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要先「离一切相」,才有资格谈「即一切法」

净界法师  2023/05/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要先「离一切相」,才有资格谈「即一切法」

“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我们不净观,第一个观,观我们身体的内相。就是把这个皮肉拨开以后,看到自己身体里面的结构,脓血屎尿等等,种种不净物,所以身体里面的结构是不清净的。

再观外相不净。“饶你会庄矜,画囊盛粪。”说我们这一层皮看起来很漂亮很庄严,但是七孔也经常流出不净,就是两个眼睛、两个鼻子、嘴巴、大便处、小便处等等,所以外相也不浄。

第三个,死后不浄。“一旦神离,不复堪亲近。”一个人死亡以后,你的色身开始腐败,然后膨胀,最后破裂,最后剩下一堆白骨。所以结论:“且莫把未烂的骷髅认作真。”

诸位!如果你是一个初学佛法者,你没学《法华经》,先没有安住真如,直接从因缘上修证,然后你一路看到你的色身,外面不净,里面不净,最后死亡以后不净,你最后会有什么结果?你将会有什么结果?结果就是你临终的时候不会贪爱色身。恭喜你!但它的后遗症,你生生世世厌恶色身这个东西,这个就是你没有入实法的后遗症,法执。你认为色身是不清净的,而这个法是真实的,不可改变的。

我要提醒求生净土的人:净土宗是大乘法门,所以他是有生命现象的,他是有依报、正报庄严的。什么叫正报庄严?他是有色身的。你没有色身,你怎么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呢?你怎么有寿命久远呢?如果我们今天因地是完全修权法,就是所谓的“执事昧理”。除非你因缘很不错,后来听到《法华经》了,开权显实了,把权法的假相拨开来,原来一切法是一念心性所变现。如果你没有遇到《法华经》,你一路的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这样不断地观下去,你的后果就法执很重。

那如果加上第一句话,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来看:“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诸位!你要讨厌色身之前,先做一个动作,先把心带回家。这个色身是怎么来的?你不要一开始就扑上去,就是你不能站在色身的角度去讨厌它。你要认为色身是真实的,去讨厌它,那你以后就跟色身完全无缘。你如果修得好,可能你要先到四空定,就是无色界。无色界就是讨厌色身,把色身空掉了。其实色身是空不掉的。

五蕴是因缘所生法,色受想行识是通十法界的,色身空掉是不正常的,色身只能转变,不能断灭。它不像烦恼,不像业力,那叫多余的,那是遍计执,那是可以消灭的。依他起性是不能断灭的,色身怎么能够让你断灭呢?我要怎么样能够破除烦恼,又不坏因缘所生法,又不坏诸法的假名假相假用?

来,第一句话:“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怎么有色身的?是我们过去生的临终的时候,一念的爱取烦恼,那再加上我们业力的牵导,看到父精母血的结合。所以恩爱迷情的心法,一个颠倒妄想跟这个业力所变现的,这个父精母血的结合,才虚妄有此色身。

这个“妄有身”很重要。也就是说,色身是怎么回事?是我们一念心,因为业力跟烦恼的和合变现出来的,它是唯心所现的一个影像。这样子讲那就是“借假修真”了。那这个影像有什么好断的呢?虽然是如梦如幻,但是还是要断,我们要借观照色身的不净,来断我们心中的烦恼,不是要断色身。

诸位!色不迷人人自迷,色身其实没错。所以不净观只是一个方便说,因为我们喜欢色身。喜欢异性叫做淫欲心,喜欢自己的色身叫身见。那佛陀的方便就是说,问题在于你心中的烦恼,不是色身。你看阿罗汉,看到漂亮的色身他也不贪爱嘛。那怎么办呢?我们透过一种方便门,权法。就是说,我们透过观察色身不净,来调伏我们心中的贪爱烦恼。这个方法就对了,这样的修学就完全没有后遗症。

用如梦如幻的法药,来对治如梦如幻的五蕴。所以你整个修学一定要安住实法中,一定要先安住,才能够谈调伏。就像你打少林拳,一定要把马步蹲好。所以你看,你整个观身不净,你把第一句话读完再来读后面的话,那叫做“会权入实”,那就不是解脱道。

所以,我们《法华经》的修学是,把解脱道跟菩提道同时修学。调伏爱取是个解脱道,但是你安住一念心性,变成菩提道。你多一个内观真如,安住一念心性,来对治如梦如幻的不净色身。那么这样子,就把一种断灭的概念做了一种转化:我不要有漏的色身。

所以你看我们净土宗一定是两句话的,“厌离娑婆”,一定有下一句话,“欣求极乐”。没有人只修厌离娑婆的,不然你到最后跟阿罗汉一样。你不要娑婆世界,你要去哪里?所以,你少修一段,这个因地就不圆满了。净土宗,我们要把娑婆世界的五蕴身心看破放下,但是你要怎么样?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要欣求。大乘佛法都是这样,都是转变,关键点就是安住一念心性。过去我们在〈方便品〉也一再强调一个观念,你要改变因缘所生法,你自己要先跳脱因缘。所以为什么要先“离一切相”,才有资格谈“即一切法”?先把心调整好了,再来对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唯依名号,安住自心

我们会在这个世间上投胎,这件事情是有它的业力,背后...

【推荐】「无住心」乃吾人安身立命之处

昨夜梦中,任是富贵荣华、悲欣忧苦;清晨醒来,如幻如...

这个世间不值得你这样执著

我们一个人不悟到佛法,临命终那一种执实在是没有办法...

培养自己的柔软心

所谓的「柔软心」,是指把自我减低、减少、减轻,不在...

人生醒世恒言

见美女时,做狼虎看;见黄金时,做粪土看。此中享了多...

因忘自性弥陀佛,异念纷驰总是魔

解脱生死,念佛怎么解脱生死?平常研究佛法,知道一切...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衣里宝珠的譬喻

衣里宝珠的譬喻...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我们想要超越三界的尘劳,一定要知道方法,不是盲修瞎...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太虚大师:楞严经大意

楞严是经名,今由楞严寺发起讲经,故讲楞严大意。本人...

拜忏之精神与正确态度

忏仪在佛门里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仪式。以修行的...

念一声「阿弥陀佛」能获得了什么

大家天天念佛,可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当您知...

有些人临终念佛为什么能专注

乌龟有护身之铠,野干不得其便 佛在世时,有一比丘离开...

【佛教词典】六行观

以有漏智次第断除修惑之际所修厌下欣上之观法。三界分...

【佛教词典】弥陀供

(修法)又曰阿弥陀护摩。阿弥陀如来之供养法也。多为...

总觉得往生很容易,平时念佛就不是很精进

问: 弟子总觉得往生很容易,只要具足信愿就可以,所以...

两百岁老人的故事

人生是苦是美,要看站在什么角度去看、用什么心情去感...

生命的根源在哪里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先建立二种大乘的正见,...

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诵哪些经

问: 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早晚课该诵哪些经?时间...

梦参老和尚《办慈善事业必须真情实意》

2009年冬至2010年春,梦参老和尚南行弘法之行的首站来...

年轻是培养福报的好时​光

每次共修,看到大悲殿的观音菩萨,庄严面相,两耳垂肩...

看到美女后的五种境界

一、随欲逐相型 大部分人属于这种类型。看到美女经过...

星云大师《我怎样走向世界》

各位乡亲,各位父老兄弟姐妹,大家好。 我是扬州人。...

无力救度菜场的许多物命,该怎么办

问: 在菜场面对许多物命,自己无力救度,当如何处置?...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礼,德之范也。即礼是指规范,尊卑有序。《曲礼》曰:...

人生的试金石

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一次火灾中被毁之后,人们在废...

为何用大地来形容十地菩萨的内心世界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义:一、能生万物;二、住持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