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第三十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大慧普觉禅师书卷第三十

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

答荣侍郎(茂实)

承。留心欲究竟此一段大事因缘。既办此心。第一不要急。急则转迟矣。又不得缓。缓则怠堕矣。如调琴之法。紧缓要得中。方成曲调。但向日用应缘处。时时觑捕。我这箇能与人决断是非曲直底。承谁恩力。毕竟从甚麽处流出。觑捕来觑捕去。平昔生处路头自熟。生处既熟则熟处却生矣。那箇是熟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无明业识思量计较心识。昼夜熠熠如野马无暂停息底是。这一络索。使得人流浪生死。使得人做不好事。这一络索既生。则菩提涅槃真如佛性便现前矣。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故古德契证了便解道。应眼时若千日。万象不能逃影质。应耳时若幽谷。大小音声无不足。如此等事。不假他求。不借他力。自然向应缘处活鱍鱍地。未得如此。且将这思量世间尘劳底心。回在思量不及处。试思量看。那箇是思量不及处。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只这一字。儘尔有甚麽伎俩。请安排看。请计较看。思量计较安排。无处可以顿放。只觉得肚里闷心头烦恼时。正是好底时节。第八识相次不行矣。觉得如此时。莫要放却。只就这无字上提撕。提撕来提撕去。生处自热。热处自生矣。近年以来。丛林中有一种唱邪说为宗师者。谓学者曰。但只管守静。不知守者是何物。静者是何人。却言静底是基本。却不信有悟底。谓悟底是枝叶。更引僧问仰山曰。今时人还假悟也无。仰山曰。悟则不无。争奈落在第二头。痴人面前不得说梦。便作实法会。谓悟是落第二头。殊不知。沩山自有警觉学者之言。直是痛切。曰研穷至理。以悟为则。此语又向甚处着。不可沩山疑误后人要教落在第二头也。曹阁使亦留心此事。恐其被邪师辈所误。比亦如此书。忉忉怛怛写。与此公聪明识见。有大过人处。决不到错认方便语作实法会。但某未得与之目击。私忧过计耳。闻老居士亦与之是道友。因笔不觉葛藤。无事相见时。试问渠取书一看。方知妙喜相期。不在眼底。彼此气义相投。又非势利之交。写了一纸。纸尽又添一纸。不暇更事形迹。此书亦如是。前书託是箇中人。故曰。切不可道老老大大着甚来由。若如此则好事在面前。定放过矣。写时虽似率易。然亦机感相投。亦不觉书在纸上。荷公信得妙喜及便把做事。日用应缘处。便恢张此箇法门。以报圣主求贤安天下之意。真不负其所知也。愿种种堪忍。始终只如今日做将去。佛法世法打作一片。且耕且战。久久纯熟。一举而两得之。岂非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乎。

又。

示谕。钟鸣漏尽之讥。为君上尽诚。而下安百姓。自有闻絃赏音者。愿公凡事坚忍。当逆顺境。政好着力。所谓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平昔学道。只要于逆顺界中受用。逆顺现前而生苦恼。大似平昔不曾向箇中用心。祖师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彊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请于逆顺境中。常作是观。则久久自不生苦恼。苦恼既不生。则可以驱魔王作护法善神矣。前此老老大大着甚来由之说。言犹在耳。岂忘之耶。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以居士前十余载闲。自有闲时时节。今日仕权在手。便有忙底时节。当念闲时是谁闲。忙时是谁忙。须信忙时却有闲时道理。闲时却有忙时道理。正在忙中。当体主上起公之意。顷刻不可暂忘。自警自察。何以报之。若常作是念。则镬汤鑪炭刀山剑树上。亦须着向前。况目前些小逆顺境界耶。与公以此道相契。故不留情。尽净吐露。

答黄门司节夫

收书并许多葛藤。不意便解如此拈弄。直是弄得来。活鱍鱍地。真是自证自得者。可喜可喜。但只如此。从教人道这官人不依本分乱说乱道。他家自有通人爱。除是曾证曾悟者方知。若是听响之流。一任他鑽龟打瓦。更批判得如来禅祖师禅好。儘喫得妙喜拄杖也。且道。是赏伊罚伊。一任诸方更疑三十年。

答孙知县

蒙以所修金刚经相示。幸得随喜一遍。近世士大夫。肯如左右留心内典者。实为希有。不得意趣。则不能如是信得及。不具看经眼。则不能窥测经中深妙之义。真火中莲也。详味久之。不能无疑耳。左右诋诸圣师翻译失真。而汩乱本真。文句增减。违背佛意。又云。自始持诵。即悟其非。欲求定本是正舛差。而习伪已久。雷同一律。暨得京师藏本。始有据依。复考绎天亲无着论颂。其义脗合。遂泮然无疑。又以长水孤山二师。皆依句而违义。不识左右敢如是批判。则定甞见六朝所译梵本。尽得诸师翻译错谬。方始泮然无疑。既无梵本。便以臆见刊削圣意。则且未论招因带果毁谤圣教堕无间狱。恐有识者见之。却如左右检点诸师之过。还着于本人矣。古人有言。交浅而言深。招尤之道也。某与左右素昧平生。左右以此经求印证。欲流布万世于众生界中种佛种子。此是第一等好事。而又以某为箇中人。以箇中消息。相期于形器之外。故不敢不上禀。昔清凉国师造华严疏。欲正译师讹舛。而不得梵本。但书之于经尾而已。如佛不思议法品中所谓。一切佛有无边际身。色相清净普入诸趣。而无染着。清凉但云。佛不思议法品上卷。第三叶第十行。一切诸佛旧脱诸字。其余经本脱落。皆注之于经尾。清凉亦圣师也。非不能添入及减削。止敢书之。于经尾者。识法者惧也。又经中有大瑠璃宝。清凉曰。恐是吠瑠璃。旧本错写。亦不敢改。亦只如此注之经尾耳。六朝翻译诸师。皆非浅识之士。翻译场有译语者。有译义者。有润文者。有证梵语者有正义者。有唐梵相校者。而左右尚以为错译圣意。左右既不得梵本。便妄加刊削。却要后人谛信。不亦难乎。如论长水依句而违义。无梵本证。如何便决定。以其为非。此公虽是讲人。与他讲人不同。甞参琅瑘广照禅师。因请益琅瑘。首楞严中。富楼那问佛。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之义。琅瑘遂抗声云。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长水于言下大悟。后方披襟自称座主。盖座主多是寻行数墨。左右所谓依句而不依义。长水非无见识。亦非寻行数墨者。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菩提。经文大段分明。此文至浅至近。自是左右求奇太过要立异解求人从己耳。左右引无着论云。以法身应见如来。非以相具足故。若尔如来虽不应以相具足见。应相具足为因得阿耨菩提。为离此着故。经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相成就得阿耨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等者。此义明相具足体非菩提。亦不以相具足为因也。以相是色自性故。此论大段分明。自是左右错见错解尔。色是相缘起。相是法界缘起。梁昭明太子谓。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菩提。二十二分中。以此分为无断无灭分。恐须菩提不以具足相则缘起灭矣。盖须菩提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多不住缘起相。后引功德施菩萨论末后。若相成就是真实有。此相灭时即名为断。何以故。以生故有断。又怕人不会。又云。何以故。一切法是无生性。所以远离断常二边。远离二边。是法界相。不说性而言相。谓法界是性之缘起故也。相是法界缘起故。不说性而言相。梁昭明所谓无断无灭是也。此段更分明。又是左右求奇太过。彊生节目尔。若金刚经可以刊削。则一太藏教凡有看者。各随臆解。都可刊削也。如韩退之指论语中画字为画字。谓旧本差错。以退之之见识。便可改了。而只如此论在书中何也。亦是识法者惧尔。圭峯密禅师。造圆觉疏钞。密于圆觉有证悟处。方敢下笔。以圆觉经中一切众生皆证圆觉。圭峯改证为具。谓译者之讹。而不见梵本。亦只如此论在疏中。不敢便改正经也。后来泐潭真净和尚。撰皆证论。论内痛骂圭峯。谓之破凡夫臊臭汉。若一切众生皆具圆觉。而不证者。畜生永作畜生。饿鬼永作饿鬼。尽十方世界。都卢是箇无孔铁鎚。更无一人发真归元。凡夫亦不须求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皆已具圆觉。亦不须求证故。左右以京师藏经本为是。遂以京本为据。若京师藏本。从外州府纳入。如径山两藏经。皆是朝廷全盛时赐到。亦是外州府经生所写。万一有错。又却如何改正。左右若无人我。定以妙喜之言为至诚。不必泥在古今一大错。上若执己见为是。决欲改削要一切人唾骂。一任刊版印行。妙喜也只得随喜赞叹而已。公既得得遣人。以经来求印可。虽不相识。以法为亲。故不觉忉忉怛怛相触忤。见公至诚。所以更不留情。左右决欲穷教乘造奥义。当寻一名行讲师一心一意与之参详。教彻头彻尾。一等是留心教网也。若以无常迅速生死事大己事未明。当一心一意。寻一本分作家。能破人生死窠窟者。与伊着死工夫厮崖忽然打破漆桶。便是彻头处也。若只是要资谈柄。道我博极群书无不通达。禅我也会。教我也会。又能检点得前辈诸译主讲师不到处。逞我能我解。则三教圣人。都可检点。亦不必更求人印可。然后放行也。如何如何。

答张舍人状元(安国)

左右决欲究竟此事。但常令方寸虚豁豁地。物来即应。如人学射久久中的矣。不见达磨谓二祖曰。汝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如今人才闻此说。便差排。向顽然无知处。硬自遏捺。要得心如牆壁去。祖师所谓。错认何会解方便者也。岩头云。才恁麽便不恁麽。是句亦剗。非句亦剗。这箇便是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底样子也。纵未得啐地折嚗地破。亦不被语言所转矣。见月休观指。归家罢问程。情识未破。则心火熠熠地。正当恁麽时。但只以所疑底话头提管。如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只管提撕举觉。左来也不是。右来也不是。又不得将心等悟。又不得向举起处承当。又不得作玄妙领略。又不得作有无商量。又不得作真无之无卜度。又不得坐在无事甲里。又不得向击石火闪电光处会。直得无所用心。心无所之时。莫怕落空。这里却是好处。蓦然老鼠入牛角。便见倒断也。此事非难非易。除是夙曾种得般若种智之深。曾于无始旷大劫来。承事真善知识。熏习得正知正见。在灵识中。触境遇缘。于现行处。筑着磕着。如在万人丛里认得自家父母相似。当恁麽时。不着问人。自然求觅底心不驰散矣。云门云。不可说时即有。不说时便无也。不可商量时便有。不商量时便无也。又自提起云。且道不商量时。是箇甚麽。又怕人不会。又自云。更是甚麽。近年以来。禅有多途。或以一问一答末后多一句为禅者。或以古人入道因缘。聚头商搉云。这里是虚。那里是实。这语玄那语妙。或代或别。为禅者。或以眼见耳闻和会。在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上。为禅者。或以无言无说。坐在黑山下鬼窟里。闭眉合眼。谓之威音王那畔父母未生时消息。亦谓之默而常照。为禅者。如此等辈。不求妙悟。以悟为落在第二头。以悟为诳謼人。以悟为建立。自既不曾悟。亦不信有悟底。妙喜常谓衲子辈说。世间工巧技艺。若无悟处。尚不得其妙。况欲脱生死。而只以口头说静。便要收杀。大似埋头向东走欲取西边物。转求转远。转急转迟。此辈名为可怜愍者。教中谓之谤大般若断佛慧命人。千佛出世。不通忏悔。虽是善因。返招恶果。宁以此身碎如微尘。终不以佛法当人情。决要敌生死。须是打破这漆桶始得。切忌被邪师顺摩捋。将冬瓜印子印定。便谓我千了百当。如此之辈。如稻麻竹[竺-二+韦]。左右聪明有识见。必不受这般恶毒。然亦恐用心之切。要求速效。不觉不知。遭他染污。故信笔葛藤如许。被明眼人觑见。一场败阙。千万相听。只以赵州一箇无字。日用应缘处提撕。不要间断。古德有言。研穷至理。以悟为则。若说得天华乱坠。不悟总是痴狂外边走耳。勉之不可忽。

答汤丞相(进之)

丞相既存心此段大事因缘。缺减界中虚妄不实。或逆或顺。一一皆是发机时节。但常令方寸虚豁豁地。日用合做底事。随分拨遣。触境逢缘。时时以话头提撕。莫求速效。研穷至理。以悟为则。然第一不得存心等悟。若存心等悟。则被所等之心障却道眼。转急转迟矣。但只提撕话头。蓦然向提撕处。生死心绝。则是归家稳坐之处。得到恁麽处了。自然透得古人种种方便。种种异解自不生矣。教中所谓。绝心生死。伐心稠林。浣心垢浊。解心执着。于执着处。使心动转。当动转时。亦无动转底道理。自然头头上明。物物上显。日用应缘处。或净或秽。或喜或怒。或顺或逆。如珠走盘。不拨而自转矣。得到这箇时节。拈出呈似人不得。如人饮水冷煖自知。南阳忠国师有言。说法有所得。是为野干鸣。此事如青天白日一见便见。真实自见得底。邪师走作不得。前日亦甞面言。此事无传授。才说有奇特玄妙。六耳不同谋之说。即是相欺。便好拽住噼面便唾。书生做到宰相。是世间法中最尊最贵者。若不向此事上了却。即是虚来南阎浮提。打一遭收因结果时。带得一身恶业去。教中说。作痴福是第三生冤。何谓第三生冤。第一生。作痴福不见性。第二生。受痴福无惭愧。不做好事。一向作业。第三生。受痴福尽不做好事。脱却壳漏子时。入地狱如箭射。人身难得。佛法难逢。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学此道须有决定志。若无决定志。则如听声卜者见人说东。便随人向东走。说西便随人向西走。若有决定志。则把得住作得主宰。懒融所谓。设有一法过于涅槃。吾说亦如梦幻。况世间虚幻不实之法。更有甚麽心情。与之打交涉也。愿公坚此志。以得入手。为决定义。则纵使大地有情尽作魔王。欲来恼乱。无有得其便处。般若上无虚弃底工夫。若存心在上面。纵今生未了。亦种得种子深。临命终时亦不被业识所牵堕诸恶趣。换却壳漏子转头来。亦昧我底不得。察之。

答樊提刑(茂实)

示谕。能行佛事。而不解禅语。能与不解。无别无同。但知能行者。即是禅语。会禅语而不能行佛事。如人在水底坐叫渴。饭箩里坐叫饥。何异。当知禅语即佛事。佛事即禅语。能行能解。在人不在法。若更向箇里觅同觅别。则是空拳指上生实解。根境法中虚揑怪。如却行而求前。转急转迟。转疎转远矣。要得径截心地豁如。但将能与不能。解与不解。同与不同。别与不别。能如是思量。如是卜度者。扫向他方世界。却向不可扫处看。是有是无。是同是别。蓦然心思意想绝。当恁麽时。自不着问人矣。

答圣泉珪和尚

既得外护者存心相照。自可拨置人事。频与衲子辈作佛事。久久自殊胜。更望室中与之子细。不得容人情。不得共伊落草。直似之以本分草料。教伊自悟自得。方是尊宿为人体裁也。若是见伊迟疑不荐。便与之下注脚。非但瞎却他眼。亦乃失却自家本分手段不得人。即是吾辈缘法只如此。若得一箇半箇本分底。亦不负平昔志愿也。

答鼓山逮长老

专使来。收书并信香等。知开法出世唱道于石门。不忘所从来。为岳长老拈香。续杨岐宗派。既已承当箇事。须卓卓地做教彻头彻尾。以平昔实证实悟底一着子。端居丈室。如担百二十斤担子。从独木桥上过。脚蹉手跌。则和自家性命不可保。况复与人抽钉拔楔救济他人耶。古德云。此事如八十翁翁入场屋。岂是儿戏。又古德云。我若一向举扬宗教。法堂前草深一丈。须倩人看院始得。岩头每云。向未疴已前一觑。便眼卓朔地。晏国师不跨石门句。睦州现成公桉放尔三十棒。汾阳无业莫妄想。鲁祖凡见僧入门便转身面壁而坐。为人时当不昧这般体裁。方不失从上宗旨耳。昔沩山谓仰山曰。建法幢立宗旨。于一方五种缘备。始得成就。五种缘。谓外护缘。檀越缘。衲子缘。土地缘。道缘。闻霜台赵公。是汝请主。致政司业郑公。送汝入院。二公天下士。以此观之。汝于五种缘稍备。每有衲子自闽中来者。无不称叹法席之盛。檀越归向。士大夫外护。住持无魔障。衲子云集。可以趁色力未衰时。频与衲子激扬箇事。垂手之际须着精彩。不得莽卤。盖近年以来。有一种裨贩之辈。到处学得一堆一担相似禅。往往宗师造次放过。遂至承虚接响。递相印授。误赚后人。致使正宗澹薄。单传直指之风几扫地矣。不可不子细。五祖师翁住白云时。甞答灵源和尚书云。今夏诸庄。颗粒不收。不以为忧。其可忧者。一堂数百衲子。一夏无一人透得箇狗子无佛性话。恐佛法将灭耳。汝看。主法底宗师用心。又何曾以产钱多少山门大小为重轻。米盐细务为急切来。汝既出头。承当箇善知识名字。当一味以本分事接待方来。所有库司财穀。分付知因识果知事。分司列局令掌之。时时提举大纲。安僧不必多。日用斋粥。常教后手有余。自然不费力。衲子到室中。下刃要紧。不得拕泥带水。如雪峯空禅师。顷在云居云门相聚。老汉知渠不自欺。是箇佛法中人。故一味以本分钳鎚似之。后来自在别处打发。大法既明。向所受过底钳鎚。一时得受用。方知妙喜不以佛法当人情。去年送得一册语录来。造次颠沛不失临济宗旨。今送在众寮中。与衲子辈看。老汉因掇笔书其后。特为发扬。使本分衲子为将来说法之式。若使老汉初为渠拕泥带水说老婆禅。眼开后定骂我无疑。所以古人云。我不重先师道德。只重先师不为我说破。若为我说破。岂有今日。便是这箇道理也。赵州云。若教老僧随伊根机接人。自有三乘十二分教。接他了也。老僧这里只以本分事接人。若接不得。自是学者根性迟钝。不干老僧事。思之思之。

大慧普觉禅师书卷第三十

谢降赐大慧禅师语录入藏奏札

臣僧蕴闻。昨于乾道七年三月中。不惧天诛。以先师大慧禅师臣宗杲语录投进。仍乞特旨。送福州入藏。伏准。五月十九日。圣旨已送福州东禅寺入藏讫者。冒昧上陈。方虞罪戾。恩光下逮。俯赐矜俞。梵释重辉。山泽增气。凡居闻见罔不欢欣。恭惟。皇帝陛下。如天鉴观得佛心法。念微言之易泯。参秘藏以并传。先师臣宗杲。植百劫之胜因。逢千载之嘉会。么微有幸。得叨预于殊荣。焚诵何功。冀仰酬于大造。臣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乾道八年。正月日。径山能仁禅院住持慧日禅师臣蕴闻奏札。

 

上篇: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下篇: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诸宗部目录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

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述 行者净身口意。至尊像前。应念...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

灵峰藕益大师宗论卷第一之一 古歙门人成时编辑 【愿文...

彻悟禅师语录

彻悟禅师语录卷上 嗣法门人 了亮等 集 示众 普说 一...

三论玄义

三论玄义 慧日道场沙门吉藏奉命撰 总序宗要。开为二门...

佛说离睡经

佛说离睡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 一时,...

【注音版】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华严经义海百门

华严经义海百门(并序) 京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夫缘起难...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卷第一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

东海若解

东海若解 唐 柳 子厚 着 清 释 实贤 解 东海若...

佛说转法轮经

佛说转法轮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

【注音版】在家菩萨戒六重二十八轻戒课诵仪规

在家菩萨戒六重二十八轻戒课诵仪规...

佛说决定毗尼经

佛说决定毗尼经 群录皆云炖煌三藏译 如是我闻: 一时...

心不在内

【原文】 楞严征心,谓心不在内者,指真心也。若妄想心...

人心的九个结

从前,印度有一位叫无著的菩萨,他是佛教非常有名的一...

修行中遇到障碍该如何克服

问: 在修行当中遇到障碍,如何克服? 大安法师答:...

本分的钱都受不住,意外的财能守住吗

人人都讲发财,所以炒股,发财来得快嘛。可也别忘了赔...

名与利捆绑着我们

毕业典礼上,校长宣布全年级第一名的同学上台领奖,可...

我们最坏的毛病,就是爱说别人的坏事情

我们最坏的毛病,就是爱说别人的坏事情,看别人有一点...

最不称职的御医

这个故事说的是悔悟,取自《杂譬喻经》。 古时候,有...

先超越妄想,才有办法放下主宰

一个有志气的修行人,一定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临终的...

净业行人的遗嘱样本

XXX、XXX、XXX,我的亲人们、孩子们: 今天我趁着身体...

「八风」是如何引发烦恼的

八风中的讥、毁、衰、苦本身就是烦恼,我们想大家比我...

慧律法师《做个真正的勇者》

大多数的人,总是喜欢夸大自己自吹自擂,但却又常常要...

螺髻仙人

很久很久以前,在释迦牟尼佛还没有成道证果的时候,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