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为什么说无相

倓虚法师  2012/10/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法是很普遍的法门,无论是有知识的,无知识的;贫的富的,贵的贱的;都能摄受,都可以接引。但在接引之中,个人对于佛理的领略,却有深浅不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普通一般人,只是对佛法有一种当然的信仰,对里边的理也不去深究。还有一种是由信仰而实行,对于念佛参禅,诵经,拜忏等;都很诚恳的。按学佛的真义来说,以这种人为最对。其次还有一种人,他对佛法的信仰力不很大,但他却拿佛法作一种学术性质来研究,这种人以教育界的知识分子为最多。所以我在万寿寺的时候,时常有些有知识的人去访问。

有一天,去了两个当地很有名的人;一个是于冲汉,是东北官银号的经理;还有一位是姓关的,在海关当监督,是当地有名的才子。他两个人和我并不认识,听说万寿寺办学,请法师讲经,所以特意来到这里访问一下。

关先生是旗人,大学毕业,专门研究哲学。普通大学里面,在哲学部门里,包括着很多的佛家思想,所以凡是专门研究哲学的人,大多对于普通佛经也都涉猎过,在闲谈话的时候,随便就说到“性”与“相”的问题上。他说:

“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个按普通现量境界来说,是有相的,佛为什么说无相呢?这个有什么凭据?”

“是的!你问的很有理。”我说:“佛法并不比任何一种宗教哲学;或一种主义。因为他们都是各出己见,独树一帜,所立的理论,肯定的绝对就是肯定;否定的也绝对就是否定,肯定与否定绝不能互相容摄。既不能互相容摄,在中间必有一种界分,有界分就有差别;有差别就有名言;有名言就有相状,人的思想也就整天的执着在这种名言相状上。这在真理上来说,只是世法上的假立的名言,还谈不到真谛,更谈不到第一义谛!

“佛法与其他宗教哲学之不同点,就是能抛开一切门户知见和立场,而按着众生各种不同的根器,来破除一切假立名言。换句话说就是破除人们的执着性!在哲学上来说,肯定的绝不是否定的,否定的也绝不是肯定的。如果肯定的是否定的,否定的而又是肯定的,这等于说:某人既是甲而又是乙,某乙既是乙而又是甲。如果真的来这样说,在论理学上是犯着矛盾律(Law of contradiction.)在因明学上也犯着相违过。

“佛法的真义,是重在显发自性,破除在自性上所起的执情,而达于实相圆融。所谓圆融就是法性平等,无有高下,无有分别,无一切假立名言。

“例如‘我、’‘人、’‘众生、’‘寿者、’这不过是在世俗上的一种假立的名言和符号,按中国的传统思想来说,自称为‘我,’称他为‘人;’无数的‘我;’和无数的‘人,’聚集起来,就给他假立一个名字叫作“众生。’‘我’‘人’‘众生’三者相续不断,就称名为‘寿者。’究其实这都是在诸法差别相上假立的名言符号,以资识别的。例如我们两个人,我以我为‘我,’你以‘我’为你。反过来说,你又以你为‘我,’以‘我’为你。凡是‘我’以外的,都是‘人;’‘人’以外的都是‘我,’如果不给他安立一个名言,就分不出那是‘人,’那是‘我’来了。在我人聚集起来,就给他起一个名子叫‘众生,’这是因人我而立的。众生相续不断,又给他一个名字叫‘寿者;’这是对‘断灭’而立的。这四相的根本,都是以我为出发点。既是我,又是人,又是众生,又是寿者,这样一来,弄得没有一个定相。

“佛所以对四相,说无相的原因,是为了这四相是假定的符号,没有真实性,让人不要执着在上面为它所缠缚!因为有执着就有分别;有分别就有好丑;有好丑就有憎爱;有憎爱就有烦恼。世间人的烦恼,就是为了他的‘我执’和‘法执’太深的缘故。有了烦恼就能遮障一切,如烦恼障,障人的般若德;业障,障人的解脱德;报障,障人的法身德。推源其始,都是因为在‘我’‘人’‘众生’‘寿者’这四相上起执着。所以佛在说法的时候,都是随说随扫,就恐怕人在一些名句文上起执着。

“殊不知名句文都是假立的,没有定相,也没有真实的意义存在。所谓:‘名无名物之功,物无应名之实。’拿普通人所执定的‘我’来说,我以主宰为义,如果好事当前‘我’欢喜,坏事当前‘我’愤怒;生法当前‘我’生,灭法当前‘我’灭,这是自己一点也作不了主,失去‘我’的真实意义。

“再进一步说,以中国的传统思想和习惯,给自己起一个名字叫‘我。’如果到了英国称自己称什么呢?到了德国称自己称什么?到了法国,称自己又称什么?乃至到其他各国,恐怕对于自己,各国有各国不同的称呼。同是一个‘我,’而所称呼各有不同。这就是因为一切法无定相,在无定相中,因性空缘起,还给它立一个假名假相。假相即非真相;非真相;即非实有相;非实有相,本性空寂,即无相。所以佛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缘起性空)一切法虽然有相,而是假相,假相即非实有相;明白非实有相,即不着于相;不着于相,即无烦恼,无烦恼才得解脱。佛法的真实意义,就是让人破执迷,得解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倓虚法师文章列表

「离苦得乐」的新发型

在当医生的时候,有一天我下班以后就去美容院剪头发,...

宁搅千江水,莫动道人心

禅堂中死一般的寂静,寂静得似乎空无一人,只有守关的...

如何看待无相念佛

问: 末学刚接触佛法,还在上学,没有智慧择法。闻台...

通过报身佛的无量相好,能否见到法身如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

念头一转,福报就可以变为福德

有些初发心的菩萨很执着,会产生很多疑问,佛陀既然让...

印光大师关于《金刚经》的开示

金刚经者,即有谈空,不堕空边。即空论有,不堕有边。...

金刚经感应录:降伏湖神的经师

晋朝时,扬州江畔有一座亭湖神庙,传说湖神非常严峻凶...

要先「离一切相」,才有资格谈「即一切法」

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我们不净观,第一个观,观我...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女众出家好还是在家好

问: 女众出家修行好还是在家修行好?出家对家庭有什...

观海听涛,返闻闻自性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一早上呢,我们来到了这个,...

不要说别人过失,一切错误都归自己

学佛之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以辱骂别人,人人...

【推荐】放下名利枷锁 老老实实念佛

现代人生活忙碌,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社会。...

【佛教词典】六思身

【六思身】 p0297 集论一卷五页云:云何建立行蕴?谓六...

【佛教词典】尸罗波罗蜜

(术语)?īla-Pāramitā,六波罗蜜又十波罗蜜之一。...

没有这几个经历成就不了大事

《孟子与尽心篇》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为什么一念佛就妄念很多

问: 为什么一念佛就妄念很多? 大安法师答: 其实不...

晚上自己睡觉害怕怎么办

问: 师父,晚上自己睡觉害怕怎么办?念什么经,或者有...

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

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

色阴的本质是清净的佛性

在五阴当中最粗显的就是我们的色身。色在佛法当中叫做...

星云大师:前世来生,干卿底事

有一些人基于对前世的好奇,他追忆探求自己的前世到底...

人若不慎思,往往会被小人利用

佛典中有一则故事。深山里,有两只猛虎,一只叫善牙,...

「无我」的简单解释

无我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指外道所执的实我及凡夫所妄...

在世间,唯一有意义的事便是修行

江南的冬忽然来临,干燥而寒冷,人们纷纷口鼻上火,这...

佛教的两种忏悔方法

当我们在修习忏悔的时候,有一个偈颂值得我们注意,在...

念佛能改变因果规律吗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比如一个人癌症本来该受报的,诚...

圣严法师《勤修三学,可免劫数》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 因果是可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