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六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六

四明石芝沙门宗晓编

延庆寺二师立十方住持传天台教观戒誓辞使帖延庆寺

皇宋明州新修保恩院记(并史文惠王跋)

上曾太守乞申奏后园地书(并草菴法师跋)

乞圣旨申礼部公据

三省同奉圣旨

圣旨本州出给公据

四明图经纪延庆寺迹

曾鲁国宣靖公祠堂记

四明图经纪宣靖公祠

曾相公府延庆寺置庄田帖(并陆薛二知府跋)

晁待制作纪赠法智大师诗序

东京僧职纪赠法智诗二十三首

四明法师受命服门人神照作致语

四明尊者传持为二十九代祖师

四明尊者遣僧日本国求仁王经疏

纪神照法师悟经王颂

四明门人霅川净觉法师

妙悟法师辅四明作评谤书

草菴教苑遗事纪法智讲贯

记四明门下纂成十类

延庆寺二师立十方住持传天台教观戒誓辞

院丙申秋七月承旧。越十年经始陈修。己酉告成。石公勒石。纪之逮壬子。凡十七年。咸安来学。二师同心祈佛。永命用休。昭烈山家教门。既遂攸叙。惧寿不我永。乃嘱院于后贤。惟善继者居焉。永永相授。非锡于子孙。遂作戒誓。使无反诲言。乃顾于手度弟子(立诚又玄本慈本常尚闲德才昙慧昙觉本淳)作戒誓。于是我等小子。咸载拜受命。二月刻石。存乎不朽。二师称(知礼)。次师称(异闻)。

戒辞

吾惟有惭德。为汝等师无忘在三。咸承攸诲。吾昔之日受天台智者教观于宝云师门。非欲兼人受。以自益无何。尚即先师轮下。已有好学。萃吾左右。虚誉丧实。怅然长怀。既值鹤林。始迁旧乾符寺于西偏小院。有寝无庙。学徒爰止。盈十莫容。又观其密迩闤闠。诚非久宜。遂图此城东南隅。閴若林野。略允乃怀。既而备历艰关。用图周给。惟念传法。曾无他心。近以盖葺。有成广袤。兼称臼杵之利。自穷于通。适好传持。老之将至。往不可补。来宁几何。都由德薄位尊力少任重。略丧岁月。墓塞我心。山家妙宗。终何假寄。呜呼吾恨。生匪缘会死。乖物议。大车兼运。方将待人。吾等要持此讲处及所集教文。仰给后贤。用永敷训。俾法灯芳焰分照无穷。法鼓妙音遐震有截。法华若田若里。涅槃若树若石。梵网勗令建立。大集美其宣通。吾将藉此微缘。少补传化。汝既吾党。钦若我言。无匿尔怀。面受斯诲。矧夫我大师。能仁之制乃尔。攸闻三月迁居。八秽靡畜。子孙受业。非俗如何应知。四事本给谁乎。苟明负经戒。师严道尊。将无与汝未来堕焚。抑吾始以十方之心。受兹住处。逮乎改创安施栋宇。元为聚学。何敢私哉。孺子其明。自往无忒。今吾命汝。一无起秽以自臭焉。自吾之后。汝无复视厥居而廞己想。况朝夕处乎。吾为物主。既已仰给十方。尚非吾分。矧他人哉。但吾宗大德。备五者无择迩遐。吾将授以居之。后后之谋咸然。一曰。旧学天台。勿事兼讲。二曰。研精覃思。远于浮伪。三曰。戒德有闻。正己待物。四曰。克远荣誉。不屈吾道。五曰。辞辩兼美。敏于将导。何哉兼讲则叛吾所嘱。浮伪则误于有传。戒德则光其化道。远誉则固其至业。然后辩以畅义。导以得人。五者宁使有加。设若不及去辩矣。呜汝诸子中。有备斯德者。戒哉。亦无复居之矣。将挟尔众疑反吾诲也。畴念尔材。亦使汝后将怀子孙塞吾贤路。苟其不然。亦使后之人犹吾之授子矣。终否在兹。终否在兹。小子思之。汝克由吾。亦克由圣。汝不畏吾言。亦不畏圣人言。圣不云乎。但惜无上道。终不爱身命。亡躯存法。合在汝躬。况余者也。故吾惭所嘱盖微。非自大其事。吾言乃由汝言也。苟犹不畏吾言。吾有誓愿。神明照之。灾祥不僣。汝其戒哉。

誓辞

沙门(知礼异闻)一心一意异口同音仰白。十方常住三宝释迦世尊。当来弥勒正遍知者。龙树菩萨。南岳禅师。天台智者。山门诸祖。各得真证。无碍道人。梵王。忉利。四镇天王。龙神八部。主善罚恶。守护塔寺。及五岳四渎正直鬼神。惟愿各以护法本誓。屈降证明(知礼)等夙承慈熏。幸值天台智者说证法门。念报曩缘。竭愚讲训。绵历岁月。唐丧光阴。载睠所传。俄成断种。今各年逾知命。运近死王。既事与愿违。空抚膺长恨。刻肌剜骨。宁补前非。今与手度弟子(立诚又玄本慈本常尚闲德才昙慧昙觉本淳)等。下至系籍出家一聚眷属。持所住讲院及所集教文。仰给将来十方传教菩萨。所祈后后遰相传付。以至无穷。略展诚怀。不辜遗嘱。窃以。如来垂像。久託鹫山。须达归心。先经祇树。梵王奉宫。而请说。净名卧室。以兴谈。至于正法住持。皆嘱塔庙。四依继轨。咸显所居。既法藉人宣。故人必依处。此处虽寄聚落。颇若山林。西映湖光。东连野色。栋宇延袤。粗可栖依。灭后造堂。恶世扬法。日藏称如来游止。法华谓是佛受用。今兹陋室永言通经。仰惟诸佛慈临。四依哀纳。庶令凡鄙自然庄严永远休光未来安处。道隆内院化广香城。常得善师。遐聚贤学。星分法炬。遍照于十方。流布宗乘。绵亘于三世。常寿不断。妙种益滋。其或恶党凶徒。将来固占。恃权结势。横见欺夺。废传般若。障塞行道。我已将此处。奉上三宝。仰给传持。是人便为固占。欺夺佛受用处。亦是废坏转法轮处。亦是离间和合学处。此人当得破灭三宝断学般若。极重罪恶。况复末世。护法为难。法华骂佛尚轻。不亦传护事重。当愿若我徒党乃至余人。将欲占据我传法处。动心则应时狂迷。动口则失音不语。动身手者。或被风挛。或遭火烂毒蛇蝮蝎一切侵害恶疮脓血盲聋瘖痖。肢体阙坏。牢狱怨贼。枷杻刀杖。恶鬼霹雳。毒药横灾。一切诸难。令其备受。所有眷属。病恼斗诤。悉亦离散。住我此处。心常[跳-兆+参]热。如处火镬。所视毒其眼。所闻毒其耳。嗅甞及触皆成毒害。凡有触向。悉不安隐。命终当堕阿鼻地狱。成坏转寄。永无出期。未来余殃复倍前劫。宁坏我身。宁断我命。宁破我眼。若坏我形命眼目。终不咒令是人招斯等苦。若坏我此处。即是断我及一切众生菩提善根般若种性。亦断智者教观寿命。亦灭如来遗化势力。以要言之。即是坏灭十方三世三宝寿命正法眼目。开一切众生三恶趣门。闭一切人天涅槃道路。此人罪报不可思议。仰愿。诸佛菩萨诸天龙神。遮护此人。勿令一念起此恶心。况至毁坏。又愿。国主皇帝诸王辅相职权主任州牧县官大势力人。同垂卫护。令得此处永永传法绳绳靡绝。若我徒党及余诸恶比丘。或有干执乃至毁撤此传法处者。愿准涅槃十六大国王大誓护法。严用折伏。乃至驱令还家。亦愿如彼经文。过去有王。身命护法。生不动佛国。为彼佛上首菩萨弟子。护法事重。胜报无穷。下至我眷属知识。见闻随喜者。但能赞助。光显此传法处。愿此天众。在在处处。常为诸佛菩萨诸天圣众。所见爱念。昼夜护持。如彼恶人所得罪报。我得福乐。复过于彼。彼罪有漏。会有尽时。我福无为。同虚空性。庄严法界一切有情。同会菩提及涅槃道。

祖师戒誓。志愿弥深。碑石烬亡。辞存旧本。比丘(法振)紏率府郭弟子叶(枝荣)等。买石命匠刻镌。用示见闻。共霑利益。时绍兴五年岁次乙卯十月吉日。传天台教观住持法孙澄照大师觉先重立。

使帖延庆寺

据本院住持。传天台教沙门(知礼异闻)着状称先去。至道二年七月内。前两次院主僧(居明显通)舍此院与(知礼异闻)永作十方住持。传演天台智者教法。安僧修道。自此相次。主持院事。聚诸学徒。讲习天台教法。经今一十六年。昨为舍宇颓毁稍妨安众。遂请天台山金文藏院僧觉圆。募缘重新修盖。今已圆就。见管係帐。屋宇一百二十余间。已蒙颁赐勅额旌显院门。僧众五十来人。讲习焚修。上酬国泽。切缘此院元舍与(知礼)等永作十方住持。即非徒弟继续之限。常须名德僧继代讲演。不废安众焚修。欲依准江南湖南道山门体式。永作十方住持。(知礼异闻)或终身后任。在院僧众并檀越。于本院学众中。请明解智者教乘。能聚四远学徒。有德行僧。继续传教住持。或本院全无此德人。即于他寺及他郡。请的传天台教法备解行僧。传教住持。并常选请到院听学僧。充主事。所冀永远安僧。焚修讲演。祝延圣寿。伏虑。将来徒弟。不悉元舍院宇住持因依。妄有干执。并恐将来本院。及外处僧讲业不精。但以传天台教为名。因嘱託权势。求觅住持。乞行止绝。代代须得素业天台智者教乘。实有戒行学众。咸愿者。住持此院。继续讲演。所冀常有德人。流通妙教。上资国祚。广福蒸民。遂于大中祥符三年七月内。经使衙陈状。乞备录因依。奏闻天听。乞降勅旨。许永作十方住持长演天台教法。蒙使衙申奏。况本院徒弟僧(立诚又玄本慈本常尚闲德才)等。着状称伏睹师主(知礼异闻)经州陈状。将本院。永作十方住持长演天台教法。即非徒弟继续之限。(立诚)等亦愿将此院。永作十方住持。代代请明解智者教乘。能聚四远学徒有德行僧。传教住持。常选请到院听学僧。充主事。(立诚)等各有咸愿。更无干执。伏虑。将来别有徒弟。不知元舍院宇住持因依。妄有执占。乞备录情状。一处申奏者。蒙使衙具缘由体量申奏。当年十月内。准中书剳子。奉圣旨。宜令本院依久例指挥。寻蒙使帖下僧正司。仰详中书札子内圣旨。速疾分析。久例具结缆供申。据僧司申称。勘会本州。天童山景德寺。大梅山仙居院两处。亦是十方住持。即依得上项江南湖南道山门体式。如勘会天童大梅两处不是十方住持。甘伏深罪者。蒙使帖下本院。仰依中书札子内圣旨。并僧司分析到天童大梅等处。体例施行者。今欲传写圣旨并前后使帖。镌上石碑永作十方传教住持程式。申乞下司。指挥者右具如前。今捡昨据延庆院住持。传天台教沙门(知礼异闻)陈状。乞依准江南湖南道山门体式。将此院永作十方住持。及据徒弟僧(立诚)等六人着状。亦乞将此院永作十方住持。代代常须明解天台智者教乘。有德行僧继续传教住持。州司寻于大中祥符三年八月十一日。具状申奏。乞降勅命。指挥至当年十月十八日。准中书札子。奉圣旨。宜令本州依久例指挥者。遂具录帖延庆院。仰一准中书札子内圣旨。指挥去讫续于大中祥符四年三月内。又据经(知礼)等经州着状。称虑。将来别有徒弟不悉事由。谓依别院徒弟继续。体例妄生干执。有妨名行僧传教住持。乞再录因依闻奏。明降勅旨下本院。永作十方住持长演天台教法者。州司缘已曾申奏。明准圣旨指挥讫。遂具备状帖。僧正司仰详中书札子内圣旨。疾速分析。久例具结缆。文状供申。续据僧司申。今捡本州天童山景德寺。大梅山仙居院两处。亦是十方住持。即依得上项江南湖南道山门体例。如勘会天童大梅两处不是十方住持。即甘深罪者。已于今月二十四日。帖本院。仰详昨来所降圣旨。并此来僧正司分析。到天童大梅两处。体例施行去讫。今所再据沙门(知礼异闻)着状称欲备写圣旨并前后使帖。镌上石碑永作十方传教住持程式。乞降指挥等。事事须帖延庆院。仰详圣旨及前后使帖指挥。备到僧正司。分析体例。任便施行。勿至有遗。大中祥符四年七月十七日帖。

观察推官邵(押)大常博士通判军州事成(押)

太常博士知军州事康(押)徒弟僧(尚闲)句当树立

绍兴二十六年岁次丙子十二月一日住持传天台教观赐紫觉云大师(智连)重立

皇宋明州新修保恩院记

将仕郎守大常博士通判军州兼同监市舶管内劝农事骑都尉借绯石待问撰

若夫有生之生。肇自无始之始。因缘妄想汩没真如。往来于地水火风。合散于梦幻泡影。爱河浩浩。贯三界以周流。尘网恢恢弥大千而洪覆。厥或渐修祇劫。顿悟刹那。杰出此涂。径到彼岸。变三十二具足相。化千百亿妙色身。普为一切心。广陈一切法。荫慈云于火宅。尽遣炎凉。揭慧日于昏衢。咸令夜晓者。其唯大雄氏而已乎。在昔周鲁二庄之时。我教已显。爰逮汉晋两明之后。吾道弥尊。莫不法法相传心心相继。世无惭德。代有能仁。由是观之则像教之兴。其来久矣。梵宇之设。庸可阙乎。明州保恩院者。即沙门(知礼)座主。舍旧谋新之所作也。座主俗姓金氏。世居鄞江。七岁出家。于州之兴国寺。洎进具从宝云通法师。受天台智者教。是教也。广大悉被。微妙甚深。全兼六度之功。尽得五时之味。义无幽而不显。理无隐而不彰。修之。止而念。念不差。斯之谓定力成矣。然后烦恼可断也。习之。观而空。空不滞。斯之谓慧解发矣。然后菩提可证。是以勤而行之。应堕恶道者。罪业即为消灭。守而勿失。种诸善根者。功德不可思量。座主二纪之余。一志于此。探赜索隐穷理尽性。可不谓勇勐精进者欤。用能博极三乘周知四谛。六尘不染。五蕴皆空。甫乃吹大法螺。以警群迷。击大法鼓。而祛众惑。故得缁流蚁慕信士骏犇。有若鳞宗龙而羽宗凤也。先是此院缔构年深。颓毁日甚。思得能者从而兴之。众议所归。得请为幸。粤以至道三祀。乃与余杭素所同志息心异闻。乘召而至。勠力而居。一之二之岁。姑务经营。供其乏困。三之四之岁。肇兴法会。要结檀那。五之六之岁。亲製疏文。训释精义。加以靡昼靡夜。或讲或忏。是以必葺之事。未暇矢谋。以日系时。方议改作。适值丹丘寿昌隶业苾刍觉圆。亦欲发心愿言陈力。座主乃口传方略。指授规模。谈树提伽。以过去之因。说伊蒲塞。以未来之果。卒使悭贪易虑。结良缘而尽欲居前。喜舍励精。施净财而唯恐在后。一方响应。千里悦随。玉帛珠金。无胫而能至。楩柟[木*巳]梓。不召而自来。公输之削墨靡停。匠石之运斤弗辍。如是焉者三载。工乃讫役。观其基宇宏邈。土木瓖丽。金碧交映。玉毫增辉。先佛殿而后僧堂。昭其序也。右藏教而左方丈。便于事焉。节梲并施。楹角咸刻。梁螮蝀而双亘。瓦鸳鸯而并飞。複道连甍。洪分蔽日。长廊广庑。[穴/叫]窱来风。游之者误在于化城。住之者疑居于幻舘。轮奂之盛。莫之与京。而又此邦异乎他群。列千峯于城上。止在簷前。走一水于廛中。才流槛外。地居形胜。天助幽奇。门开而紫陌相连。路僻而红尘不到。庭除冉冉坐对闲云。苔榭时时卧闻幽鸟。夫如是。亦何必乘盃访道。振锡游方。登涉于耆阇崛山。揭厉于阿耨达水者哉。待问通守竹符函亲松柄。会兹胜概。告厥成功。承列疏以见贻。遂抽毫而为识。非敢广徵释部沾取文声。第庶几他日为莲社张本焉耳。时大中祥符二年岁在己酉四月六日立。

昔有通法师。负大才识。远自三韩来。依中国求佛法大要。于是尽得天台止观之义。得法弟子。

四明法智尊者。与天竺慈云法师。二子青蓝氷水。能广其师之道。大兴天台一宗。直与智者并驾争驰。一时名士。如杨文公王冀公曾鲁公。相为师友。可谓盛矣。惟法智主明之保恩院。其后锡名为延庆。乃请于朝。永为天台教肆。所被勅文。与保恩院记旧有石刻。昨更兵火扫地不存。今住持觉云连公。道行高卓。希踪往轨。力访遗本。得之俾学徒戒。夫再刊诸石。工讫来丐数语。取信后世。余嘉其能不没前人之蹟也。乃遂其请。绍兴丙子二月初吉。真隐居士史(浩)跋。

上曾太守乞申奏后园地书

(知礼)启。揆日祷圣。涤砚熏毫写意。上闻知府学士。伏念。(知礼)夙缘熏习性。好天台智者所说法门。故讨寻其意。讲说其文。如解而行。不閒寒暑。忍苦忘劳。于今四十余载。盖知此教。解圆行顿。理观事仪合一。而进趣于解脱之门。可保任矣。切覩传此宗处。讲训。聚徒。乃勠力募缘。建造兹院。仅得成就。永作十方住持。传演天台教法。此事虽遂。且阙蔬园。乃俗父经公。传付本户地段数百余丈。与常住种植。逐日供僧。且免他求。实匪无厌虑。恐将来不知之辈。忽有词讼改更。恭乞学士。以洞达之心。为禅教之主。流布多艰。许赐闻奏天廷委达相府。然非受人舍施。亦非买置田园。乃是俗父授于男。不违条制。乞降勅命。俾此园地永在伽蓝。(知礼)礼像持经。心祈口祷。特为园事年深。果值学士行春。俯垂异顾。必期。此际克副愿心。切望。台慈念(知礼)苦行忘形为法特施巨力构此胜缘。(知礼)一日遂心。万死无虑。书不成字。语不成文。的写恳诚。不避荒拙。干冐威重。不胜悚惧。(知礼)启上。天圣三年八月十五日。

昔法智大师作此书。求置后园地段。作今院宇建立基趾。其言恳至。其书勤劬。慕在兴隆广兹形胜。(道因)收藏有岁。惜其遗踪。恐未及见闻。刻之坚石。时崇宁元年壬午润六月望日。比丘(道因)立。

乞圣旨本州申礼部公据

明州准行在尚书礼部符。准都省批送下。敷文阁学士左朝请郎知明州军州事提举学事莫(将)状。窃见本州延庆寺。係传天台教法。至道二年。创为十方。寺宇宏壮。学徒奔凑。传演不绝。真宗皇帝。甞遣使至寺。命僧(知礼)修治忏法。太子少保赵(抃)。作(知礼)行业记。具载其事。昨经兵火之后。此寺幸存。数年以来。尽为见任官及寄居官。拘占指射。作住止处。便为己物。转相贸易。不容僧徒居止。佛像毁坏。杂秽侵扰。不成福田。及在州广慧院报恩寺。旧係禅林。在州城下。唯有禅刹两处。係熏修祝圣之地从来。开启祷散。圣节道场。并在广慧院。自经兵火焚毁后来。虽得数间小屋。亦被拘占。僧徒不敢营造。将自到任擘画屋宇。尽将两寺寄居之家。迁出责令本寺修葺殿宇。鸠工聚材。凭藉众力。渐已成就。僧徒日兴禅教。仰赞皇图。祝延圣寿。除报恩寺已有圣旨指挥不许拘占。外所有。延庆寺广慧院伏望。钓慈特为敷奏。专降指挥。不许诸人指占居住。庶几。古迹名蓝。不致堕坏。永为福田。谨具申尚书省。伏候钓旨。后批三月二十四日。送礼部行下本州。一面措置施行。明州主者。一依都省批状。指挥施行。须至行遣右出给公据付延庆寺。仰收执永为照会。绍兴十四年四月日给。

左文林郎观察推官刘(押)

右儒林郎节度推官刘(押)

右朝奉郎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贾(押)

右朝请大夫通判军州主管学事钱(押)

右中散大夫通判军州主管学事凭(押)

敷文阁学士左朝请郎知军州事提举学事莫(押)

三省同奉圣旨

行在尚书礼部。准绍兴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勅。中书门下省尚书省。送到知明州莫将札子。窃见本州延庆寺。昨经兵火之后。此寺幸存。数年以来。尽为见任及寄居官。拘占指射。作住止处。不容僧徒居止。佛像毁坏。杂秽侵扰。及本州广慧院。旧係禅林熏修祝圣之地从来。开启祷散。圣节道场。亦被拘占。所有延庆寺广慧院伏望。特降指挥。不许诸人指占居住。庶几。古迹名蓝。不致堕坏。永为福田。降指挥三月二十四日。奉圣旨。依奉勅如右。牒到奉行。前批三月辰时。付礼部施行。仍关合属去处。已符本州施行去讫。切虑。前符未到。须至再行。符下明州。主者候到详此及已符。事理一依勅命。指挥施行。仍关合属去处。符到奉行。绍兴十四年四月日下。

守当官吕(亨)令史阎(守通)主事赵(永坚)监尚书六部门兼权(押)祠部郎中(阙)

圣旨本州出给公据

准行在尚书礼部符。准绍兴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勅。中书门下省尚书省。送到知明州莫将札子。窃见本州延庆寺。昨经兵火之后。此寺幸存。数年以来。尽为见任及寄居官。拘占指射。作住止处。不容僧徒安止。佛像毁坏。杂秽侵扰。及本州广慧院。旧係禅林熏修祝圣之地从来。开启祷散。圣节道场。亦被拘占。所有延庆寺广慧院伏望。特降指挥。不许诸人指占居住。庶几。古迹名。蓝不致堕坏。永为福田。候指挥。三月二十四日。奉圣旨。依奉勅如右。牒到奉行。前批三月二十六日辰时。付礼部施行。仍关合属去处。明州主者。一依勅命。指挥施行。仍关合属去处。须至行遣。右出给公据。付延庆寺。仰收执永为照会。绍兴十四年四月日给。

右文林郎观察推官刘(押)

右儒林郎节度推官刘(押)

右朝奉郎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贾(押)

右朝请大夫通判军州主管学事钱(押)

右中散大夫通判军州主管学事凭(押)

敷文阁学士左朝请郎知军州事提举学事莫(押)

四明图经纪延庆寺迹

延庆教寺。在县南三里。旧号保恩院。晋广顺二年建(石晋无广顺年号。此误矣。乃郭周广顺二年尔)。皇朝大中祥符三年。改为延庆院。绍兴十四年。改赐寺额。寺有十六观堂。事见净土院记。僧(知礼)字约言。四明人也。俗姓金。初父母以嗣息未立。相与祈佛而妊。洎生因以罗睺罗名之。骨状英粹。在童齓间。不类常儿。七岁丧母。誓欲出家以报罔极。父异之不夺其志。师事兴国寺(洪选)。十五受具。专探律部。二十从宝云(义通)师。学天台教法。秉志坚确。脇不沾席。四方学徒。闻其名者。重趼而至。户外之屦常满。日本国师。亦以其徒来询法要。礼先住承天。至道中移。住延庆。四十余年。真宗皇帝。甞遣使就加礼异。天禧元年。谓其徒曰。半偈忘躯。一句投火。圣人之心。为法如是。况去佛滋久。慢道者众。吾不能捐舍寿命以警懈怠。则无足言者。于是结十僧。修忏法。约以三年共焚身。时内翰杨(亿)都尉李(遵勗)。素闻公道价。望风推挹。是时有诏紫衣寻赐号法智大师。皆二公论荐之力也。及闻遗身。杨公遣书络绎。确请住世。太守李(夷庚)恳请尤勤。不得已乃止。故其没也。有式师作诗悼之。曰天上无双月。人间祇一僧。其为时贤推重如此。天圣六年正月五日。跏趺而逝。涉日既久。开龛如生。及阇维获五色舍利无数。嗣法者多。礼之行业。详见胡(昉)所撰塔铭。

曾鲁国宣靖公祠堂记

天圣中高祖楚公。为四明守。曾大父曾宣靖公。毓德侍下人未知之也。甞欲至延庆寺前一夕主僧(知礼)。梦神告之曰。相国来宜迎待之。旦以戒阍者。有顷而鲁公至。礼耸然惊异。以梦告。且曰。后贵愿无忘也。太夫人闻而喜曰。信尔吾当悉奁具以报。及大拜乃践初言。既买田闢屋。又请诸朝。岁度其徒。于是延庆遂为望刹。图鲁公像。而祠之惟谨。呜呼亦已异矣。(愭)闻之。王公大人。得时行道。利泽及于天下。勳名表乎后世。是皆超诣真乘。证登果位。以愿力故。来应世间。宰官之身。随赴而见。鲁公之载诞也。太夫人梦。老僧被帏而入寝。而子生。庆曆八年。以知制诰衔恤。而归乡。僧(元达)附舟至钱唐。闻天竺之胜。往瞻礼之。始至路口望见。有素衣自寺门来者。渐近问曰。上座从曾舍人来耶。舍人五十七岁。入中书。上座其年亦受师号。才分袂已复不见。后如其言。端明蔡公(襄)守钱唐时。以其灵异。表闻于朝。赐号灵感观音。徽猷阁直学士李公(弥逊)。甞为之记。盖天之生贤。必以其道德纯备出类拔萃。而后付之。圣主相与谋谟都俞。以植宗社无疆之福。真所谓有相之道者。神而告之。理自应尔。然则历相三朝。决策定计。底于成绩。为一代宗工。而光明硕大。不可跂及。岂偶然也哉。前志所传。如纱笼等事。殆不足道矣。(愭)愚不克肖。凭藉世德。兹以舶事。祇拜祠下。周旋登降。肃然有闻。而旧无纪叙。大惧湮没。敢摭其实。列之于石。以告来裔。绍兴三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曾孙右朝散郎提举两浙路市舶赐绯鱼袋(愭)谨书。

四明图经纪宣靖公祠

皇朝故丞相鲁国曾宣靖公(公亮)。祠堂在县南三里半延庆寺。按天圣中楚国公(曾会)。守明州。丞相方毓德侍下。一日游延庆。而主僧法智大师(知礼)。夜梦伽蓝神告之曰。翌日相公来可恭迓之。(知礼)异其事。戒阍人。以来者告。已而鲁公至。礼以梦告。鲁公曰。乌有是哉。然默记于方寸。至大拜而以(知礼)之梦为然。于是请于朝。置田闢舍。大启法席。延庆之名。始播于天下。寺僧图其像。而祠之。碑碣具存。

曾相公府延庆寺置庄田帖

曾相公府契勘本府明州延庆寺法智大师(知礼)。夜梦神者报云。来日相公入院。出门将迎。次日门首伺候。乃余之来。因语其梦。归闻家母。次同谒见法智大师。相接从欵。果应此梦。当为檀信送供于此院。自蒙圣朝御用宰执。家母不爽此愿。置买庄田于明州鄞县清道乡。或存则为保庆平安。或化则为追远讳日。永永羞设。年年不废。家母遗言。所置不多。贻远子孙。次第置买。添归常住。永远供僧。乃存亡获益俾。令根深条茂源远流长者也。今复思之。立身之本。莫大于孝。孝莫大养生送死谨终追远。故凭延庆院主首。体此元意。羞设不令有违。所有二税。作本府送纳。仰依限送纳官司。不许少欠尺寸升合。贵得此田此供。利无穷者。右给付延庆院。主首执照。仍付子孙通知。天圣三年三月日押给。

政和戊戌岁。先大夫倅四明(沅)时为儿童。一日随侍遇今之延庆。见其法席之严听徒之多。展钵铺单。堂中几数千指。是时(沅)心窃语曰。此非内有大导师以传持教观。外得大檀施以延供十方。恐未易崇盛如此。退见主僧方知。法智尊者。有神人感梦之异。因出大丞相宣靖曾鲁公舍庄帖文伏读惊叹。此所以见延庆教庠为二淛之冠也。自后寺经虏火。焚毁几尽。前后更三住持。未能兴起讲席亦从而废阙。最后有圆辩尊者。专以法智宗旨。开导后学于永嘉之资福。先大夫因其徒之有请。遂力赞其事于州将。以挽其来。未几讲堂洞开杰。阁雄屿。修廓绀宇。焕然一新。四方学徒。抠衣于函丈者。若云蒸雾集。讲席遂复改观如曩时。至此不特知法智愿力之深。抑亦见鲁公植福之弥厚也。今延庆亲公讲主。实圆辩之的嗣。观行兼修。宗说俱到。一日见过且言。本寺舍庄田。帖旧有碑刻。今不复存。欲以旧所得本再礲诸石以传不朽。且欲(沅)书其后。若夫立身之本。莫大于孝。此鲁国公之付嘱也。二税所输。毋令失时。此鲁国公之垂训也。凡我缁徒。宜守毋怠。至于庆均存没徼福西乾。迺知今判部尚书。以忠诚受圣知。以勳业致褒显。班联八座。宠冠一时。则知。根深条茂。源远流长。大丞相鲁国公之遗训。至是若合符。云是可书也已。右朝散郎新权知舒州军州事陆(沅)跋。

(居实)闻。如来或现宰官身说法。佛法付嘱国王大臣。此二语本即一事。苟非其人。道不虚行。使国王大臣夙根非佛。谁肯出力主张。大丞相宣靖鲁公。因法智师夜梦有验。舍田入寺。植无穷之利。此大事因缘(居实)窃以谓。唯佛知佛。以心印心。大丞相与法智。即非两人故。是梦是觉。如镜照形。初非妄想。此田此供。如人赡家。不自为功。今判部尚书。迺大丞相之孙。膺国重任为计相。凡所以裕民足用调度得宜。一本之慈祥仁厚。有毫发不便乎人。必极力经济。在佛法为方便利他三昧。迺得大丞相心传家法。不日大用识者必谓。鲁公复生。而法智具在。今延庆讲主亲公。宜自承当。庶几。大臣与导师。相表里。繇此灯灯相继云。右承议郎新差权发遣兴化军主管学事薛(居实)敬题。

晃待制作纪赠法智大师诗序

今天台教观之徒。称四明尊者。追配古人。其言为国中之法也。可谓盛矣(说之)自北方来。闻而异之。究其名氏。是谓法智礼公。于是乎。矍然加叹曰。此我高祖文元公与杨文公。之所称者欤。我虽昧夫天台之学。未读法智所着之书。而固已得其人矣。既而法智三世孙明智立公。视以高僧(简长)等纪赠诗二十三首曰。吾祖法智。得名凛然至今者。盖有所自矣。当是时。翰林主人晁公杨公。所贻之文。既已流传矣。其辈行中声名人。篇章之美。又如何哉。然是诗吾祖法智。初不自有之。乃落于杭州式公。不知其历几岁。凡传几何人。而复归于法智之旧室。亦可叹也。已将移于石。愿得以序之(说之)窃以谓。法智远处身于东海之陂。而名声振燿京师。既久而弥隆。其颂德辞翰。虽散而复合。亦可以为修德之劝也。后有揽者。其所感可胜言哉。乌虖景德祥符之风。此亦非其躅欤。政和元年十一月庚申十三日。朝请郎监明州船场飞骑尉赐绯鱼袋晁(说之)序。

东京僧职纪赠法智诗二十三首

(简长)启谨成声诗四十言寄赠四明延庆礼公上人伏惟采览

右街鉴义译经证义兼缀文同编修笺注御集知印大师赐紫(简长)上

 片石焚香坐  因怀岳寺秋
 高人双树下  净业几生修
 宝钵窥枝鸟  铜瓶蛰海蚪
 全躯莫轻舍  应许谢公留(师久积素行早誓捐躯今鼇长贰乡三复恳留方然其请)

四十字诗寄四明礼公导师

译经馆证义同编修笺注御集慧观大师(行肇)上

 众缘留住世  喜见几生身
 猊座扬金石  宵庭立鬼神
 斋窓时过鹿  禅径不知春
 江上传灯者  谁将继后尘(诏下注御集之岁中秋二十有八日书)

谨成律诗寄四明礼公法师

笺注 御集慧照大师(希白)上

 此生已约云山老  孤格宁饶雪月清
 池静半暄吟草细  堂空初霁讲华轻
 林浮积霭沉香炷  泉滴阴崖杂磬声
 翻念观光归计晚  咏诗先寄社中名

五言四十字寄延庆礼公道人

净慧大师(慧崇)上

 四明遥在目  霁色露层崖
 龙作人听讲  神为客施斋
 松风鸣铁锡  石霭湿椶鞋
 老病空相忆  多惭请益乖(诏下笺注御集之年季秋月自书)

谨吟四十字诗奉寄礼师教主

译经证义同编修笺注御集赐紫(义贤)上

 重城摇落逈  东望杳无穷
 溪信年来绝  山心夜未空
 静思分禁月  遐听极霜鸿
 早晚能相见  机忘道即同

诗四十言寄赠四明教主礼师幸惟采览

雪苑左街讲经论文章应制笺注御集赐紫(鉴微)上

 岛寺鲸波匝  真修古亦稀
 晨齐禽睇钵  夕讲月生衣
 鑪静檀烟直  龛遥烛影微
 何当浮桂楫  江上共忘机

谨吟五言四十字奉寄四明礼公法主

上都应制笺注御集赐紫(善昇)上

 佛旨妙难敷  唯师解益殊
 讲长销海日  名逮动天都
 涤钵秋潭净  开禅晓磬孤
 几怀云外趣  寒梦过重湖

(遇昌)启谨吟七言四韵律诗一章攀寄四明礼师教主不弃斐然恭惟采览

上都左街应诏笺注御集赐紫(遇昌)上

 雨霁遥空木落时  危亭南望倍依依
 白莲旧社人离久  丹阙经年信去稀
 入观夜堂江月满  挥松秋殿昼灯微
 林中自有吾庐在  请益终期海上归

谨吟律诗一章奉寄四明礼师教主

雪苑讲律赐紫(崇古)上

 净社依云窦  仍闻久趣真
 灵文演长夏  妙义解何人
 海月生吟夜  岩华落定春
 遥遥应念我  衣满六街尘

谨吟四十言拙诗寄赠四明讲主礼师

东京左街讲律文章应制同笺注御集赐紫(楚文)上

 海峯丛寺近  静境背浮嚣
 道自随名远  年应逐讲销
 夜窓评疏烛  晓岸放生桡
 几动耽吟客  相亲梦去遥

拙诗寄赠四明延庆礼公导师

上都应诏笺注后集僧(希雅)上

 掩关名目远  鲸浪阻相寻
 罢讲唯澄虑  孤峯秖此心
 兽烟秋榻静  蓬漏夜堂深
 尽仰鄞江上  清风继道林

诗寄四明礼公法师伏惟采目

东京讲经律文章应制笺注御集沙门(无象)上

 半世江城住  群迷久质疑
 行深同劫鍊  誓极把身遗
 犀柄风生远  猊台目下迟
 鼇宫屡飞简  留作教中师(今翰长洪农贰卿闻师有捐躯之誓故发简书请留住世乃有此句)

谨吟律诗四十字寄赠四明礼师法主

上都应制笺注御集沙门(显忠)上

 海寺经年讲  随缘道更淳
 澄心长在观  为法欲亡身
 松韵秋深冷  山光雨霁新
 几思清净境  早晚遂相亲

五言四十字奉寄四明礼师道人

东京左街讲经文章应制同注御集赐紫(尚能)上

 昔年惭不识  今日羡仍频
 造疏传他域  谈空聚远人
 龛灯孤敌暗  庭柏瘦无春
 渐老思山甚  相逢会有因

谨吟五言诗一首奉寄四明礼公大师

内殿赐紫笺注御集演法沙门(普究)上

 见说忘机久  逢人道嬾评
 杜门庭树长  瞑目雪髭生
 松箒粘云碧  沙泉蘸月明
 鄞江终待去  秋共看峥嵘(时年七十 六岁自札记)

谨成四韵五言诗一首奉寄四明礼公大法师

笺注御集赐紫(清达)上

 不得四明春  高风自有隣
 参禅岭南客  传教海东人
 老忆青山遁  闲忘白日频
 何当同看雪  松火夜相亲

谨吟拙诗寄赠四明礼师法主

笺注御集赐紫(秘演)上

 古疏传深旨  清流照瘦颜
 四方来问道  半世不离山
 养鹤怜终洁  看云许共闲
 仍闻焚幻质  几欲别人间

吟成五言四十字奉寄四明礼公法师

上都应制笺注御集赐紫(永兴)上

 挥犀宗智者  围石继生公
 阙下宁关梦  林间自了空
 秋期思社客  夜观动魔宫
 发咏凭危阁  幽怀极甬东

谨吟声诗寄赠四明教主礼师伏希披览是幸

上都应制笺注御集沙门(清远)上

 观深知有证  经岁掩重扉
 道外独行化  区中久废机
 涛声喧讲席  树色冷禅衣
 况作吾宗主  谈高似二威

诗一章寄赠四明礼公上士

上都应诏笺注御集僧(文倚)上

 鄞江师独步  遥仰在峥嵘
 拥衲疑云重  休粮觉体轻
 讲高清誉出  行苦白髭生
 圣代修僧史  须留万古名

五言四十字诗寄上四明礼师法主

应制笺注御集僧(继兴)上

 修真依净社  幽致绝纤埃
 尽日冥心坐  诸方学者来
 杉松围讲石  猿鸟立生台
 却忆重寻处  扁舟泛月回

谨成五言四十字奉寄四明礼公法师

苏台讲僧(子廉)上

 秋色惹禅襟  凄凄思远吟
 去鸿迷极浦  落叶满荒林
 雪窦频怀梦  鄞江寒月侵
 仍闻莲社久  讲说祝尧音

谨吟五言一首寄赠四明礼师教主伏冀慈览

雪苑僧(择隣)上

 寺枕沧溟上  门长掩寂寥
 定回华漏断  讲彻兽烟销
 入槛泉声细  当轩岳色遥
 何时会重席  南望路迢迢(庚申岁秋季月望日书)

四明法师受命服门人神照作致语

 弥天才笔洞悬河  独步当年解义科
 国士听经春梦少  江僧从化昼禅多
 半千衲子传新钞  积代宗师解旧讹
 只恐吴皇命同辇  妓人无处献笙歌

四明传持正法为二十九代祖师

释迦世尊。鹤林灭度。法付声闻则唯迦叶。其付菩萨则有文殊。领受言教则在阿难。既有是三。孰可阙一。迦叶之后二十四传。至于师子比丘。在迦叶传。十有三世曰龙树大士。所着大论。译传东土。在北齐时。慧文禅师。一见证入。以传陈南岳慧思禅师。凡十日而证。再传隋天台智顗大师。十有四日而证。于是乎。备六度融万法。定而三止。慧而三观。质其宗焉。一言之曰具。二言之曰法性。离数而有三千。即经而专观心。经之宗曰法华。则华严阿含方等般若。终于涅槃。皆为法华。其为迦叶文殊阿难。皆吾祖师。天台实传唐章安灌顶。章安传缙云智威。缙云传东阳慧威。东阳传左溪玄朗。左溪传荆溪湛然。至荆溪而后。智者之言。悉载于书。智者之言。悉归于正。其为一大时教。不可得而加已。荆溪传天台行满。满传广修。修传物外。外传梁元琇。琇传周清竦。竦传有宋羲寂。寂以上皆在天台。晚传四明义通。通传知礼。是谓四明尊者。亦曰四明法智。禀生知上性。思义于童子之时。其于天台之门。犹诸荆溪。四明传广智尚贤。广智初得于净名。最深乎性相。审知佛法。为智其传神智鉴文。神智破众溃。以澄法智之海。炎慧炬。以继广智之明。若其载三智之美。可传而不可朽者。有永嘉继忠。其师神智。而资忠者。曰明智中立矣(见明智法师塔铭。晁待制说之作)。

四明尊者遣僧日本国求仁王经疏

有宋之初。台教乃渐杭海入吴越。今世所传三大部之类是也。然尚有留而不至与夫至而非其本真者。仁王经疏。先至有二本。众咸斥其伪。昔法智既纳日本信禅师所寄辟支佛发。答其所问二十义。乃求其所谓仁王经疏。信即授诸海舶。无何中流大风惊涛。舶人念无以息龙鼍之怒。遽投斯疏。以慰安之。法智乃求强记者二僧。诣信所。读诵以归。不幸二僧。死于日本国矣(此文见晁说之所作仁王经疏序。此疏虽非本真而此说不可亡矣)。

纪神照法师悟经王颂

师讳(本如)昔在延庆法智轮下。一日上方丈。请益经王之旨。法智曰尔。为我作三年监院。我却向汝道。神照依言。果三年办事。持上谘问。忽被法智大喝一声。师豁然开悟有颂曰。处处逢归路。时时复故乡。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师既得道。即法嗣四明。自后开法台城东掖山。为白莲之鼻祖矣。

四明门人霅川净觉法师

师讳(仁岳)霅川人也。在妙龄时。闻法智大兴台教于四明。于是负笈而来。将渡水月桥。遂掷笠于採莲径中云。吾所学不就。不复过此桥。法智异之。待念尤厚。即与方丈东舍居焉。师虽白昼。而杜诸窓牖。藉膏兰以偶寻绎。以故屋壁栋梁皆如墨也。至于乡邦书来。未始启读。悉投之帐阁中。一日为众分卫。坐舟楫间。方舒足。豁达自得。若在空。然舟樯为之损折。既居之有岁。而与师针钵相投。筌蹄尽举。每有疑则撷大屧阅大钥。而上请益。见者弱之。时钱唐有庆昭法师。开光明玄义。略去观心之文。师辅四明。撰问疑徵之。四明着妙宗。润公撰指瑕非之。师作抉膜以解焉。四明建消伏三用。润亦签疑鄙之。师作止疑以止之。四明撰指要。谈别理随缘。或者构难。师作十门析难。以辨之。师后与广智。辨观心观佛。求决于四明。四明以约心观佛。据乎心性。观彼依正。双收二家。师闻之且不悦也。既而四明开张身量大义。师作十谏以谏之。四明不获已。作解谤解焉。一家户牖。既成龃龉。师逐拂衣还西浙。又上四明雪谤。着三身寿量义三千等书。其道遂与四明。偕不同矣。余甞闻诸永嘉曰。圆顿教勿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不是山僧骋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四明霅川之论。其殆是矣。后贤当更审之。

妙悟法师辅四明作评谤书

然霅川背四明。自立一家。最后上雪谤。以雪身量增减二谤之愆。当是时。四明晚景逼于有疾。令门人读之太息也。既而四明归寂。此书不复答。霅川时住灵芝而绐之曰。只因难杀四明师。谁向灵芝敢开口。此语由来口播。毕竟四明此道何若。曰若论一家身量。三双六句。大节确乎不拔。已见妙宗料简解谤一书。其雪谤之来。愈彰转计之失耳。虽然彼或有诸文义。续有妙悟法师评谤书。而辨析之。妙悟甞住秀州胜果。解行高妙。大有灵异。具见吕益柔所作塔记。师即雷峯广慈之法子。四明之嫡孙尔。尔时霅川声驾。未易酬对。而师辄陈述之。可见矣。书之略曰。希最谨修书。拜于崇福讲主。虽居咫尺。请问尤疎。但切翘勤。莫遑利见。近覩盛製雪谤书。所谓救生法二身。雪增减两谤者也。此书一往可观。再研有失。解谤虽已焕然。雪谤犹自氷执。今据吾祖之格言。以评阇梨之误说等。然此一书。虽有传写之本。而未甞刊刻。凡曰义学。欲了山家此道建立终始者。当悉披寻之。

草菴教苑遗事纪法智讲贯

全三学。法智门下之高者也。作法智行业录。其间言。法智传持四十年。妙玄文句。讲七八遍。摩诃止观五遍。其余小部。或讲十遍。以至不可得记其数者。时人语曰。法智讲经。明觉颂。慈云谈辩。梵才诗。夫如是法智。真讲经者也。近世号讲者。十载有一部未终者。安在其能七八至不可胜纪耶。或谓余曰。古今不同也。今之人既尚展演说。须入时。余对之曰。大凡学道直须远追古人。若里巷儿女辈。结束粉饰。当入时也。此痴人何足与语。

记四明门下纂成十类

类集之兴。盖备学者看读得其要。始者自仁首座听法智之讲闻援引之多。遂录其文。以成五类。续霅川岳公。居法智轮下。博学强记。足成其七。后得仙都聪师钞。以为十。又佛慧才公。重新增葺。复有吉公再加铨次。于玄句止观。参以三大部记洎净名光明等疏。并益以记钞。其繁者削之。略者补之。首尾五师。修治方为善本。昔广智法师。甞示众曰。类集之行。得失相半。得在学人探寻知其要意。失在忘其本文义势起尽。文外当更推之。不可但谓秖此耳。矧今之日。四方教肆。多尚点读斯文。岂不失于元本唯求枝叶者乎。但教典不有之处。或得于是。庶可朝暮温故知新不唐学问也。果由此而识大辂。固不当以椎轮为贵矣(此文即古板类集序今附此。行欲使学者知所因也)。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六

 

上篇:四明尊者教行录

下篇:天台传佛心印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诸宗部目录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海印三昧论

海印三昧论一卷(并序)依大方广佛华严经 明皛所述 若夫...

云栖净土汇语

云栖净土汇语 开示 水陆会中普示持名念佛三昧 窃惟净...

万善同归集

万善同归集序 朝奉郎守司农少卿致仕轻车都尉长兴县开...

四明尊者教行录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一(并序) 四明石芝沙门宗晓编 陈隋...

净土生无生论

净土生无生论 幽溪沙门传灯撰 稽首能仁圆满智,无量寿...

佛说贤首经

佛说贤首经一卷 西秦沙门圣坚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

【注音版】佛说咒齿经

佛说咒齿经...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卷上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

佛说太子慕魄经

佛说太子慕魄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佛说古来世时经

佛说古来世时经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 闻如是: 一时,佛...

合部金光明经

合部金光明经序 《金光明经》者,教穷满字,金鼓击于...

【注音版】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法

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法...

华严策林

华严策林 右唐贤首国师述 夫华严宗旨。其义不一。究其...

坚持真如,妄想自然消失

成就三不 (不迷、不取、不动) 成就三不,你不是安住...

为何用女性母亲的形象,来表达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在唐朝之前,甚至在唐朝的时候,观世...

食存五观

在佛门中,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 一、计功多少,量...

业感缘起——业​果

业果 业力万殊,招感果报亦各别。此果报不外有漏果和无...

肝炎病的食疗法

中国人有几亿人有肝炎。肝炎有七种类型甲型、乙型、丙...

蓦地放下,则一切法了不可得

当我们的心开始带回家以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

【推荐】蒙山施食的由来及功用

《蒙山施食仪》是汉传佛教寺院每天晚课都必须进行的一...

学佛人不必不食油盐

不必不食油盐 不食油盐,固不必也。佛制无此一说,外道...

宏海法师:净土决疑论

(第一讲) 各位同学,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

轮回本不存在,是因为你心中有轮回

我们再看第二个概念。这个地方越讲越细了。前面先讲第...

学佛应重视威仪的训练

佛门教育十分重视思想教育与生活教育,因为唯有健全的...

道证法师:念佛人唯一的障碍

接着再谈到助念存心的问题。我们应该要存感恩的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