或恐沉没时,诸可欣法作意及彼心相作意,是名举相。若于一向止道,或于一向观道,或于双运转道,二随烦恼所染污时,诸无功用作意,及心任运转中所有作意,是名舍相。」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修奢摩他、毗钵舍那诸菩萨众,知法知义。云何知法?云何知义?」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彼诸菩萨,由五种相了知于法:一者、知名;二者、知句;三者、知文;四者、知别;五者知总。云何为名?谓于一切染净法中,所立自性想假施设。云何为句?谓即于彼名聚集中,能随宣说诸染净义,依持建立。云何为文?谓即彼二所依止字。云何于彼各别了知?谓由各别所缘作意。云何于彼总合了知?谓由总合所缘作意。如是一切总略为一,名为知法。如是名为菩萨知法。

「善男子!彼诸菩萨,由十种相了知于义:一者、知尽所有性;二者、知如所有性;三者、知能取义;四者、知所取义;五者、知建立义;六者、知受用义;七者、知颠倒义;八者、知无倒义;九者、知杂染义;十者、知清净义。

「善男子!尽所有性者,谓诸杂染清净法中,所有一切品别边际,是名此中尽所有性。如五数蕴、六数内处、六数外处,如是一切。

「如所有性者,谓即一切染净法中,所有真如,是名此中如所有性。此复七种:一者、流转真如,谓一切行无先后性;二者、相真如,谓一切法、补特伽罗无我性及法无我性;三者、了别真如,谓一切行唯是识性;四者、安立真如,谓我所说诸苦圣谛;五者、邪行真如,谓我所说诸集圣谛;六者、清净真如,谓我所说诸灭圣谛;七者、正行真如,谓我所说诸道圣谛。当知此中由流转真如、安立真如、邪行真如故,一切有情平等平等。由相真如、了别真如故,一切诸法平等平等。由清净真如故,一切声闻菩提、独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平等平等。由正行真如故,听闻正法,缘总境界胜奢摩他、毗钵舍那所摄受慧,平等平等。

「能取义者,谓内五色处、若心、意、识及诸心法。

「所取义者,谓外六处。又能取义,亦所取义。

「建立义者,谓器世界,于中可得建立一切诸有情界。谓一村田、若百村田、若千村田、若百千村田。或一大地至海边际,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赡部洲,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四大洲,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小千世界,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中千世界,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一三千大千世界,此百、此千、若此百千。或此拘胝、此百拘胝、此千拘胝、此百千拘胝。或此无数、此百无数、此千无数、此百千无数、或三千大千世界无数、百千微尘量等,于十方面无量无数诸器世界。

「受用义者,谓我所说诸有情类,为受用故,摄受资具。

「颠倒义者,谓即于彼能取等义,无常计常,想倒、心倒、见倒。苦计为乐,不净计净,无我计我,想倒、心倒、见倒。

「无倒义者,与上相违。能对治彼,应知其相。

「杂染义者,谓三界中三种杂染:一者、烦恼杂染;二者、业杂染;三者、生杂染。

「清净义者,谓即如是三种杂染,所有离系菩提分法。

「善男子!如是十种,当知普摄一切诸义。

「复次,善男子!彼诸菩萨,由能了知五种义故,名为知义。何等五义?一者、遍知事;二者、遍知义;三者、遍知因;四者、得遍知果;五者、于此觉了。

「善男子!此中遍知事者,当知即是一切所知:谓或诸蕴,或诸内处或诸外处;如是一切。

「遍知义者,乃至所有品类差别所应知境。谓世俗故、或胜义故,或功德故、或过失故,缘故,世故,或生、或住、或坏相故,或如病等故,或苦集等故,或真如、实际、法界等故,或广略故,或一向记故、或分别记故、或反问记故、或置记故,或隐密故、或显了故:如是等类,当知一切名遍知义。

「言遍知因者,当知即是能取前二菩提分法,所谓念住或正断等。

「得遍知果者,谓贪、恚、痴永断毗奈耶,及贪、恚、痴一切永断诸沙门果。及我所说声闻、如来若共不共世出世间所有功德,于彼作证。

「于此觉了者,谓即于此作证法中,诸解脱智,广为他说、宣扬、开示。

「善男子!如是五义,当知普摄一切诸义。

「复次,善男子!彼诸菩萨,由能了知四种义故,名为知义。何等四义?一者、心执受义;二者、领纳义;三者、了别义;四者、杂染清净义。善男子!如是四义,当知普摄一切诸义。

「复次,善男子!彼诸菩萨,由能了知三种义故,名为知义。何等三义?一者、文义;二者、义义;三者、界义。

「善男子!言文义者,谓名身等。

「义义当知复有十种:一者、真实相;二者、遍知相;三者、永断相;四者、作证相;五者、修习相;六者、即彼真实相等品差别相;七者、所依能依相属相;八者、即遍知等障碍法相;九者、即彼随顺法相;十者、不遍知等及遍知等过患功德相。

「言界义者,谓五种界:一者、器世界;二者、有情界;三者、法界;四者、所调伏界;五者、调伏方便界。

「善男子!如是五义,当知普摄一切诸义。」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闻所成慧了知其义,若思所成慧了知其义,若奢摩他、毗钵舍那修所成慧了知其义,此何差别?」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闻所成慧,依止于文,但如其说,未善意趣,未现在前,随顺解脱,未能领受成解脱义。思所成慧,亦依于文,不唯如说,能善意趣,未现在前,转顺解脱,未能领受成解脱义。若诸菩萨修所成慧,亦依于文亦不依文,亦如其说亦不如说,能善意趣,所知事同分三摩地所行影像现前,极顺解脱,已能领受成解脱义。善男子!是名三种知义差别。」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修奢摩他、毗钵舍那诸菩萨众,知法知义,云何为智?云何为见?」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我无量门宣说智、见二种差别,今当为汝略说其相。若缘总法修奢摩他、毗钵舍那所有妙慧,是名为智;若缘别法修奢摩他、毗钵舍那所有妙慧,是名为见。」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修奢摩他、毗钵舍那诸菩萨众由何,作意何等?云何除遣诸相?」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由真如作意,除遣法相及与义相;若于其名及名自性无所得时,亦不观彼所依之相,如是除遣。如于其名,于句、于文、于一切义,当知亦尔。乃至于界及界自性无所得时,亦不观彼所依之相,如是除遣。」

「世尊!诸所了知真如义相,此真如相亦可遣不?」

「善男子!于所了知真如义中,都无有相,亦无所得,当何所遣?善男子!我说了知真如义时,能伏一切法义之相,非此了达余所能伏。」

「世尊!如世尊说,浊水器喻、不净镜喻、挠泉池喻,不任观察自面影相;若堪任者,与上相违。如是若有不善修心,则不堪任如实观察所有真如;若善修心,堪任观察。此说何等能观察心?依何真如而作是说?」

「善男子!此说三种能观察心,谓闻所成能观察心,若思所成能观察心,若修所成能观察心。依了别真如作如是说。」

「世尊!如是了知法义菩萨为遣诸相勤修加行,有几种相难可除遣?谁能除遣?」

「善男子!有十种相,空能除遣。何等为十?一者、了知法义故,有种种文字相;此由一切法空,能正除遣。二者、了知安立真如义故,有生、灭、住、异性相续随转相;此由相空及无先后空,能正除遣。三者、了知能取义故,有顾恋身相及我慢相;此由内空及无所得空,能正除遣。四者、了知所取义故,有顾恋财相;此由外空,能正除遣。五者、了知受用义、男女承事资具相应故,有内安乐相、外净妙相;此由内外空及本性空,能正除遣。六者、了知建立义故,有无量相;此由大空,能正除遣。七者、了知无色故,有内寂静解脱相;此由有为空,能正除遣。八者、了知相真如义故,有补特伽罗无我相、法无我相,若唯识相及胜义相;此由毕竟空、无性空、无性自性空及胜义空,能正除遣。九者、由了知清净真如义故,有无为相、无变异相;此由无为空、无变异空,能正除遣。十者、即于彼相对治空性,作意思惟故,有空性相;此由空空,能正除遣。」

「世尊!除遣如是十种相时,除遣何等?从何等相而得解脱?」

「善男子!除遣三摩地所行影像相;从杂染缚相而得解脱,彼亦除遣。善男子!当知就胜说,如是空治如是相,非不一一治一切相。譬如无明,非不能生乃至老死诸杂染法。就胜但说能生于行,由是诸行亲近缘故。此中道理,当知亦尔。」

尔时,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此中何等空是总空性相?若诸菩萨了知是已,无有失坏于空性相,离增上慢?」

尔时,世尊叹慈氏菩萨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能请问如来如是深义,令诸菩萨于空性相无有失坏。何以故?善男子!若诸菩萨于空性相有失坏者,便为失坏一切大乘。是故汝应谛听,谛听!当为汝说总空性相。善男子!若于依他起相及圆成实相中,一切品类杂染、清净遍计所执相,毕竟远离性,及于此中都无所得,如是名为于大乘中总空性相。」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能摄几种胜三摩地?」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如我所说无量声闻、菩萨、如来,有无量种胜三摩地,当知一切皆此所摄。」

「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以何为因?」

「善男子!清净尸罗,清净闻思所成正见,以为其因。」

「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以何为果?」

「善男子!善清净戒、清净心、善清净慧,以为其果。复次,善男子!一切声闻及如来等,所有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善法,当知皆是此奢摩他、毗钵舍那所得之果。」

「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能作何业?」

「善男子!此能解脱二缚为业,所谓相缚及麁重缚。」

「世尊!如佛所说五种系中,几是奢摩他障?几是毗钵舍那障?几是俱障?」

「善男子!顾恋身财,是奢摩他障;于诸圣教不得随欲,是毗钵舍那障;乐相杂住,于少喜足,当知俱障。由第一故,不能造修;由第二故,所修加行不到究竟。」

「世尊!于五盖中,几是奢摩他障?几是毗钵舍那障?几是俱障?」

「善男子!掉举、恶作,是奢摩他障;惛沉、睡眠、疑,是毗钵舍那障;贪欲、瞋恚,当知俱障。」

「世尊!齐何名得奢摩他道圆满清净?」

「善男子!乃至所有惛沉、睡眠正善除遣,齐是名得奢摩他道圆满清净。」

「世尊!齐何名得毗钵舍那道圆满清净?」

「善男子!乃至所有掉举、恶作正善除遣,齐是名得毗钵舍那道圆满清净。」

「世尊!若诸菩萨于奢摩他、毗钵舍那现在前时,应知几种心散动法?」

「善男子!应知五种:一者、作意散动;二者、外心散动;三者、内心散动;四者、相散动;五者、麁重散动。善男子!若诸菩萨舍于大乘相应作意,堕在声闻、独觉相应诸作意中,当知是名作意散动。若于其外五种妙欲诸杂乱相,所有寻思随烦恼中,及于其外所缘境中,纵心流散,当知是名外心散动。若由惛沉及以睡眠,或由沉没,或由爱味三摩钵底,或由随一三摩钵底诸随烦恼之所染污,当知是名内心散动。若依外相,于内等持所行诸相,作意思惟,名相散动。若内作意为缘,生起所有诸受,由麁重身计我起慢,当知是名麁重散动。」

「世尊!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从初菩萨地乃至如来地,能对治何障?」

「善男子!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于初地中,对治恶趣烦恼业生杂染障。第二地中,对治微细误犯现行障。第三地中,对治欲贪障。第四地中,对治定爱及法爱障。第五地中,对治生死涅槃一向背趣障。第六地中,对治相多现行障。第七地中,对治细相现行障。第八地中,对治于无相作功用及于有相不得自在障。第九地中,对治于一切种善巧言辞不得自在障。第十地中,对治不得圆满法身证得障。善男子!此奢摩他、毗钵舍那,于如来地,对治极微细最极微细烦恼障及所知障。由能永害如是障故,究竟证得无着无碍一切智见。依于所作成满所缘,建立最极清净法身。」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依奢摩他、毗钵舍那勤修行故,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诸菩萨已得奢摩他、毗钵舍那,依七真如,于如所闻所思法中,由胜定心,于善审定、于善思量、于善安立真如性中,内正思惟。彼于真如正思惟故,心于一切细相现行尚能弃舍,何况麁相?善男子!言细相者,谓心所执受相,或领纳相,或了别相,或杂染清净相,或内相,或外相,或内外相,或谓我当修行一切利有情相,或正智相,或真如相,或苦集灭道相,或有为相,或无为相,或有常相,或无常相,或苦有变异性相,或苦无变异性相,或有为异相相,或有为同相相,或知一切是一切已有一切相,或补特伽罗无我相,或法无我相。于彼现行,心能弃舍。

「彼既多住如是行故,于时时间,从其一切系盖散动,善修治心。从是已后,于七真如,有七各别自内所证通达智生,名为见道。由得此故,名入菩萨正性离生,生如来家,证得初地,又能受用此地胜德。彼于先时,由得奢摩他、毗钵舍那故,已得二种所缘,谓有分别影像所缘,及无分别影像所缘。彼于今时得见道故,更证得事边际所缘。复于后后一切地中,进修修道,即于如是三种所缘作意思惟。譬如有人,以其细楔出于麁楔。如是菩萨,依此以楔出楔方便,遣内相故,一切随顺杂染分相皆悉除遣。相除遣故,麁重亦遣。永害一切相麁重故,渐次于彼后后地中,如炼金法陶炼其心。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得所作成满所缘。

「善男子!如是菩萨于内止观正修行故,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修行引发菩萨广大威德?」

「善男子!若诸菩萨善知六处,便能引发菩萨所有广大威德:一者、善知心生;二者、善知心住;三者、善知心出;四者、善知心增;五者、善知心减;六者、善知方便。

「云何善知心生?谓如实知十六行心生起差别,是名善知心生。十六行心生起差别者:一者、不可觉知坚住器识生,谓阿陀那识;二者、种种行相所缘识生,谓顿取一切色等境界分别意识,及顿取内外境界觉受,或顿于一念瞬息须臾,现入多定,见多佛土,见多如来,分别意识;三者、小相所缘识生,谓欲界系识;四者、大相所缘识生,谓色界系识;五者、无量相所缘识生,谓空、识、无边处系识;六者、微细相所缘识生,谓无所有处系识;七者、边际相所缘识生,谓非想非非想处系识;八者、无相识生,谓出世识及缘灭识;九者、苦俱行识生,谓地狱识;十者、杂受俱行识生,谓欲行识;十一、喜俱行识生,谓初二静虑识;十二、乐俱行识生,谓第三静虑识;十三、不苦不乐俱行识生,谓从第四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识;十四、染污俱行识生,谓诸烦恼及随烦恼相应识;十五、善俱行识生,谓信等相应识;十六、无记俱行识生,谓彼俱不相应识。

「云何善知心住?谓如实知了别真如。

「云何善知心出?谓如实知出二种缚:所谓相缚及麁重缚。此能善知,应令其心从如是出。

「云何善知心增?谓如实知能治相缚、麁重缚心,彼增长时,彼积集时,亦得增长,亦得积集,名善知增。

「云何善知心减?谓如实知彼所对治相,及麁重所杂染心,彼衰退时,彼损减时,此亦衰退,此亦损减,名善知减。

「云何善知方便?谓如实知解脱、胜处、及与遍处,或修或遣。

「善男子!如是菩萨,于诸菩萨广大威德,或已引发、或当引发、或现引发。」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于无余依涅槃界中,一切诸受无余永灭。』何等诸受于此永灭?」

「善男子!以要言之,有二种受无余永灭。何等为二?一者、所依麁重受;二者、彼果境界受。所依麁重受,当知有四种:一者、有色所依受;二者、无色所依受;三者、果已成满麁重受;四者、果未成满麁重受。果已成满受者,谓现在受。果未成满受者,谓未来因受。彼果境界受,亦有四种:一者、依持受;二者、资具受;三者、受用受;四者、顾恋受。于有余依涅槃界中,果未成满受一切已灭,领彼对治明触生受,领受共有。或复彼果已成满受。又二种受,一切已灭。唯现领受,明触生受。于无余依涅槃界中般涅槃时,此亦永灭。是故说言于无余依涅槃界中,一切诸受无余永灭。」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告慈氏菩萨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善能依止圆满最极清净妙瑜伽道,请问如来。汝于瑜伽,已得决定,最极善巧。吾已为汝宣说圆满最极清净妙瑜伽道,所有一切过去、未来正等觉者,已说、当说皆亦如是。诸善男子、若善女人,皆应依此勇勐精进,当正修学!」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于法假立瑜伽中,  若行放逸失大义;
 依止此法及瑜伽,  若正修行得大觉。
 见有所得求免离,  若谓此见为得法,
 慈氏彼去瑜伽远,  譬如大地与虚空。
 利生坚固而不作,  悟已勤修利有情,
 智者作此穷劫量,  便得最上离染喜。
 若人为欲而说法,  彼名舍欲还取欲,
 愚痴得法无价宝,  反更游行而乞匃。
 于诤諠杂戏论着,  应舍发起上精进,
 为度诸天及世间,  于此瑜伽汝当学!」

尔时,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于是解深密法门中,当何名此教?我当云何奉持?」

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此名瑜伽了义之教,于此瑜伽了义之教汝当奉持。」

说此瑜伽了义教时,于大会中,有六百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三百千声闻,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一百五十千声闻,诸漏永尽,心得解脱;七十五千菩萨,获得广大瑜伽作意。

解深密经卷第四

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尔时,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十地,所谓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复说佛地为第十一。如是诸地,几种清净?几分所摄?」

尔时,世尊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诸地四种清净、十一分摄?

「云何名为四种清净能摄诸地?谓增上意乐清净摄于初地;增上戒清净摄第二地;增上心清净摄第三地;增上慧清净于后后地转胜妙故,当知能摄从第四地乃至佛地。善男子!当知如是四种清净普摄诸地。

「云何名为十一种分能摄诸地?谓诸菩萨先于胜解行地,依十法行,极善修习胜解忍故,超过彼地,证入菩萨正性离生。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于微细毁犯误现行中正知而行,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证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得世间圆满、等持、等至及圆满闻持陀罗尼,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证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令随所获得菩提分法,多修习住,心未能舍诸等至爱及与法爱,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证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于诸谛道理如实观察,又未能于生死涅槃弃舍一向背趣作意,又未能修方便所摄菩提分法,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证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于生死流转如实观察,又由于彼多生厌故,未能多住无相作意,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证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令无相作意、无缺、无间、多修习住,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证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于无相住中舍离功用,又未能得于相自在,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证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于异名众相、训词差别、一切品类宣说法中,得大自在,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证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得圆满法身现前证受,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证得,彼诸菩萨由是因缘,此分圆满。而未能得遍于一切所知境界无着、无碍、妙智、妙见,由是因缘,于此分中犹未圆满。为令此分得圆满故,精勤修习便能证得,由是因缘,此分圆满。此分满故,于一切分皆得圆满。善男子!当知如是十一种分普摄诸地。」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缘最初名极喜地?乃至何缘说名佛地?」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成就大义,得未曾得出世间心,生大欢喜,是故最初名极喜地。远离一切微细犯戒,是故第二名离垢地。由彼所得三摩地及闻持陀罗尼,能为无量智光依止,是故第三名发光地。由彼所得菩提分法,烧诸烦恼,智如火焰,是故第四名焰慧地。由即于彼菩提分法,方便修习最极艰难,方得自在,是故第五名极难胜地。现前观察诸行流转,又于无相多修作意方现在前,是故第六名现前地。能远证入无缺无间无相作意,与清净地共相隣接,是故第七名远行地。由于无相得无功用,于诸相中不为现行烦恼所动,是故第八名不动地。于一切种说法自在,获得无罪广大智慧,是故第九名善慧地。麁重之身,广如虚空,法身圆满,譬如大云,皆能遍覆,是故第十名法云地。永断最极微细烦恼及所知障,无着无碍,于一切种所知境界,现正等觉,故第十一说名佛地。」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于此诸地有几愚痴、有几麁重为所对治?」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此诸地中有二十二种愚痴、十一种麁重为所对治。谓于初地有二愚痴:一者、执着补特伽罗及法愚痴,二者、恶趣杂染愚痴;及彼麁重为所对治。于第二地有二愚痴:一者、微细误犯愚痴,二者、种种业趣愚痴;及彼麁重为所对治。于第三地有二愚痴:一者、欲贪愚痴,二者、圆满闻持陀罗尼愚痴;及彼麁重为所对治。于第四地有二愚痴:一者、等至爱愚痴,二者、法爱愚痴;及彼麁重为所对治。于第五地有二愚痴:一者、一向作意弃背生死愚痴,二者、一向作意趣向涅槃愚痴;及彼麁重为所对治。于第六地有二愚痴:一者、现前观察诸行流转愚痴,二者、相多现行愚痴;及彼麁重为所对治。于第七地有二愚痴:一者、微细相现行愚痴,二者一向无相作意方便愚痴;及彼麁重为所对治。于第八地有二愚痴:一者、于无相作功用愚痴,二者、于相自在愚痴;及彼麁重为所对治。于第九地有二愚痴:一者、于无量说法、无量法句文字、后后慧辩陀罗尼自在愚痴,二者辩才自在愚痴;及彼麁重为所对治。于第十地有二愚痴:一者、大神通愚痴,二者、悟入微细秘密愚痴;及彼麁重为所对治。于如来地有二愚痴:一者、于一切所知境界极微细着愚痴,二者、极微细碍愚痴;及彼麁重为所对治。

「善男子!由此二十二种愚痴及十一种麁重故,安立诸地;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离彼系缚。」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甚奇希有,乃至成就大利大果,令诸菩萨能破如是大愚痴罗网,能越如是大麁重稠林,现前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诸地,几种殊胜之所安立?」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略有八种:一者、增上意乐清净;二者、心清净;三者、悲清净;四者、到彼岸清净;五者、见佛供养承事清净;六者、成熟有情清净;七者、生清净;八者、威德清净。

「善男子!于初地中,所有增上意乐清净,乃至威德清净;后后诸地乃至佛地,所有增上意乐清净,乃至威德清净,当知彼诸清净展转增胜,唯于佛地除生清净。又初地中所有功德,于上诸地平等皆有,当知自地功德殊胜。一切菩萨十地功德皆是有上,佛地功德当知无上。」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说菩萨生,于诸有生最为殊胜?」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四因缘故:一者、极净善根所集起故;二者、故意思择力所取故;三者、悲愍济度诸众生故;四者、自能无染除他染故。」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说诸菩萨行广大愿、妙愿、胜愿?」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四因缘故:谓诸菩萨,能善了知涅槃乐住,堪能速证;而复弃舍速证乐住;无缘无待发大愿心;为欲利益诸有情故,处多种种长时大苦。是故我说彼诸菩萨行广大愿、妙愿、胜愿。」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凡有几种所应学事?」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菩萨学事略有六种: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慧到彼岸。」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种所应学事,几是增上戒学所摄?几是增上心学所摄?几是增上慧学所摄?」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初三,但是增上戒学所摄;静虑一种,但是增上心学所摄;慧是增上慧学所摄;我说精进遍于一切。」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种所应学事,几是福德资粮所摄?几是智慧资粮所摄?」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若增上戒学所摄者,是名福德资粮所摄;若增上慧学所摄者,是名智慧资粮所摄;我说精进、静虑二种遍于一切。」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于此六种所学事中,菩萨云何应当修学?」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由五种相应当修学:一者、最初于菩萨藏波罗蜜多相应微妙正法教中,勐利信解;二者、次于十种法行,以闻、思、修所成妙智,精进修行;三者、随护菩提之心;四者、亲近真善知识;五者、无间勤修善品。」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施设如是所应学事,但有六数?」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二因缘故:一者、饶益诸有情故;二者、对治诸烦恼故。当知前三饶益有情,后三对治一切烦恼。前三饶益诸有情者,谓诸菩萨由布施故,摄受资具饶益有情;由持戒故,不行损害逼迫恼乱,饶益有情;由忍辱故,于彼损害逼迫恼乱堪能忍受,饶益有情。后三对治诸烦恼者,谓诸菩萨由精进故,虽未永伏一切烦恼,亦未永害一切随眠,而能勇勐修诸善品,彼诸烦恼不能倾动善品加行;由静虑故,永伏烦恼;由般若故,永害随眠。」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施设所余波罗蜜多,但有四数?」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由前六种波罗蜜多为助伴故。谓诸菩萨,于前三种波罗蜜多所摄有情,以诸摄事,方便善巧而摄受之,安置善品,是故我说方便善巧波罗蜜多与前三种而为助伴。若诸菩萨,于现法中烦恼多故,于修无间无有堪能,羸劣意乐故、下界胜解故,于内心住无有堪能,于菩萨藏不能闻缘善修习故,所有静虑,不能引发出世间慧。彼便摄受少分狭劣福德资粮,为未来世烦恼轻微,心生正愿,如是名愿波罗蜜多。由此愿故,烦恼微薄,能修精进,是故我说愿波罗蜜多与精进波罗蜜多而为助伴。若诸菩萨,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为因缘故,转劣意乐成胜意乐,亦能获得上界胜解,如是名力波罗蜜多。由此力故,于内心住有所堪能,是故我说力波罗蜜多与静虑波罗蜜多而为助伴。若诸菩萨,于菩萨藏,已能闻缘善修习故,能发静虑,如是名智波罗蜜多。由此智故,堪能引发出世间慧,是故我说智波罗蜜多与慧波罗蜜多而为助伴。」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宣说六种波罗蜜多如是次第?」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能为后后引发依故。谓诸菩萨,若于身财无所顾悋,便能受持清净禁戒;为护禁戒,便修忍辱;修忍辱已,能发精进;发精进已,能办静虑;具静虑已,便能获得出世间慧。是故我说波罗蜜多如是次第。」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种波罗蜜多,各有几种品类差别?」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各有三种。施三种者:一者、法施;二者、财施;三者、无畏施。戒三种者:一者、转舍不善戒;二者、转生善戒;三者、转生饶益有情戒。忍三种者:一者、耐怨害忍;二者、安受苦忍;三者、谛察法忍。精进三种者:一者、被甲精进;二者、转生善法加行精进;三者、饶益有情加行精进。静虑三种者:一者、无分别寂静极寂静无罪故,对治烦恼众苦乐住静虑;二者、引发功德静虑;三者、引发饶益有情静虑。慧三种者:一者、缘世俗谛慧;二者、缘胜义谛慧;三者、缘饶益有情慧。」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波罗蜜多说名波罗蜜多?」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五因缘故:一者、无染着故;二者、无顾恋故;三者、无罪过故;四者、无分别故;五者、正回向故。无染着者,谓不染着波罗蜜多诸相违事。无顾恋者,谓于一切波罗蜜多诸果异熟及报恩中心无系缚。无罪过者,谓于如是波罗蜜多无间杂染法,离非方便行。无分别者,谓于如是波罗蜜多,不如言词执着自相。正回向者,谓以如是所作所集波罗蜜多,回求无上大菩提果。」

「世尊!何等名为波罗蜜多诸相违事?」

「善男子!当知此事略有六种:一者、于喜乐欲财富自在诸欲乐中,深见功德及与胜利;二者、于随所乐纵身、语、意而现行中,深见功德及与胜利;三者、于他轻蔑不堪忍中,深见功德及与胜利;四者、于不勤修着欲乐中,深见功德及与胜利;五者、于处愦闹世杂乱行,深见功德及与胜利;六者、于见、闻、觉、知、言说戏论,深见功德及与胜利。」

「世尊!如是一切波罗蜜多何果异熟?」

「善男子!当知此亦略有六种:一者、得大财富;二者、往生善趣;三者、无怨无坏多诸喜乐;四者、为众生主;五者、身无恼害;六者、有大宗叶。」

「世尊!何等名为波罗蜜多间杂染法?」

「善男子!当知略由四种加行:一者、无悲加行故;二者、不如理加行故;三者、不常加行故;四者、不殷重加行故。不如理加行者,谓修行余波罗蜜多时,于余波罗蜜多远离失坏。」

「世尊!何等名为非方便行?」

「善男子!若诸菩萨以波罗蜜多饶益众生时,但摄财物饶益众生便为喜足,而不令其出不善处安置善处,如是名为非方便行。何以故?善男子!非于众生唯作此事名实饶益。譬如粪秽若多若少,终无有能令成香洁。如是众生由行苦故,其性是苦,无有方便,但以财物暂相饶益,可令成乐,唯有安处妙善法中,方可得名第一饶益。」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一切波罗蜜多有几清净?」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我终不说波罗蜜多,除上五相有余清净。然我即依如是诸事总别,当说波罗蜜多清净之相。

「总说一切波罗蜜多清净相者,当知七种。何等为七?一者、菩萨于此诸法不求他知;二者、于此诸法见已不生执着;三者、即于如是诸法不生疑惑,谓为能得大菩提不?四者、终不自赞毁他有所轻蔑;五者、终不憍傲放逸;六者、终不少有所得便生喜足;七者、终不由此诸法,于他发起嫉妬悭悋。

「别说一切波罗蜜多清净相者,亦有七种。何等为七?谓诸菩萨,如我所说七种布施清净之相,随顺修行。一者、由施物清净行清净施;二者、由戒清净行清净施;三者、由见清净行清净施;四者、由心清净行清净施;五者、由语清净行清净施;六者、由智清净行清净施;七者、由垢清净行清净施。是名七种施清净相。

「又诸菩萨,能善了知制立律仪一切学处,能善了知出离所犯,具常尸罗,坚固尸罗,常作尸罗,常转尸罗,受学一切所有学处,是名七种戒清净相。

「若诸菩萨于自所有业果异熟深生依信,一切所有不饶益事现在前时,不生愤发;亦不反骂、不瞋、不打、不恐、不弄、不以种种不饶益事反相加害;不怀怨结;若谏诲时不令恚恼;亦复不待他来谏诲;不由恐怖有染爱心而行忍辱;不以作恩而便放舍,是名七种忍清净相。

「若诸菩萨,通达精进平等之性;不由勇勐勤精进故自举陵他;具大势力;具大精进;有所堪能;坚固勇勐;于诸善法终不舍轭,如是名为七种精进清净之相。

「若诸菩萨,有善通达相三摩地静虑;有圆满三摩地静虑;有俱分三摩地静虑;有运转三摩地静虑;有无所依三摩地静虑;有善修治三摩地静虑;有于菩萨藏闻缘修习无量三摩地静虑,如是名为七种静虑清净之相。

「若诸菩萨,远离增益、损减二边行于中道,是名为慧;由此慧故,如实了知解脱门义,谓空、无愿、无相三解脱门;如实了知有自性义,谓遍计所执、若依他起、若圆成实三种自性;如实了知无自性义,谓相、生、胜义三种无自性性;如实了知世俗谛义,谓于五明处;如实了知胜义谛义,谓于七真如;又无分别离诸戏论纯一理趣多所住故,无量总法为所缘故,及毗钵舍那故;能善成办法随法行,是名七种慧清净相。」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五相各有何业?」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彼相有五种业,谓诸菩萨无染着故,于现法中于所修习波罗蜜多,恒常殷重勤修加行无有放逸。无顾恋故,摄受当来不放逸因。无罪过故,能正修习极善圆满、极善清净极善鲜白波罗蜜多。无分别故,方便善巧波罗蜜多,速得圆满。正回向故,一切生处波罗蜜多及彼可爱诸果异熟,皆得无尽,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所说波罗蜜多,何者最广大?何者无染污?何者最明盛?何者不可动?何者最清净?」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无染着性、无顾恋性、正回向性,最为广大。无罪过性、无分别性,无有染污。思择所作,最为明盛。已入无退转法地者,名不可动。若十地摄、佛地摄者,名最清净。」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菩萨所得波罗蜜多诸可爱果及诸异熟常无有尽?波罗蜜多亦无有尽?」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展转相依生起修习无间断故。」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是诸菩萨深信爱乐波罗蜜多,非于如是波罗蜜多所得可爱诸果异熟?」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五因缘故:一者、波罗蜜多是最增上喜乐因故;二者、波罗蜜多是其究竟饶益一切自他因故;三者、波罗蜜多是当来世彼可爱果异熟因故;四者、波罗蜜多非诸杂染所依事故;五者、波罗蜜多非是毕竟变坏法故。」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一切波罗蜜多,各有几种最胜威德?」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一切波罗蜜多,各有四种最胜威德:一者、于此波罗蜜多正修行时,能舍悭悋、犯戒、心愤、懈怠、散乱、见趣所治;二者、于此正修行时,能为无上正等菩提、真实资粮;三者、于此正修行时,于现法中能自摄受饶益有情;四者、于此正修行时,于未来世能得广大无尽可爱诸果异熟。」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一切波罗蜜多,何因?何果?有何义利?」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如是一切波罗蜜多,大悲为因;微妙可爱诸果异熟,饶益一切有情为果;圆满无上广大菩提为大义利。」

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具足一切无尽财宝成就大悲,何缘世间现有众生贫穷可得?」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是诸众生自业过失!若不尔者,菩萨常怀饶益他心,又常具足无尽财宝,若诸众生无自恶业能为障碍,何有世间贫穷可得?譬如饿鬼为大热渴逼迫其身,见大海水悉皆涸竭;非大海过,是诸饿鬼自业过耳。如是菩萨所施财宝犹如大海无有过失,是诸众生自业过耳,犹如饿鬼自恶业力令无有果。」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以何等波罗蜜多,取一切法无自性性?」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以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

「世尊!若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何故不取有自性性?」

「善男子!我终不说以无自性性取无自性性。然无自性性,离诸文字自内所证;不可舍于言说文字而能宣说。是故我说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波罗蜜多,近波罗蜜多,大波罗蜜多。云何波罗蜜多?云何近波罗蜜多?云何大波罗蜜多?」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若诸菩萨经无量时修行施等成就善法,而诸烦恼犹故现行,未能制伏然为彼伏,谓于胜解行地软中胜解转时,是名波罗蜜多。复于无量时修行施等,渐复增上,成就善法,而诸烦恼犹故现行,然能制伏非彼所伏,谓从初地已上,是名近波罗蜜多。复于无量时修行布施等,转复增上,成就善法,一切烦恼皆不现行,谓从八地已上,是名大波罗蜜多。」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此诸地中烦恼随眠可有几种?」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略有三种:一者、害伴随眠,谓于前五地。何以故?善男子!诸不俱生现行烦恼,是俱生烦恼现行助伴,彼于尔时永无复有,是故说名害伴随眠;二者、羸劣随眠,谓于第六、第七地中微细现行,若修所伏不现行故;三者、微细随眠,谓于第八地已上,从此已去,一切烦恼不复现行,唯有所知障为依止故。」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此诸随眠,几种麁重断所显示?」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但由二种:谓由在皮麁重断故,显彼初二,复由在肤麁重断故,显彼第三。若在于骨麁重断者,我说永离一切随眠,位在佛地。」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经几不可数劫能断如是麁重?」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经于三大不可数劫、或无量劫,所谓年、月、半月、昼夜、一时、半时、须臾、瞬息、刹那量劫不可数故。」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于诸地中所生烦恼,当知何相?何失?何德?」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无染污相。何以故?是诸菩萨于初地中,定于一切诸法法界已善通达,由此因缘,菩萨要知方起烦恼非为不知,是故说名无染污相。于自身中不能生苦,故无过失。菩萨生起如是烦恼,于有情界能断苦因,是故彼有无量功德。」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甚奇!世尊!无上菩提乃有如是大功德利,令诸菩萨生起烦恼,尚胜一切有情、声闻、独觉善根,何况其余无量功德?」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若声闻乘、若复大乘,唯是一乘。』此何密意?」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如我于彼声闻乘中,宣说种种诸法自性,所谓五蕴、或内六处、或外六处,如是等类;于大乘中,即说彼法同一法界、同一理趣,故我不说乘差别性。于中或有如言于义妄起分别,一类增益,一类损减。又于诸乘差别道理,谓互相违,如是展转递兴诤论。如是名为此中密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诸地摄想所对治,  殊胜生愿及诸学,
 由依佛说是大乘,  于此善修成大觉。
 宣说诸法种种性,  复说皆同一理趣,
 谓于下乘或上乘,  故我说乘无异性。
 如言于义妄分别,  或有增益或损减,
 谓此二种互相违,  愚痴意解成乖诤。」

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于是解深密法门中,此名何教?我当云何奉持?」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此名诸地波罗蜜多了义之教,于此诸地波罗蜜多了义之教,汝当奉持!」

说此诸地波罗蜜多了义教时,于大会中有七十五千菩萨,皆得菩萨大乘光明三摩地。

解深密经卷第四


上篇:深密解脱经

下篇:佛说解节经

0:00 / 0:00
解深密经(聆志居士)1
解深密经(聆志居士)2
解深密经(聆志居士)3
解深密经(聆志居士)4
解深密经(聆志居士)5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经集部目录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一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

成唯识论

成唯识论卷第一 护法等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王法正理论

王法正理论 弥勒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佛世...

【注音版】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

六菩萨亦当诵持经

六菩萨亦当诵持经 失译附后汉录 师子戏菩萨、师子奋迅...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再译...

五门禅经要用法

五门禅经要用法 大禅师佛陀蜜多撰 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

灯指因缘经

灯指因缘经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若种少善于胜福...

【注音版】佛说了本生死经

佛说了本生死经...

【注音版】佛说婆罗门避死经

佛说婆罗门避死经...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

佛说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第一 宋凉州沙门智严译 如是...

万善同归集

万善同归集序 朝奉郎守司农少卿致仕轻车都尉长兴县开...

【注音版】佛说八师经

佛说八师经...

四明尊者教行录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一(并序) 四明石芝沙门宗晓编 陈隋...

六菩萨亦当诵持经

六菩萨亦当诵持经 失译附后汉录 师子戏菩萨、师子奋迅...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读诵佛经不可不知的三件事

应该怎么样读诵佛经才能更好的受益呢?愚见以为,读诵...

北周高僧静蔼大师

今天我们介绍给大家,净土宗的一位祖师,是特别的奇和...

一定要报母恩

当你苦难的时候,你会喊妈妈,好多人:哎呀!我的妈啊...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问: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大安法师答...

野百合也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很多朋友都喜欢憨豆先生,该片票房在欧洲突破1亿美元...

你要不动,外面的世界不会动

整个修行当中就是四个字:莫向外求!你一定心中有仁者...

百丈大智禅师的丛林要则二十条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

沦为屠夫的修罗陀比丘

有位修罗陀比丘,初出家抱着坚定心志,日中一食、树下...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脏发病的原因

因打坐而使四大五脏发病的原因共有四种:第一、心态不...

修止观者应调五事

修止观者,质言之,即调五事也。 一、调食 食之时义大...

你不想对立,那就用「自他交换」

前面的七重因果,是偏重在事相。从因缘上观察,我们跟...

感念施主恩德

贫穷布施难,这里特别谈到贫穷的人对于僧人的布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