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使人际关系不复杂

圣严法师  2014/12/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使人际关系不复杂

答案只有四个字,即「用情用理」。意思是说用慈悲、用智慧来处理我们的人际关系。

我们对人多一份关怀,便是多一份情义。有些人蛮横不讲理,和他讲理讲不通。但是,用情──亲情、爱情,或是用朋友的关系,问题就解决了。中国人比较多用情,使人感到很温暖、很亲切。可是,如果只用「情」,而忽略「理」,我们可能会颠倒是非、黑白不分。因此,对于自己的家庭或亲戚朋友的伦理关系,我们可以用情;但对社会的关系,则应当以理来处理。也就是说,处理私人的事,可以用「情」;处理公共的事,必须用「理」。用「情」可以使我们的环境和谐;用「理」可以使环境公平,二者执一不可,也缺一不可。

我有一个弟子很理性,任何事都讲究合理,所以他很困扰。他说:「怎么搞地!这世上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那么多!」我告诉他:「你不慈悲!面对人时,是不能全部用理性的。人不能当成物质来处理,你应该加上慈悲,这样你才会感觉心安理得,同时和你有关系的人也会觉得愉快。」

慈悲的意思和同情类似,但那是更净化和清净的。「用情」,会带有个人的感情;但是「用慈悲」就不会。当我们周围出现不合理的现象或有人做出不合理的行为,依「理」来说,这些人可能都必须去坐牢;如果从慈悲的立场来看,他们的行为也许是由于家庭背景、社会环境、或身心因素所引起。能从不同角度体谅他们,并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这叫作慈悲。

对于别人的问题,要慈悲,但并不是一味的说「好、好、好」;对于自己的问题,应该用智慧来化解、指导和改革,这叫作修行。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扰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自己制造的,也可能是环境给我们的。在这种情形下,你怨恨自己或指责他人都没有用,以佛法的因果观点来化解,才是最好的办法,否则,我们可能会忿恨不平。

根据佛法的因果观念,一切的困扰与烦恼,都是缘于过去的因,所以才结现在的果。有了这种观念以后,烦恼应该是减少了,或根本不用去烦恼。但是,因果的意思,并非叫我们不要改变环境、不须解决问题;而是要加上因缘来促成环境的改变和问题的解决,这才是智慧的态度。

佛法着重慈悲与智慧,推行佛法的修行,就是在推广慈悲和智慧的运动。人人都有慈悲与智慧的心,社会一定能够净化,我们的人生一定是幸福的。因此,我们需要更多人弘扬佛法,劝导人们接受佛法、修行佛法。

但愿诸位都是有慈悲、有智慧的修行者和弘法者。祝福诸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勿让「慢心」成为彼此的负担

人几乎都有自负、自满的心,佛教称之为慢心,也就是自...

【推荐】男女间交往须知

现代男女在交往异性朋友,乃至于随着感情的加深而相互...

以身作则,反求诸己

人活在充满罪恶的世间,自身又有私欲偏情、妒忌占有等...

六亲眷属指的是哪些人

我们在修学佛法时,常将自己的功德回向他人,而回向的...

如何对恶人和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

问: 如何对恶人或者自己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对于冥...

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

如何对治瞋恚、怒气?有的人就说,去买东西,大买特买...

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的态度与方法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虽纷若乱丝,终当就绪; 待人无半...

学习做更好的沟通,使人际更圆融

有时我们在沟通时,会不自觉地用一些『否定式』、『命...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圣严法师《智慧100》

第一篇 智慧之眼 ■.智者多闻 多闻令志明,已明智慧增...

戒定慧三学,学佛修行的基础

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知道戒、定、慧三学,这是...

简单的禅修方法

许多慢性病,都是由于生活压力和精神紧张所引起,透过...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问: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圣严法师答: 一心不乱这句...

【佛教词典】有余依涅槃界中烦恼及苦离不离系

【有余依涅槃界中烦恼及苦离不离系】 p0563   瑜伽八...

【佛教词典】阿罗歌

(植物)Arka,花名。又作阿迦。译为白花,其大叶,外...

【推荐】阿弥陀佛的回馈远超念佛人的付出

在这个世风日下的减劫世间,人和人之间很难说信任二字...

谣言

印度拘萨罗国有一位年轻的修行者,住在某处森林里,他...

可不可以同时干好多事并学习呢

问: 师父,可不可以同时干好多事并学习呢? 慧广法师...

略谈菩萨戒中的「说四众过」问题

菩萨戒也称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

感恩心使他得到更大的回馈

在家后的市场,有一位卖古董、玉石、民俗艺品的小贩,...

参禅人最重要是的细行

参禅人,最关重要是细行。缺细行,难入那伽。全细行,...

佛为什么说无相

佛法是很普遍的法门,无论是有知识的,无知识的;贫的...

如何得清净心

问: 如何得清净心? 梦参老和尚答: 这个问我清净心...

今天起傲慢心不敬佛法僧,你伤害到了谁

出家人当然会有一些水平上的问题;有一次,我听了很难...

【东林寺原创绘画】恶知识是如何把你带进地狱的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灵鹫山为大众宣说“僧伽吒”这一妙...

「出世」与「一切皆空」的含义

出世 佛法说有世间,出世间,可是很多人误会了,以为...

居士如何如律如法护持三宝

问: 请教法师,居士如何如律如法护持三宝? 宏海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