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毗尼母经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毗尼母经卷第八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十夜相应法者,若比丘畜长衣,不作净施,不过十日。畜长钵,不作净施,亦不过十日。是名十夜相应法。

「半月相应法者,夏安居前一月求浴衣,得衣已要半月着,至夏安居中半月一用浴。若比丘尼犯僧残,二部僧集半月行摩那埵。比丘尼半月中从僧乞教诫法。二部众半月应洗。半月应布萨。比丘夏安居中有缘出界外,远者应受十五日法,为持戒令清净故,名半月相应法。

「一月相应法者,比丘三衣中若少一衣,求衣财得已,一月中要割截染治缝竟受持,若过一月,尼萨耆波逸提。自恣后一月离衣宿。春一月残应求浴衣,浴衣法长六肘广二肘半。夏安居中所为事,七日十五日竟应求一月受迦絺那衣法,七月十六日应受。若事缘不及,乃至八月十五日故得受,过是不得受。是名一月相应法。

「二月相应法者,不剃发,极迟得满二月,不得过。是名二月相应法。三月相应法者,三月夏安居竟,应一宿出外,是名三月相应法。四月相应法者,夏四月中用雨浴衣。若檀越施僧四月药令服者,僧即应受用,不得过四月。若外道诣诸僧求出家,应四月令别住观其行迹,不觅僧过故来也?不伪心求出家不?心意调和不?知其行已然后剃发度令出家。复有四月相应者,四月是冬、四月是春、四月是夏,是名四月相应法。

「五月相应法者,自恣后满五月,舍迦絺那衣,是名五月相应法。

「十二月相应法者,受大道人具足戒已,十二月中教授一切大道人所作法竟,然后更有受具足者当为受,未满十二月不得受也。沙弥受大戒已,后更得受一沙弥。沙弥尼受戒式叉摩尼戒二年,不得度沙弥尼。式叉摩尼受具足已得度沙弥尼。比丘尼亦如大僧,十二月中教其所应作法竟,后若有式叉摩尼欲受具足,听与受具足。是名十二月相应法。依止法亦十二月竟,得受人依止,不得一时并受二人依止。

「一岁相应法,即上十二月相应法是。

「二岁相应法者,若度童女年十八者受沙弥尼戒,即得受式叉摩尼二年学戒。若女人十岁已有夫主者,度令出家受沙弥戒,满二年后得与受式叉摩尼戒。复满二年后,得受具足戒。是名二岁相应法。

「三岁相应法者,一腊比丘得与五腊者同床坐,简三岁,是名三岁相应法。

「五岁相应法者,比丘满五腊,要诵戒令利,诵白一白二白四三羯磨皆令使利。未满五腊比丘不离依止。五种失依止如上说。是名五岁相应法。

「六岁相应法者,尼师坛满六年应畜,若过、不满破,应用施人。若着衲得自畜,若不破亦应自畜。若房先已有,四边牆上未覆,僧羯磨差人令覆竟,满六年在中住应还僧,不得过也。是名六年相应法。

「十岁相应法者,比丘满十腊,得为人作和上受具足、得受人依止、得受沙弥。十岁女人有夫主者,受沙弥十戒二年,得受式叉摩尼戒。是名十岁相应法。

「十二岁相应法者,若比丘,有檀越主欲为僧作房,僧差比丘令营房,房成已十二年在中住,后还僧,不得过也。是名十二年相应法。

「十八岁相应法,度沙弥尼年满十八,受式叉摩尼戒。是名十八岁相应法。

「二十岁相应法者,童女受沙弥戒,二岁学戒年满,二十得受具足。是名二十岁相应法。

「一人相应法者,胡床唯得一人坐,故名一人相应法也。二人相应法者,绳床唯受二人,是名二人相应法。三人相应法者,大床唯容三人,是名三人相应法。四人相应法者,若极大床得安四人,是名四人相应法。五相应法者,五正食是。七相应法者,夜中离衣七七四十九弓地,一弓四肘,是名七相应法。八相应法者,作床法,一切床脚,除上入梐,下八指,是名八相应法。十相应法者,听用十种衣财作衣,是名十相应法。二十相应法者,二十众作阿浮阿那,是名二十相应法。

「一相应法者,受具足时惟一和上,是名一相应法。二相应法者,受具足时唯二阿阇梨,是名二相应法。三相应法者,受具足时先办三衣,若少不得受具,是名三相应法。四相应法者,白四羯磨而得受具,是名四相应法。五相应法者,无五种遮得受具足,是名五相应法。七相应法者,取欲者语一人,如是展转语第七人,皆得取欲清净,是名七相应法。八相应法者,若有长财,广佛四指、长八指,应作净施,是名八相应法。十相应法者,受具时有十人得受具,是名十相应法。二十相应法者,年满二十而得受具,是名二十相应法。

「一相应法者,比丘尼织绳一匝,是名一相应法。二相应法者,不织绳一匝织绳一匝,是名二相应法。三相应法者,织绳一匝不织绳二匝,是名三相应法。四相应法者,四迦罗沙畔是也,天竺国十六铜钱是一迦罗沙畔。冬天遮寒极重价衣,用四迦罗沙畔作不过,是名四相应法。五相应法者,比丘尼五衣具足得受具足,是名五相应法。七相应法者,七种饭是,是名七种相应法。八相应法者,有檀越请比丘尼食,比丘尼去时晚至,彼中尼多问腊次第,日已逼中食不得足。世尊闻已因而制戒:『从今已去,比丘尼大众集时,听上座八人问次第,余者随意而坐。』十相应法者,比丘成就十法,僧羯磨差令作教诫比丘尼师。何者十?一成就波罗提木叉戒。二多闻,多闻者,诵三藏文义皆利,是为多闻。三诵比丘比丘尼经。四口中常说微妙好语,心中起悲,语了了可解。五诸根完具相貌殊特,人所爱敬。六族姓子,若刹利、居士、婆罗门。七有好才辩,为尼说法示教利喜。八为比丘尼所贵重。九于比丘尼三业无失。十若二十腊若过二十腊。是名十相应法。二十相应法者,二十腊是。

「一相应者,阿练若比丘独在一处,僧布萨日心念口言:『众僧今日布萨,我亦布萨。』二相应法者,二比丘共展转言:『长老!今日众僧清净布萨,我亦布萨清净。』是名二相应法。三相应法者,三人亦展转相语,是名三相应法。四相应法者,一人白已然后布萨,是名四相应法。五相应法者,边地无僧,通律师五人得受具,是名五相应法。七相应法者,七灭诤是,是名七相应法。八相应法者,比丘尼八敬法是,是名八相应法。十相应法者,比丘成就十法得正说戒,是名十相应法。二十相应法者,如上童女说。

「一相应法者,一比丘自恣是。二相应法者,二比丘展转自恣法是。三相应法、四相应法,皆展转自恣是。五相应法者,五人羯磨差一人作自恣者是,是名五相应法。七相应法者,成就七法,是名七相应法。八相应法者,在家白衣笃信三宝成就八非法,僧为作覆钵羯磨;舍八非法已,僧还为舍覆钵羯磨。是名八相应法。十相应法者,不成就十法,不得与人受具,是名十相应法。二十相应法者,若比丘三衣不具,尽力求索满二十日作办割截缝受持。若不办,至三十日得办者,割截缝受持。若过三十日不办,应作净施。若不净施犯舍堕。

「一相应法者,二比丘共住,一者命过。在者作是念:『此亡比丘物应属我。』此人即得,后来者不得。是名一相应法。二相应法者,三人共住,一人命过,二人应展转相语:『大德忆念!此物应属我等。』二人如是展转,是名二相应法。三相应法者,四人共住一人终亡,三人展转如上所说,是名三相应法。四相应法者,五人共住一人终亡,四人作羯磨分之,是名四相应法。五相应法者,五人羯磨分亡比丘物,四人羯磨施一人,一人还施众,然后得共分之,是名五相应法。七相应法者,恭敬七法,是名七相应法。八相应法者,比丘成就八法,僧应差令发檀越信心忏悔,是名八相应法。十相应法者,有说十人作法事得如法,若说九人十一人不如法,是名十相应法。二十相应法者,二十人拔筹,是名二十相应法。

「一相应法者,若比丘独住,自知有所犯,无忏悔处,应作心忆持,后见一比丘即忏悔,是名一相应法。二相应法者,比丘犯罪已向一人发露,若不除,后至众中更忏悔,是名二相应法。三相应法者,比丘犯罪已向二比丘发露,若不除,后至僧中更忏悔,是名三相应法。四相应法者,若比丘犯罪,向四人忏悔作羯磨得除,是名四相应法。五相应法者,五种忏悔法是,是名五相应法。七相应法者,比丘成就七法得止说戒。八相应法者,如来见八种过患,是名八相应法。十相应法者,听畜十种粪扫衣,是名十相应法。二十相应法者,若比丘欲作新敷具,应用二十两羊毛作,是名二十相应法。

「中前相应者,五正食、九种似食,及余中前相应者是,是名中前相应法。初夜相应者,如蒲桃浆乃至水解浆等,是名初夜相应法。七日相应者,五种药及余药,是名七日相应法。尽形寿相应法者,一山涉子、二识留、三留草、四善善、五卢破罗、六胡椒、七薑、八毗钵、九尸罗折勒、十真浮留、十一填力、十二伽伦拘卢喜,如此等众多,是名尽形相应法。

「养生众具相应者,三衣、钵、敷具、针毡筩、瓫瓶箧,如是等比丘所须物,名为养生具相应法。钵与人相应者,铁钵、苏摩钵,如是等众多,是名与人相应法。衣与人相应者,十种衣财如法染治割截得受持,是名与人相应法。敷具相应者,如齐量作,是名与人相应法。针毡筩与人相应者,如上文说,是名与人相应法。

「乞食相应者,乞食时得食与钵平,不得多受。乞衣时檀越虽大有所施,少三衣者取,不得过取,是名乞衣相应法。尔时世尊乞食已还住处,执衣擗揲着一处,是名衣相应法。敷具相应者,如敷具揵度中广明,是名敷具相应法。齐量者,泥洹僧长四肘、广一肘半,是名齐量。钵、衣、敷具、针毡筩、行道人房,如是等一切物,如佛说者名为齐量,不如佛语名不齐量。

「染色相应者,诸比丘衣色脱,佛听染用十种色。十种色者,一泥、二陀婆树皮、三婆陀树皮、四非草、五乾陀、六胡桃根、七阿摩勒菓、八佉陀树皮、九施设婆树皮、十种种杂和用染。如是等所应染者,此十种色。是衣三点作净法,一用泥、二用青、三用不均色,用此三种三点净衣。

「威仪相应者,所着衣服齐整,乃至不应立大小便,是名威仪相应法。

「所应差人者,白二白四羯磨差人。先结不净地,次结众僧房舍,后结十界。结大界已当问众僧:『何处作净厨?』僧所可处结作净厨。后结布萨处,最后结不失衣界。解界时,先解不失衣界,后解布萨界,复解众僧净厨界,次解大界,次解僧房舍界,次解不净地界安杂物处。教授比丘尼,自恣行筹僧使,为四方僧营事,从檀越信心分粥分前食,乃至寺中净人不听笃信檀越家乞食,作制狂乱失性、为尼受大戒,如是等及余未列名者差人作羯磨,是皆名差人相应法。

「处所相应者,若塔若衣坏破穿,皆应修补涂治,是名处所相应。和尚住处、阿阇梨住处、众僧住处、僧布萨处。尔时世尊为病比丘羯磨净地作食处。若客比丘来到,寺主人应语不净处、僧房处、结大界处、净厨处、布萨处、不失衣界处、饮水处,是名处所相应法。

「方相应者,若和上众僧,随师僧向何方,是名方所。又复方者,佛在王舍城中,月尽十五日说戒时众僧皆来集。佛问:『汝等从何处来?』诸比丘说其方所,是名为方。东方有罗睺跋陀塔,南方有处所名多奴,西方有处所名书毗陀楼陀,北方有处所名无至罗毗阇。此四处最是边方,通律师得五人受戒。是名方所相应法。

「国土相应法者,阿槃提国通律师五人得受具足,阿犯乾提热得数数洗,亦听两三重皮作革屣着。尔时诸比丘雪山中夏安居,身体剥坏,来到佛所。佛闻已,『如此国土听着富罗複衣。』有二比丘,一名乌嗟罗、二名三摩跎,来到佛所白言:『诸比丘有种种性、种种国土人出家,用不正音坏佛经义,愿世尊听我用阐提之论正佛经义。』佛言:『我法中不贵浮华之言语,虽质朴不失其义,令人受解为要。』尔时世尊在毗舍离。世俭穀贵乞食难得,诸比丘乘神通力至岂伽国乞食。彼国人恶贱道人,持食着地不过手中。有诸比丘往白世尊。佛言:『虽非手受,施心已竟,可取食之。』是名国土相应法。

「自恣相应法者,一人心念口言。二人三人四人皆展转相语。五人羯磨自恣。是名自恣相应法。

「自恣与欲相应法者,有五种与欲:一我与自恣;二我自恣;三为我故作自恣;四手作相貌自恣;五口作相貌自恣。若此五种不成,不名与自恣欲。是名自恣相应法。

「自恣取欲相应法者,僧差人令取欲。取欲者,若父母病难、非梵行难,如是众多难,当与余人令持欲去。与欲法,语持欲去者言:『大德忆念!我某甲,今日众僧自恣我亦自恣,与众僧清净欲。』是名与欲相应法。取欲比丘若未得还,忽大水来及师子虎狼难不得往自恣,出界外自恣者,亦得清净。去者亦得清净。是名取欲人自恣相应法。

「波罗提木叉相应者,尔时世尊在静房中作是思惟:『今为诸比丘制,听集一处说波罗提木叉戒。我若不为制者,新学比丘欲学波罗提木叉者,云何得闻?何所修集?』尔时世尊从静房起,告诸比丘:『从今已去,汝等当集一处说波罗提木叉戒。欲说戒时先白:「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集一处说波罗提木叉戒。白如是。」』名波罗提木叉戒相应法。

「说波罗提木叉相应者,有五种略说波罗提木叉,文如上说。复有说波罗提木叉相应者,文如上母经中说。是名说戒相应法。

「布萨相应者,乃至三人展转语布萨。如法布萨者,四人已上一白然后布萨。布萨处,下座比丘应扫洒地,是名布萨相应法。

「欲相应者,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唱净。唱净已今日众僧布萨。』有病比丘不来者,听与欲,遣人取之。是名欲相应法。若有缘与欲,无缘应去。与欲有五种,如上文说。

「取欲人相应者,若取欲有众难不得来,取欲者清净,众僧清净,是名取欲人相应。

「清净相应者,若病不得来自说清净,是名清净相应布萨。自恣中得言与清净欲,余欲直言与欲,不言清净。是名与欲清净。取欲者,有难不得去,名清净取欲,是名取欲人清净相应法。

「上来所说种种制者,比丘经、比丘尼经、摩得勒伽经、增一经、诸乾度经如此等经中推求之。若与五经义合者,应受持莫舍;若不与合者,置而莫行。复应推法,一缘、二制、三重制,总略、犯不犯,要与五种经相应。五经中缘、制、重制对而求之。云何名为总?比丘即名一切比丘,是名为总。云何名为略说?初中后说但令义显,是名为略。广说者,若有比丘向比丘说其所解,我从佛边闻如是说。闻此者即不得非其所说,亦不得即取,持此所解与五部经对之。若与经相应者,应语言:『长老所说甚善,好自受持莫令废舍,常应为人如是广说。』若不与五经相应者应谏之:『长老所说不应受持,亦莫广为人说。更求胜解。』是名第一广。第二广者,自云从众僧边闻,亦向他人说其所解。闻者亦如上,不非不受取,五经验之。是名第二广。第三广者,若有比丘自云从三人边闻,亦向余比丘说其所解。此闻者受不受,亦推五部经中验之。是名第三广。第四广者,复有比丘自称,我从二大德比丘边闻如是说,亦向余人说其所解。彼闻比丘受不受,亦应如上验之。是名第四广。广有二种:一者广文、二者广义,是名为四广。复更略明应不应义。应者,铁钵、瓦钵、优伽国钵、优伽奢国钵、毗舍离国黑钵、舍卫国赤钵。钵虽有六种,其实铁、瓦二也,是名钵相应钵。不相应钵者,栴檀钵、尸舍婆木钵、石钵、金钵、银钵、琉璃钵、玉钵、七宝钵,是名不相应,是故言相应不相应也。

「彼人应此人不应。应者,比丘畜长钵得满十日。不应者,比丘尼畜长钵不得过一日。是名不应。此是彼人应此人不应。

「尔所人应尔所不应者,若钵破过五缀,更求新钵受持者,要四人中白二羯磨受持,三人已下不得。是名尔许人应尔许人不应。

「齐量应不齐量不应。应者,升半已上至二升半,是名应。不应者,不满升半、过二升半,是名不应。以是义故,言齐量相应不相应也。

「是色应是色不应者,受熏色应,不受熏色不应。是名色相应不相应。

「或时应或时不应。应者,若为贼劫水漂若堕地破若失,如是人者应语父母亲里眷属索,是名应。若不为水漂贼劫堕地破失,语父母亲里眷属索者,是名不应。是名人应不应。

「衣相应不相应。应者,十种衣财应。不应者,上色衣锦衣白色衣着须衣,如是等众多皆不相应。是名衣不应。三衣,独受持一衣亦不应,乃至头有须钦婆罗衣亦不应。

「有时中应有时中不应。若为贼急水漂火烧若忘失,如是时中应语父母兄弟亲里,若不如此不应语求索也。是名是时应是时不应。

「僧竭支相应者,极短过系腰下一搩手作,法令覆两乳柱腋下,是名相应。不相应者,过限短作不相应。衬身衣者,暮卧时齐咽覆脚,但使莫污外净衣,是为齐量。覆疮衣长四肘广二肘。雨浴衣长二搩手半。净体巾长一搩手广一搩手。净面巾长结捲一肘广亦结捲一肘。净眼巾纵广皆自一搩手。是名此应此不应。

「尔所人应尔所人不应。应者四人三人,二人不应,是名尔所人应尔所人不应。或时应或时不应。应者从自恣后一月中得受迦絺那衣,过是不得受,是名或时应或时不应。有色应有色不应,佛所听者应,佛所不听者不应,是名有色应有色不应。有齐量应有齐量不应,应者泥洹僧踝上三指应,过是长不应,是故名应不应。行路法,前安居后安居,随向何处好,应行向安居处。安居处,后有缘乞七日法,是亦应行。安居前后一月,是亦应行。不应行者,夏中无缘不应乞七日,冬中无缘不应行。是名应行不应行。

「人应不应者,过度长、过度短。有诸难,师僧不具。是名不应。应者,不长不短、年满二十、无诸难、师僧清净具足,是名应。是故名人应不应。

「房应不应。应者,僧如法施地,地处无诸难,作应齐量,是名应。不应者,僧不如法与地,地处有诸难,作过量所求甚多令檀越讥嫌,是名不应。此是房应不应。

「犯毗尼者,七聚犯乾度,是此七聚法应一一推其所犯缘,复应推此罪当云何忏悔而得灭除,复应知起此罪时,初夜竟夜何时中起,复是二夜中起耶,复应更推前食、后食、昼日犯?所起犯,为因人、为因法?初夜所犯者,不应受用而受用是也。夜犯者,比丘为比丘尼说法犯也。二夜犯者,共未受具人过二夜,明相未现不起不出,是名为犯。中前犯者,中前洗足以油涂足入聚落,除病犯也。后食犯者,先受人请中食,后更余处受请,不语比座去,是名犯也。昼日犯者,若比丘昼日露处脇着地卧,是名为犯。复有昼日犯者,不着泥洹僧僧竭支,单着袈裟经行。又复弟子与和上阿阇梨过食取食,不中着革屣,是名昼日犯。从法所起犯者,得过人法,不得向白衣说。若同出家人知旧言,不相违者可向说,不应向余者说。复有因法犯者,若授前人经若并诵,授经者授前句,受者接后句诵,如此人者不应授经。不并诵者,上座诵前句竟,下座次应诵上座所诵句,若同时诵不得。不得为女人说法过五六语,不得为覆肩覆头,如是等众多不得为说法,是名因法所犯。因人所犯者,长短过度、不满二十、有遮法、师僧不具亦不清净,非法群品受戒、虚空中受戒、界外受戒、若授十三种非法人戒,受戒不得戒者。一切皆名因人犯也。

「所犯因六处起,应推六处忏悔。有犯因身起非心口,有犯因口非身心,有犯因心非身口,有犯因身心起,有犯因心口起,有犯因身口心起,有犯因贪欲起,有犯因瞋恚起,有犯因愚痴起。有犯是身口愚痴所害,有犯是身口瞋恚所害,有犯是身口贪欲所害。有犯因身非心口者,初波罗夷、故弄阴出精,有犯是不善、有犯是无记,离三衣宿、若故以杖手打人等,比丘皆名身犯。从口所起犯者,第四波罗夷、若共女人淫欲心麁浊语、若瞋恚心语、若自称叹己身以淫欲供养我、若以二无根谤、若毁呰他种姓形貌、妄语两舌,如是等及余口业所犯者,是名口业所起犯。从身口所起犯者,第二波罗夷、为人行媒、若为房事,此等及余,是名身口所犯。因心所起犯者,如三十事中金银施主所与,手虽不捉心作己有,语净人持着某处,不语净人言任汝所为;如比丘见他所犯,覆藏不向人发露,是为心犯。身心所起犯者,如上身心所犯是也。从身口心所起犯者,如上身口心所犯是也。从贪欲所起犯者,初波罗夷、故弄阴出精、身触口、赞叹己身,如是等是也。从瞋恚所起犯者,第三波罗夷、二无根谤是也。从愚痴所起犯者,若比丘恶性不受人谏,如是比皆因愚痴所起犯也。身贪者,初波罗夷、身触、故弄阴出精,及余身贪所起者是也。口贪者,麁浊语、为淫欲故赞叹己身,乃至及余,如此比皆名口贪也。身口贪者,如有母子二人出家,子常来供养母。母子各生贪心,母语子言:『此是汝本所出处,今还看之,有何咎也。』子用母言,即行不净。是名身口所贪也。如此比众多,略说之耳。从身瞋生者,手自断他命及杖打他,复有比丘共白衣诤,决他穀田中水令穀得死。如是等瞋,是名从身瞋所生。从口瞋所生者,若比丘语人言:『为我断某甲命。』若遣书,如是等非一,是名从口瞋所生。

「从身口瞋所生者,乘瞋心若身若口害他恼他,是名从身口瞋所生。从身愚痴所生者,若比丘取床敷卧具露地敷坐,去时不自举,是名从身愚痴所生。从口愚痴所生者,若客比丘受众僧房舍卧具,去再宿不自来语、不教人来语,是名从口愚痴所生。从身口愚痴所生者,若受众僧房舍床敷,去时不教人举、不自举,是名从身口愚痴所生。

「从身贪所害者,有一比丘名能加僧提,僧差令守寺。后有一小女来至寺中,即捉共行不净。此女年小根坏而死。诸比丘心疑,杀淫于此二处何中犯罪?往问世尊。佛言:『淫边得罪也。』是名身贪所害犯也。从口贪所害犯者,尔时白衣疾病而卧。其人有妻颜貌端正,有一比丘往到问疾,语彼妻言:『可共行欲事。』女人答言:『我有夫主,不得自从。』比丘即为病者说法,语言:『若作罪行久住于世,后世受罪甚久。若有福德命终,即受天乐。何用此恶活为?』此病者即因此厌身方便取死。诸比丘白佛。佛言:『此人犯波罗夷。』是名从口所贪犯也。

「从身口所染害者,即身口贪是也。尔时有优婆夷苏毗耶,语比丘言:『若共我行欲者,不净欲出时应舍起去不犯。』比丘即用其言共行欲,谓为不犯。如是展转世尊闻之。佛言:『此是身口所贪犯也。』又复身口所贪犯者,有一比丘为弟子受戒,白四羯磨受戒已,不为说戒相,直舍来向寺。弟子在后见其本二,问言:『君何所作?』答言:『师将此中受大戒。』妇即语言:『持戒日长,今因便相见可共行欲。』夫即用妇言共行不净。此人所以行不净者,不识戒相故尔。佛闻已制戒:『从今已去受戒已,即为受戒者说戒相令知。』是名身口所贪犯也。身瞋恚所害者,乘瞋心手自断他命,是名身瞋心害犯也。口瞋害犯者,遣使杀人,是名口瞋害犯也。身口瞋恚所害者,身自杀、口语人杀,是名身口瞋所害犯也。身愚痴所害者,若属他木、若菓若树,不语主辄取,是名身愚痴所害犯也。

「口愚痴所犯者,若有比丘,见比丘所作不是,语言:『长老!此所作不如法,不须重作。』答谏者言:『我不用大德语。当更问有智慧者。』此名口愚痴所犯也。复有口愚痴所犯者,众僧说戒时语言:『何用说此微细戒为?』此亦是口愚痴所犯也。复有人,僧说戒时作如此语:『汝等所说,我等数数闻他,何须重说也?』此是口愚痴所犯。

「身口愚痴所犯者,若二三人教一人令杀。去者言:『可尔。』即往杀之,是名身口愚痴所犯也。不善犯者,是凡夫人故作所犯,及学人故作所犯是。何者犯是无记?凡夫人非故心作、忘误作,学人及阿罗汉忘误作,名为无记有犯。

「忆念忏悔者,若知而故作者重,若愚痴不解作者轻。重者,若一人前、若众僧前忏悔得除。轻者,心念口言除也。此是犯突吉罗恶口罪也。一切不善无非突吉罗。

「突吉罗者,皆名恶作也。死人未坏,尸上取粪扫衣;穿牆壁出死尸置外,尸上取粪扫衣;篱上有衣,谓粪扫衣取,皆轻,心念忏悔即除,是身所犯。若有所犯,说戒时至不得忏悔,当自忆持,说戒竟然后忏悔。有忘误犯者,心念自责灭也。心念自责灭者,众学中不故作者是。故作下者,一人前忏悔者,是名轻也。故作中者,自性偷兰、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是名中犯,一人前悔也。重者,十三僧残、僧残边偷兰、波罗夷边偷兰,此是忏悔中重者。不可悔者,四重突吉罗波逸提偷兰,此罪不可悔也。

「若比丘共诤,欲除罪者,先共斗者忏悔,如草敷泥上令人过不污,共和合忏悔,覆恶上得生善,然后悔所犯也。阿浮呵那忏悔,如上文所说。灭斗诤言讼毗尼者,相打恶骂是名为斗。诤者,朋党相助是名为诤。言者,彻断事官故名为言。讼者,各说事理是非名为讼也。斗有三种:善、不善、无记。复应推诤缘因何而起?云何忏悔而得灭也?此诤为初夜起、中夜起、后夜起?为前食起、后食起、中后起?为二夜起?为因法起、为因人起也?因初夜起者,此初夜浆,或言过初夜中饮或言不中,乃至长短非法群品受具,或言得或言不得,因是起斗。如是一切皆如上犯。毗尼文中说,此诤缘根本有六,分别十八。何者为六?一者瞋恚、二者恼害、三者幻伪、四者悭嫉、五者见取、六者边邪二见。瞋者,面色变异令人可怖。恼害者,能害他令恼。幻伪者,心不真实诈作虚事,是名幻伪。悭嫉者,贪前物不欲与人,名之为悭。嫉者,见他所得生恼,是名为嫉。见取者,取己所见为是、他见为非,是名见取。边见者,见续为常,见灭为断。邪见者,谤无因果。是名六处所起。何者十八种分别?上起从法非法乃至说非说。十八种上起斗,是名诤根本聚也。此斗聚有二因缘灭:一者人现前、二者推求所起处。如六群比丘住舍卫城,向阿梨跋提河上浴,脱衣着岸上。后迦留陀比丘来,脱衣着六群衣上,出来不审谛,着六群比丘衣去。六群谤迦留陀盗衣,即屏处为作羯磨。迦留心疑,往白世尊。佛言:『汝取衣时作何等心取?』迦留言:『作己想取。』佛言:『若如是者,不犯盗也。』因此即制:『从今已去要具二缘:一推其缘、二人现前,然后作灭毗尼。』是名灭诤毗尼。断烦恼毗尼者,此毗尼断欲界、色界、无色界见谛修道使缠,是名灭烦恼毗尼。使者,随逐行人不令修善是使义;久来所习难舍是使义;能使人沉没恶道是使义;系缚行人在生死中是使义;能使人受身相续不绝是使义;不断烦恼是使义;怨家是使义;方便不舍是使义;作恶不断是使义。十使者,见使、疑使、戒取使、欲染使、恚使、色染使、无色染使、无明使、慢使、掉使。缠者,无明缠、瞋恚缠、懈怠缠、睡缠、掉缠、悔缠、疑缠、自贪己物缠、复贪他物缠。从是生斗诤竞讼,因此后生害心,缠缚行人不令解脱,是名缠义。又复缠者,我见缠、疑缠、戒取缠、欲缠、恚缠、悭缠、嫉缠、无明缠、慢缠、掉缠。此十缠即是十结,是故名缠。欲界所摄十二居止,色界二十二居止,无色界四居止,见谛所断身见戒取疑。何者修道所断?薄欲界贪欲、瞋恚、无明,得斯陀含果。断欲界贪欲瞋恚、无明尽,得阿那含果。断色无色界贪欲、无明尽,得阿罗汉果。此所起烦恼,应推求何处起?何处灭?起处者,于结使起处,生贪着染心,能生一切烦恼。何者结使起处?眼见身色生爱着心,计以为常亦计我,乃至意法亦如是。外六尘、中六识、内六触、六受、六爱、六觉、六观,乃至五阴、十二入、四大识眷属,观此以为我、以为常。因此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上起我起常故,能生结使一切烦恼凡有五百,故言一切也。是名所起处聚。

「灭聚者,于烦恼起处法中生过患想,眼见身色乃至意法,作无常无我观,识眷属作无常苦病痈毒箭在身空无我观。作此观已,能断一切烦恼,是名灭聚处也。

「欲断烦恼要作五种观行:无常行、苦行、无我行、寂灭法、空行。无常行者,念念不住病坏所加,是名无常。苦者,如痈如病如箭入心如物坏生苦,是名苦行。空者,观我我所皆如幻化无有实法,是名为空。无我行者,观一切诸法皆无有我。无常、苦二行总观一切有漏法,空,无我二行通观有漏无漏法。寂灭义,无有生死变易,故名寂灭法也。是故行者,常应系心在五行观也。

「所观境界者,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乃至作六念处观,及寂灭法身念处、安般念处乃至四无量心念处,食不净想乃至断想,杂阿含中应广知。若作骨想坏想,从足至顶作不净观乃至散灭想,此是心所缘境界。若住三空中,随用何门观而断结使,是名住三解脱门。若行人住地中时,应观六地:一者白骨观地、二者性地、三者八人地、四者薄地、五者离欲地、六者已作地,是名住地。

「见谛中所应断者有六:一身见、二疑、三戒取、四向恶道欲、五向恶道恚、六向恶道痴。修道所应断:一欲染、二恚、三色染、四无色染、五无明、六慢、七调。断如此七烦恼,便得证果,断三结得须陀洹;欲染恚薄故得斯陀含;欲染恚断故得阿那含;一切结尽故名阿罗汉。是故言此等断故得果。以果分别于人,得须陀洹果故名须陀洹,得斯陀含果故名斯陀含,得阿那含果故名阿那含,得阿罗汉果故名阿罗汉。是名断聚集处。

「比丘毗尼受具足者,或应或不应,乃至齐量或应或不应或听或不听,应齐量听、不应不听。有犯不犯,如法者不犯、不如法者犯。如此次第应推。钵乃至房,应不应如上文所说。一切受具足人相应者,钵囊、革屣、针筒、禅带、袈裟、钩纽绳、腰绳、盛眼药筩、药斫药器、头上帽、水漉。如是等物有应不应,是名比丘毗尼。比丘尼毗尼者,受具足比丘尼或应或不应,若齐量者不犯、不齐量者犯,亦应次第推钵乃至房。若诸比丘尼得钵,即日受持一,余者若作净施若遣与人。若泥洹僧、僧竭支如上说,覆疮巾如上说,浴衣如上说。衣乃至房,如比丘经中说。式叉摩尼得自取食,今日取明日得食,余者皆如大比丘尼法学。是名比丘尼毗尼。

「少分毗尼者,比丘有二百五十法;比丘尼有五百法;式叉摩尼如大比丘尼法,但除自取食食、取已至明日故得食;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各自有戒,皆是其人毗尼。是名少分毗尼。

「一切处毗尼者,一切净持戒、净心戒、净慧戒应当学,一切微细戒尽应如重持之,乃至究竟令梵行波罗提木叉戒使得清净。一切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应随顺行正见乃至正定。优婆塞、优婆夷,应当除其邪淫,乃至远离杀生邪见,是名俗人戒也。

「推求所犯轻重聚,及起处缘、可灭不可灭经。」

毗尼母经卷第八


上篇:善见律毗婆沙

下篇:鼻奈耶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律部目录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菩萨璎珞本业经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集众品第一...

大沙门百一羯磨法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大沙门百一羯磨法一卷 (白...

五分戒本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五分戒本(亦名弥沙塞戒本)...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事

(以下仅限出家具戒者观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皮革...

大方便佛报恩经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第一 失译人名在后汉录 序品第一 如...

【注音版】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卷上 西晋清信士聂承远译 闻如是:一...

【注音版】佛说不增不减经

佛说不增不减经...

学菩萨戒法

佛前自誓受戒。肇于梵网。详于地持璎珞等经。今参以诸...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刘宋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 闻...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咒三首经

咒三首经...

阿难尊者的七个梦

昔时阿难陀做了佛陀廿七年的侍者,有一天,佛陀在舍卫...

学佛的人可以练气功吗

问: 学佛的人是否可以练气功? 大安法师答: 学佛的人...

《信心铭》中的用功诀窍

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照自...

如何看待通过催眠唤醒前世记忆

问: 近年西方心理学界通过催眠术,唤醒人的潜意识里...

只要肯布施,就会有好的果报

《大智度论》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是关于一个贫穷...

行时正好念弥陀,心头念念绝娑婆

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 足下时时游净土,心...

握得越紧,伤害越大

有一个年轻人,事业和家庭都遇到了麻烦,嫉妒、浮躁、...

福报的陷阱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贴疏》里讲: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

做人请牢记十个字

第一个字:清。 不是自己劳动所得不要,不要授人以把...

北宋高僧死心悟新禅师

好,各位有缘,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的内容稍微久远一点...

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

大家要时时反观内心:为什么走上修行之路?对佛法的信...

水果师--广钦老和尚

四月九日下午一时,一行人又从台北出发,约经个把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