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谛论

婆薮跋摩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四谛论卷第一

婆薮跋摩造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思择品第一

 般若遍诸法  大悲摄众生
 无相说正道  顶礼人天尊
 大圣栴延论  言略义深广
 大德佛陀蜜  广说言及义
 有次第庄严  广略义相称
 名理互相摄  我见两论已
 今则舍广略  故造中量论
 利益说受者  正法得久住
 若人达四谛  四信处难动
 不更视他面  永离四恶道
 八等人天识  后必至苦际
 故造四谛论  不由求慢等
 缘起义多种  句味前后次
 他难及救义  总别相应理
 证义及譬喻  依此说四谛
 愿众生知此  得天道涅槃

圣谛有四。此言是经何因何缘。佛世尊说如此经。云何圣谛有四不增不减。云何圣义及与谛义。若以圣故名为谛者。前二不应名谛。若言圣家谛故名为谛义则不定。复有经说。谛唯是一无有第二。云何四义而不破坏。复有经说。一切行法是名为苦。故唯二谛。四谛义不成。复次增一中说。安立诸法从一至二乃至众多。云何谛义独不增一。复次四相既其不同。云何一时而得并观。复次四相婆罗门谛。及与圣谛有何差别。持散偈曰。

 云何四圣谛  非谛不定境
 唯二增并观  净圣谛何别

云何诸佛于四谛中同有一意。云何唯以四谛为诸佛上品正说。云何同观四谛为境。智慧平等而果有差别。云何阿罗汉于四谛中智圆无余。不同诸佛得一切智。若不同者。于四谛中应有无明。若一切法四谛中。摄胜奢波叶譬经。应须救解。若不救解应有五谛。若无五谛余法非谛。若苦等四名圣谛者。又说。一苦具足圣谛。如是等经则不须说。若四谛智说名为苦。是义不然。若知一谛亦知余谛者。说后三谛则为无用。云何在先说于苦谛。若未说因先说果者。何得不违一二缘生。云何说灭谛后说道谛。持散偈曰。

 一意上果异  一切智叶譬
 四违一无用  先苦因缘灭

圣谛有四。云何佛世尊说此经。答有诸弟子应得圣道。先在外道禀受邪法。或事常行外道。或不住一处道护命道相违道老声闻道思瞿昙道鸟翅衣道事水道编发道事火道裸形道等。如是诸道各赞己法。唯有我法真实无余谛不相违无死为果。他法不尔。闻此言已无决定智。如是等法何者真实。何者不实。是诸弟子于谛非谛。起无明惑为显实谛。是故大仙说如是经。譬如有人为伪璎珞之所欺张。令其得见真实璎珞。复次有诸别法说如此义。若舍俗饰持沙门相。住阿兰若处行头陀法。值遇白法减舍财物。守护惭羞登上戒车。控制根马。磨练闻仗被服定铠。因此等行。自谓我等是真沙门。是诸人等起沙门增上慢。令其得见真实沙门故。佛世尊说如是经。为显此义。为通达四谛。于圣法中成实沙门。不由余行。如沙门经说。若有如此具如经说。实沙门者。由四谛观故得成立。不由世间修行究竟共得有流而名沙门。如裸形偈说。

复次已免九难。前佛已生其厌离因法。以善根香熏习其心。已长圣道资粮意行俱净。应通达圣谛。是勤行心。为令服圣谛智药故。佛世尊而说是经。如可治病医则施药。复次闻恶道苦最极难忍生厌怖心。为如此人显不堕恶道因缘。故说此经。何以故。八地狱中受生众生。六方火焰之所围绕。举体洞然如融金色。其出入息皆是火焰受烧热苦。复有诸人饥食铁丸渴饮铜汁。或剉或斫或破或抽受种种苦。有众色狗及铁嘴鸟等之所噉食。或受饿鬼生。饥渴苦恒随逼身。咽如针孔。恒欲食饮终无饱足。渴行求水宿业所逼。若近河边便见河燥。或见脓血屎尿臭秽遍满。值花果树变成空林。如偈说言。

 月炙如夏日  风触如火焰
 雨渧如洋汤  履地如热灰

是故饿鬼受苦最剧。或生畜生道。恒被笼系斫破鞭打。互相吞食更相疑畏。心恒不安。受如此苦。或生修罗。怨结悭悋慢触犯受是等苦。佛诸弟子闻诸恶道有如是苦。畏自堕彼。欲显四谛知见不是堕因缘故说此经。如人应堕海底施以船筏令其得济。如经中说。若有众生于如是苦能如实见则得解脱四种恶道及生老病一切诸苦。复次为令众生远离五种邪欺诳语。一能生众恶。二恶人受行。三贤人远离。四能发起烦恼。五欺诳为体。为令他说利益众生五分正语。一自德相应。二善人受行。三生长善根。四令离生死蕀刺稠林。五令至实乐离五邪言行五正语。故说此经。譬如令舍伪宝取真宝。如经中说。莫说实邪恶言。若僧聚集应行两事。一圣默然。二圣正法言。复次有诸凡夫。各自执着诸别异谛。我执是实他执为非。由此执故互相斗诤。如生盲见象。欲显最胜无死斗诤。无更起无颠倒。是圣谛智慧故说此经。为现此意。执着断常说我诸人互相斗诤。见四谛人则不如是了达真空故。如佉多柯经说。复次依正师长住空闲处。受头陀行减损生具。守护六根节量饮食。初后夜觉乐一心听。如理思量正说及诵。端坐寂定数息观门。由此因缘成熟相续。心地静细或聚动弱。为如是人令得通达故说此经。如润滑人施其利药。若真实义唯以智根名为通达。应知此根缘四圣谛。是通达经此中应说。复次为破四惑显两方便故说此经。如偈所说。

 生起灭离闇  种种诸邪执
 六十二种见  因果中无明
 为破此等惑  欲显不动理
 及系解脱缘  故佛说此经

复次梵等诸天仙等诸人。婆利等修罗道龙等。说药叉等神。阎摩等。犹不见四圣谛故。不出三界狱。如蚕处茧。回转六道犹如车轮。漫走闇中堕深坑嶮受大烧热。若见四圣谛。则破无明闇得智光明。解脱四恶道。则不仰观诸道。由是四圣谛真实无二无倒无诤。能成如来出世胜用。欲显此义故说此经。论主欲显四谛义无与等者故。说首卢柯。

 知外谛不离  律理行胜负
 不能度生老  死忧悲大海
 则此圣智人  贪瞋引斗诤
 智者求解脱  外谛不应知
 若人见圣谛  免恶道胜法
 离过无染浊  常行四等心
 众苦所遍满  解脱三界狱
 聪慧求涅槃  应须见圣谛

持散偈曰。

 弟子及沙门  免难畏恶道
 过失与邪执  师尊破显梵

云何圣谛。唯有四种不减不增。答此问非问。一切处如是无穷故。复次身见断见常见无事见。为对治此四。是故圣谛有四。复次为对治四倒故说四谛。犹如四念处。复次为离四种邪执事故。由一切众生有四种邪执。何者为四。谓果因解脱方便邪执。一果邪执者。我见念爱业所生阴界入等。不净臭秽犹如死狗。三苦火随烧。无常金刚之所破坏。我我所者使作者受者。使受者之所远离。此中净乐常我执。是果邪执。为离此执故说苦圣谛。二因邪执者。谓世主梵王自在人。双时自性定自然非因宿业亡尊曰宿药地水火风隣虚空等。此非因不平等因执为生因。是名因邪执。为离此执故说集谛。三解脱邪执者。归五入毗纽体极入空。至世俗住无苦上独存离我德三定果暂舍永舍。如是等执解脱者。非定非永名解脱执。为破此执故说灭谛。四方便邪执者。谓远离五尘饮食衣服卧具住处。风水花果根芽枝叶米麵油滓牛粪。以此等物为饮食故。树皮茅藤板编草青鹿皮。用此等物以为衣服。或复舍此地上。并杵板刺灰聚。卧此等上。或首下脚上。或随向日热炙身。恒着湿衣恒住水中。大行投岩赴火永没水。依时节业尽无因。由此等行谓得涅槃。是名方便邪执。为离此执故说道谛。以事四故。故说四谛。犹如圣道。复次为分别希有法故。圣谛有四。何以故。取阴是众生依着处故。说苦应知不可依着。由贪爱故无有寂静。贪爱灭故则有寂灭。苦灭者我慢寂灭。心苦对治故。由修道故无明寂灭。道能对治无明故。复次一切求解脱人。灭苦得乐。是其胜用。灭苦云何。由集灭故。得乐由修道故。圣谛有故。复次经论师说。若人观见生死过失。观涅槃功德。则入正定聚。生死过失云何。谓受生识起失。此识起因即是贪爱。涅槃功德云何。谓识不起乐此识不起方便。即是圣道故说四谛。复次分别世出世因果故说四谛。复次通达四种故。复次依住四种故说四谛。复次别相四种故说四谛。问圣义及谛义云何。答圣义有八。一自在。若系属他则不自在。名为僕隷。不名为圣。诸佛及弟子。于心及法二处自在。故名为圣。二免贪爱好。如许自在人出家。三圣种生故。名为圣人。如生婆罗门种。四于圣地生。地者谓真实无生。譬如生中国地。五行离生死如婆罗门。六不乘生死车。如舍则无着。七不更生故。犹如陈种。八恭敬应往。以福德故。犹如皇帝。持散偈曰。

 自在离贪奴  圣种圣地生
 行离不乘车  不生恭敬往

谛义有七。一不倒是谛义。譬如火相。二实有是谛义。如经中说。三无变异是谛义。四无二行是谛义。譬如树提伽蛇耶达多行。五不更起是谛义。从此智不更起。不同火轮智。六不相违是谛义。譬如业及圣戒。七文义相称是谛义。何以故。言苦者必苦为义。由此七义故名为谛。

汝问。若以圣故名为谛者。前二不应名谛。又若言圣家谛故名为谛者。义则不定者。答谛是圣因。能生圣故。譬如梵住。故名圣谛。如经中说。四足为圣与义相应。复次圣人所说。故名圣谛。如导师路。如经中说。若诸如来。已正当说皆说四谛。问若以圣说名圣谛者。凡夫亦说应名凡谛。答承佛神力说故。成立佛正教故。非凡谛。如舍利弗行因缘。复次圣人故先所了故。譬如仙药。复次圣人依真实见。故名圣谛。譬如世谛。问凡夫依不实义见。应非圣非谛。答无清净眼则不能见。譬如生盲择真似宝。如翳眼人谬见多月。凡夫醉狂不得见。此譬如草头百象。复次智习论说以体圣故。故说圣谛。譬如乌蛇赤米。复次经中说。无上圣慧所照了故。故说圣谛。汝问。复有经说谛唯是一。无有第二。云何四义而不破坏者。答以无倒义故。一品类异故。四譬如四倒复次由谛义故。一譬如圣道事用异故。四譬如道分。复次法相通故。一譬如色相别故。四譬如四大。复次无我平等故。一无我者一切平等。譬如同异。复次无变异故。依心解脱说。谛唯一更无第二。何以故。苦等圣谛皆有变异。如经中说。一切有为空虚是破坏法。是一真实无坏心解脱。如变异相相应皆实不虚。四义亦尔。是故圣谛有四。汝问。复有经说。一切行法是名为苦故。唯二谛四义不成者。答分别部说意。一切有为法无常故苦。不由第一谛义故苦。为离此故。于世尊所修清净梵行。是名苦谛。后当广说。是故四义不坏。复次三苦种说种经。一切有为分分摄。有为苦者说具足分。如依苦苦说苦种苦根苦界苦受等。依坏行苦说亦如是。依一切受说苦。若无常是苦故。说一切有为。或依行苦说生起。是苦有生是苦色生。即是苦生。或说是苦谛。以种种意说苦。是故皆不相违。复次无变异故。依涅槃说一切有为苦苦田故。苦相相应故。故苦四谛义不失。汝问。复次增一中说。安立诸法从一至二乃至众多。云何谛义独不增一者。答义真实故。无颠倒故。佛说一切皆名为谛。虽一二三名为增一。谛无增一。为分别谛观故说有四。为安立智及相故如四念处。如前因缘成立四谛。是义应知为知圣谛故四。知苦有因即得见法。如经中说。若人见十二缘生名为见法。通达出世十六相。皆由见谛故。系属因缘是无常义。譬如鼓声。以难陀经为证。若无常是苦。若苦是无我。若无我是空。若人知此则得见法。通达十六相。得灭惑离苦。以是义故。圣谛有四。复次最上品故。不共智境界故。故无增一。如问复次四相不同。云何一时而得并观者。答由想故。经中说。修习无常想。拔除一切贪爱。是想境界即是苦谛。一切贪爱即是集谛。拔除即是灭谛。无常想即是道谛。以是义故。虽四不同一时得见。复次由思择故。如经言。因无常等想。思择五阴贪爱。未生不得生。已生则灭。此中五阴即是苦谛。贪爱即集谛。不生及灭即是灭谛。无常等思择即是道谛。以是义故。一时得见四谛。复次由观失故。如经言。观结处过失贪爱即灭。结处即苦谛。贪爱即集谛。灭即灭谛。过失观即是道谛。以是义故一时见谛。复次一时见谛。譬如火。火者是可烧等物。一时烧熟热照。观者亦尔。害生静出各各自相离灭。证修同在一时。复次譬如日。日者是可乾等物。谓水种闇花各各异相。乾熟破开同在一时。观谛亦尔。复次譬如灯。灯者是可烧等物。谓炷油闇物各各异相。烧乾破照皆是一时。观谛亦尔。复次譬如船。船者是可到等不同相物。谓彼此两岸物流到离。载断皆在一时。观谛亦尔。分别部说。若聚苦相观达生灭心。厌有为修无愿解脱门。若观有为唯有生灭。不见余法。修空解脱门。若观寂静不见有为及生灭相。修无相解脱门。此中苦相即是苦谛。相生是烦恼。业即是集谛。相灭即是灭谛。是法能令心离相见无相。即是道谛。若见无为法寂离生灭。四义一时成。异此无为寂静。是名苦谛。由除此故无为法寂静。是名集谛。无为法即是灭谛。能观此寂静。及见无为。即是道谛。以是义故。四相虽别得一时观。后更思量故不广说。持散偈曰。

 相思择过失  火日灯船譬
 苦相脱门故  一时观四谛

汝问。婆罗门谛及圣谛有何差别者。答世尊真圣真婆罗门。此谛故无差别。譬如释与天帝与。复次婆罗门谛道谛所摄。圣谛者。道果对治道境界所摄。复次一向善是婆罗门谛。善恶无记是圣谛。复次唯道是婆罗门谛。道果是名圣谛。汝问。云何诸佛于圣谛中同有一慧者。答通达无余法。相平等故。譬如净眼观色。复次证见法故。譬如火热明。此事世间一慧所共证故。复次熟磨法镜故。诸佛通达法界。知此一切三世。皆如现在。譬如众多水镜月面影一。持散偈曰。

 两人一无异  道善果故异
 无余证见故  法镜故同慧

汝问。云何唯以四谛为诸佛上品正说者。答能拔众生度生死海。譬如出世法。复次谛中最胜故。譬如谛胜。复次能摄一切诸法真实故。犹如胜奢波叶譬。复次梵释等诸天不曾见故。乐行健力毗搜纽天等。智足未履故。智勤远行诸外仙人所得故。复次无分别智境界故。若能知此一切功德之所庄严。如舍利弗等及佛世尊。复次义具足故。由不共故。此说功德最胜。是故四谛名上品正说。汝问。云何同观四谛为境故智慧平等而果有差别者。答不由境同故智慧同。譬如定及贪欲等。复次由智慧差别故。故果有差别。譬由业差别故。果有差别。复次修道异故。故得果不同。譬如种子不同果有差别。复次观过失下中上品故。故得果不同。汝问。若阿罗汉于四谛中智圆无余。与一切智则应无异。若不然者。于四谛中应有无明者。答阿罗汉不知四谛外。诸佛境界非是无明。所以者何。但有说故。若阿罗汉不知四谛外言说。非是无明。如胜奢波叶譬经说。复次佛世尊已决判故。于苦等谛不知是名无明。不知四谛外四皮陀皮陀分等。不名无明。复次正对谛智对治烦恼。说名无明。非是不知一切智者。四种别说为无明。何以故。自苦一分识相续各各异。依约无始生死。阿罗汉亦不能见是心。如是已生。由如此增上缘缘等。及思惟等。善恶无记等。如是因所生缘所摄。在如此地迹位时中。次复第二心。次复中后心。如此方法。始自刹那罗婆牟休多。日夜半月一月时节。年数生变及灭自相续中。阿罗汉亦不能见。何况能见一切一切种自苦。若自苦尚其不见。何况能见他苦。是故阿罗汉不能见一切智境界。四谛中总别非是无明。复次离四谛无明对治。智境界外。复有余法在。声闻境界有阿罗汉。亦不能见。如舍利弗言。我不见有人天。能见知我。入初定观及称量我令我退起。唯拣世尊此寂定名。乃至目连亦不能解是舍利弗所入所起。乃至化度陀难蛇耶婆罗门。及其外生优波低舍。如定智慧辩说修习等。他不能及。如舍利弗。迦叶波亦尔。是故离四谛无明等对治。是名非智。非是无明。汝问。若一切法四谛中摄。胜奢波叶譬经。应须救解。若不救解应有五谛。若无五谛余法非谛者。答自然灭等不出谛外识境界故。非所观故。云何非所观。若知此法不得流尽及苦尽故。不离仰视外道面故。非诸见不能动如帝释幢。若通达此。不得称为微细通达。如射破发端不可遍行故。是故不须修学。复次余论师说。一切法由相故皆入谛摄。虽然皮陀及皮陀分宿传世本量判。僧佉愉伽实广论。欲尘论。鞞世师论。医方论。相论。算数论。时智论。兽论鸦域论。明论。歌舞庄严论。人舞论天舞论。天仙王传等论。外道论。常行外道等。乃至九十六种。复有草药藤树等。皮根心花果叶等力。熟德味等。复有世间不可思议希有四大变异业果报等。有论能分别此。佛依此论说胜奢波叶譬。如是等义不为汝说。不生功德故。能起诸惑故。增长有为故。是故不说。譬如毒药相憎药。反质咒幻化皮多罗论等。以损恼他故。佛所不说。非为四谛外故。所以不说。汝问。若苦等四名圣谛者。又说是苦具足圣谛。如是等经则不须说。又若汝言于苦谛是名苦者。是义不然。答是经说智为苦谛。如境无分别故。如说四量。复次由境界安立故。智得成立。譬如六识。复次由功能故。智体唯一。约能为四。如四正勤智亦如是。复次四圣谛智为总故。于四谛观说智为胜。由此义故说智如境。复次欲显决定出离是四谛功德故。随说一苦具足圣谛。与义相应。若了义说者。苦等是了义谛。何以故。佛说苦等有生等相故。安立四种观故。若不如此。唯有一观名为修习。若取此经分别诸谛。唯有一谛。所谓道谛。谓说无为谛故。是经非证此义。依阿毗达磨及藏论故得成立。汝问。若知一谛亦知余谛。说后三谛则为无用者。答我不说见苦谛即见余谛。我说一时见四谛。一时离一时除。一时得一时修故。说余谛非为无用。譬如说苦谛。复有为境界数量故。如说道数量。复次四中随知一已即通余谛。如知一粒则通余粒。是故四谛并皆有用。复次入观门故。观取阴即离舍爱念。如知怨家。取阴者是苦谛。爱念即集谛。离舍即灭谛。知是道谛。依苦观门。其义如此。知贪爱已即舍。由此苦不生贪爱即集谛。所贪爱即苦谛。苦不生即灭谛。知即道谛。依集谛观门如此。知有为寂灭已。若人证此。无明即灭。有为贪渴即寂静。有为寂灭即是灭谛。此所离法即是苦谛。无明贪爱即是集谛。知即道谛。依灭谛观门如此。知助道法即生修习。烦恼障与其相违。即舍。由舍此故有更生。助道者是道谛。有即苦谛。烦恼业即集谛。舍此及有不生是即灭谛。依道谛观门如此。由诸谛观门故。虽复观一说于余谛。非为无用。汝问。云何在先说苦谛者。答为止息苦修四谛观。及出家住于梵行故先说苦。复次生老死等众苦无边念念恒逼。行人观此求觅苦因。譬如师子。复次外缘不能治无始时节是根本病。行人观此求觅病因。譬如医师。复次遍满三界灾横疾恼。行人观此求觅其因。如寻毒树。复次麁故失故。厌恶依止故。惊怖处所故。故先说苦。汝问。若未说因先说果者。何得不违十二缘生者。答生次第故。十二缘生先因后果。思择次第故。于四谛中先果后因。是故二说皆不相违。复次果中有迷缘因计果。如经言。若此有彼亦有。由此生彼亦生。若因中有迷缘果计因。如经言。老死等有何法令有。由此义故。各有所破。皆不相违。逆顺说故。二说不同。逆说缘生。是名四谛。是故不违十二缘生。汝问。云何先说灭谛后说道谛者。答有二种义。一顺二逆。如经中说。戒清净为心清净。心清净者为慧清净。乃至解脱知见及明解脱。是名顺说。逆说者。解脱者以离欲为缘。离欲者厌恶为缘。厌恶者以实见为缘。乃至无忧悔者。以戒清净为缘。

四谛论思择品究竟。

四谛论略说品第二

问四谛次第云何。答。

 麁横重结所  依道怖事果
 病火怨依债  热毒逼害境

欲显麁大境故说苦谛。得苦相已。此法何因生故说集。此法尽何处次说灭。此法因何得故次说道。复次无始横网是名苦。横根名集。永离横根是名为灭。能拔除者说名为道。复次极重名苦。执重名集。舍名灭。能灭执名道。复次结处名苦。是结名集。结尽名灭。观过名道。复次取亦如是。复次依处名苦。世间凡夫虽为取阴所害。犹起依着。如依怨家谬为亲友。依所安爱名集。因此安爱住三有狱不求出离。譬如狂囚。无依爱名灭。无方所依止故。如瞿提经说。能灭依爱名道。观依过故。如观烧屋。复次六道名苦。以无乐故。犹如秽厕。业烦恼名集。为道因故。离道名灭。无假名物故。譬如火灭。如鹿头经说。能引出诸道故名为道。如婆罗呵马王经说。复次怖畏名苦。我爱名集。无畏处名灭。上实乐故运至无畏处名道。复次作事名苦。事因名集。拔除事因名灭。能拔名道。复次似果名苦。似种子名集。似种子坏名灭。似种子坏因名道。复次苦如病。集如病因。灭如无病。道如治病药。复次苦如火。集如薪。灭如火尽。道如火尽因。复次似怨名苦。结恨名集。除结恨名灭。能除因名道。复次似衣名苦。似尘名集。尘净名灭。净因名道。复次苦如债。集如贫。灭如离贫。道如财物。复次苦如烧热。集如烧热因。灭如清凉。道如凉具。复次苦毒发。集谛如毒。灭如离毒。道如阿伽陀。复次苦如逼恼。集如能恼。灭如离恼。道如离恼因。复次苦如杀害。集如能害者。灭如离杀。道如离杀因。复次苦应知。集应除。灭应得。为此三事故修圣道。次第如此。四谛体相云何。偈曰。

 似真理足品  有为相影识
 虚妄一切三  逼有等十二

有诸法师说真似二谛。生者贪爱果故名为真苦。道者业果名为似苦。生因贪爱名为真集。牵六道业名为似集。生因爱尽名为真灭。六道因尽名为似灭。能灭生因正智名为真道。戒等方便能离道因说名似道。又理足论师说。识为真苦。与此相应色等亦名为苦。自爱名真集。与此相应业等亦名为集。自爱尽为真灭。由此尽故余尽亦名为灭。正见名真道。若此不生余不至灭。由此生故余亦名道。又假名部说。谛有三种。一苦品。二品谛。三圣谛。苦品者。谓五取阴苦。品谛者。逼恼为相苦。圣谛者。是苦一味。集品者谓贪爱集。品谛者能生为相。集圣谛是集一味。灭品者谓沙门果。灭品谛者寂静为相。灭圣谛者一味为相。道品者谓八分圣道。道谛者直离为相。道圣谛者一味为相。又分别部说。一切有为皆苦。由无常故。非初谛故苦。为离此故。于世尊所修净梵行。是苦圣谛。一切因皆名集。以能生故。非第二谛故集。为断此故。于世尊所修净梵行。是集圣谛。一切有为寂离名灭。由寂静故。非第三谛故灭。为证此灭。于世尊所修净梵行。是灭圣谛。一切善法皆是道。能出离故。非第四谛故道。为习此道。于世尊所修净梵行。是名圣谛。又说执相为烦恼。烦恼及烦恼所起业名集。若从此有有名集圣谛。有生名苦圣谛。如此从第二谛生第一谛。若心舍离执相达无相界。由此因故烦恼。烦恼所起业断。由此断故无复因缘。有不更生。此不更生名灭圣谛。此法能令心舍离执相证无相界。是正见等名灭道圣谛。如执相余影似道妄分别等亦如是。又分别论中说。世尊不依一切苦。假说苦谛。若尔何为为显无记果。执取阴性体相故。假说苦谛。假说苦因法。为别离此故。于世尊所修净梵行。是真苦谛。不依一切。因假说集谛。为显能生后有因性体相故。假说集谛。假说集因法。为断此故。于世尊所修净梵行。是真集谛。不依一切灭。假说灭谛。为显轮转道断性体相故。假说灭谛。假说灭因法。为证至故。于世尊所修净梵行。是真灭谛。不依一切道。假说道谛。为显能除惑道性体相故。假说道谛因法。为修此故。于世尊所修净梵行。是真道谛。又藏论说。略明苦有二种。一与憎会。二与爱离。此二二处。一身二心。因爱三种故。则成三苦。集谛有三。爱见及业。爱见二惑名为后集。由此已有业。麁妙集灭谛有三。一见一处惑灭。二欲一处惑灭。三有一处惑灭。道谛有三。一见道。二修道。三成守道。此三即三根。复说。苦者逼相。集者生相。灭者寂静相。道者能出离相。复说。苦者有相。集者能有相。灭者离相。道者能离相。

四谛论分别苦谛品第三之一

何者为苦谛。略说如此已。云何广分别。于苦聚中云何说生为初。云何为生。云何生相。云何生事。云何生缘生。云何苦。若生是苦三种乐生义则不成。生之与起云何为异。阿罗汉五阴未灭。云何说生已尽。云何为老。云何老相。云何老事。云何老缘。云何老苦。齿落相等不皆遍有。苦非不遍。云何说老是苦圣谛。有为不住念念灭故。云何有老。持散偈曰。

 分别初四生  苦三及差别
 尽四老并苦  齿落等念灭

云何为病。云何病相。云何病事。云何病缘。云何病苦。若由病故身恒苦者。云何不违此偈。

 无病第一利  知足为胜财
 无疑为上亲  涅槃无比乐

若天道无病。一切众生以病为法。此言应救正道。论说病为业果。是业果苦非苦圣谛。佛说苦名为病。又偈说饥为第一病。如此二说云何为异。云何为死。云何死相。云何死事。云何死缘。云何死苦。放逸死。破戒死。生缘死。此三何异。又有觉无觉死。有悔无悔死。有放逸无放逸死。有着无着死。有调伏不调伏死。少分调伏死。其义云何。五阴念念自灭。他害等死。云何得成。云何为怨憎会。云何怨憎会相。云何怨憎会事。云何怨憎会缘。云何怨憎会苦。若怨憎类有聚会者。永不相离。此义应至。云何为亲爱离。云何亲爱离相。云何。亲爱离事。云何亲爱离缘。云何亲爱离苦。老等聚会即怨憎会。少壮等离即亲爱离。更说怨会爱离。云何非重说耶。云何所求不得。云何求不得相。云何求不得事。云何求不得缘。云何求不得苦。欲尘即苦至得亦苦。求之不得云何为苦。以何因缘求之不得。云何略说五取阴为苦略义。云何诸阴何相。阴有何义。是色识等同有为相。云何说五阴与取阴云何为异。云何说取阴为苦阴。不名苦阴者何义。随正见一苦已即通达苦谛。何用广说诸苦相耶。经中亦说。色乐亦在乐处。若取阴是苦。经则相违。云何此经独说略言。余经说色苦乃至识苦取阴。复何因缘苦。总略义云何。

汝问。何者为苦谛。略说如此已。云何广分别者。答有诸弟子乐略正教。如舍利弗等开智受化。是故略说。有诸弟子乐闻广说。如难陀及弗迦婆等。广分别智故为广说。复次有诸弟子。因力最强。如大迦叶。已增长善根故为略说。缘力弱者。如莎提等。未增长善根故为广说。复次利根如鸯崛摩罗等故为略说。钝根受化如蛇奴等故为广说。复次多闻弟子如阿难等。能持闻藏。是故略说。少闻弟子如周罗般陀等。智慧钝弱故。广分别说。复次富圣言胜德如离婆多等。数习内观故为略说。未有圣言及胜德。如阐那等未习内观。为广分别说。

汝问。于苦聚中云何说生为初者。答曰。苦始故。老病死等诸苦生为最初。譬如无悔等世出世法以戒为初。如是老病死等。生为足所。故说生为初。不相离故。复次由生能故。若生已有老病死等。能害身根心等。譬如火若火已成则有烧熟照等。非不有火生亦如此。是故先说。复次不相离故。假使众生得离老病。决不离生。以行苦故。是爱果故。道所治故。故先说生。复次平等过失故。一切众生同受生害。譬如无常杀鬼。复次随逐一切有分故。生者遍无明等十二有分。譬如毒乳。复次遍三界故。生者遍三界。如牛同异。故先说生。复次苦根故。生者根苦。老病死等为枝叶苦。如经中说。一切诸苦以生为本。以生为因。如经广辩。故先说生。持散偈曰。

 苦始能不离  等失随有分
 遍三界苦根  是故先说生

云何为生者。答偈言。

 生五经等说  得阴初续心
 生分与诸伴  胎位及五种

释曰。如经阿毗达磨藏论。十二缘生等。心思择论中广说生应知。复次业增长品随眠为伴。引接生因缘法。聚集所得种种众生处。得阴入界等。是名为生。复次临续生时初识受生。是名为生。如经说。由识入故。名色和合。若说生次第。识初起名生。复次余论师说。生分初识与伴俱起。是名为生。复次生有多种。谓柯罗等胎位差别。乃至出胎如受生经说。复次生有五种。如偈言。

 得圣法名生  胎位姓家成
 聚同异及有  唯有名为生

释曰。得圣法名生。如经中说。已免奴位从我口生。复次有已生圣法律中。如鸯崛摩罗经说。复次住胎位名生。谓柯罗啰頞浮陀伽诃那等。譬如种子芽茎枝等。复次姓家成名生。如金宝等刹利等生。复次聚同异类名为生。形相有异。谓人象马等。譬如婆罗多罗等树。复次有名为生。谓阴入界等有。是名为生。如说有花有子等。此论唯说有为生。何以故。本故贪爱果故。故言唯有名为生。云何为生相。云何为生事。云何为生缘者。答有显是生相。种种苦为事业有为生缘。云何苦者。答三苦火所烧故。是受生处非所爱乐。非福行果。聚同异类苦苦所烧。所受生处是所爱乐。是福行果。聚同异类坏苦所烧。所受生处不动行果。聚同异类行苦所烧。譬如野火烧绕大树。故说生苦。复次众苦所依故。若有生者身心众苦之所依集。非不生时。譬如鹿苑众仙所依。复次阴入界等有。显名生处。处生已斫破。刺擘解析分离堕失等苦平等随生。以无常怨不可遮故。如王子境及以坏器。故说生苦。复次生者是诸苦藏。忧悲恼生非苦根本。老死因缘诸病发起。痛入失类。诸恶依止。碍坏所践。疲极城门。怨具库府。烦恼续流。此生是闇非灯可治。深坑难出。无火大烧。是怨难觉。是抂不疑。是痛无药。是缚非绳。蕀林无导无有光火。婴儿赞叹。慧人毁訾。乐有所爱。诸佛菩萨引大悲因。有学所离无学除尽。诸佛自觉。立名为苦。故说生为苦。复次胎位苦故。临受生时赤白和合。有识来託受杂秽苦。次柯罗啰。頞浮陀伽那。卑尸等位。受转熟苦。如痈熟苦。既坚实已身分生时。受迫大苦。如大家苦。在胎卧时两藏重逼。譬如罪人下蒸上压受大困。由母饮食威仪失度。若走若跨若行泅水。伸屈役力被打痛恼。服相违食。由此威仪饮食故。支节如解。受种种苦。如犯王法受诸拷楚。故生为苦。临出胎时。其身柔软如芭蕉心。产门迮逼如压油车。受压迮苦。又初出胎时身如新疮。手水衣触如热灰灌。如刀剑解。受难忍苦。故说生苦。若生是苦。三种乐生义则不成者。答为分别业报异故。为安三界差别故。为显有三受故。由此应知。三安乐生行苦所摄故。是苦谛故。苦所逼故。苦众多故。故生是苦。复次有福行果故。有三乐生。如偈说。

 福德果报乐  随意得成就
 速得最寂静  如愿般涅槃

无常恶毒所杂故。苦如杂毒食。虽具百味色香触好。若有食者决得死报。一切生死亦如是。杂无常毒故说为苦。复次为生时乐住时乐故说乐生。此安乐生坏时苦故。圣人厌此坏苦。如憎粪秽。故说生苦。生之与起云何为异者。答化生一名起。余三名生。复次入胎名生。出胎名起。复次有分次第生名生。一时具生名起。藏论中说。生者属识。託胎种子故。起者属业。能散置识诸道中故。阿罗汉五阴未灭。云何说生已尽者。答有既灭故说生已尽。复次因缘灭故。此生无后生法故说生尽。譬如由贪爱灭故说苦谛灭。复次为拔除生根本说已尽。譬如有树已断根故。虽富花叶等亦说已灭。生尽亦尔。复次当来应尽故说生尽。譬如山顶弃掷坏器。虽未至地已说其破生尽亦尔。故说罗汉生尽。云何为老者。答少壮灭失。次第度位。四大衰损。诸行变异。身缓节疎。色形麁丑。诸根羸弱。念识智行无所能为。归向死门是名为老。复次微细过根。遍入物中。后时方了减损变异。此法名老。何以故。老若入齿则现落相。若入皮中皮则缓皱百种黎黮。若入毛发则现脱白。若入四大大则疎弱。若入根门则根无力。若入身形形体战动举止不安。若入于心心则掉荡忘失忆智。若入背嵴则偻屈。若入支节支节蹉戾。少壮软滑悉皆失故。现故坏相。复次老有二种。一依减失。二能依减失。一依减失者。诸大血肉膏骨髓等稍就减失。由此减失得相似果。谓走跳跨驷申屈去来勤力担负等。并皆损失。二能依减失者。谓眼耳等根见闻等用。皆不分明。由不分明得相似果。念智意灭心地勤力担负等并皆损失。如经及藏论。十二缘生论中广说。是名为老。云何老相云何老事云何老缘者。答减变熟坏故等。名为老相。少壮损失软滑去离憎恶事来。名为老事。阴界入生。是名老缘。此老又为忧悲等之处。云何老苦者。答此老能生众生憎恶相。已夺可爱色勤力忆智引就死王。如犯王法禁伺劓刖付杀者处。老亦如是。故说老苦。复次众生辩言身力根。能取持思量弃掷识及智力无间无眴。老日逼夺。如热时日解脱五翳盛光普照。小坑浅水皆悉乾竭。老亦如是。故说老苦。复次老者。令色形丑陋能夺爱德。除灭少壮及无病乐。勤力担负念智忍门。思识悉能损夺。诸根羸弱无复势用。如罗刹女吸人精气趣向死处。故说老苦。复次少身莲华亲心所爱。色形端政悦他心眼。为老霹雳之所变异。卷缩破坏目心不悦他人憎恶。故说老苦。复次能坏身根念智。故说老苦。由身坏故。行住坐卧屈申转侧等皆不自在。由根坏故。见闻嗅甞触等皆不分明。又有说言。我闻不明还似婴儿。由念坏故更事不忆。不了所说曾见不识本。故说为老。犹如行相。又跋私弗部。说有为诸法实有暂住。此住有异。是有为相说名为老。如经中说。此身得住百年。或说有四识住。以是义故说名为老。若有为法实念念灭。少壮不成亦无命根。云何为病者。答曰。身界不平等生长。乖违不平等生长时。说名身病。若平等时说名无病。如佛世尊因耆婆说。如来身界今至平等。复次自性更互相违。不识恩养。身界毒蛇触忤名病。复次病有二种。一身二心。身病复有二种。一因界相违名缘内起。二因他逼触名缘外起。是身病者。由名因处有差别故。品类多种。名差别者。谓漏癞痈疽气[病-丙+(朿*欠)]肿癖疟风狂等。因差别者。谓痰风胆及等分病。或单或二或三或四。如是痰等有六十二为病家因。处差别者。谓头眼耳喉心腹等。是名身病。若广解者有四百四。心病者因邪妄起。谓忧烦等。此病亦有二种。一缘内境名内门惑。二缘外为境名外门惑。由名因处有差别故。品类多种。名差别者。谓贪瞋慢痴见疑谄曲欺诳等。因差别者。谓净相失相有无等相为心病因。处差别者。谓色等六尘。如经说。色爱乃至法爱。此中所明。但论身病不说心病。云何病相云何病事云何病缘者。答病者逼恼身为相。苦忧为事。本界不平等是缘。云何病苦者。答世间聪明人。随其自能欲有造作。由疾病故并不成就。违愿故苦。是故疾病能为苦因。如火为烧因日为光因。老死等亦尔。为苦因故苦。复次能害本故。故说病苦。譬如蕉竹芦苇。复次生痛受故。能害命际令寿终故。如火毒伏故说病苦。复次苦苦所摄故。生及相续中。众生不能忍受。譬如象子落野火中。是故病苦。复次不得自在故。若人遭病。于四威仪及想皆不自在。其身低垂不能申屈行动等事。譬如木人关戾断绝。复次能舍寿命故。如人遭病不能忍痛。求火毒伏自舍寿命。譬如陀尼柯罗汉。复次一切方便不可疗治。来命必终故。故说病苦。譬如頞底仙人断痢汤药。复次所憎厌故。逼害为性起。长无明故。智慧恐种故。困苦为体故。不安依处故无学情忘。由智坏故。选择取舍之所远离。不识是事非事。犹如愚人。以此义故。故说老苦。如大德佛陀蜜说。诸佛世尊无量数劫。生长善根。具足十力。有十自在。胜破四魔。得四无畏。平等能观一切方便。秋时净空圆月可爱。那罗延坚固身节身力。形皮肤等相为老所损。故说老苦。此义佛在阿罗毗国。优陀夷比丘。依佛说偈。

 恶老汝可患  侵污爱妙色
 是身悦众心  由汝故变异

四谛论卷第一


上篇:成实论

下篇:解脱道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论集部目录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因明入正理论

因明入正理论一卷 商羯罗主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赞法界颂

赞法界颂 圣龙树菩萨造 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三...

宝行王正论

宝行王正论一卷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安乐解脱品第一  ...

解脱道论

解脱道论卷第一 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 梁扶南三藏...

佛说三转法轮经

佛说三转法轮经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如是我闻: 一...

佛说长者子懊恼三处经

佛说长者子懊恼三处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注音版】优婆塞菩萨戒诵戒仪式

优婆塞菩萨戒诵戒仪式...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一卷(出乌波离所问经) 开府仪同...

佛说兜沙经

佛说兜沙经一卷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 一切诸佛威神...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一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六...

【注音版】吉祥经

吉祥经...

【注音版】佛藏经

佛藏经...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卷上 陈南岳思大禅师撰 如万行中说。...

找到成佛的因地

马祖道一禅师,出家以后很喜欢打坐。他刚出家,什么事...

剃国王胡子

从前有位国王,他有一位亲信。在一次战争中他拼命地救...

星云大师亲述韦陀菩萨显灵救人的奇迹

星云大师说:我向来不喜欢讲神通,但我相信神迹是有的...

冤亲是不定

年轻人谈恋爱,朋友一介绍,哎呀,坠入情网了。就算是...

主人公在哪里

一日,祖钦禅师问原妙禅师:日间清醒时,还作得主么?...

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

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 在每一次这样迁徙的生命过程...

善良不仅是美德,而且是护身符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中...

到达心佛双忘时,才会会得真实义

在理和事的圆融方面,真正要了解,一定要到达心佛双忘...

念佛十法

(一)高声念: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纷起时,即振作精神...

梁启超谈治学与做人

诸君!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词的...

完成梦想,不一定非得要厮杀欺诈

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故事。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

佛灵和心灵是两码事吗

我们正式讲净土要义。净土三要就是信愿行,也是往生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