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俱舍论疏卷第九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俱舍论疏卷第九

沙门法宝撰

分别世品第三之二

◎论。当往何趣至形状如何。下第三有五颂义门分别中有 就中。前一颂明中有所趣。及明形状。次两颂明天眼等见。及明通等。后两颂明中有入胎。此第一也 颂前有两问。一问当往何趣。二问形状如何。

论曰至当本有形。释上两句双答二问。以业能引当所往趣。彼业即招能往中有。此明中.生同一业也。由业同故。当往趣同及形状同。

论。若尔于一至烧母胎。难也。若言中有如本有形。地狱中有还如地狱勐火应随。中有起时应烧母胎。

论。彼居本有至况在中有。答也 就中有三。一中有时未有勐火。二以中有极微细故。三逐难释 以业力故五趣中有虽同一处非互触烧。此第一也。地狱本有尚不恒烧况在中有。

论。设许能烧至所难非理。此第二也。纵令中有即烧。如犹未见地狱中有。亦不身触地狱中火。以中有身极微细故。

论。诸趣中有至业所遮故。此第三也。纵令地狱中有即有火随余趣中有。由业遮故不为火烧释所以也。

论。欲中有量至四大洲等。因明形量似当生处。兼明二界形量大小 异生.菩萨虽同欲界。而异生如小儿。菩萨如盛年等。

论。若尔何故至入已右脇。问也。若菩萨中有如盛年时照百俱胝。因何菩萨母梦见白象子来入己右脇。

论。此吉瑞相至非如所见。答也。菩萨九十一劫已来久舍傍生。母见白象是吉相也。如讫栗枳王梦所见十事。是表当来非如所见 讫栗枳是梵语此云作事。是迦叶佛父。夜梦十事。且具白佛。佛言此表当来释迦遗法弟子之先兆也。王梦见一大象被闭。更无门户唯有小窓。其象方便其身得出。唯尾碍窓不得出也 此表释迦遗法弟子。能舍父.母.妻.子出家修道。而于其中犹怀名利不能舍离如尾碍窓 井者。王梦见一渴人求觅水。饮便有一井具八功德。随逐渴人而不取饮 此表释迦遗法弟子诸道俗等。不肯学法。有知法者为名利故随后为说而不学也 麨者。王梦见以一升真珠博一升麨 此表释迦遗法弟子为求利故。以佛正法为他人说希彼财物 栴檀者。王梦见将栴檀香用博凡木 此表释迦遗法弟子以内正法博外书等 妙园林者。王梦见有妙园林花菓茂盛。狂贼毁坏无有遗余 此表释迦遗法弟子磨灭如来正法园苑 小象者。王梦见有诸小象驱其大象令出群中 此表释迦遗法弟子诸恶朋党破戒苾刍。驱摈持戒有德苾刍令出众外 二猕猴者。王梦见有一猕猴身涂粪秽汤突己众见皆避去 此表释迦遗法弟子诸破戒人。以诸恶事谋谤好人见皆远避 王又梦见有一猕猴实无有德 众共扶捧海水灌顶立为其王 此表释迦遗法弟子破戒苾刍实无所知。为名利故诸恶朋党共相扶捧立为众首 广坚衣者。王梦见有广坚衣有十八人各执少分四面争揽衣不破者 此表释迦遗法弟子既分成十八显所学法 各有门人部执不同互兴斗诤。此显能学法人。如是所梦但表当来余事先兆。非如所见。故知菩萨母梦中见白象。但表吉相非如所见 论。又诸中有至前小后大。此因菩萨右脇入胎。便明诸余中有从生门入。非是欲证菩萨中有从生门入。若生时明大小则前生者大。若受胎明大小则后生者大。准此论文。唯说定者若业不同。受胎久近则不定也 有人。云此文欲证菩萨从生门入者非。此文应证菩萨从右脇入。菩萨右脇生故。婆沙七十云。问菩萨中有何处入胎。答从右脇入。正知入胎。于母母想无淫爱故。复有说者。从生门入。诸胎.卵生法应尔故。问轮王.独觉先中有位何处入胎。答从右脇入。正知入胎。于母母想无淫爱故。复有说者从生门入。诸胎.卵生法应尔故。有余师说。菩萨福慧极增上故。将入胎时。无颠倒想不起淫爱。轮王.独觉虽有福慧非极增上。将入胎时虽无倒想亦起淫爱。故入胎时必从生门入 又正理云。理实中有随欲入胎。非要生门无障碍故。然由业力胎藏所拘 正理不同诸论。此论云又诸中有者。未定取菩萨也。

论。法善现说至寝如仙隐林。又引法善现颂难也。

论。不必须通至造颂无失。此释难也。

论。色界中有至惭愧增故。上明欲界量。此明色界也。由惭.愧增与衣俱生。论菩萨中有亦与衣俱。同色界也。

论。鲜白苾刍尼至无惭愧故。明愿力故常与衣俱。在俗即为俗衣。出家变为法服。除菩萨.鲜白苾刍尼。所余中有以无惭愧故。无愿力故。皆无衣也。

论。所以本有其体是何。问也。

论。谓死有后至是五取蕴。答也。

论。于中位别至中阙具三。便明四有兼界分别。正理论云。何缘无色无中有耶。彼业不能引中有故。何缘彼业于此无能起。结断已方生彼故 云云多释 有余师说。为往生处表所趣形故立中有。非无色界有处有形。若尔即于自死尸内身根灭处命终受生不往余方中有何用。此立中有表所趣形。前说二缘随有一故。此救非理。表所趣形于所趣生无胜用故 然上坐言。若命终处即受生者中有便无。彼言非善。非死有位方引中有。如何可说若死处生不引中有。定于先时已作增长感中有业。今谁为碍。令中有果不起现前。或复中.生同一业果。中有复是一期生初。中有若无生应不续。如必无有越羯逻蓝生頞部昙。是彼初故 然说中有决定相者 谓无未离欲.色界贪生有。不从中有后起。亦无中有与所趣生非同一业所牵引果。亦无中有能入无心。可为身证.俱分解脱。及起世俗不同分心。住中有中无转根义。亦无能断见所断惑。及无断欲界修所断随眠。如是等门皆应思择 婆沙六十八。问若此处死还生此处。如闻有死生自尸中既无去来。何须中有连续二有令不断耶。答有情死已或生恶趣等。生恶趣者识在脚灭。生人中者识在脐灭。生天上者识在头灭。般涅槃者识在心灭。诸有死已生自尸中为虫等者。彼未死时多爱自面故。彼死已生自面上。既从彼脚来生自面。若无中有谁能连续。无此处死还生此处。舍身受身必移转故。问无色界没生欲.色界者。既随当生处中有现前。彼无往来何用中有。答彼先已造感中有业。虽无往来亦受中有。业力所引必应起故。

论。已说形量余义当辨。已下两颂。第二明见及通等也。

论曰至以极细故。明眼见也。此以极细故唯同类眼互得相见。及有修得天眼能见。非生得眼。准此论文。上地生得不及下地修得天眼。又同类相见自是别义。非唯以细。天中有眼不劣下趣何为不见。故知义别。

论。有余师说至自下除上。述异说也。

论。一切通中至最强盛故。明胜劣也。此论云。中有具得最疾业通。上至世尊无能遮抑。以业势力最强盛故 准此论文有其二义。一最速疾义。二无遮抑义。婆沙七十云。问神境通力与中有位。诸有所行何者为疾。如是说者。神境通力行势迅速。非诸中有。问若尔何故经说业力胜神境通。答依无障碍故作是说不依行势。谓佛神通能碍一切有情神通。独觉除佛。舍利子除二。大目乾连除三。能碍一切有情。无佛.独觉.一切声闻。及余有情咒术.药物。能碍中有令不往趣应受生处。然必往彼随类结生。由此契经说诸业力胜于神通。若依行势而作论者。应说神通胜于中有 准此论文。唯有一义。正理亦引此经证业通疾 论云。此通势用速故名疾。中有具此最疾业通。诸通速行无能胜者 正理文意与俱舍同。准此即与婆沙义别。

论。一切中有皆具五根。明根具也。正理论云。随地诸根中有皆具。虽言中有如本有形。而初异熟最胜妙故。又求有故无不具根。

论。对谓对碍至有虫生故。明无碍也。此金刚等所不能遮故名无对。

论。应往彼趣至定不往余。明决定也。故婆沙云。譬喻者说。中有可转。对法师言。中有于界于趣于处皆不可转。感中有业极勐利故 正理论云。此界.趣.处皆不可转。谓定无有色中有没欲中有生。亦无翻此。此与生有一业引故。

论。欲中有身至健达缚名。明所食也。

论。诸字界中至略故无过。释略頞声 正理论云。诸字界中义非一故。此頞缚界虽正目行。而于其中亦有食义。以食香故名健达缚。而音短者。如设建途及羯建途略故无过。有说中有藉香持身以寻香行名健达缚 准此论文。頞缚是字界。健达是字缘。言健达頞缚是长声。言健达缚是短声。长短虽别此翻为寻香。寻香是行义。然于其中亦有食义。言寻香者以食香故。即桉缚界有二义故。虽因行义亦因食义。字界中略去頞声亦无有失。短声呼故。如设健途.及羯建途。设建.羯建皆是字缘。途是字界。字界应有两字。短声呼故略去一字但言途也。

论。诸少福者至好香为食。述食不同。

论。如是中有至应立死有。明住时也 婆沙七十云。如是中有住经少时必往结生速求生故。尊者设摩达多说曰。中有极多住经七七日。四十九日定结生故。尊者世友作如是说。中有极多住经七日。彼身羸劣不久住故。问若七日内生缘和合彼可结生。若尔所时生缘未合彼岂断坏。答彼不断坏。谓彼中有。乃至生缘未和合位。数死数生无断坏故。大德说曰。此无定限。谓彼生缘速和合者。此中有身即少时住。若彼生缘多时未合。此中有身即多时住。乃至缘合方得结生。故中有身住无定限 正理论云。一切中有唯除中般自余中有。无不至生有而命终者 此论.正理与大德同。

论。设有肉聚至渐待此时。此与大德意同。未遇生缘在中有住。今详此释。中.生同业。亦不多时。必遇生缘。不可在中有过百年等。

论。为说从何方顿来至此。问也。

论。虽无经论至受细虫身。第一释也。

论。或多有情至此亦应然。第二释也。

论。故世尊言至不可思议。引教证也。

论。尊者世友至速往结生。述异说也。

论。其有生缘至余处余类。明有定者必令合也。其不定者寄余类生。此是满果相别。引同前也。

论。有说转受至后四同类。述异说也。

论。岂不中有至转受相似。论主破也。

论。如是中有至谓爱或恚。明倒心也 正理论云。由是因缘。男.女生已。于母.于父如次偏孕。

论。彼由起此至名已结生。明结生时。如文可了。

论。若男处胎至或作不男。此明住处及面四方。

论。于此义中至憎羯吒私。明成根也 羯吒私者。此名贪爱。亦名血镬。

论。有余师言至无相违失。第二师释。与前引经亦不相违。

论。如是且说至处有净秽。此明湿.化二生。亦由贪爱而受生也。

论。岂于地狱亦生爱染。问也。

论。由心倒故至驰往赴彼。答也。论有两释如文可解。

论。又天中有至乐寂修苦行。此明生趣中有行相。婆沙七十云。且依人中命终者说。若地狱死还生地狱。不必头下足上而行。若天中死生于人中。应头归下。鬼.及傍生二趣中有。随所往处如应当知。此是正义。

论。前说倒心至其四者何。已下两颂。第三明入胎也。

论曰至后必带前。此明多集福业勤修念.慧者入胎也 正知入胎谓转轮王 知住兼入。谓独胜觉 知出兼住.入。谓无上觉也。

论。有诸有情至皆恒无知。此明福.慧俱少入胎。三位皆不知也 入不正知住.出必尔。应先说不知 顺结颂法故逆说四。言入.住.出位不知前必兼后。若知后必兼前者。正理论云。谓将入位。支体诸根具足无损。强胜明利。尚不正知。况住.出时支根损缺羸劣闇昧。而能正知理无容故。

论。如何卵生至言入胎藏。问也。

论。以卵生者至入胎无失。答也。此有二意。一以先必入胎故说入胎。二以当卵生故名卵生。实是煮米磨麦。而言饭麨者从当立名。造作有为亦取果名。

论。云何三位正不正知。此明四入胎异。

论。且诸有情至从此处出答。薄福倒想也。

论。若福增者至不正知者。明福倒想。先起爱后起此倒。

论。若于三位至自知住出。重述前三无倒想也。

论。又别显示至以当名显。此指名属当也。此言轮王.独觉.大觉入胎者取当名。入胎之时非轮王.独觉.大觉等故。

论。何缘如是至合成第四。明入胎知不知不同所以。皆由业.福.慧有无不同故。此中言正知者。但无倒想名为正知。非是定起善心正知正念。婆沙七十云。诸有情类多起如是颠倒想已入于母胎。唯除菩萨将入胎时于父父想。于母母想。虽能正知而于其母起亲附爱。乘斯爱力便入母胎。又一百七十二明菩萨正知中云。便于父母等生亲爱由此结生 前文即言于母起亲附爱者。有人。云从强多分说者。此不应理。后文言等即不合言从强。一切皆同即不合言多分 今详。不同意者。如诸异生入胎之时倒有两位。前位若是女人。于父起爱于母起恚。若是男子。于父起恚于母起爱。后位复谓自身入妙园林密草叶窟。菩萨入胎亦有两位。前位既无染心于父于母等生亲爱。后位既知正入母腹。故唯于母起亲附爱不于父也。由斯后文无其附字。婆沙一百七十二说四种入胎。多说不同。广如彼释恐烦不录。

论。此中外道至今为遮彼。已下大文第七将明缘起遮外执我。

论曰至我为何相。问也。

论。能舍此蕴至内用士夫。答也。

论。此定非有至不可得故。破外道执也。汝说我者。非如色等现量可知。非如眼等有用比量可知。故定非有。

论。世尊亦言至唯除法假。引圣言量释。舍此蕴能相续余蕴破也。

论。法假谓何。问也。

论。依此有至广说缘起。答也。

论。若尔何等我非所遮。问也。若法假内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无有实我能为作者。我有二说。一实。二假。于二我中何非所遮。

论。唯有诸蕴至非所遮遣。答也。谓不遮遣色等诸蕴假立我名。

论。若尔应许至转至余世。难也。若无实我即是诸蕴自能从此世间转至余世。

论。蕴刹那灭至入胎义成。答也。譬如灯焰虽刹那灭。就相续相似说转至余方。诸蕴亦然。由烦恼业力转入胎等义得成立亦无有失。

论。如业所引至转趣余世。此明三世流转由烦恼.业力也。

论。谓非一切至次第增长。明命短长。由能引业力增微也。

论。云何次第。问也。

论。如圣说言至渐次而转增。引教证也。

论。谓母胎中至形相满位。此明胎中位渐增也 羯剌蓝者。此云和合。或云杂染。或云凝滑 頞部昙者。此云疱。如疱起故 闭尸。此云软肉 键南。此云坚肉。钵罗奢佉。此云支节。后发.毛.爪等。乃至色根形相满位。总是第五位也 若依正量部说。发等已去名第六位。

论。由业所起至次第转增。说生苦也。

睒末梨。是草名其汁滑也。如是轮主令生厌故说种种过。如文可解。

论。至根熟位至旋环无始。此明相续流转无初际也。

论。若执有始至决定无初。此破弥沙塞部众生有始。及破无因外道。常因外道。如前已遣。

论。然有后边至芽必不生。明无始有终也。

论。如是蕴相续说三生为位。此下。第八明缘起也 就中有七。一明十二支位。二明体性。三明说意。四明说有情意。五束为三二。六明惑等相称。七正释经意。此一颂第一明十二支位。

论曰至十二老死。列支名也。

论。言三际者至及现三生。列三际名。

论。云何十二支于三际建立。问建立也。

论。谓前后际至在中际。答建立也。

论。此中际八至皆具有不。此问中际一切有情皆有八不所以。不问前后二际唯问中者。以前后各二决定有故。中际八支不定有故。

论。非皆具有。答也。或有从识至名色支。或至六处等支即命终故。或有起爱未至取位即命终故。无有至识不至名色。

论。若尔何故说有八支。徵也。

论。据圆满者至补特伽罗。答也 就中有二。一即略答。二引教证。此是初也。婆沙大意亦同。

论。大缘起经至乃至广说。引教证也。正理论云。此中意说补特伽罗历一切位名圆满者。非诸中夭.及色.无色。羯剌蓝等诸位阙故。世尊但约欲界少分补特伽罗说具十二。如大缘起契经中说。佛告阿难。识若不入胎得增广大不。不也。世尊。乃至广说。是故若有补特伽罗。于次前生造无明.行。具招现在识等五支。复于现生造爱.取.有。招次后世生等二支。应知此经依彼而说。若依一切补特伽罗立诸有支便成杂乱。谓彼或有现在五支非次前生无明.行果。及次后世生.老死支非现在生爱.取.有果。彼皆非此经意所明。勿见果因相去隔绝便疑因果感赴无能 准此一生唯一爱.取.有也。婆沙二十三云。问此经中说名色缘六处。应不遍说四生有情。谓胎.卵.湿生诸根渐起。可说名色缘六处。化生有情诸根顿起。云何可说名色缘六处。但说识缘生六处。有作是说。此经但说欲界三生。不说上界.化生故无有失。应作是说。此经通说三界.四生。谓化生者初受生时虽具诸根而未勐利。后渐增长方得勐利。未勐利时初刹那顷名识。第二刹那已后名名色支。至勐利位名六处支。是故此经无不遍失 又婆沙二十四云。此十二支几欲界。几色界。几无色界。有作是说欲界具十二支。色界有十一支除名色。无色界有十支除名色.六处。色界应作是说识缘六处。彼无未起四根时故。无色界应言识缘触。彼无有色.及五根故。评曰应作是说。三界皆具十二有支。问色界生时诸根顿起云何有名色位。无色界生时无色五根。云何有名色六处位。答色界五根虽言顿起。而生未久根未勐利。尔时但是名色支摄。无色界虽无色无五根。而有名.及意根。应作是说。识缘名名缘意处意处缘触。是故三界皆具十二 准上婆沙两文。皆与此论.正理相违。今详。正理.俱舍取婆沙前师义。然与婆沙评家相违。又婆沙云。一生造九地爱.取.有亦与正理相违如何和会。今详。二论意别义不相违。婆沙据不定业。正理论据定业故不相违。

论。有时但说至二分摄故。此束三世为二分也。据前后因果各相对故。

论。无明等支何法为体。已下四颂第二明支体也。

论曰至总谓王行。此第一无明体也 言。烦恼位者。即取烦恼起时五蕴为体非唯烦恼。故婆沙云。五支心.心所法是染污。余染.不染故 五支者。谓无明.识.爱.取.生支 若据此文云。彼与无明俱时行故。即是总取诸蕴 由无明力彼现行故至总谓王行者。即是偏说染心.心所。此是染心.心所总名无明。自余二蕴相从为名 正理论云。何故无明声总说烦恼。与牵后有行为定因故。业由惑发能牵后有。无惑有业后有无故。非牵后有诸行生时。贪等于中皆有作用。彼行起位定赖无明。故无明声总说烦恼。若尔何故唯前生惑总谓无明。此生不尔。问也。唯前生惑似无明故。贪等烦恼未得果时。势用无亏说为明利。若得果已取与用亏不名明利。无明势力设未亏损亦非明利。彼现行时亦难知故。前生诸惑至于今生已得果故。势力亏损其相不明。似无明品故唯前世惑可说无明声。非于行中亦应同此说。假立名想唯于同类故。然经主说。彼与无明俱时行故。由无明力彼现行故。如说王行非无导从。王俱胜故总谓王行(已上俱舍文。已下正理破)未了此中俱时行义。为诸烦恼随从无明。为说无明随从烦恼。若取前义理必不然。余惑相应无明劣故。胜随从劣理必不成。若取后义。应无明体从彼为名。随从彼故非不随从此可从此为名。若谓此彼互相随从无差别故。非决定因而偏立名岂令生喜。又由无明力彼现行故者。为约能转无明而说。为约随转无明而说。如是二途并非应理。无明亦因贪等转故。与余相应非自在故。非不自在可说力强。但应说无明由贪等力起。于彼相应品贪等力强故。如不可说导从胜王。如何说贪等由无明力起。是故二因皆无证也。准前所说其理为胜。

论。于宿生中至流至老死。此第二出行支体也。颂中初标位言流至老死。此是福.非福等业位所有五蕴总名为行。初句位言流至老死。此明十二支皆就位五蕴建立。正理论云。何缘宿生如是类业独名为行。名随义故。其义云何。谓依众缘和合已起。或展转力和合已生。又能为缘已令果和合。或此和合已能为果缘。是谓行名所随实义。宿生中业果今熟者行相圆满独立行名。由此已遮当生果业。以彼业果仍未熟故。相未圆满不立行名。岂不一切已与自果异熟因体皆具此相则。应一切皆立行名。此体是何。谓诸非业.及业前生已得果者(前生已得果者。谓招过去身业)。虽有此理而就胜说。业为异熟因牵果最胜故。生现在果业麁显易知故。因此能信知生过去果业。是故唯此独立行名。虽一切因已与果者总应名行。然此唯说能招后有诸异熟因(简余五因已与果者)。故无行名不遍相失。是故成就唯宿生中感此生业独名为行。

论。于母胎等至五蕴名识。此出第三识支体也。正理论云。此一刹那识最胜故。此唯意识。于此位中五识生缘犹未具故。

论。结生识后至据满立故。此第四出名色体也。是胎中五位前四位也。正理论云。大德罗摩率自意释。度名色已方立处名。意体虽恒有非意处。要是触处方得处名。灭尽定中意处不坏。由斯亦许有意识生。然阙余缘故无有触。是故非识名色位中。身意二根可得名处。故说名色在六处前。名色为缘生于六处 破云 都无理教可以证成。意法为缘生于意识。于中亦有不名三和。或有三和而无有触。若谓此位有劣三和触亦应然。宁全非有。彼宗许触即三和故 乃至广破。

论。眼等色生至得六处名。此出第五六处体也 婆沙云。云何六处。谓四色根六处已满。即钵罗奢佉位。眼等诸根未能与触作所依止是六处位 正理论云。即此名色为缘所生具眼等根。未三和合中间诸蕴说名六处。谓名色后六处已生。乃至根.境.识未具和合位下中上品次第渐增。于此位中总名六处。岂于此位诸识不生。而得说三未具和合。且无一位意识不生。名色位中身识亦起。况六处位言无三和(准此文。名色位身识起觉苦.乐也)所余识身亦容得起(准六处位。通起诸识)然非恒胜故未立三和名。于此位中唯六处胜故约六处以标位别 又云。如因种转变芽方得起。或非离名色六处可得生。如要依云方能降雨。若尔六处非名色生。如何可说言名色缘六处(问意以种生芽。云生雨等非因缘摄无五因义。种芽云雨等非同类等故)诸为缘者谓有助能未必亲生方成缘义。如果虽为引业所牵。满业若无果终不起(满业非是引果亲因)如是六处虽业所招。无名色缘必无起义。即先行业所招六处。要由名色缘助乃生。同一相续势力引故(准此。虽名色位染法与后染法为同类因。非正取此谓缘六处义。要与眼等四根为缘者是也)虽名色为缘亦生色等。而即初念识滋润所生故。不说彼缘名色起 准此文意。身等及染等前位有者皆非此明 或先已辨识缘名色。即已总说缘生色等。今名色后色等与前更有何殊义用可得。而须说彼从名色生。故如本文所说无失(准此文意。虽同时五蕴总说为支。前未有者可说后生。前已有者不说由起有通说处据支体也)。

论。已至三和至总名为触。此出第六触支体也 已至三和。简前位也 未了三受因差别位。简后位也。此时四根初至三和位故得触名。非由意与身。此位五蕴名为触也 三受因差别者。谓即三受境差别也。即火.毒等为苦因。衣.食等为乐因等。出胎已后随性聪.昧至未了已前名之为触。不可定其年岁。即是婆沙云。触火食毒位也。大分五岁六岁已上。

论。已了三受至此位名受。此出第七受支体也 已了三受因差别者。简前 未起淫贪者。简后 此位名受者。此中间五蕴名受。以初能简受因故从胜为名。大分即在十岁已还。

论。贪妙资具至此位名爱。此出第八爱支体也 贪妙资具淫爱现行 简前 未广追求。异后 此位名爱者。非唯一法总取五蕴故言此位。此位初能爱于资财.及淫境故。

论。为得种种至此位名取。此出第九取支体也 周遍驰求。此简前也 此位名取。正出取体。准婆沙云。五支时心心所法染污。余是染不染者 故知起染时名为取支。余位非也。爱亦如是初能驰求资财.及淫境故名为取 婆沙二十三引施设论云。云何名取。谓由三爱四方追求虽涉多危嶮而不辞劳倦。然未为后有起善.恶业是名取蕴位。

论。因驰求故至此位名有。此出第十有支体也 积集能牵当有果业者。别前异后也 此位名有者。总以五蕴名为有也。正理论云。取增盛时种种驰求善.不善境。为得彼故积集众多能招后有净.不净业。此业生位总名有支。应知此中由此依此能有当果故立有名 准此论文名为有者有当果也。

论。由是业力至即如今识。第十一出生支体也。虽现.未别。自余义类皆同识说。谓一刹那。唯染心等。

论。生刹那后至触受四支。出第十二老死体也。此即同前四支体性。即以同时五蕴为体。准此论文。前受支体即是从触已去。乃至命终皆是受支。若起爱.取.有支时五蕴名三支体。是此前位受为缘也。此三位后相续受支。与后爱支以为缘也 问若尔何故前论文云。贪妙资具淫爱现行未广追求此位名爱。乃至有等皆在爱后。而今释云更有受也 答爱.取.有三有其二种。一据一身一业而说。或唯据生报业说。若通说者。即一地中容造九地爱.取.有支。于一地中亦容造五趣.及生.后等爱.取.有。所以得知。有多文证。故正理云。积聚众多能招后有净不净业。此业生位总名为有 又婆沙云。一身起九地爱.取.有 故知一身能起多种爱.取.有支 又正理二十八云。如何别立爱.取.二支。毗婆沙师许初念爱以爱声说。即此相续增广炽盛立以取名。相续取境转坚勐故。若尔应说三支刹那。何故唯言二刹那性。无斯过失。一一境中各一刹那合成多故。正结生位唯一刹那。于其一身无容再结。故生与识独说刹那 准此论文。即缘一境初一刹那名之为爱。后念已去名之为取。然经缘多境爱.取.义成。前文又云。未能四方追求名爱等。两文不同各据一义。

论。辨十二支体别如是。总结上也。

论。又诸缘起至四者远续。已下大文第三明说意也。于中。先标名别。后牒名释。

论。云何刹那至灭坏名死。此明一刹那中说十二支 诸缠。谓无惭等 余文可解。此说唯有情是刹那缘起也。此即于一念中说缘起义皆望因果而说。

论。复有说者至俱遍有为。述异说也。此师所说二种缘起同品类足。俱遍情.非情法。

论。十二支位至说名远续。此释第三说意。将释说意先明四缘起也。十二支无明等时分位不同所有五蕴即彼支摄说名分位。即此分位缘起。悬远相续无始已来相续不断。谓有后报.不定诸业能远招果是悬远义。不摄生.现熟业非是即次而续故名远也。正理论云。远续缘起谓前.后际有顺后受及不定受业烦恼故无始轮转。如说有爱等本际不可知。又应颂言。我昔与汝等。涉生死长途。由不能如实见四圣谛故 连缚缘起取相隣接相系不断名连缚缘起。今详。远续.连缚二种缘起别者。远续唯隔越。连缚唯无间。远续是异熟因。若兼无情亦远同类因。若有情亦遍行因。连缚定非异熟因通同类.遍行.及能作。除相应.但有.异熟因。异熟因非连缚故。相应.俱有非前后故。不名相续。

论。世尊于此意说者何。已下半颂正明说意。

论曰至有十二支。释也。世尊唯说分位缘起 分位者。谓于此前后分位。即此无明等时五蕴总是无明等支。

论。若支支中至无明等名。问也。既总五蕴为体何故唯立一名。

论。以诸位中至名别无失。答也。体虽是总。从胜立名。如说王行非无导从。

论。何缘经说至乃至广说。问经.论意不同所以。

论。素怛缆言至是谓差别。答说异所以也。

论。契经何故唯说有情。已下第四下半颂明说有情意也。

论曰至唯在有情。明说唯有情所以也。佛为遣他三际愚惑。三际愚惑谓我过去是有.非有等。此之疑惑唯在有情。故就有情说缘起也。

论。如何有情前际疑惑。问。

论。谓于前际至云何我曾有。引经明前际愚惑也 我于过去世为曾有非有者。疑我有.无。即是疑其自性 何等我曾有者。疑我类也。既知我有后疑我类。谓为色我。为受我。即蕴.离蕴等我类也 云何我曾有者。疑云何我为常.无常等也。

论。如何有情后际疑惑。问后际也。

论。谓于后际至云何我当有。后际疑惑准过去释。

论。如何有情中际疑惑。问现在也。

论。谓于中际至我当有唯。答也。中际现在故不疑我有.无但疑我类。为色是我。为受是我等。为常.无常。

我谁所有。疑过去因 我当有谁。疑未来果。身在现在故过去不疑果。亦非未来故不疑因。现在是过果。及未来因故。知过为现在因。即知过去有因。即知未来为现在果。即知未来有果。故过去.未来不疑因.果。

论。为除如是至并识至有。结上说意。

论。所以者何。问所以知经为除三际愚也。

论。以契经说至有非有等。答也。以契经说 于诸缘起缘已生法者。十二缘起 以正慧观者。观缘起理也 彼必不应三际愚等者。以观十二缘起故除三际愚惑也。唯见缘起知过去是无明.行。未来是生.老死。现在八支即无疑惑.及计我也。

论。有余师说至后际因故。述异说也。正理破云。彼亦应说。识.乃至受亦为除他前际愚惑。此五皆是前际果故。则无中际便违契经。或彼应申差别所以。然不能说故前为胜。

论。又应知此至其义云何。此下第五一颂束为三.二。

论曰至所依事故。束为三也。无明.爱.取是烦恼性。行.有是业性。识.名色.六处.触.受.生.老死是事性。以是烦恼.业所依事故。

论。如是七事至为自性故。又束为二。识.名色.六处.触.受是过去果。生.老死是现在果。惑.业性者皆是其因。业为生因。惑为缘因。

论。何缘中际至惑唯一故。问广.略也。何缘中际果开为五。惑分为二。后际果合为二。前际惑唯为一。

论。由中际广至说便无用。答也。正理论云。何缘现在诸烦恼位偏说于爱非余烦恼。于爱易了爱味过患。余烦恼中此相难了。爱是能感后有胜因。世尊偏说令知过患。云何当令勤求治道。故唯说爱刹那相续二位差别非余烦恼。有余师说。一切烦恼初缘境时说名为爱。后增广位说名为取。故佛虽说业因于爱爱因无明。而实业因通一切烦恼。一切烦恼皆无明为因。故知爱声通说诸惑。欲令因此总知过患。故以爱声说诸烦恼。非余烦恼招生劣故。有说爱声唯说爱体。多现行故。由此于爱分别刹那相续差别(刹那名爱。相续名取)虽非无此理。然前说为胜 准此论文。评取前二释也。

论。若缘起支至成无穷失。难也。难云。若缘起支唯有十二。老死无果故。离修对治道生死应有终。无明无因故。应同弥沙塞部。生死应有始。或应更立余缘支起。余复有余成无穷故。正理更加一过云。又佛圣教应成缺减。然不应许。

论。不应更立至由义已显。答也。不更立余缘起支。即说十二已显无明有因。老死有果。

论。云何以显。问也。此一颂明惑等相生。

论曰至其理唯此。答前难也 从惑生惑者。即爱.取.俱是烦恼。爱缘于取是从惑生惑。此有一 从惑生业者。谓无明缘行。取缘有也。取与无明同是惑也。即现在取过去名无明也。行与有同是业。即现在有过去名行。此有二也 从业生事谓行生识及有生生。即行缘识。有缘生也。生之与识俱是事故。此亦有二 从事生事者。谓从识支生于名色。乃至触生于受。乃从生支生.老死支。

论。已显老死至此言何用。明老死有果。无明有因。岂假更立余缘起支。故经言如是纯大苦蕴集。正理论云。经言如是纯大苦蕴集。是前.后二际更相显发义。是故无有老死.无明。无果.无因。有终.始过。于是定摄因果义周。无更立支成无穷失。

论。有余释言至此契经中。有余释老死果无明因也。非理作意与无明为因。无明复生非理作意。非理作意亦取支摄。故不别立无明因支。

论。此非理作意如何取支摄。论主问摄所以。

论。若言由此至亦应彼摄。以爱.无明例非理作意不许摄也。

论。设许彼摄至为无明因。纵摄而遮因也。

论。若但彼摄至为缘起支。纵摄为因例爱.无明应不别立。

论。余复释云至说在触时。第二余师释。正理论云。是上座释。

论。故余经说至必引无明。无明触位有非理作意生受位无明也。

论。故余经言至无明为缘。引余经证。如文可知。

论。由此无明至从痴生故。结对前难。非理作意从无明生。无明复因非理起故。展转为果非无因也。

论。如契经说至染浊作意。引经证非理作意从无明生。

论。余经虽有至应更须说。论主难也。虽缘起余经说非理作意从无明生。无明复生非理作意。然此缘起经中应更须说。

论。不须更说。余师答也。

论。如何证知。论主徵也。

论。由理证知。余师答也。

论。何等为理。论主问也。

论。非离无明至不生爱故。此证受位有无明也。

论。又非无倒触能为染受缘。证触位有非理作意也。

论。亦非离无明触至非颠倒故。证触时有无明故成颠倒。

论。由如是理为证故知。结也。

论若尔便应成至不成释难。论主破也。岂由理证知即经不说。若尔十二缘起皆理可证。何为缘起经中唯说十二。不说无明之因老死之果。

论。然上所言至理不圆满。论主释缘起经意。

论。所以者何。外人问也。

论。此经但欲至遣他愚惑。释主释经意也。如文可解。

论。如世尊告至此二何异问。经中说缘起法。缘已生法。二说何异。

论。且本论文至一切法故。引本论证二说同也。

论。如何未来至说缘已生。难也。未来法未生如何说已生。

论。云何未来至说名有为。反难问也。未来未已生不许说已生。未来未有作如何说有为。

论。由能作思力所造故。答反难也。未来之法非能作已作思所造故名有为。

论。若尔无漏如何有为。难也。若思异熟因力所造故名有为者。未来无漏既非异熟因所造如何名有为。

论。彼亦善思力所造故。答也。彼亦以行者修善思力所造故也。

论若尔就得涅槃应然。难也。修力得证涅槃。涅槃应亦是有为也。

论。理实应言至所说无失。论主正释。未来未已作位名有为者。已与过.现种类同故。

论。然今正释契经意者。已下半颂。论主正释经意。说因分名缘起。果分名缘已生。

论曰至因果性故。释颂文也。此十二支能生后义名之为因。此因为缘能起后果故名缘起。从前生义名之为果。此果皆从缘所生故名缘已生。如是一切十二支皆有因果义。故缘起。缘已生。二义皆成。

论若尔安立应不俱成。外难。为因之时不可为果。为果之时不可为因。如何二义俱得成也。

论。不尔所观至父子等名。答也。所观有别。二义得成。由如父.子从他生义名子。生他义名父。因果亦尔。

论。尊者望满至诸无为法。述望满释经也。正理论云。今详尊者所说义意。若从因已起名缘已生。若与余为因说名缘起。非无为法得缘起名。以为因相不圆满故。因相者何。谓前已说依此有彼有。此生故彼生。依此无彼无。此灭故彼灭。虽有无为诸法得起。而不可说此生故彼生。亦不可言此灭故彼灭。及不可说依此无彼无。无生灭故。体常有故。乃至无取.与力阙于因相 准此。望满未来法名缘起者。以是有为后为因生法名缘起。罗汉后蕴从因生故名缘已生。不生后故不名缘起。余过.现法从缘生故名缘已生。能生后故名为缘起。诸无为法二义俱阙。虽为能作因生于诸法。因相不满不名缘起。

论。经部诸师至经义不然。已下经部破有部也。有部是本。经部是末。由此白也。

论。所以者何。有部徵也。

论。且前所说至经义相违。经部答也。经言云何无明谓前际无知。经现唯说无知如何总取五蕴。此经是了义说。不可令成不了义。意说不是五蕴但是无明。

论。非一切经至此亦应尔。有部引例证不了义。就胜说无明也。如象迹喻说。云何内地界谓发.毛等 发.毛等中非无色等。然说发.毛为地界者。以发.毛中地界胜故。故就胜说名地界也无明支中亦有五蕴。经就胜说以为无明。

论。所引非证至无复有余。经部破所引经非成证也。经以发.毛分别地界者。经云。云何内地界。此问地界。谓发.毛等。此将发.毛分别地界内外别也。非是经说云何发.毛谓内地界。若以此言出发.毛体。可说发.毛实具四大四境就胜唯说地界。经将发.毛出地界体。地界不越发.毛故成具足说非从胜说。

论。岂不地界至其体亦有。有部难也。汝说地界不越发.毛成了义说。洟涕.等中岂无地界。宁不越彼。故知此经非为了义。

论。洟等皆亦至身中余物。经部释也。彼经云何内地界谓发等及身中余物 洟等是余物等也。

论。设复同彼至今应显示。纵有部也。纵同象迹喻经发.毛外有此地大。如同彼说无明外有余无明。今应显示何者是也。

论。若引异类至此有何益。责有部也。经说无明兼引色等置无明中有何利益。

论。虽于诸位至为彼法支。经部述不取余五蕴意也。虽无明位有色等蕴。然行但由无明而生不由色等。不由有色等故有其行支。色等不可立无明支。随彼有无明因果故。行有唯由此无明故。

论。或有五蕴至即如所说。经部引例证也。如或有罗汉无烦恼故即无有行。随福行亦无。非福行亦无。不动行亦无。及结生识.爱.取.有等皆无。若不唯取此有彼有者。尔时亦具五蕴。何不名行乃至爱等。

论。所说四句至所立三际。破望满也。望满前四句中。未来法非缘已生此即违经。经说云何缘已生法。谓无明.行乃至生.老死。生.老死既在未来名缘已生。故望满说违其经意 或可。不许二支未来。此即坏前所立三际应说有二。

论。有说缘起是无为法。破异计也。婆沙二十三云分别说部。宗轮论云大众部也。以经说缘起法性常住故谓无为。

论。以契经说法至理则不然。论主审定大众部意。

论云何如是意至及不可然。大众部反问论主也。

论。谓若意说至理即不然。论主答也。

论。所以者何。大众部徵理不可然等所以也。

论。生起俱是至可应正理。论主答理不可然所以也。于中有数重破。此是第一重也。为与无为相不同故。不可无为与有为相。

论。又起必应至为彼缘起。此第二重破也。缘起无常。无为常法。如何常法为无常依。

论。又名缘起至无相应理。第三破也。能诠所诠相乖反故。

论。此中缘起是何句义。大众部问。

论。钵剌底至转变成缘。此释缘也。准正理云。经主此中释差别义。钵剌底是至义 乃至 如是所释越彼所宗 乃至 经主自立此句义已后自假立如是徵难。如是句义理不应然。所以者何。依一作者有二作用 准此等文。故知论主依经部宗释也 西方字法有字界.字缘。略如此方字有形有声。如一形上声助不同目种种法。如水形上若以可助即目其河。若以每助即目海也。若以也助即目其池若以白助即目泉也。若以甚助即目其湛。若以主助即目其注。水之一形有种种义。由助字异。注.湛不同。河.海有异。水是湿义。由可助故目河也 若以可为木助即目其柯。梵字亦尔。钵剌底是至义。翳底界是行义。由先翳底界行义助钵剌底至义转变成缘。

论。三是和合义至转变成起。此释起也。此是界一助二合界目起。即如此方木是其一由目助成相。以相助心以为想也。

论。由此有法至是缘起义。此合释也。此是论主依俗字法作如是释。

论。如是句义理不应然。论主假作声论师非前释也。

论。所以者何。徵也。

论。依一作者至可有作用。出理不应然所以也 就中有二。一长行。二颂结。此是长行。意云。于一法上明前后二用。于先用上可言其己。如有一人浴已方食。既法起先无有小行法在起先有。即正起时方有行法。如何释言由此有法至于缘已和合升起是缘起义。论主取经部义意假作声论师破也。

论。故说颂言至彼应先说故。第二颂。此进退破。至缘若起先行法非有不应理。法既非有如何至缘 若俱便坏已者。若至缘时即是起时。则不应言由此有法至于缘已。言已者必应合在先说不合俱时 此是叙声论师破也。

论。无如是过。总非声论师也。

论。且应反诘至为在未来。反诘声论师也。

论。设尔何失。声论师答。设在现在。或在未来。此有何失。

论。起若现在至便致无穷。出起现在失也。

论。起若未来至何有作用。出起未来失也。

论。故于起位即亦至缘。论主结来自释。是声论不得我意妄为难也。

论。起位者何。声论师问。

论。谓未来世至亦说至缘。论主取经部义答也。正理破云。非如是言能释前难。以正起位许属未来。彼宗未来犹未有体至缘及起依何得成。故前所难无少行法有在起前先至于缘后时方起。非无作者可有用言仍未通释。

论。又声论师至于俗无谬。破声论作者作用别也。声论师作者如胜论实句。作用如德句。其法别也。离其作者无别作用。如刀能割岂有别耶。我立用不离体于俗无谬。

论。此缘起义至释缘起义。结归同十二缘起也。先长行释。后颂结。此长行也。

论。故说颂言至若后眠应闭。颂结 言。如非有而起至缘应亦然者。此两句论主标宗也。如先非有而有名起。至缘亦与起同时故言至缘应亦然也 生已起无穷或先有非有者。颂上反诘破声论师也 生已起无穷。颂上破起若现在也 或先有非有者。颂上破起在未来也。或先未来有起尔时非有如何有起 下一行颂上三句释难。下一句反徵 就三句中上一句云。俱亦有言已者。正答难也。难云若起至缘二同时者。如何言至缘已方升起也。答云俱亦有言已 下两句喻显。谓如说闇至已灯灭。闇至与灯灭同时亦有。说言闇至已灭。故知同时亦得言已 及开口已眠眠与开口同时。亦说开口已眠。同时言已。声论师不信开口与眠同时 第四句反难云。若未眠开口后眠应闭。以言开口已后眠故。

论。有执更以至是缘起义。述经部中上坐师释。字界.字缘以如前释。此师意说。种种缘聚集同处共成缘起。

论。如是所释至聚集岂成。论主破也。种种聚集于此十二缘起可然。如眼在此色在远方。如是亦是缘起岂是聚集。所以诸释不同。依声明一一字皆有十义。取意不同释各异也。

论。何故世尊至此生故彼生。已下释经中二句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也。先问后答。此是问也。

论。为于缘起知决定故。论主总答。欲显缘起因果决定相系属义此总释也。

论。如余处说至可有诸行。别释决定相也。就中有四。此即初明也。此明十二支各各相属相待决定。

论。又为显示至余支得生。此第二显决定相明生.有。决定相属相待。

论。又为显示至后际得生。此第三明三世相待相属决定相也。

论。又为显示亲传二缘至诸行方生。第四明亲传二缘相待决定。已上并是论主释也。

论。有余师释至诸行得生。此述经部异释。即正理论牒破云上坐也。此师意者此有故彼有。破无因也。此生故彼生。破常因也。生非常故也。

论。若尔至无因常因故。论主破也。但言此生故彼生。即具显有因及因无常。何用前句此有彼有也。

论。然或有执至纯大苦蕴集。论主正释。然或有外道执。有我为依行等得有。由无明等因分生故行等得生。此执因之与果俱依于我。然由因分生故果得生也。世尊为除彼执。果分有由生因有故不依我。若此生因生故彼果生。即依此生因有后果。非谓果有别我为余依因 谓无明行乃至纯大苦蕴集者。即显十二支是纯苦蕴集聚无别我杂聚集。

论。轨范诸师至皆应广说。论主述自承习经部师也。此有故彼有。显诸行不断。此生故彼生。显相待生。由此不破。

论。有释为显至果分亦生。此述经部异师。此有故彼有者。是因相续有果相续有。此显住也。因分生故果分亦生。此显生也。

论。此欲辨生至而后说生。经主破也。有二破。一与此经意不同。经说缘生本欲办生如何说住。二破次第失应合先说其生然后说住。如何破其次第。先说其住而后说生。故知经意不尔。

论。复有释言至非谓无因。此述经部室利罗多解也。正理呼为上坐。此师意由果有故因有灭无。

论。经义若然至非此经义。有二破。一既由果有故因灭无者。经应言此有故彼无。何故经言此有彼有 二破云。应先言因生故果生已后乃可说此有故因灭无。如是次第方名善说。若异此者欲辨缘起依何次第先说因灭。故知所释非此经义。

论。复次至生缘老死。自下述经部十二缘义寄问生起。

论。我今略显至无明缘行。经部述。不知唯行即是无明。福.非福.不动行是行也。

论。由引业力至名行缘识。此释行缘识也。经部同大乘中有识支摄。

论。若作此释至通于六识。若中有识支摄中有具六识故。即顺契经识支通于六识。若依有部唯一刹那结生名识支。此即唯意识不摄中有。不通五也。

论。识为先故至遍一期生。此释识缘名色 言。遍一期生者。此经部名色从初生后乃至死有皆名名色。于名色上更立余支。

论。于大因缘至如是说故。引教证也。

论。如是名色至说为六处。此释名色缘六处也。

论。次与境合便有识生。释六处缘触也。

论。三和故至乐等三受。释触缘受。

论。从此三受至生无色爱。此释从受生于爱也。三界受不同故爱三界异。

论。从欣受爱起欲等取。此明爱缘取也 言等者。等戒见.我语取也。经部宗不同有部。于一境上爱增为取。即以四取以为取支体也。

论。此中欲者谓五妙欲。已下别释四取 欲者即色等五妙欲境。皆能生欲故名欲也。或是所欲故名欲。于五妙境起贪名为欲取。

论。见谓六十二见如梵网经广说。此释见取。亦如婆沙一百九十九.二百广释。

论。戒谓远离恶戒。戒即是内法戒也。远离不律仪等恶戒。

论。禁谓狗牛等禁者。是外道持狗.牛等禁。此不能离恶戒故不名戒。

论。如诸离系至无义苦行。已下指人法也 离系者。即是露形外道。离衣等系故名离系。此外道受持种种露形拔发等禁 婆罗门外道受持手执杖行披乌鹿皮等 播输钵多外道此云牛主。谓事天主。摩醯首罗天乘牛而行故云牛主。此外道学彼天法从彼为名故名牛主。此外道持受顶上持一髻子身体涂灰 般利伐罗句伽外道此云遍出。此是出家外道。此持执三杖行拟护净安衣服.瓶.钵等并剪须发无义苦行 等。等取自余无义五热灸身等也。外道受此等法皆名禁也。

论。我语谓内身依之说我故。释我语取。即此内身实非我语。依之起我语故名我语。此是有财释也。

论。有余师说至名为我语。述异释也。此师以我见.我慢名为我语。

论。云何此二至说名我语。释二名我语所以也。但有其语无所诠故。引经证可解。

论。于前四种至所谓欲贪。正释取体前四取是所取。贪是能取。故引经说取是欲贪。此谓于四取上起贪欲也。非谓唯欲界贪。又此中意唯取欲贪。不同有部兼同时蕴。

论。由取为缘至说名为有。释取缘有。引经可解。

论。有为缘故至说名为生。释有缘生。此说生支通其五蕴亦并六识。

论。已生为缘故至广说如经。释生缘老死也。辨十二支广如经说。已上依经部释十二支也。已下依论释经纯大苦蕴集。

论。如是纯言显唯有行无我我所。大苦蕴言显苦无初无后故名大也。集言为显诸苦蕴生。集是生义也。此释经中云纯大苦蕴集。

俱舍论疏卷第九

霜四日夜半于南屋点了

此卷有不虑事等字界字缘等也。

前权少僧都传灯少法师觉受

以黄薗本一交了端严僧理真

 

上篇:俱舍论疏

下篇:比丘尼受戒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论疏部目录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毗...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上(本地分中略录名数) 天亲菩萨造...

俱舍论疏

俱舍论疏卷第一 沙门法宝撰 将释此论五门分别。第一会...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本) 大慈恩寺翻经沙门基撰 第一...

大乘起信论义记别记

大乘起信论别记 崇福寺沙门法藏撰 释题目。颂中敬意。...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

佛说内藏百宝经

佛说内藏百宝经 后汉月氏三藏支娄迦谶译 佛在罗阅祇耆...

佛说天王太子辟罗经

佛说天王太子辟罗经 僧祐录云关中异经今附秦录 闻如是...

【注音版】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失译人名附秦录 如是我闻: 一时...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如是我闻: 一时...

佛说数经

佛说数经 西晋沙门释法炬译 闻如是: 一时,婆伽婆在...

佛说佛地经

佛说佛地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

【注音版】缘起经

缘起经...

出家人托钵意义何在

出家,乃出离俗家牵缠杂务之束缚,以期证悟无上菩提为...

染布的譬喻

佛世时,曾以一则染布的故事作譬喻──有一天,佛陀和...

不求万事如意,只求万事如法

奉劝各位,在社会里边,不要热衷名利。名利好比过眼云...

修行人要把握当下这一念

我们当下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这一念...

给自己抹点黑

公元前225年的一天,秦国大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即将...

略记一代高僧明学长老的慈悲与智慧

明学长老德高望重,慈悲为怀,平易近人,心胸宽大,大...

工穷力极本来面目现

看那无思无为前,如何是本来面目?四威仪皆可参,要以...

造河船以济人渡

造河船以济人渡,就是建造船来渡人。我们面临着江河湖...

人生可以看做三层楼

我常常凝视着丰子恺先生的像,猜想着他那颗博大而善良...

十种忏法能将罪业忏除清净

智者大师告诉我们,若想真正将罪业忏悔清净,可以采用...

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

释迦牟尼佛往昔为海尘婆罗门时,曾发五百大愿。誓言言...

百千万劫难遭遇——佛法难闻

各位有缘,今天是我们这个这次福慧慈缘一直举办的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