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五十三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五十三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根蕴第六中等心纳息第四之三

问此中何者是想。何者是微细。何者是微微。有说。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是想。无所有处是微细。非想非非想处是微微。有说。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是想。非想非非想处是微细。若心心所法为等无间缘。入灭尽定是微微。有说。非想非非想处亦是想。亦是微细。亦是微微。所以者何。非想非非想处。有上中下。上者是想。中者是微细。下者是微微。问若俱一地有何差别。有说名则差别。谓此名为想。此名微细。此名微微。有说。品亦差别。谓上者名想。中者是微细。下者是微微。有说。想微细现在前时能修未来圣道。微微现在前时不修。有说。想微细现在前时四念住随一现在修。未来四。微微现在前时。法念住现在修。未来三。除身念住。有说。想微细有曾得。有未曾得。微微唯未曾得。

问此中因论生论何故入灭定心。通曾得未曾得。出灭定心唯曾得耶。答入定心多加行用功力。极作意起故。通曾得未曾得。出定心与上相违故唯曾得。有说。入定心能策励增益发起于定故。通曾得未曾得。出定心与此相违故唯曾得。有说。入定心唯有漏故。通曾得未曾得。出定心通有漏无漏故唯曾得。问此中因论生论何故入定心唯有漏。出定心通有漏无漏。答入定心随顺心断故唯有漏。由此心不坚不强。无势力久住。不令余心无间而起。如朽败种故于心断极为随顺。出定心与此相违。故通有漏无漏。有说。入定心以定为寂静非无漏道。以有为寂静故唯有漏。有说。以此定是次第定。从非想非非想地心无间而起。圣道极至无所有处故。入定心唯是有漏。

问入灭定心为何所缘。出灭定心为何所缘。答入定心缘定。出心亦尔。问若入定心缘定。出心亦尔者云何不入时则出。出时则入耶。答入定时期心欲入。出定时期心欲出。由期心故无有错乱。又入定心缘未来定。出定心缘过去定。由所缘故亦无错乱。问若入定心缘未来定者。为缘几许未来定耶。有说。但缘初刹那定。有说。通缘应相续起者。评曰应说此入定心。缘未来定。而不可说缘何刹那。不缘何刹那。以未来定有多刹那未有先后。杂乱住故。问若出定心缘过去定。为缘几许过去定耶。答有说。但缘最后刹那定。有说。通缘曾相续起者评曰。应说此出定心缘过去定。而不可说缘何刹那。不缘何刹那。以过去定有多刹那相杂住故。

问入灭尽定时。灭何等心心所法。为过去为未来。为现在。若过去者过去已灭。复何所灭。若未来者未来未至。云何可灭。若现在者现在不住。复云何灭。设非定力亦自灭故。答应作是说。灭于未来。问未来未至云何可灭。答住现在世。遮于未来心心所法。令不相续故说为灭。如断城路闭门。竪幢不令人入出。说名除寇。此亦如是。有说。通灭未来现在。问现必不住。复云何灭。设非定力亦自灭故。答先现在世心心所法。令有缘法续起而灭。今现在世心心所法。不令有缘法续起而灭。此由谁力。所谓定灭。问出灭定时。何等心心所法现在前耶。有作是说。先所遮止住未来世心心所法。今现在前。有余师说。余未来世心心所法今现在前。先所遮止住不生法不可复起。评曰。应说起未来世心心所法。而不可说起何等。不起何等。以未来世有多刹那。未有先后杂乱住故。问灭尽定有得过去修未来耶。有说。此定无得过去及修未来。如天眼耳。若作是说。无得过去修未来者。彼说定初刹那唯成就现在定。余刹那成就过去现在。出此定已唯成就过去。有说。此定有得过去及修未来。如他心智宿住智等。若作是说。有得过去未来修者。彼说定初刹那成就未来现在定。余刹那成就三世。出此定已成就过去未来。如是说者。应如初说。若谓此定有得过去修未来者。退此定已后还起时。应说还得先所得者。而实此定退复起时。名得未曾得定。如不犯重而还家者。后更出家名得未曾得戒。彼亦如是。问此灭定何处起。答在欲色界非无色界。若初起唯欲界。若此起已于此定退命终生色界中。由串习力复能现起。余者不能。云何知然。如契经说。尊者舍利子告苾刍众言。若苾刍戒定慧具足者。能数数入出灭受想定。彼于现法及将死时。若不能辨如来圣旨。命终超段食天处。生在意成身天中。于彼复能数数入出灭想受定。斯有是处应如实知。时具寿邬陀夷。在彼会坐。语尊者舍利子言。彼苾刍生意成身天。能数入出灭想受定无有是处第二第三亦如是说。问何故具寿邬陀夷再三违逆尊者舍利子。答彼之所疑非无处所。彼作是念。得此定者必已离无所有处染。命终应生非想非非想处。于彼必无起此定理。又彼不了舍利子意。是故现前再三违逆。问舍利子有何意趣。彼具寿云何不了。答舍利子说生色界者。邬陀夷说生无色界者。舍利子说退者。邬陀夷说不退者。由此不了故三违之。问尊者何故不开悟彼。而致重违逆耶。答尊者念言。谁能开悟如是愚执自是者耶。有说。尊者念欲开悟。由再三违逆故彼意便止。如箭喻经说。有众多增上慢苾刍。于佛前各自赞美。我生已尽。乃至广说。佛时欲为说断慢法。由诸苾刍自赞不止故彼心便息。世尊具足普缘大悲。尚于慢人说法心息。何况尊者舍利子耶。有说。尊者作如是念。此所论事必闻于佛。佛当以此呵邬陀夷及阿难陀。当使此诫经历千载。令无智者不敢违于智人所说。尊者复念。如是苾刍于大众中再三违我竟。无同梵行者随喜我之所说。今应诣佛决判此事。念已则时往至佛所。顶礼双足退坐一面。告苾刍众若苾刍戒定慧具。乃至广说。时邬陀夷亦在彼会。复作如上违逆之言。尊者尔时作如是念。彼故于大师所违反我说。又无同梵行苾刍称赞于我。我于今者唯应默然。时舍利子便默然住。尔时佛告邬陀夷曰。汝以何等为意成身天。岂不欲说非想非非想处耶。彼答如是。世尊告曰。汝是愚人盲无慧眼。云何与上座苾刍论甚深阿毗达磨。佛于尔时现前呵责邬陀夷已。复责具寿阿难陀言。汝见愚人触恼上座。何缘舍置曾不呵止。世尊尔时呵责是已。便入静室宴寂而住。问邬陀夷有过故。世尊呵之。彼阿难陀何过被责。答邬陀夷是阿难陀共住弟子。故佛责以不善教诲。复次邬陀夷是阿难陀摄徒众者。故佛诃其不如法告示。复次尊者阿难陀是佛摄徒众者。故佛责曰。汝何不知如法说者。非法说者。复次诸对法者所说甚深。非多人所知。唯除佛及舍利子。阿难亦以多闻力知故。佛责曰。汝知此义何不称赞上座所说以摄受法朋耶。由此等缘故佛呵责。以是义故知灭尽定欲界初起。退生色界复能现前。余不能起。

问何故生色界中。能初起静虑无色而非灭定耶。答静虑由三缘故初起。一由因力。二由业力。三由法尔力。由因力者。谓于余生曾近起灭此静虑故。由业力者。谓彼地顺决定受业。已造作增长将与果故。由法尔力者。谓世界坏时下地有情必生上故。无色由二缘故初起。一由因力。二由业力。由因力者。谓余生中曾近起灭此无色故。由业力者。谓彼地顺决定受业。已造作增长将与果故。不由法尔力。第四静虑以上无世界坏故。灭尽定由一缘故初起。谓由说力唯欲界中有佛说故。能起现前不由因力。以余生中未曾起灭此灭定故。不由业力以此定非业性故。不由法尔力。以无色中无世界坏故。问何故生欲色界能起灭定。非无色界耶。答命根依二法转。一色。二心。此定无心断心起故。生欲色界起此定时。心虽断而命根依色转。生无色界色虽断而命根依心转。若生彼起此定者色心俱无。命根无依故应断。是应名死。非谓入定。是故生彼界不起。问退此定已命终生下三无色不。有说。不生。所以者何。退此定已容生二处。一能起此定处。二受此定异熟处。色界虽非受此定异熟处。而是能起此定处。非想非非想处虽非能起此定处。而是受此定异熟处下三无色二事俱无故。退此定无容生彼。有说。亦生。然生彼者不名身证及俱解脱。若作是说则为善通毗木差罗所说。如说。身证于净四无色定。或成就一。或成就四。云何一。谓生非想非非想处。云何四。谓生欲色界。如身证俱解脱亦尔。下三无色。必不成就灭尽定故不得二名。评曰。应知此中初说为善。

问住灭尽定得经几时。答欲界有情诸根大种由段食住。若久在定则在定时身虽无损后出定时身便散坏。故住此定但应少时。极久不得过七昼夜。段食尽故。云何知然。曾闻于一僧伽蓝中。有一苾刍得灭尽定。食时将至。着衣持钵诣食堂中。是日打揵穉少晚。彼苾刍以精勤故。便作是念。我何为空过。此时不修于善遂不观后际。则立誓愿入于灭定。乃至打揵穉当出时。彼僧伽蓝有难事起。诸苾刍等散往他处。经于三月难事方解。苾刍还集僧伽蓝中。才打揵穉。彼苾刍从定而出则便命终。复有一苾刍得灭尽定。而常乞食。于日初分着衣持钵方欲诣村。遇天大雨恐坏衣色少时停住。则作是念。我何为空过。此时不修于善遂不观后际。则立誓愿入于灭定。乃至雨止当出。有说。尔时雨经半月。有说。一月其雨方止。彼从定出则便命终。由此故知生于欲界。若久在定则在定时身虽无损后出定时身便散坏。故住此定但应少时极久不得过七昼夜。色界有情诸根大种不由段食之所任持故。住此定或经半劫。或经一劫或复过此。问若有苾刍不立誓愿入灭尽定。云何当出。答法尔应出。如有心定。又彼苾刍或欲饮食。或欲便利。以彼在定虽不为损出则致患故。由此因必应出定。问异生能入灭尽定不。尊者世友说。不能入。契经说。为圣者定故。若异生能入者亦应名异生定有说。异生必欣上地离下地染。如尺蠖虫。非想非非想处无上地可欣故。诸异生不能离彼染。若不离彼见所断染。必无有能入灭尽定。故诸异生不能入此定。有说。异生如如入定则如是如是身心安息。由安息故加行慢缓。是以不能入灭尽定。大德说曰。异生不能入灭尽定。以诸异生如如入定则如是如是我见坚牢。怖边际灭起深坑想。是故不能入灭尽定。

问菩萨为入灭尽定不。尊者世友说不能入。契经说。为圣者定故。若菩萨能入者亦应名异生定。有说。菩萨必欣上地离下地染。如尺蠖虫。广说如前。有说。菩萨能入此定。以诸菩萨求一切智。于一切处皆悉寻求。若当不能入此定者何名寻求一切处耶。大德说曰。菩萨不能入灭尽定以诸菩萨虽伏我见不怖边际灭。不起深坑想。而欲广修般罗若故。于灭尽定心不乐入。勿令般若有断有碍故。虽有能而不现入。此说菩萨未入圣位。

问已知菩萨前众同分中未曾起灭定。后众同分中为先起灭定。后证无上正等菩提为先证无上正等菩提。后起灭定。若先起灭定者。云何名为不起意乐。云何非起不同分心。云何名三十四心刹那得一切智。若先证无上正等菩提者。云何菩萨名满学者。云何得尽智时名善办所作。云何尽智起已名俱解脱。答外国诸师作如是说一切菩萨先起灭尽定。后证无上正等菩提。问云何名为不起意乐。答彼说一切菩萨先离无所有处染。起如是决定意乐。我当不起于座依第四静虑入正性离生。得不还果起灭尽定。证于无上正等菩提。如所思惟后皆证得。由此故说不起意乐。问云何非起不同分心。答彼说谁言菩萨不起不同分心。然菩萨有不同分心。设有此言亦不违理。不违所立本意乐故。问云何说三十四心刹那得一切智。答彼说此依无漏心说。不论入出灭尽定心。迦湿弥罗国毗婆沙师说。一切菩萨先证无上正等菩提后起灭尽定。问云何菩萨名满学者。答此依根满果满而说。不说定满。斯有何过。问云何得尽智时名善办所作。答解脱障。有说。以下无智为体。有说。于定不自在为体。有说。诸定不得为体。若说以下无智为体者。世尊得尽智时已断一切无智。已生彼对治智由此故名解脱障断。若说于定不自在为体者。彼说世尊得尽智时于一切静虑解脱等持等至。若入若出皆得自在。由此故名解脱障断。若说诸定不得为体者。彼说世尊得尽智时。已得一切静虑解脱等持等至。由此故名解脱障断。是故得说善办所作。问云何尽智起已名俱解脱。答已得彼定入出心故名俱解脱非得定体则由此理名离染得。后时不由加行起故。是以菩萨三十四心刹那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云何名为三十四心刹那。谓菩萨先离无所有处染。后依第四静虑。入正性离生。于见道中有十五心刹那。道类智时为第十六则此名断有顶加行。离非想非非想处染。复有九无间道九解脱道。是名三十四心刹那。菩萨依此证无上觉。

如契经说。毗舍佉邬波索迦。诣达磨阵那苾刍尼所。问言。圣者诸苾刍等。念何当言入灭尽定。苾刍尼告毗舍佉言。诸苾刍等入灭定时。终不念言我今入灭定或复当入。然由先时调练心故。心转微细随顺趣入。问将欲入灭定时。先敷绳床次洗足已结跏趺坐端身系念。后便入定。于此中间岂不作念我今入灭定或复当入。答远加行中虽有此念。而从欲界善心无间入初静虑。乃至渐次入灭尽定。于此隣近加行位中。必不念言我今入灭定或复当入复问。圣者诸苾刍等。念何当言出灭尽定。苾刍尼告毗舍佉言。诸苾刍等出灭定时。终不念言我今出灭定或复当出。然彼身命六处为缘。及本要期出灭尽定。或由饥渴便利所恼。在定虽不为损出则作患故。彼法尔出于灭定。又问。圣者诸苾刍等入灭定时。先灭何法。身行耶。语行耶。意行耶。苾刍尼言。诸苾刍等入灭定时。先灭语行。次身行。后意行。问入灭定时灭意行可尔。身语行云何。谓从初静虑入第二静虑时语行已灭。从第三静虑入第四静虑时身行已灭。如何方说入灭定时灭身语行。答入灭定时有远有近。远灭身语行。近灭意行。又从入初静虑。乃至入非想非非想处。皆名入灭定时。为入灭定起。此诸地现在前故。是故无过。复问圣者诸苾刍等出灭定时。先起何法。身行耶。语行耶。意行耶。苾刍尼言。诸苾刍等出灭定时。先起意行。次身行。后语行。问出灭定时起意行可尔。身语行云何。谓从第四静虑入第三静虑时身行方起。从第二静虑入初静虑时语行方起。如何可说出灭定时起身语行。答出灭定时有近有远。近起意行。远起身语行。又从灭定起。乃至入初静虑。皆名出灭定时。复问。圣者诸苾刍等出灭定时。其心何所随顺。何所转近。何所垂入。苾刍尼言。诸苾刍等出灭定时。其心随顺离。转近离。垂入离。问此中说何法名离。有说。灭定名离。若作是说灭定名离者。彼说若世俗心出则二缘故。其心随顺离。转近离。垂入离。谓意乐故及所缘故。若无漏心出。苦集智相应者。则一缘故其心随顺离。转近离。垂入离。谓所缘故。非意乐故。若灭道智相应者。则其心非意乐故。非所缘故。随顺离。转近离。垂入离。有说。涅槃名离。若作是说涅槃名离者。彼说若世俗心出则其心非意乐故。非所缘故。随顺离。转近离。垂入离。若无漏心出苦集。道智相应者则一缘故其心随顺离。转近离。垂入离。谓意乐故。非所缘故。若灭智相应者则二缘故。其心随顺离。转近离垂入离。谓意乐故。及所缘故。有说。灭定涅槃名离。若作是说灭定涅槃名离者。彼说若世俗心出及无漏心出。苦集灭智相应者。总而言之则二缘故。其心随顺离。转近离。垂入离。谓意乐故及所缘故。若道智相应者则一缘故。其心随顺离。转近离。垂入离。谓意乐故非所缘故。

又问。圣者诸苾刍等出灭定时。为触几触。苾刍尼告毗舍佉言。触三种触。一不动触。二无所有触。三无相触。问如是三触有何差别。尊者世友作如是说。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是不动触。无所有处。是无所有触。非想非非想处。是无相触。有说。空是不动触。无愿是无所有触。无相是无相触。有说。无漏无所有处。缘涅槃者具名三触。谓无漏故名不动触。无所有处摄故名无所有触。缘涅槃故名无相触。大德说曰。诸苾刍等出灭定时。若起非想非非想处心不起余。不同分心当言触无相触。若起无所有处不同分心。当言触无所有触。若起识无边处不同分心。当言触不动触。由此理趣余五有想定应知亦尔。谓空无边处及四静虑。由此次第入灭定不。则由此出由此次第出灭定不。则由此入。如由此次第而睡不。则由此觉。由此次第而觉不。则由此睡彼亦如是。

如说。由得依住此灭定故不受当来生老死苦。不起彼集。问灭定不能断诸烦恼。云何得有如是说耶。答应观此中所说意趣。谓诸有学出灭定已作是思惟。此灭定中心心所法。暂灭暂息须臾不行。尚有如是寂静微妙。何况涅槃。有为诸行永灭永息究竟不行。由此为先断余烦恼。灭相续蕴入无余依涅槃界。若诸无学出灭定已作是思惟。广说乃至由此为先灭相续蕴入无余依涅槃界依此密意故作是说。非谓灭定能断烦恼。

施设论说。有作愿入灭定。不作愿出。有作愿出灭定。不作愿入。有作愿入灭定亦作愿出。有不作愿入灭定不作愿出。此中作愿入灭定不作愿出者。谓如有一作是愿言。我当入灭定。不作是愿。我当出灭定。四有想定随一现前。彼入灭定从灭定出。四有想定随一现前。作愿出灭定。不作愿入者。谓如有一不作愿言。我当入灭定。而作是愿。我当出灭定。四有想定随一现前。彼入灭定从灭定出。四有想定随一现前。作愿入灭定。亦作愿出者。谓如有一作是愿言。我当入灭定。亦作是愿。我当出灭定。四有想定随一现前。彼入灭定从灭定出。四有想定随一现前。不作愿入灭定。不作愿出者。谓如有一不作愿言。我当入灭定。亦不作愿我当出灭定。四有想定随一现前彼入灭定从灭定出。四有想定随一现前。问作愿入出及唯作愿入者是事可尔。以入定者必当出故。不作愿入出。及唯作愿出者。云何可尔。非不欲入而入定故。答此中一切皆欲入定。皆欲出定。然依入出定心有自在不自在故作是说。谓有于入定心得自在非出定心。彼作愿出定不作愿入。有于出定心得自在非入定心。彼作愿入定不作愿出。有于入出定心俱得自在。彼不作愿入定亦不作愿出。有于入出定心俱不自在。彼作愿入定亦作愿出。问四有想定何者是耶。答四无色定。问何故出灭定时但说起四无色定。答以四无色定于出灭定时。可作逆次出逆超出故。谓若以非想非非想处心出灭定者。彼若则起无所有处心是逆次出。若则起识无边处心是逆超出。若以无所有处心出灭定者彼若则起识无边处心是逆次出。若则起空无边处心是逆超出。是故但说四无色定。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五十三

 

上篇: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下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萨婆多宗五事论

萨婆多宗五事论 大番国大德三藏法师沙门法成于甘州修...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序 婆须蜜菩萨大士。次继弥勒作佛...

阿毗达磨俱舍论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一 尊者世亲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阿毗昙心论经

阿毗昙心论经序 今欲解释阿毗昙心利益弟子故。问曰。...

佛说四不可得经

佛说四不可得经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往生净土忏愿仪

往生净土忏愿仪 (沙门遵式辄采大本无量寿经。及称赞净...

佛说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

佛说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

优婆夷净行法门经

优婆夷净行法门经卷上 僧祐录云安公凉土异经附北凉录...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

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 新为失译人名附三秦录 如是我闻:...

佛说苦阴经

佛说苦阴经 失译人名今附后汉录 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

【注音版】佛说法常住经

佛说法常住经...

金师子章云间类解

金师子章云间类解 晋水沙门净源述 法非喻不显。喻非法...

喝药酒和鸡蛋牛奶是不是破戒

问: 居士修行如果有时一身痛,吃一点药酒是不是破戒?...

苦也有五种功德

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和一切的科技发明,其实都在解决人...

欲火害人(普明法师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普明法师,是济川赵氏之子。最初在泰山灵岩...

学佛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心

一诚长老说,学佛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心,比如佛教说的...

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兹据净土三经及祖师之释,略明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悲」的三种含义

「释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字。「释迦牟尼」...

回向给其他人的冤亲债主,是否会替他背业障

问: 请问法师,念经后回向给其他人的冤亲债主,是否替...

真正自由的人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盲泉石之癖,而...

医院是个好地方

最近因为有亲属做手术,我便频繁地进出医院。看到的听...

学净土法门应以哪些经论著作为主

问: 学习念佛法门,应以哪些经论著作为主? 大安法师...

最高尚的事情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老的国王,他决定不久之后就将王位...

魔军的这十支队伍

菩萨道里面,特别强调忍的力量超过持戒、精进、禅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