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一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一

五百大阿罗汉等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五

味相应初静虑。入当言味耶。出当言味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令疑者得决定故。谓品类足说。初静虑云何。答初静虑所摄善色受想行识。乃至第四静虑云何。答第四静虑所摄善色受想行识。勿令生如是疑静虑唯善。欲显静虑非唯是善故作斯论。以静虑通善染无覆无记故味相应。初静虑入当言味耶。出当言味耶。答于能味当言入。于所味当言出。乃至味相应非想非非想处。入当言味耶。出当言味耶。答于能味当言入。于所味当言出。此中爱名为味三摩地。名初静虑等即爱相应。诸三摩地名味相应静虑无色。问何故但说与爱相应非余烦恼。答是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有说。亦应说余烦恼。谓应说有身见相应初静虑。入当言取我我所耶。出当言取我我所耶。答于能取当言入。于所取当言出。广说乃至无明相应初静虑入当言愚耶。出当言愚耶。答于能愚当言入。于所愚当言出。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说亦如是。而不作是说者应知此义有余。有说。此中举爱为门。令知余烦恼亦尔。有说。此中说相似者。谓爱与定相似非余烦恼。所以者何。定于所缘流注相续爱亦如是。复次定于所缘审谛而取爱亦如是。复次定于所缘系心不离。爱亦如是。复次定于所缘摄受而转爱亦如是。复次定能长益诸根大种。爱亦如是。诸余烦恼无此相故不说相应。问味是爱非静虑等不应言入。以于定有入言故。静虑等是定非爱。不应言味。以于爱有味言故。何故二法更互得名。答由此二法展转相应更互受名斯有何过。谓定爱相应故亦可名味。爱定相应故。亦可言入。此中入出者入出有五种。一地。二行相。三所缘。四异类心。五刹那。地入出者。谓初静虑等无间第二静虑现在前时。名入第二静虑。出初静虑乃至无所有处。等无间非想非非想处现在前时。名入非想非非想处。出无所有处。如顺次入出。如是逆次入出及顺逆超入出亦尔。行相入出者。谓无常行相等无间。苦行相现在前时。名入苦行相。出无常行相。余行相亦尔。所缘入出者。谓缘色定等无间。缘受定现在前时。名入缘受定。出缘色定缘。余定亦尔。异类心入出者。谓欲界心等无间。色界或不系心现在前时。名入色界或不系心。出欲界心。色界心等说亦尔。如欲界等心。学等心亦如是。余善等心随应亦尔。刹那入出者。谓初刹那等无间第二刹那现在前时。名入第二刹那。出初刹那。余刹那亦尔。于五入出中此依刹那入出而作论。于能味当言入。于所味当言出者。有作是说。此中说味相应定。流注相续现在前时。皆以前刹那为所味是所缘故。后刹那为能味是能缘故。于能味当言入者。谓后后刹那。味相应静虑无色现在前时。名于能味已入。于已起位方成能味故。于所味当言出者。谓前前刹那味相应静虑无色。已谢灭时名于所味。已出于已灭位方成所味故。问爱相应定能缘三世。何故唯说缘过去耶。有说。此依多分而说。谓有情类法尔。多缘曾所受顺境生爱味故。有说。过去定于相续中已作饶益。现在定从彼而起追恋生爱。有说。此中依入出定而为问答。未来定未名入出。现在定名入未名出。过去定名入已出。今欲显于已出位生味故。但说缘过去。有余师说。此中说净定无间起味相应定。净定为所味是所缘故。味相应定是能味是能缘故。余如前说。评曰。应知初说为善。此中入出皆依味定而作论故。诸味相应初静虑皆有覆无记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前文唯说爱相应定。今欲显定亦与余烦恼相应故作斯论。诸味相应初静虑皆有覆无记耶。设有覆无记初静虑皆味相应耶。答诸味相应初静虑皆有覆无记。有有覆无记初静虑。非味相应。谓除爱余烦恼现前。乃至诸味相应。非想非非想处皆有覆无记耶。设有覆无记非想非非想处。皆味相应耶。答诸味相应非想非非想处。皆有覆无记。有有覆无记。非想非非想处非味相应。谓除爱余烦恼现前。此中味相应静虑无色。皆有覆无记者。能障圣道及圣道加行故名有覆。不招异熟果故名无记。余烦恼者。谓见疑慢无明。此诸烦恼与不染污静虑无色。展转相续而现在前。令瑜伽师名爱上静虑。见上静虑。疑上静虑。慢上静虑者。亦有余缠随烦恼垢共相应义。烦恼胜故但说烦恼。颇有不入初静虑。入第二静虑耶。答入。乃至颇有不入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耶。答入。问何故作此论。答欲令疑者得决定故。如品类足说。初者谓次第随顺。相续连合中数为初故。复次次第随顺。相续连合入诸定时此最初故。诸契经中亦说九次第定。或有生如是疑。若不入初静虑等。便不能入第二静虑等。今欲令彼生决定解。不入初静虑等。亦能入第二静虑等故作斯论。颇有不入初静虑。入第二静虑耶。答入。云何入。谓从未至定。或静虑中间。或第二静虑近分。或第二静虑。或第三静虑近分。或第三静虑。或第四静虑等无间第二静虑现在前。此中有说。欲界善心等无间。唯能入未至定。有说。亦能入初静虑。有说。亦能入静虑中间。尊者僧伽伐苏说曰。亦能入第二静虑如超定者。从初静虑等无间。超第二静虑。入第三静虑。如是亦应从欲界善心等无间。超初静虑入第二静虑此不应理。欲界善心非定心故。不可得说与诸定心同其势力。颇有不入第二静虑。入第三静虑耶。答入。云何入谓从初静虑。或第三静虑近分。或第三静虑。或第四静虑近分。或第四静虑。或空无边处。有说。亦从第二静虑近分等无间。第三静虑现在前。颇有不入第三静虑入第四静虑耶。答入。云何入。谓从第二静虑。或第四静虑近分。或第四静虑。或空无边处近分。或空无边处。或识无边处。有说。亦从第三静虑近分等无间。第四静虑现在前。如是乃至颇有不入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耶。答入。云何入。谓从识无边处。或非想非非想处近分。或非想非非想处。有说。亦从无所有处近分等无间。非想非非想处现在前。此中遮刹那。不遮相续。不遮分位。不遮众同分。不遮无始时来。谓入此定前刹那。不入彼定。非余刹那亦不曾入故。相续等于此不遮。由斯理趣应知。亦有遮二遮三乃至遮七。谓颇有不入初第二静虑入第三静虑耶。答入。谓依未至定离欲界。乃至第二静虑染。命终生第三静虑。或从上地殁生第三静虑。即于彼第三静虑现在前。乃至颇有不入四静虑下三无色。入非想非非想处耶。答入。谓依未至定离欲界。乃至无所有处染。命终生非想非非想处。即于彼非想非非想处定现在前。此依遮刹那乃至遮众同分。不遮无始时来。说其有亦不遮众同分。或亦不遮分位。义亦无违应准前说。

颇有不入初静虑。生梵世耶。答生。乃至颇有不入非想非非想处。生非想非非想处耶。答生。问何故作此论。答欲令疑者得决定故。如契经说。先此入定后生彼中。乃至广说。或有生疑。要入彼定方得生彼。欲令此疑得决定故。显虽不入彼定亦得生彼故作斯论。问若尔经说当云何通。答有诸有情先入彼定。后生彼中。有诸有情不入彼定而亦生彼。契经说入定生彼者。阿毗达磨说不入定生彼者。如是则二说善通。问若不入彼定亦得生彼。何故世尊唯说入定生彼处耶。答有诸外道。谓梵天等非修定得故。世尊说先此入定后方生彼。令决定信果由因得。复次有诸有情耽着现在少分欲乐。不乐当来离欲胜果。世尊为彼毁呰欲乐赞离欲果。彼有情闻已忻乐请说所因故。佛为说先入彼定后生彼处。复次有诸有情。闻说上界离欲胜果不生信解。佛意欲显若能入彼根本定时现受胜乐。令知彼果更为胜妙故。佛为说先此入定后生彼中。复次有瑜伽师能入彼定。虽乐生彼。而不现入故。佛为说先此入定后方生彼。复次有瑜伽师。虽厌欲界苦求离欲乐。而于离欲法懈怠不修故。佛为说先此入定后生彼处。颇有不入初静虑生梵世耶。答生。云何生。谓依未至定离欲界染。最后解脱道。及后时不入初静虑彼若未离初静虑染命终。必当生于梵世。或上地殁生彼天中。问不起彼定云何生彼无异熟因故。答顺后次受业为异熟因故得生彼。颇有不入第二静虑。生极光净耶。答生。云何生。谓依未至初静虑。静虑中间。第二静虑近分随一。离初静虑染。不入第二静虑。彼若未离第二静虑染命终。必当生极光净。或上地殁生彼天中。颇有不入第三静虑。生遍净耶。答生。云何生。谓依未至初静虑。静虑中间。第二静虑。第三静虑近分随一。离第二静虑染。不入第三静虑。彼若未离第三静虑染命终。必当生于遍净。或上地殁生彼天中。如是乃至颇有不入非想非非想处。生非想非非想处耶。答生。云何生。谓依未至定乃至无所有处随一。离无所有处染。未离上染。不入非想非非想处命终。必生非想非非想处。此中遮刹那。遮相续。遮分位。遮众同分。不遮无始时来。

若得初静虑非第二静虑。彼命终生何处。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令疑者得决定故。如世尊说苾刍当知。我说依初静虑能尽诸漏。依第二静虑。乃至无所有处能尽诸漏。勿有生疑唯依根本定能尽诸漏非未至等。为令此疑得决定故。显依九地皆能尽漏。谓七根本未至中间余近分地。虽不能尽而亦能断故作斯论。然得有二种。一现前得。二成就得。此中依现前得而作论。若得初静虑非第二静虑彼命终生何处。答或梵世。或极光净。或遍净。或广果。或空无边处。或识无边处。或无所有处。或非想非非想处。或无处。所谓现前得初静虑。非第二静虑者。决定已离欲界染而上地不定。于中若未离初静虑染。彼命终生梵世。若依未至定。或初静虑。或静虑中间或第二静虑近分随一。离初静虑染最后解脱道。及后时不入第二静虑。未离第二静虑染。彼命终生极光净。即彼若依未至。初静虑。静虑中间随一。离第二静虑染。未离上染彼命终生遍净。若即依前三地随一。离第三静虑染。未离上染彼命终生广果。如是乃至若即依前三地随一。离非想非非想处染。彼命终无生处。已离三界染故。若得第二静虑。非第三静虑。彼命终生何处。答或极光净。或遍净。乃至或非想非非想处。或无处。所谓现前得第二静虑。非第三静虑者。决定已离初静虑染。而上地不定。于中若未离第二静虑染。彼命终生极光净。若依未至。初静虑。静虑中间。第二静虑。第三静虑近分随一。离第二静虑染。不入第三静虑。未离第三静虑染。彼命终生遍净。即彼若依未至。初静虑。静虑中间。第二静虑随一。离第三静虑染。未离上染。彼命终生广果。若即依前四地随一。离第四静虑染。未离上染彼命终生空无边处。如是乃至。若即依前四地随一。离非想非非想处染。彼命终无生处。若得第三静虑。非第四静虑。彼命终生何处。答或遍净。或广果。乃至或非想非非想处。或无处。所谓现前得第三静虑。非第四静虑者。决定已离第二静虑染。而上地不定。于中若未离第三静虑染。彼命终生遍净。若依未至定。乃至第三静虑随一离第三静虑染。未离上染。彼命终生广果。若即依前五地随一。离第四静虑染。未离上染。彼命终生空无边处。如是乃至若即依前五地随一。离非想非非想处染。彼命终无生处。若得第四静虑。非空无边处。彼命终生何处。答或广果。乃至或非想非非想处。或无处。所谓现前得第四静虑。非空无边处者。决定已离第三静虑染。而上地不定。于中若未离第四静虑染。彼命终生广果。若依未至定。乃至第四静虑随一。离第四静虑染。未离上染。彼命终生空无边处。若即依前六地随一。离空无边处染。未离上染。彼命终生识无边处。如是乃至若即依前六地随一。离非想非非想处染。彼命终无生处。若得空无边处。非识无边处彼命终生何处。答或空无边处。乃至或无处。所谓现前得空无边处。非识无边处者。决定已离第四静虑染。而上地不定。于中若未离空无边处染。彼命终生空无边处。若依未至定。乃至空无边处随一。离空无边处染。未离上染。彼命终生识无边处。如是乃至若即依前七地随一。离非想非非想处染。彼命终无生处。若得识无边处。非无所有处。彼命终生何处。答或识无边处。乃至或无处。所谓现前得识无边处。非无所有处者。决定已离空无边处染。而上地不定。于中若未离识无边处染。彼命终生识无边处。若依未至定。乃至识无边处随一。离识无边处染。未离上染。彼命终生无所有处。如是乃至若即依前八地随一。离非想非非想处染。彼命终无生处。若得无所有处。非非想非非想处。彼命终生何处。答或无所有处。乃至或无处。所谓现前得无所有处。非非想非非想处者。决定已离识无边处染。而上地不定。于中若未离无所有处染。彼命终生无所有处若依未至定。乃至无所有处随一。离无所有处染。未离上染。彼命终生非想非非想处。若即依前九地随一。离非想非非想处染。彼命终无生处。由斯理趣应知亦有得二得三乃至得七。遮亦如是。答理无异故不具说。问若得欲界善心。非初静虑。此中何故不问。彼命终生何处耶。有说。亦应说若得欲界善心。非初静虑彼命终生何处。答或欲界。或梵世。乃至或非想非非想处。或无处所。谓现前得欲界善心。非初静虑者。彼决定在欲界而离染不定。谓彼若未离欲界染。命终还生欲界。若依未至定离欲界染。最后解脱道。及后时不入初静虑。未离初静虑染。彼命终生梵世。即彼若依未至定。离初静虑染。未离上染。彼命终生极光净。乃至若依未至定。离无所有处染。未离上染。彼命终生非想非非想处。若依未至定。离非想非非想处染。彼命终无生处应作是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有说。彼不应问答欲界。以此是定蕴。正问答定及定果。欲界非定非定果是故不说。问得初静虑非第二静虑等。彼命终亦生欲界等。此中何故不说。有说。亦应说彼生一切下地。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有说此是定蕴正显生定地。若说生下则有生欲界不定地过是故不说。有说。此中说得诸定而死生者。诸生下者退舍诸定是以不说。问诸生上者于命终时。亦舍诸定何故则说。答诸生上者虽有所舍犹名胜进。况有所得。诸生下者虽有所得尚名退堕。况有所舍。今是定蕴正显胜进是故不说。问契经但说依初静虑乃至无所有处能尽诸漏。云何知有静虑中间。及未至定依之尽漏。答世尊。说有三三摩地能尽诸漏。谓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余经又说。初静虑名有寻有伺。第二静虑以上名无寻无伺。若无静虑中间更说何等名无寻唯伺。由此知有静虑中间依之尽漏。又契经说佛告苾刍。我不唯说依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等能尽诸漏。然由慧见亦能尽漏。此经则显有未至定依之尽漏。又未离欲染圣者。未得静虑而见圣谛。若无未至定依何得起圣道永断诸漏。由此故知有未至定依之尽漏。问何不即说初静虑等能尽诸漏而说依耶。有说。静虑有先曾得。若世尊说初静虑等能尽诸漏。则无知者。谓得静虑皆已尽漏。是故佛说依静虑等。起无漏道方能尽漏。有说。诸定唯是奢摩他要毗钵舍那方能尽漏。故说依定应须起慧。有说。诸定多是曾得勿有恋着不欲进修。故说依之进求胜道不应生着。问如契经说。非想非非想处俱行修念等觉支。余经复说。乃至想定能正通达能辩圣旨。前经亦说依初静虑。乃至无所有处能尽诸漏。如是二说岂不相违。答初经说能引发。后二经说即依彼。又初经说方便。后二经说成满。问若尔何故说俱行耶。答于前后义俱声亦转。如世尊说。曼驮多王起此想俱即便堕落。又经复说起此想俱。彼诸有情即便殒殁。又余经说。毗摩质多罗王。起此心俱寻见自身被五系系。此皆前后而说俱声。修觉支经应知亦尔。问若法初静虑为因。彼法是初静虑果耶。设法是初静虑果。彼法初静虑无因耶。答诸法初静虑为因。彼法是初静虑果。有法是初静虑果。彼法非初静虑为因。谓三界结断。及初静虑果。欲界通果心品。乃至第四静虑亦应作此问答。于无色定唯应说结断。问诸舍初静虑地心。得第二静虑地心。皆初静虑地心灭。第二静虑地心起耶。答应作四句。第一句者。谓依未至定。或静虑中间。或第二静虑近分。离梵世染。不入根本地。尔时舍初静虑地染污心。得第二静虑地不染污心。而非彼灭此起。第二句者。谓非离染次第入定时。第三句者。谓初静虑殁生第二静虑时。第四句者。谓除前相。问诸舍第二静虑地心。得初静虑地心。皆第二静虑地心灭。初静虑地心起耶。答应作四句。第一句者。谓起欲界缠退第二静虑时。第二句者。谓逆次第入定时。第三句者。谓生时。第四句者。谓除前相。问诸舍初静虑烦恼。彼得第二静虑地善法耶。答应作四句。第一句者。谓依未至定。或初静虑。静虑中间。入见道四心顷。第二句者。谓依第二第三第四静虑入见道时。及圣者离上七地染时。第三句者。谓离静虑染时。第四句者。谓除前相。问诸舍第二静虑地功德。彼得初静虑地烦恼耶。答应作四句。第一句者。谓退上地对治。及上地所修第二静虑地功德时。第二句者。谓上地殁生欲界及梵世时。第三句者。谓极光净殁生欲界及梵世时。及起下地烦恼。退第二静虑时。第四句者。谓除前相。于余定随其所应。亦应作此问答分别。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一

 

上篇: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下篇:阿毗昙毗婆沙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阿毗昙五法行经

阿毗昙五法行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苦法黠可苦法黠...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一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序 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阐。...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卷第一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

佛说菩萨本行经

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上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 一...

【注音版】六字大明咒

六字大明咒...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卷上 东晋天竺三藏祇多蜜译 闻如是:...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注音版】咒五首经

咒五首经...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禅波罗蜜序 禅波罗蜜者。辅行云。次第禅门目录云。大...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真谛义品...

杂譬喻经

杂譬喻经卷上 (一) 菩萨度人,譬若巧乳母养子,有四...

从顽劣凡夫骤然摇身成为一代高僧的澍葊法师

澍葊法师在清朝道光(公元18211850年)和咸丰(公元18...

慈悲心是超度冤亲债主最好的方法

要想超度冤亲债主,最好的方式,是慈悲。唐朝时,鄱阳...

高僧大德的养生之道

这里,我只谈身体的基本调和之道,并且,是总结三位高...

慧律法师《僧伽的临终和善后》

病危 同参道友应悉心照料,如法供应饮食、汤药。病室...

律航法师的往生经过

他在往生前的一个礼拜,就叫我到他身边说:拿纸笔来,...

你该生长在哪里

一粒百合花籽,意外地落到麦田里。花籽发茅了,抽出修...

人者,忍也

人者,忍也。这个忍字,心字上面一把刀,从忍从心。心...

三个方面检验是否已离开妄想

每一个因缘都可以修功德,不一定是在顺境才修学。逆境...

佛陀的感应之道

感应的事相、事迹,可能我们还多多少少会感受到,叫感...

憨山大师放生功德偈

人既爱其寿。生物爱其命。 放生合天心。放生顺佛命。...

百喻经·认人为兄喻

经文: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

执着金台来接引可往生否

问: 若有众生执着佛持金台莲花来接引,此众生可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