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六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六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大种蕴第五中具见纳息第三之三

心起住灭分名何法。答此增语所显。刹那腊缚牟呼栗多。问此应半月等前说。所以者何。由刹那等积成昼夜。昼夜积成半月月等半月月等积成劫故。何故前说麁后说细耶。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有作是说。阿毗达磨应以相求不以先后。但不违法相随说无失。有余师说。此作论中先说麁后说细令诸学者渐次入故。此中起分。谓生住分。谓老。灭分。谓无常。有为法有三分齐。谓时色名。时之极少。谓一刹那。色之极少。谓一极微。名之极少。谓依一字。积此以为渐多分齐名分齐。如杂蕴说。

问彼刹那量云何可知。有作是言。施设论说。如中年女缉绩毳时。抖擞细毛不长不短。齐此说为怛刹那量。彼不欲说毳缕短长。但说毳毛从指间出。随所出量是怛刹那。问前问刹那。何缘乃引施设论。说怛刹那量。答此中举麁以显于细。以细难知不可显故。谓百二十刹那成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成一腊缚。此有七千二百刹那。三十腊缚成一牟呼栗多。此有二百一十六千刹那。三十牟呼栗多成一昼夜。此有少二十不满六十五百千刹那。此五蕴身一昼一夜。经于尔所生灭无常。有说。此麁非刹那量。如我义者。如壮士弹指顷经六十四刹那。有说。不然。如我义者。如二壮夫掣断众多迦尸细缕。随尔所缕断经尔所刹那。有说。不然。如我义者。如二壮夫执挽众多迦尸细缕。有一壮士以至那国百练刚刀捷疾而断。随尔所缕断经尔所刹那。有说。犹麁非刹那量。实刹那量。世尊不说。云何知然。如契经说。有一苾刍来诣佛所。顶礼双足却住一面。白世尊言。寿行云何。速疾生灭。佛言。我能宣说汝不能知。苾刍言。颇有譬喻能显示不。佛言。有今为汝说。譬如四善射夫各执弓箭。相背攒立欲射四方。有一捷夫来语之曰。汝等今可一时放箭。我能遍接俱令不堕。于意云何。此捷疾不。苾刍白佛。甚疾。世尊。佛言。彼人捷疾不及地行药叉。地行捷疾不及空行药叉。空行捷疾不及四大王众天。彼天捷疾不及日月轮。二轮捷疾不及坚行天子。此是导引日月轮车者。此等诸天展转捷疾寿行生灭捷疾于彼。刹那流转无有暂停。由此故知世尊不说实刹那量。问何故世尊不为他说实刹那量。答无有有情堪能知故。问岂舍利子亦不知耶。答彼虽能知而于彼无用是故不说。佛不空说法故。

一岁有十二月。昼夜增减略为二时。由减及增各六月故。然昼与夜增减相违。虽各二时而无四位。昼夜增减各一腊缚。月则各一牟呼栗多。三十牟呼栗多成一昼夜。于中昼夜多少四类不同。增位极长不过十八。减位极短唯有十二。昼夜停位各有十五。谓羯栗底迦月白半第八日。昼夜各十五牟呼栗多。从此以后昼减夜增各一腊缚。至末伽始罗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六牟呼栗多。昼十四至报沙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七昼十三。至磨伽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八昼十二。从此以后夜减昼增各一腊缚。至颇勒窭那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七昼十三。至制怛罗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六昼十四。至吠舍佉月白半第八日。昼夜各十五。从此以后夜减昼增各一腊缚。至誓瑟搋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四昼十六。至阿沙茶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三昼十七。至室罗筏拏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二昼十八。从此以后昼减夜增各一腊缚。至婆达罗钵陀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三昼十七。至阿湿缚庾阇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四昼十六。如是复至羯栗底迦月白半第八日。昼夜停等。是名略说时之分齐。

问彼极微量复云何知。答应知极微是最细色不可断截破坏贯穿不可取舍乘履抟掣。非长非短。非方非圆。非正不正。非高非下。无有细分不可分析。不可覩见。不可听闻。不可嗅甞。不可摩触故说极微。是最细色。此七极微成一微尘。是眼眼识所取色中最微细者。此唯三种眼见。一天眼。二转轮王眼。三住后有菩萨眼。七微尘成一铜尘。有说。此七成一水尘。七铜尘成一水尘。有说。此七成一铜尘。七水尘成一兔毫尘。有说。七铜尘成一兔毫尘。七兔毫尘成一羊毛尘。七羊毛尘成一牛毛尘。七牛毛尘成一向游尘。七向游尘成一虮。七虮成一虱。七虱成一穬麦。七穬麦成指一节。二十四指节成一肘。四肘为一弓。去村五百弓。名阿练若处。从此已去名边远处。则五百弓成摩揭陀国一俱卢舍。成北方半俱卢舍。所以者何。摩揭陀国其地平正去村虽近而不闻声。北方高下远犹声及。是故北方俱卢舍大。八俱卢舍成一踰缮那。赡部洲人身长三肘半。或有过者。毗提诃人身长八肘。瞿陀尼人身长十六肘。俱卢洲人身长三十二肘。四大王众天身长俱卢舍四分之一。三十三天身长半俱卢舍。天帝释身长一俱卢舍。夜摩天身长。俱卢舍四分之三。覩史多天身长俱卢舍。乐变化天身长俱卢舍。及俱卢舍四分之一。他化自在天身长俱卢舍半。梵众天身长半踰缮那。梵辅天身长一踰缮那。大梵天身长一踰缮那半。少光天身长二踰缮那。无量光天身长四踰缮那。极光净天身长八踰缮那。少净天身长十六踰缮那。无量净天身长三十二踰缮那。遍净天身长六十四踰缮那。无云天身长百二十五踰缮那。福生天身长二百五十踰缮那。广果天身长五百踰缮那。无想天身亦尔。无烦天身长千踰缮那。无热天身长二千踰缮那。善现天身长四千踰缮那。善见天身长八千踰缮那。阿迦腻瑟搋天身长十六千踰缮那。如是名为色之分齐。颇有法四缘生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说缘无实者意显诸缘性皆是实有故作斯论。从缘生法有三种。一色。二心心所法。三心不相应行。色复有三。谓善染污无覆无记。心心所法心不相应行亦尔。此中善色。及异熟所不摄。无覆无记色生时一缘一少分。于此有作用。一缘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缘。则同类因。则此灭时一缘一少分。于此有作用。一缘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缘。则俱有因。染污色生时。一缘一少分。于此有作用。一缘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缘。则同类因遍行因。则此灭时一缘一少分。于此有作用。一缘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缘。则俱有因。异熟色生时一缘一少分。于此有作用。一缘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缘。则同类因异熟因。则此灭时一缘一少分。于此有作用。一缘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缘。则俱有因。善心心所法及异熟所不摄。无覆无记心心所法生时。二缘一少分。于此有作用。二缘者增上等无间。一少分者。因缘。则同类因。则此灭时二缘一少分。于此有作用。二缘者增上所缘。一少分者因缘。则俱有因相应因。染污心心所法生时。二缘一少分。于此有作用。二缘者。增上等无间。一少分者。因缘。则同类因遍行因。则此灭时二缘一少分。于此有作用。二缘者增上所缘。一少分者。因缘则俱有因相应因。异熟心心所法生时。二缘一少分。于此有作用。二缘者。增上等无间。一少分者。因缘则同类因异熟因。则此灭时二缘一少分。于此有作用。二缘者。增上所缘。一少分者因缘。则俱有因相应因。善心不相应行中无想等至。灭尽等至生时。二缘一少分。于此有作用。二缘者。增上等无间。一少分者因缘。则同类因。则此灭时一缘一少分。于此有作用。一缘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缘。则俱有因。余善及异熟所不摄。无覆无记心不相应行生时。一缘一少分。于此有作用。一缘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缘。则同类因。则此灭时一缘一少分。于此有作用。一缘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缘。则俱有因。染污心不相应行生时。一缘一少分。于此有作用。一缘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缘。则同类因遍行因。则此灭时一缘一少分。于此有作用。一缘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缘则俱有因。异熟心不相应行生时。一缘一少分。于此有作用。一缘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缘。则同类因异熟因。则此灭时一缘一少分。于此有作用。一缘者增上。一少分者因缘。则俱有因。是谓此处略毗婆沙颇有法四缘生耶。答有。谓一切心心所法。问此法生时但由二缘半。于此有作用。云何乃说四缘生耶。答生位灭位合说四缘。起未已灭总名生故。问生时灭时各二缘半。若合说者应有五缘。何故说四。答依种类说不过四故。谓一缘唯于生时作用。一缘唯于灭时作用。二缘通于二时作用故合说四。颇有法三缘生耶。答有。谓无想等至灭尽等至。问此法生时但由二缘半。于此有作用。云何乃说三缘生耶。答生位灭位合说三缘。起未已灭总名生故。问此于生时有二缘半。灭时有一缘半。若合说者应有四缘。何故说三。答依种类说不过三故。谓一缘唯于生时作用。二缘通于二时作用故合说三。颇有法二缘生耶。答有。谓除无想灭尽等至。诸余心不相应行。及一切色。问此法生时但由一缘半。于此有作用。云何乃说二缘生耶。答生位灭位合说二缘。起未已灭总名生故。问此于生时有一缘半。灭时有一缘半。应有三缘。何故说二。答依种类说不过二故。谓二缘俱于生时灭时有作用故。颇有法一缘生耶。答无。所以者何。诸有为法性羸劣故。不自依故。依止他故。无作用故。不自在故。彼有为法最极少者。谓一刹那。一极微。法生位灭位除其自体。余一切法为增上缘。于灭位中生等为彼俱有因故。说为因缘。由此定无一缘生者。

此中因缘摄一切有为法。等无间缘摄过去现在。除阿罗汉最后心聚。余心心所法。所缘缘增上缘。摄一切法。又因缘摄五蕴。等无间缘。摄无色四蕴少分。所缘缘增上缘。摄五蕴及非蕴。又因缘摄三世。等无间缘摄二世少分。所缘缘增上缘。摄三世及非世。问如是四缘谁胜谁劣。有说。因缘胜余劣。以因增长有生灭故。有说。等无间缘胜余劣。以能开闢圣道门故。有说。所缘缘胜余劣。诸心心所所依仗故。有说。增上缘胜余劣。诸法生灭皆不障故。如是说者。皆胜皆劣功能差别故。问谛与忍智为所缘缘。于与三乘谁为亲胜答无偏亲胜如豆聚等。但由忍智上中下故。施设所缘有三差别。如三力士射坚洛叉。摩诃诺健那中而不破。钵罗塞建提。破而不度。那罗延箭。破已直度更穿余物。非彼洛叉有坚软异。但由射者势力不同。故说洛叉亦有差别。

问何缘阙故便般涅槃。有说。因缘流转生死由因缘力。因缘断故生死则断。有说。等无间缘。以阿罗汉后心不续便涅槃故。有说。所缘缘。以诸尔焰不起此后心心所法便涅槃故。有说。增上缘。以阿罗汉最后心后无不障碍便断绝故。如是说者。四缘阙故而般涅槃。以涅槃时四缘摄法。于彼相续皆无作用。便般涅槃。

云何因相应法。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愚于相应法者执相应法体非实有。显相应法体是实有。故作斯论。于此义中有作是说。此中但依一因作论。谓相应因。由此中说相应言故。依彼意趣释此文者。云何因相应法。答一切心心所法。此是相应因自体法。与相应因自体法相应故名因相应。云何因不相应法。答色无为心不相应行。问色等既非相应因。自体如何乃说因不相应。答色等虽非相应因自体。而与相应因自体不相应故说为因不相应。斯有何失。云何因相应因不相应法。答则心心所法少分因相应。少分因不相应。少分因相应者。谓自于他。少分因不相应者。谓自于自。云何非因相应。非因不相应法。答则心心所法少分非因相应。少分非因不相应。少分非因相应者。谓自于自。少分非因不相应者。谓自于他。有说。此中依二因作论谓相应因俱有因。由此二因恒与彼法不相离故。有说。此中依三因作论。谓相应因俱有因同类因。由此三因通三性故。有说。此中依四因作论。除同类因遍行因。由此四因通三世故。有说。此中依五因作论。除能作因。以通无为非亲胜故。有说。此中依六因作论。由此所说因言总故。然相应法或有具作六因自体。或有但作五因自体。或有但作四因自体。何等具作六因自体。谓不善遍行心心所法。何等但作五因自体。谓不善非遍行心心所法。若有覆无记遍行心心所法。若善有漏心心所法。何等但作四因自体。谓有覆无记非遍行心心所法。若无覆无记心心所法。若无漏心心所法。依彼意趣释此文者。云何因相应法。答一切心心所法。谓六因自体法。与六因自体法相应。五因自体法。与五因自体法相应。四因自体法。与四因自体法相应故。名因相应。后三问答准前应知。

云何缘有缘法。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愚于所缘缘性执所缘缘非实有法者意显所缘缘体是实有故作斯论。云何缘有缘法。答若意识并相应法。缘心心所法。由有所缘法。为此所缘故。说此为缘有缘法。如明眼者见明眼人。彼明眼人复有所见。缘有缘法应知亦尔。云何缘无缘法。答五识身并相应法。若意识并相应法。缘色无为心不相应行。由无所缘法为此所缘故。说此为缘无缘法。如明眼者见生盲人。彼生盲人更无所见。缘无缘法应知亦尔。云何缘有缘缘无缘法。答若意识并相应法。缘心心所法。及色无为心不相应行。由有所缘无所缘法。为此所缘故。说此为缘有缘缘无缘法。如明眼者见明眼人及生盲人。彼明眼人复有所见。彼生盲人更无所见。缘有缘缘无缘法应知亦尔。有余。谓此第三句义。则合初二更无异体。此不应理。与本论相违故。如本论说。缘有缘法是有为。缘随眠随增。缘无缘法是一切随眠随增。缘有缘缘无缘法是有为缘随眠随增。非缘有缘非缘无缘法。是有漏缘随眠随增。然有意识并相应法。一刹那顷总缘有缘及无缘法。是故如前所说者好。云何非缘有缘非缘无缘法。答色无为心不相应行。由此法不缘有所缘无所缘法故说此为非缘有缘非缘无缘法。如生盲人都无所见。此亦如是。

如世尊说。内无色想观外色。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分别契经义故。如契经说。内无色想观外色。虽作是说而不分别。云何内无色想观外色。乃至广说。今欲分别。故作斯论。云何内无色想观外色耶。答谓有苾刍起如是胜解。今我此身将死。已死将上舆。已上舆将往塚间。已往塚间将置地。已置地将为种种虫食。已为种种虫食。彼于最后不见内身。唯见外虫。是名内无色想观外色。谓彼由先多胜解。力不见身相。但见违逆损害内身外诸虫相。复有苾刍起如是胜解。今我此身将死。已死将上舆。已上舆将往塚间。已往塚间将置薪[卄/积]。已置薪[卄/积]将为火焚。已为火焚彼于最后不见内身。唯见外火。是名内无色想观外色。谓彼由先多胜解力。不见身相。但见违逆损害内身外诸火相。复有苾刍起如是胜解。今我此身。甚为虚伪。如雪或雪抟。如沙糖或沙糖抟。如生熟酥或生熟酥抟。将为火炙。已为火炙将融销。已融销。彼于最后不见内身唯见外火。是名内无色想观外色。谓彼由先多胜解力。不见身相。但见违逆损害内身外诸火相。此中如雪或雪抟者。谓北方诸瑜伽师。如沙糖或沙糖抟者。谓南方诸瑜伽师。如生熟酥或生熟酥抟者。谓一切处诸瑜伽师。问若时作内无色想则时观外色耶。为尔时但观外色。不作内无色想耶。设尔何过。若时作内无色想。则时观外色者。云何一觉不作二解差别解耶。如是一觉便成多体。若尔时但观外色。不作内无色想者。此文所说内无色想观外色复云何通答应说。尔时但观外色。不作内无色想。问若尔此文所说内无色想观外色当云何通。答依瑜伽师意乐而说。谓观行者有如是意乐。我当内无色想观外色随彼而说。然于尔时唯观外色。有说。依彼先时分别行相故作是说。谓瑜伽师先起如是分别行相。我当如是如是作内无色想观外色观。及修观时唯观外色。有说。此文依修加行成满时说。谓内无色想者。说此善根加行时。观外色者。说此善根成满时。非于一时有二种解。有说。此文依义至说。谓若内无色想义至观外色。若观外色义至内无色想。非于一觉有二种解。有说。内无色想者。说所依观外色者。说所缘。非于所缘俱起二解。有余师说。若时作内无色想。则时亦观外色。问若尔云何一觉不作二解差别解耶。答虽作二解而不相违故无有失。此不应理。有无二相互相违故。是故如前所说者好。

如世尊说。有除色想。乃至广说。问何故复作此论。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有说。为欲分别契经义故。谓契经中说除色想。而不广辩。今欲辩之故作斯论。云何除色想耶。答谓有苾刍起如是胜解。今我此身将死。已死将上舆。已上舆将往塚间。已往塚间将置地。已置地将为种种虫食。已为种种虫食。此种种虫将散。已散。彼于最后不见自身。亦不见虫。是名除色想。谓彼由先多胜解力不见身相。亦复不见违害内身外诸虫相。复有苾刍起如是胜解。今我此身将死。已死将上舆。已上舆将往塚间。已往塚间将置薪[卄/积]。已置薪[卄/积]将为火焚。已为火焚此焚尸火将灭。已灭。彼于最后不见自身。亦不见火。是名除色想。谓彼由先多胜解力不见身相。亦复不见违害内身外诸火相。复有苾刍起如是胜解。今我此身甚为虚伪。如雪或雪抟。如沙糖或沙糖抟。如生熟酥或生熟酥抟。将为火炙。已为火炙将融销。已融销。此能销火将灭。已灭。彼于最后不见自身。亦不见火。是名除色想。谓彼由先多胜解力不见身相。亦复不见违害内身外诸火相。如雪抟等三种譬喻。随方差别如前应知。

问彼瑜伽师何处曾见如是诸相。而今观耶。答由彼曾与同梵行者作瞻病人。曾见苾刍大种乖适。断诸饮食呻吟苦痛。虽加医药转复增剧。乃至渐困暴汗交流。喘息奔急须臾命尽。为缚床舆安置其尸。同学悲酸送至葬所。若所至处薪难得者。便置坑中悒然舍去。后日重往见彼尸骸。已为狐狼鵄枭鵰鹫乌鹊饿狗之所噉食。须臾远观骨肉都尽。倐忽四散其处寂然。若处柴薪易可得者。便积薪木安置其尸。以火焚之俄顷皆尽。须臾火灭寂无所有。彼瑜伽师善取如是种种相已。疾还所住洗足敷座。结跏趺坐调直身心。令无热恼远离诸盖。有所堪能忆念先时。所取诸相以胜解力想见己身。次第有前所见众相。若不曾作瞻养病人。彼于一时见雪抟等渐次为火之所销融。乃至后时都无所见。取是相已。以胜解力想见己身。次第有前所见众相。由此缘故诸瑜伽师。于其自身起斯胜解。问如是观察分位不同。于诸观门何等所摄。答是除色想及此加行。并此加行。加行所摄。谓不见身不见虫火此最后位除色想摄。若不见身而见虫火。是除色想加行所摄。若犹见身亦见虫火。是此加行。加行所摄。有作是说。是除色想及第二初解脱所摄。谓不见身不见虫火。是除色想。若不见身而见虫火。是第二解脱。若犹见身亦见虫火。是初解脱。有余师说。显三善根。谓不见身不见虫火。此显上品。若不见身而见虫火。此显中品。若犹见身亦见虫火。此显下品。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六

 

上篇: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下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阿毗昙心论

阿毗昙心论卷第一 尊者法胜造 晋太元元年僧伽提婆共惠...

阿毗昙毗婆沙论

毗婆沙序 释道挻作 毗婆沙者。盖是三藏之指归。九部之...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卷上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一 尊者大目乾连造 三藏法师玄奘...

游心安乐道

游心安乐道 释元晓撰 游心安乐,略开七门:初、述教起...

私呵昧经

私呵昧经(一名菩萨道树)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 闻如是:...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

大明度经

大明度经卷第一 南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行品第一 闻如...

宏智禅师广录

天童觉和尚语录序 余顽愚拙疎无所可用。独于世味澹薄...

诸法无行经

诸法无行经卷上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

【注音版】佛说木槵经

佛说木槵经...

【注音版】思益梵天所问经

思益梵天所问经...

天台八教大意

天台八教大意 隋天台沙门灌顶撰 前佛后佛。自行化他。...

为什么会生不孝顺孩子

问: 我非常用心栽培我的儿女,可是儿女偏偏都很坏,...

修悟兼顾莲品上上

在通途教理当中,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一...

惑业未尽的高僧也难出轮回

历代开悟而没有了生死的,他就必然要轮转。有可靠的资...

听与声即如来藏性

我们看第二段,明听与声即藏性。 听,是一个内处;声,...

恶口的过患

一天,佛陀为大众开示摩耶夫人的宿世因缘。佛陀说:无...

怎样判断自己对净土的信心

问: 怎样判断自己是真信还是假信? 大安法师答: 其...

大安法师:寺院办超度,是否捐钱多功德就大

问: 有些寺院办超度大法会,分内堂外堂,里面收费千...

李炳南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一、乱世学佛,皈依印光大师 李炳南(18901986)居士,...

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做到口和无诤

生活和职场里难免有不少纷争,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

修净土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问: 修净土的人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

要趁身体强壮之时办往生大事

唯有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净土,才是究竟脱离轮回的捷径。...

【佛学漫画】药王孙思邈

他被尊为药王,把慈悲心发挥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