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三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三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祈雨篇第七十一
    园菓篇第七十二

祈雨篇(此有四部)

    述意部
    祈祭部
    降雨部
    河海部

述意部第一

夫圣道虚寂故能圆应无方。以其无方之应故应无不适。比以阴阳愆候亢旱积时。北墉之礼久申。西郊之雨莫应。圣上忧兆庶之失业。恐稼穑之不登。减膳恤刑。霄衣肝食。精诚格于上下。玉帛遍于山川。灵液莫霑祈云罕积。仰惟慧炬潜曜。无幽不烛。神功叵测。有感必通。所以仰凭三宝。敷演一乘。转读微言。树兹大福。愿法教始开。慈云遐布。玄言一阐。沛泽远覃。嘉禾连秀于郊原。瑞菓遍生于林木。衣唯服于八蚕。食必资于七穫。世界郁若众香。含生宛如安养。无请不谐。有祈必应。并沐兹定水。继圣智之原。闢此爱罗超有无之境也。

祈祭部第二

如大云轮请雨经云。佛言。若请大雨及止雨法。汝今谛听。其请雨主。于一切众生起慈悲心。受八戒斋。于空露地。应张青帐悬十青幡。净治其地牛粪涂场。请诵咒师坐青座上。若在家人受八戒斋。若比丘者应持禁戒。皆着清净衣。烧好名香。又以末香散法师座。应食三种白净之食。所谓牛乳酪及糠米。诵此大云轮品时。面向东坐。昼夜至心令声不断。供养一切诸佛。复以净水置新瓶中安置四维。随其财力办作种种食供养诸龙。复以香华散道场中。及与四面法座四面。各用纯新净牛粪汁。画作龙形(耶舍法师传云西国土俗以牛能耕地出生万物故以牛粪为净梵王帝释及牛并立神庙以祠之佛随俗情故同为净)东面去座三肘已外画作龙形。一身三头并龙眷属。南面去座五肘已外画作龙形。一身五头并龙眷属。西面去座七肘已外画作龙形。一身七头并龙眷属。北面去座九肘已外画作龙形。一身九头并龙眷属。其诵咒师应自护身。或咒净水。或咒白灰。自心忆念以结场界。或画一步乃至多步。若水若灰用为界畔。或咒缕系颈。若手若足。咒水灰时散洒顶上。若于额上。应作是念。有恶心者不得入此界场。其诵咒者。于一切众生起慈悲心。劝请一切诸佛菩萨怜愍加护。回此功德分施诸龙。若时无雨。读诵此经。一日二日。乃至七日。音声不断亦如上法。必定降雨。大海水潮。可留过限。若能具足依此修行不降雨者。无有是处。唯除不信不至心者。

又大云轮请雨经(一卷)略要云。佛告诸大龙王。我今当说昔从大悲云生如来所闻陀罗尼。过去诸佛已说威神。我今亦当随顺而说。利益一切诸众生故。怜愍与乐。于未来世。若炎旱时。能令降雨。若水涝时亦令止息。疫死险难皆得灭除。能集诸龙。能令诸天欢喜踊跃。能坏一切诸魔境界。能令众生具足安乐。即说咒曰。

怛絰他摩诃若(引)那(引)婆婆(引)萨尼(一)失梨帝殊罗敧弥(二)地履荼毗迦啰磨钵耶啰僧呵怛祢(三)波罗摩避啰阇(四)尼摩罗求那鸡斗苏栗耶波罗毗(五)毗摩岚伽耶师[口*致](六)婆呵啰婆呵啰(七)

南无若那(一)沙伽罗毗卢遮那耶(二)多他竭多耶(三)南无萨婆佛陀(四)菩提萨坻毗呵(五)

又咒曰。

怛吒怛吒(一)帝致帝致(二)斗昼斗昼(三)摩诃摩尼(四)摩俱吒(五)毛林达罗尸比沙(六)于留必那(七)三磨罗他(八)帝利曷啰怛那地师吒南(九)跋折啰陀罗萨坻那(十)跋利沙他伊呵阎浮提地毕莎呵(十一)

阿婆何夜寐(一)萨婆那钳(二)迷帝罗质坻那(三)菩提质哆弗婆钳寐那(四)那罗那罗(五)祢梨祢梨(六)奴卢奴卢(七)莎呵(八)

又咒曰。

释迦罗萨坻那(一)钵罗婆罗沙地(二)摩诃那伽(三)伊呵阎浮提卑莎呵(四)

又咒曰。

阿师吒摩迦(一)萨坻那(二)钵啰婆利沙他(三)摩呵那伽(四)伊呵阎浮提卑莎呵(五)

又大方等大云经云。佛言。若有国土欲祈雨者。六斋之日。其王应当净自洗浴供养三宝。尊重赞叹称龙王名。善男子四大之性可令变易。诵持此咒天不降雨。无有是处。是经典中有神咒故。为众生故。三世诸佛悉共宣说。

郁究隷 牟究隷 头坻 比头坻 陀尼羯坻 陀那赖坻 陀那僧 塔兮

降雨部第三

如分别功德论云。天及龙皆能降雨。何以取别。天雨细雾下者是。龙雨麁下者是。又阿修罗共天斗时。亦能降雨有二种。有喜雨。有瞋雨。若雨和调者。是欢喜雨。若雷电雳雳者。是瞋恚雨(自外云雨雷电等并如前日月篇说)。

又增一阿含经云。佛言。如是世间不可思议。如龙界不可思议。云何此雨为从龙口出耶。答不从龙口龙。为从眼耳鼻身出耶。亦不从此出。但龙意所念。若念恶亦雨。若念善亦雨。亦由根本而作此雨。如须弥山。腹有天名曰大力。知众生心之所念。亦能作雨。然雨不从彼天口眼耳鼻出也。皆由彼有神力故而作此雨。

又华严经云。佛子。譬如大龙随心降雨。雨不从内。亦不从外。如来境界亦复如是。随心所念。于念念中出生无量不可思议智。彼诸智慧悉无来处。又言。佛子。一切大海水皆从龙王心愿所起。如来智慧亦复如是。悉从大愿力起。佛子。如来智海无量无边。不可言说。不可思议我说少喻。汝今谛听。佛子。此阎浮提内流出二千五百河水。悉入大海。俱耶尼内流出五千河水。悉入大海。弗婆提内流出八千四百河水。悉入大海。郁单越内流出一万河水。悉入大海。佛子。此四天下内如是二万五千九百河水。悉入大海。佛子。于意云何此水多少。答言。甚多。

佛子。复有十光明龙王。雨大海中。悉过前水。百光明龙王雨大海中。复悉过前。如是等八十亿龙王。各雨大海。展转过前。娑伽罗龙王太子。名曰佛生。雨大海中复悉过前。

佛子。彼十光明龙王皆住渊池。流入大海。复悉过前。百光明龙王所住渊池。流入大海。复悉过前。如是等广说乃至娑伽罗龙王太子所住渊池。流入大海。复悉过前。

佛子。如彼八十亿龙王乃至婆伽罗龙王太子。雨大海中。及其渊池。皆悉不及娑伽罗龙王所雨大海。婆伽罗龙王所住渊池。涌出流入大海。倍复过前。波涌流水青琉璃色。盈满大海。涌出有时是故海潮常不失时。

佛子。如是大海其水无量。珍宝无量。众生无量。大地无量。佛子。于意云何。彼大海水为无量不。答言。实尔。其水深广不可为喻。佛子。如是海水深广无量。于如来无量智海。百分不及一。乃至不可为譬。但随所应化为作譬喻。

河海部第四

如新婆沙论云。于此赡部洲中有四大河。眷属各四。随其方面流趣大海。谓即于此赡部洲中有一大池名无热恼。初彼出四大河。一名殑伽。二名信度。三名缚刍。四名私多。初殑伽河从池东面金象口出。右绕池一匝流入东海。次信度河从池南面银牛口出。右绕池一匝流入南海。次缚刍河从池西吠瑠璃马口出。右绕池一匝流入西海。后私多河从池北面颇胝迦师子口出。右绕池一匝流入北海。殑伽大河有四眷属。一名阎母那。二名萨洛瑜。三名阿氏罗筏底。四名莫醯。信度大河有四眷属。一名毗[竺-二+跛]奢。二名蔼罗筏底。三名设咀荼卢。四名毗咀娑多。缚刍大河有四眷属。一名筏刺拏。二名吠咀剌尼。三名防奢。四名屈愍婆。私多大河有四眷属。一名萨梨。二名避魔。三名捺地。四名电光。如是且说有大名者。然四大河一一各有五百眷属。并本合有二千四河。随其方面流趣大海。如是所说二千四河。未入海顷。颇有能令不入海不。无如是事。假使有人。或以神力。或以咒术。广说乃至令不得入圣谛现观。无有是处。

又涅槃经云。譬如大海有八不可思议。何等为八。一者渐渐转深。二者深难得底。三者同一咸味。四者潮不过限。五者有种种宝藏。六者大身众生在中居住。七者不宿死尸。八者一切万流大雨投之不增不减。

又金刚三昧不坏不灭经云。佛言。弥勒当知。阿耨大池出四大河。此四大河分为八河。及阎浮提一切众流皆归大海。以沃焦山大海不增。以金刚轮故大海不减。此金刚轮随时转故。令大海水同一咸味。

又涅槃经云。善男子。如殑伽河中有七众生。一者常没。二者暂出还没。三者出已则住。四者出已遍观四方。五者遍观已行。六者行已复住。七者水陆俱行。言常没者。所谓大鱼。受大恶业。身重处深。是故常没。暂出还没者。如是大鱼受恶业故。身重处浅。暂见光明。因光故出。重故还没。出已住者。谓坻弥鱼。身处浅水乐见光明。故出已住。遍观四方者。所谓错鱼。为求食故遍观四方。是故观方。观已行者。谓是错鱼遥见余物。谓是可食。疾行趣之。故观已行行已复住者。是鱼趣已既得可食。即便停住。故行已复住。水陆俱行者。即是龟也(喻七种众生者如文不烦此述)。

颂曰。

 玄言始开阐  云雾上昇天
 靉靆垂下布  驶雨遍山川
 百草俱滋茂  五穀皆熟田
 自非慈福力  岂感乐丰年

感应缘(略引二十二验)

    秦时中宿县有观亭水神
    秦时丹阳县湖侧有梅姑神
    汉时夜郎[月*逐]水竺王祠有竹节神
    汉中平年江水内有蛾含沙射人
    汉永昌不韦县有禁水毒气
    太山之东有澧泉饮用神灵
    二华之山当黄河有神簰分流
    黄帝时有赤将子舆能随风雨上下
    神农时有赤松子是雨师能服水入火
    汉沙门千吉能祈雨将孙策忌害见怪
    汉沙门竺昙盖祈雨有徵
    晋沙门僧群隐山感神水饮而不饥
    晋庐山释慧远以杖掘地感泉涌出
    晋沙门于法兰感涸涧涌水清流
    晋沙门涉公能咒龙下钵中
    晋沙门佛图澄能祈雨白龙二头见
    晋沙门竺昙摩罗刹能咒水枯而更流
    宋沙门求那跋陀罗能祈雨应时而降
    齐沙门昙超有神请超祈雨有徵
    梁安国寺有瑞像放光处有泉涌
    唐沙门空藏能祈雨甚有徵应
    唐沙门慧璿山隐无水感神请居得水

秦时有中宿县千里水。观亭有江神祠坛。经过有不悋者。必狂走入山变为虎。中朝县民至洛返。路见一行旅。寄其书曰。吾家在观亭庙前。石间悬藤即是也。但扣藤自应者。乃归。如言果有二人。从水中出取书而沦。寻还云。江伯欲见君。此人不觉随去。便覩屋宇精丽饮食鲜香。言语接对无异世间也。

秦时丹阳县湖侧有梅姑庙。姑生时有道术。能着履行水上。后负道法。婿怒杀之。投尸于水。乃随流波漂。至今庙处铃下巫人。当令殡殓。不须坟瘗。即时有方头漆棺在祠堂下。晦望之曰。时见水雾中暧然有着履形。庙左右不得取鱼射猎。辄有迷径溺没之患。巫云。姑既伤死。所以恶见残杀也。

汉夜郎[月*逐]水竺王祠。昔有女子澣于水滨。有大节竹流入女足间。推之不去。有小儿啼声。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獠。因竹为姓。所破之竹。弃之于野。即生成林。王甞止石上作羹无水。以剑击石。泉便涌出。今竺王水及破石竹林并存。汉使唐蒙诱而斩之。夷獠怨诉。竺王非血气所育。求立嗣。太守吴覇表封其三子为侯。今犹有竺王节庙(右此三验出异苑)。

汉中平年内有物处于江水。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江人以术方抑之。则得沙石于卤中。诗所谓为鬼为蜮。则不可得也。今俗谓之谿毒。先儒以为南方男女同川而浴。涂气之所生也。

汉时永昌郡不韦县有禁水。水有毒气。唯十一月十二月可渡。自正月至十月不可渡。得病杀人。其气中有恶物。不见其形。其似有声。如有以所投击内。中木则折。中人则害。土俗号为鬼弹。

太山之东有澧泉。其形如井。本体是石也。欲取饮者。皆洗心致跪而[捐-口+(口/└)]之。则泉出如流。多少足用。若或慠慢则泉缩焉。盖神明之常志者也。

二华之山。其本一山也。当河河水过之而曲流。有神簰而分之以利河流。其手足迹于今存焉。故张衡作西京赋。所称巨灵贔负。高掌远迹。以流河曲是也。

赤将子舆者。黄帝时人也。不食五穀而噉百草华。至尧时为木工。能随风雨上下。时时于市门中卖缴。亦谓之缴父。

周礼春宗官伯日礼司命。风伯雨师星也。风师箕星也。雨师毕星也。玄谓司中司命文昌第四第五星也。桉抱朴子曰。河伯者。华阴人。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为河伯。又五行书曰。河伯以庚辰日死。不可治船远行。溺没不返。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至崐崙山常入西王母石室。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今之雨师本之焉(右七条出搜神记)。

汉孙策。既定会稽。引兵迎汉帝。时道人于吉在策军中。遇天大旱船路艰澁。策甞自出督切军中人。每见将士多在吉所。因愤怒曰。吾不如吉乎。收吉缚置日中。令其降雨。如不能者便当受诛。俄顷之间云雨滂沛。未及移时川涧涌溢。时并来贺。吉免其死。策转忿恚。意使杀之。因是策颇愍伤。每髣髴见吉。后出射猎为刺客所伤。治疗将差。引镜自窥镜中见吉。顾则无之。如是再三。遂扑镜大噭。疮皆崩裂。须臾而死(见冤魂志)。

汉沙门竺昙盖。秦郡人也。真确有苦行。提钵振锡行化四辈。居于蒋山常行般舟。尤善神咒。多有应验。司马元显甚敬奉之。卫将军刘毅。闻其精苦。招来姑熟深相爱遇。义兴五年大旱。陂湖竭涸苗稼焦枯祈祭山川累旬无应。毅乃请僧设斋。盖亦在焉。斋毕躬乘露航浮泛川溪。文武士庶倾州悉行。盖于中流燔香礼拜。至诚慷慨。乃读海龙王经。造卷发音云气便起。转读将半沛泽四合。才及释轴洪雨滂注。畦湖必满。其年以登刘敬。叔时为毅国郎中令。亲豫此集。自所覩见。

晋安罗江县有霍山。其高蔽日。上有石杅。面径数丈。杅中泉水深五六尺。经常流溢。古老传云。列仙之所游饵也。有沙门释僧群。隐居其山。常饮此水。遂以不饥因而绝粒。晋安太守陶夔。闻而求之。群以水遗陶出山辄臭。陶于是越海造山。于时天景澄朗。陶践山足便风雨晦冥。如此者三。竟不得至。群所栖策与泉隔一涧。旦夕往还。以一木为梁。后且将渡。辄见一折翅鸭。舒翼当梁头。逆唼僧群。永不得过。欲举锡拨之。恐其坠死。于此绝水。俄而饥卒。时传云。年百四十。群之将死。为众说云。年少时甞打折一鸭翅。将或此鸭因缘之报乎。

晋寻阳庐山西有龙泉精舍。即慧远沙门之所立也。远始南渡。爱其区丘欲创寺宇。未知定方。遣诸弟子访履林涧。疲息此地。群僧并渴。率同立誓曰。若使此处宜立精舍。当愿神力即出嘉泉。乃以杖掘地。清泉涌出。遂畜为治。因搆堂宇。其后天甞亢旱。远率诸僧转海龙王经。为民祈雨。转读未毕。泉中有物形如豆蛇。腾空而去。俄尔洪雨四澍。涧过离毕以有龙瑞故取名焉。

晋沙门于法兰。高阳人也。十五而出家。器识沉秀业操贞整。寺于深岩甞夜坐禅。虎入其室因蹲床前。兰以手摩其头。虎扬耳而伏。数日乃去。竺护炖煌人也。风神情宇。亦兰之次。于时经典新译梵语数多。辞句繁芜章偈不整。乃领其旨要刊其游文。亦养徒山中。山有清涧汲漱所资。有採薪者。甞秽其水。水即竭涸。俄而绝流。护临涧[褒-保+(非/(乏-之))]回叹曰。水若遂竭吾将何资。言终而清流洋溢。寻复盈涧。并武惠时人也。支道林为之像赞曰。于氏超世。综体玄旨。嘉遁山泽。仁感虎兕。护公澄寂。道德渊美。微吟空涧。枯泉还水(右四人出冥祥记)。

晋长安有涉公者。西域人也。虚靖服气不食五穀。日能行五百里。言未然之事。验若抵掌。以苻坚建元十一年。至长安县。以秘咒咒下神龙。每旱坚常请之祝龙。俄而龙下钵中。天辄大雨。坚及群臣亲就钵观之。咸叹其异。坚奉为国神。仕庶皆投身接足。自是无复炎旱之忧。至于六年十二月。无病而化。坚哭之甚恸。卒后七日坚以其神异。试开棺视之。不见尸骸所在。唯有殓被存焉。至十七年自正月不雨至于六月。坚减饍撤县。以迎和气。至七月降雨。坚谓中书朱彤曰。涉公若在。朕岂焦心于云汉若是哉。此公其大圣乎。彤曰。斯术幽远。实亦旷古之奇也。

晋时佛图澄。博术终古。道艺超群。晋建武年正月至六月时天大旱。石虎遣太子诣临漳西釜口祈雨。久而不降。虎令澄自乞。即有白龙二头降于祠所。其日大雨。方数千里。其年大收。戎貊之徒先不识法。闻澄神验皆遥向礼拜。并不言而化焉。

晋长安有竺昙摩罗刹。此云法护。其先月氏人。本姓支氏。世居炖煌。天性纯懿操行精苦。笃志好学万里寻师。日诵万言过目即能。是以博览六经游心七籍。虽世务毁誉。未甞分抱。是时晋武之世。寺庙图像虽崇京邑。而方等深经蕴在葱外。护乃慨然发愤志弘大道。遂随至西域。大齎经论还归中夏。沿路传译写为晋文。所获贤劫正法华光赞等一百六十五部。孜孜所务。唯以弘道为业。终身写译劳不告倦。后隐居深山。山有清涧。常取澡漱。后有採薪者。秽其水侧。俄顷而燥。护乃[褒-保+(非/(乏-之))]回叹曰。人之无德遂使清泉辍流。水若永竭真无以自给。正当移去耳。言讫而泉流满涧。其幽诚所感如此。故支遁为之像赞云。

护公澄寂。道德渊美。微吟穹谷。枯泉漱水。邈矣护公。天挺弘懿。濯足流沙。领拔玄致。

后立寺于长安青门外。精勤行道。至于道德化被遐布声盖四远。僧徒数千咸共宗事。及晋惠西奔。关中扰乱百姓流移。护与门徒避地东下。至渑池遘疾而卒。春秋七十有八。后孙绰製道贤论。以天竺七僧方竹林。七贤以量高山巨源。

宋大明六年天下亢旱。祷祈山川累月无验。世祖请求那跋陀罗三藏法师祈雨。必使有感。如其无获不须相见。跋陀曰。仰凭三宝。陛下天感冀必降泽。如其不获不复重见。即往北湖钓台烧香祈请。不复饮食。默而诵经。密加秘咒。明日晡时西北云起。初如团盖。日在桑榆。风震云合。连日降雨。明旦公卿入贺。勅见慰劳嚫施相续。至太宗之世。礼供弥隆。到太始四年正月觉体不愈。临终之日延伫而望云。见天华圣像。隅中遂卒。春秋七十有五。太宗深加痛惜。慰赠甚厚。公卿会葬荣哀备焉。

齐钱唐灵苑山有释昙超。姓张。清河人。形长八尺。容止可观。蔬食布衣一中而已。而止都龙华寺。元嘉末南游始兴遍观山水。独宿树下虎兕不伤。大明中还都。至齐太祖即位。被勅往辽东弘阐禅道。停彼二年大行法化。建元末还京。俄又适钱唐之灵苑山。每一入禅累日不起。后时忽闻风雷之声。俄见一人执笏而进。称严镇东通。须臾有一人至。形甚端正羽卫连翩。下席礼敬自称弟子。居在七里任周此地。承法师至故来展东富阳县人故冬。凿麓山下为博。侵坏龙室。群龙共忿作三百日不雨。今已一百余日。井池枯涸田种永罢。法师既道德通神。欲仰屈前行。必能感致润泽苍生。功有归也。超曰。兴云降雨本是檀越之力。贫道何所能乎。神曰。弟子。部曲止能兴云不能降雨。是故相请耳。遂许之。神修然而去。超乃南行。经五百至赤亭山。遥为龙咒愿说法。至夜群龙悉化作人。来诣超礼拜。超更说法。因乞三归。自称是龙。超请其降雨。乃相看无言。其夜又与超梦云。本因忿立誓。法师既导之以善。辄不敢违命。明日晡时必当降雨。超明旦即往临泉寺。遣人告县令。办船于江中。转海龙王经。县令即请僧浮船石首。转经才竟。遂云降大雨。高下皆足。岁以获收。超以永明十年卒。春秋七十有四(右五人出梁高僧传)。

梁安国寺在秣陵县都乡同下里。以永明九年起造寺。有金铜像一躯。高六寸五分。以去天监六年二月八日。于寺东房比头第三间内。忽闻音乐声。尔后房主药王尼所住房床前。时时有光照屋。到二十三日。于光处忽有泉涌。仍见此瑞像随水而出。远近骇观咸生随喜。泉既不竭。乃累塼为井。井犹存焉(右一见梁京寺记云)。

唐释空藏者。至贞观年住京师会昌寺。诵经三百余卷。说化为业。游凉川原。有缘斯赴。昔往蓝田负儿山。所诵经齎麫六升。拟为月调。乃经三周日噉二升。犹不得尽。又感神鼎不知何来。时至玉泉寺。以为终焉之地。时经亢旱泉竭苗焦。合寺将散。藏乃至心祈请。泉即应时涌溢。天雨滂沛。道俗动色。惊嗟不已。至贞观十六年。终于会昌。还葬山所。

唐襄州光福寺释慧璿。姓董氏。善通三论涅槃。庄老俗书久已洞明。由此声誉久逸汉南。至贞观二十三年讲涅槃经。四月八日夜山神告曰。法师疾作房宇。不久当生西方。至七月十四日讲盆经竟。敛手曰。生常信施。今须通散一毫以上舍入十方众僧及穷独乞人并诸异道。言讫而终法座。春秋七十有九。初住光福寺居山顶上。引汲为劳。将移他寺。夜见神人。身长一丈。衣以紫袍。顶礼璿曰。奉请住此常讲大乘经。勿以小乘为虑。其小乘者。亦如高山无水。不能利人。大乘经者。犹如大海。自止此山。多佛出世。一人读诵讲说大乘。能令所住珍宝光明眷属荣胜饮食丰饶。若有小乘前事并失。唯愿弘持勿孤所望。此山顶寺先无水可得。山神曰。法师须水此易可得。来月八日定当得之。自往剑南慈母山大泉。请一龙王去也。言已不见。恰至来期七日初夜。大风卒起从西南来。雷震雨注在寺北汉高庙下佛堂后百步许。通夜相续。至明方住。唯见清泉香而且美。合众同幸。及止此住本龙泉渐竭。据斯以验。实感通奇(右此三验出唐高僧传)。

园果篇第七十二(此有五部)

    述意部
    引证部
    树果部
    损伤部
    种子部

述意部第一

窃惟。王舍竹园经行是寄。灵山石室宴坐斯依。净住遍于十方。慈化通于三界。所以远追须达。高慕菴罗。崇无尽之因。造不坏之地。兴心敬仰。福趣玄门。起念乖恭。业锺汤炭。故覩则发心。见便忘返。益福生善。称为伽蓝也。若有真心造作。纵小得福弘多。何况于大。若起伪心修造。纵大得福尚少。何况于小。是故行者。若欲造作。必须依法。不得姦伪也。

引证部第二

如过去因果经云。诸僧伽蓝中。竹园僧伽蓝。最为其心念。中本经云。罗阅祇国长者迦兰陀心念。可惜我园施与尼揵。佛若先至奉佛及僧。悔恨前施永为弃捐。大鬼将军。名曰半师。知其心念即召阅叉推逐尼揵。裸形无耻不应止此。尼揵惊。悑驰走而去。长者欢喜。营造精舍施佛及僧。

又菩萨藏经云。阿难。我今于此竹园中转此菩萨藏经不退转轮。断一切众生疑。阿难。过去诸佛亦皆于此虚空地分说菩萨藏经。阿难。所有贪瞋痴众生。入此竹园不发贪瞋痴。众鸟入者非时不鸣萍沙大王与诸婇女。入此园中共相娱乐。自觉无欲。诸女亦尔。时王欢喜每作是念。愿世有佛。当以此园奉上于佛。佛于中住。我当闻法。何以故。可供养者。应住此园。非五欲人所应得住。是园无有[蠢-春+原]虺蜈蚣蟁虻毒螫。若住其中无复毒心。亦是竹园不共功德。

又正法念经云。若有众生信心清净。以园林地施与众僧。令僧受用。命终生揵陀罗天。天女围绕百倍纵逸。若有众生以善修意。为遮寒热造作义屋。令人受用。命终生常恣意天。五欲自娱。从天命终。若得人身。为王大师。

树果部第三

如立世阿毗昙论云。剡浮树者。此树生在阎浮提北边。在泥民陀罗河南岸。是树株本正州。中央。从树株中央取东。西角。并一千由旬。是树生长具足形容可爱。枝叶相覆。久住不凋。一切风雨不能侵入。次第相覆高百由旬。下本洪直都无瘤节。五十由旬方有枝条。树身径刺广五由旬。围十五由旬。其一一枝横出五十由旬。中间亘度一百由旬。周回三百由旬。其菓甘美无比。如细蜂蜜。果大如瓮。其核大如世间剡浮子核。其上有鸟兽之形。东西枝有子。多落阎浮提地。少落水者。南枝果子。并落阎浮提。北枝果子。悉落河中为鱼所食。树根悉是金砂所覆。当春雨时下不漏澁。夏则不热。冬无风寒。乾闼婆及药叉神依树下住。如是之事云何知耶。昔王舍城有两比丘。具神通力。共为朋友。往看彼树遂至树所。见树果熟堕地。自破其一。比丘从其蔕孔探手至甲。其最长指犹不至核。牵手而出。为果所染。手甲皆赤。其果香气能染人心。鼻嗅果香。第二比丘问言。汝欲食不。长老我不乐食。是事者。有不可思议。是离欲结最为广大。何以故。若人未离欲嗅是香。即生心气。乃发颠狂。有诸离欲外人若嗅此香。退失离欲之地。是二比丘还王舍城说如上事。时有一人。名曰长胫。本是王种。姓拘利氏。宿业果报所得神通。若行水中。前脚未没。后脚已移。若行草叶。草虽未靡。便得移步。是人从佛闻说此树。即白佛言。我今行至剡浮树不。答云。得至。是人礼佛向北而去。度诸山经过七山。第七名金边山。登山顶向北。耸身远望。唯见黑暗。悑畏而返。佛问。汝至剡浮树不。答言。不至。佛问。汝何所见。答曰。唯覩黑暗。佛言。此黑暗色即剡浮树。是人重礼佛足。右绕三匝。更向北行。重度前七山。更度后七山。又度六大国。又度七大树林。林间有七大河。渡是七河。又度阿摩罗林及诃梨勒林。乃至剡浮南枝。从南枝上行至北枝。是人俯窥见下。水相与常水异。澄清洞彻都无障碍。是人思惟。我之神通今于此处得成就不。因脚履水手攀树枝。是脚至水如石即没。于此神通不得成就。此水轻细如酥油。浮在水上。若以此水投于彼水。即沉如石。是人取一果子。还奉世尊。佛受此果。破为多片。施诸大众。果汁染于佛手。佛以此手击于山石。至今赤色。如昔不异。澁赤不燥。掌迹分明。因昔分果为片故。因名此石为片片岩。是时佛化优娄频螺迦叶。亦取此菓与迦叶。是剡浮树外有二林。形如半月。围绕此树。其内有林。名呵梨勒。外名阿摩勒。是果熟时其味最美。不辛不苦。如细蜂蜜。果形大小如二斛器。阿摩勒林南复有七林。七河相间。其最北林名曰菴罗。次名剡浮。三名娑罗。四名多罗。五名人林。六名石榴林。七名劫毕他林。如是诸果不辛不苦。甜如蜂蜜。是人林中果形似人。若离欲人食此果者。退失禅定。其劫毕他林南有六大国。其最南国名曰高流。次名俱腊婆。三名毗提诃。四名摩诃毗提诃。五名郁多罗曼陀。极北第六名舍喜摩罗耶。是六国内人皆贞良持十善法。其兽自死。自至人所。乃食其肉。是处犛牛其数最多。以其发尾用覆屋舍。其地生麦不须耕垦。是麦熟已无有糠糩。是其国人磨蒸为饭。其麦气甘味美如蜜。

又长阿含经云。所以名阎浮提者。下有金山。高三十由旬。由阎浮树故。得名为阎浮金阎浮树。其果如箪。其味如蜜。树有五大柧。四面四柧上有一柧。其东柧果乾闼和所食。其南柧果七国人所食。一名拘楼国。二名拘罗婆。三名毗提。四名善毗提。五名漫陀。六名婆罗。七名婆梨。其西柧果海虫所食。其北柧果禽兽所食。其上柧果星宿天所食。

又中阿含经云。过去阎浮提人寿八万岁时。有转轮圣王出世。名高罗婆王。有树名善住尼拘类王。而有五枝。第一枝者王所食及皇后。第二枝者太子食及诸臣。第三枝者国人民食。第四枝者沙门梵志食。第五枝者禽兽所食。尼拘类树果大如二升瓶。味如淖蜜丸。无有护者。亦无相偷。有一人来饥渴极羸。颜色憔悴欲得食果。往至树王所饱噉果已。毁折其枝。持果归去。尼拘树王有一天依而居之。彼作是念。阎浮洲人。异哉无恩无有反复。我宁令树无果即不生果。复有一人饥渴极羸欲得噉果。往诣树所。见树无果。即往诣高罗婆王所。白曰。天王当知。善住尼拘树王无果。王闻已如力士屈申臂顷。至三十三天住帝释前。白曰。拘翼当知。尼拘树王不生果。于是帝释及高罗婆王。如力士屈申臂顷。至善住尼拘类树。不远而住。化作大水暴风雨已。拔根倒竪。于是树王居止枝天。因此故忧苦愁慼。啼泣垂泪在。帝释前立。帝释问曰。何意啼泣。彼天白曰。当知大水暴风雨拔根倒竪。愿善住尼拘类树王还复如本。于是天帝复化作大水暴风雨已。令尼拘树王即复如故。

又华严经云。雪山顶有药王树。名非从根生非不从根生。纵广六百八十万由旬。下极金刚际。此树生根时。阎浮提树一切根生。若生茎时及枝叶华菓时。阎浮提树一切悉生枝叶华菓。其树根能生茎。茎能生根。是故名曰不从根生非不从根生。于一切处悉能生长。唯除地狱深坑及水轮中。不得生长耳。

又杂阿含经云。昔者有王名拘猎。国中有树名羞波提桓。五百六十里围。下根周匝八百四十里。高四千里。枝四布匝二千里。树有五果。道有五面。一面者国王与宫内诸伎女共食。二面者大臣百官皆共食之。三面者人民共食之。四面者诸释道士共食之。五面者飞鸟禽兽共食之。果如升瓶。其味甜如蜜树。无守者果分不相侵。时人寿八万四千岁。有九种病。一寒二热三饥四渴五大便六小便七爱欲八食多九年老。女人年五百岁。尔乃行嫁(此同弥勒佛出世时也)。
◎◎

损伤部第四

如僧祇律云。佛在世时。有阐陀比丘。须木造房。有萨罗林树。便往伐之。持用成房。尔时林中有鬼神依止此林。语阐陀言。莫斫是树。今我小弱男女。暴露风雨无所依止。阐陀答言。死鬼促去。莫住此中。谁喜见汝。即便伐之。时此鬼神即大啼哭。将诸儿子诣世尊所。佛知而故问。汝何以啼哭。答言。世尊。尊者阐陀伐我林树持用作房。我男女大小风雨曝露。当何所依。尔时世尊。为此鬼神。随顺说法。忧苦即除。去佛不远便有林树。世尊指授令得住止。佛呵阐陀已。如来一宿住止是处。左右有树木与人等者。便为塔庙。是故神祇乐来依止。云何恶口骂之。又四分律。佛亦不许斫神树斫者得突吉罗罪。

又正法念经云。若有众生持戒离于邪见。见人斫伐鬼神大树夜叉罗刹之所依止。其人拥护令不斫伐。此诸鬼神不恼害人。依树受乐。无树则苦。此人命终生欢喜天。与众天女欢娱受乐。从天命终。若得人身安隐巨富。

又毗尼母经云。有五种树。比丘不得斫伐。一菩提树。二鬼神树。三阎浮提树。四阿私陀树。五尸陀林树。若比丘为三宝种三种树。一者果树。二者华树。三者叶树。此但有福无过。有比丘树上安居。缚木作床。即不下树。放便利树下。此树有大鬼。忿瞋打此比丘杀佛言。从今。己去不听比丘树上安居树下便利有五种树不得斫一。菩提树二。神树三。路中大树四。尸陀林树。五尼拘陀树。若佛塔坏。若僧伽蓝坏。为木火烧得斫四种。除菩提树。有五种树应得受用。一者火烧。二者龙火烧。三者自乾。四者风吹来。五者水漂。如是等树得受用。

种子部第五

如长阿含经云。有何因缘世间有五种子。有大乱风从不败世界吹种子来生此国。一者根子。二者茎子。三者节子。四者虚中子。五者子子。是为世间有五种子出。

又起世经云。有何因缘有五种子世间出现。佛告比丘。若于东方有诸世界。或成已坏。或坏已成。或成已住。南西北方成坏及住亦复如是。尔时有阿那毗罗大风。别于他方成住世界。吹五种子散此界中。散已复散。乃至大散。所谓根子茎子节子接子子子。此为五子。阎浮树果大如摩伽陀国一斛之瓮。摘其果时汁随流出。色白如乳。味甘如蜜。阎浮树果随所出生有五分益。谓东南西方上下二方。东方生者。诸揵闼婆皆共食之。南方生者。为七大聚落人民所食。何者为七。一名不正噭。二名噭唤。三不正体。四贤五善贤。六牢。七胜。西分生者。金翅鸟等所共食之。上分生者。虚空夜叉皆共食之。下分生者。海中诸虫皆来取食。

又观佛三昧经云。佛言。雪山有树名殃伽陀。其果甚大。其核甚小。推其本末从香山来。以风力故得至雪山。益冬盛寒罗刹夜叉在山曲中屏[山*畏]之处。粪秽不净盈流于地。勐风吹雪以覆其上。渐渐成堑五十由旬。因粪力故此果得生。根茎枝叶华实滋茂。春阳三月八方同时。皆悉风起消融氷雪。唯果树在。其果形色阎浮提果。无以为譬。其形团圆满半由旬。婆罗门食即得仙道五通具足。寿命一劫。不老不死。凡夫食之。向得四沙门果。三明六通无不悉备。有人持种至阎浮提粪坏之地。然后乃生。高一多罗树。树名拘律陀。果名多勒。大如五升瓶。人有食者。能除热病。

又涅槃经云。佛言。善男子。雪山有草。名曰忍辱。牛若食之。则成醍醐。

颂曰。

 祇园感神夹  鹿苑化拘隣
 圣人居福地  贤士乐山渊
 乍闻千叶现  时动百华鲜
 香草皆满地  灵芝遍房前
 甘池流八水  神井涌九泉
 华幡高飘颺  应感下飞仙
 鸟弄千声啭  人歌百福田
 盛哉兹胜处  谁见不留连

感应缘(略引十二验)

    周隐王二年地暴长
    夏秦周汉时山亡
    汉哀帝时有灵树变
    汉建昭五年有大槐树变
    汉灵帝有二樗树变
    汉光和年时有灵草变
    晋永嘉年时有偃鼠出怪
    吴先主时有灵树出变
    吴时太守郡境有灵槎怪
    太古之时有女马皮变为蚕虫
    宋沙门释僧瑜亡后房内生双桐树
    唐王玄策西国行传有金山

周隐王二年四月。齐地暴长。长丈余。高一尺五寸。京房易妖曰。地长四时暴占。春夏多吉。秋冬多凶。历阳之郡一夕沦入地中而为泽水。今麻湖是也。不知何时。运升枢曰。邑之论阴吞阳不相屠。

夏桀之时厉山亡。秦始皇之时三山亡。周显王三十二年宋大丘社亡。汉昭帝之末陈留昌邑社亡。京房易传曰。山默然自移。天下有兵社稷亡也。故会稽山阴琅邪中有怪山。世传本琅瑘东武山也。时天夜风雨晦冥。旦而见此山在焉。百姓怪之。因名怪山。时东武县山亦一夕自亡去。识其形者。乃知其移来。今怪山下见有东武里。盖记山所自来以为名也。又交州脆州山移至青州。凡山徙皆不极之异也。此二事未详其世。尚书金縢曰。山徙者。人君不用道士。贤者不兴。或禄去公室。赏罚不由君。私门成群不救。当为易世变号。说曰。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天有四时五行。日月相推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散而为露。乱而为雾。凝而为霜雪。立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若四时失运。寒暑乖违。则五纬盈缩。星辰错行。日月博蚀彗勃流飞。此天地之色侯也。此寒暑不时天地亟否也。故名立土踊。天地之痤[敖/月]也。山崩地陷。天地之痈疽也。冲风暴雨。天地之奔气也。雨泽不降川渎涸竭。天地之焦枯也。

汉哀帝建平三年。零陵有树。量池围一丈六尺。长一十四丈七尺。民断其本长九尺余。皆枯三月树本自立故处。汝南平阳遂乡有树。博地生枝叶。如人形。身青黄色面白。头发稍长六寸一分。京房易传曰。王德欲衰。下人将起。则有木生为人状。其后有王莽之篡。

汉建昭五年。兖州刺史浩赏禁民私所立社。山阳槖乡社有大槐树。吏伐断之。其夜树复立故处。说曰。凡断枯复起。皆废而复兴之象也。是世祖之应耳。

汉灵帝嘉平三年。右核别作中有两樗树。皆高四尺。其一株宿昔暴长。长一丈余。麁大一围。作胡人状。头目鬓发备具。其五年十月。正殿作有槐树。皆六十围。自拔倒竪。根上枝下。其于洪渐皆为木。不曲直中平正。长安城西北六七里有空树。中有人。面生鬓。

汉光和七年。陈留济阴东郡冤句离祗界中草。生作人状。操持兵弩。牛马龙蛇鸟兽之所白黑。各如其色。羽毛头目足翅皆具。非但髣髴。像之尤纯。旧说曰。近草妖也。是岁有黄巾贼起汉遂微弱。吴五凤元年六月。交阯稗草化为稻。

晋永嘉五年十一月。有偃鼠出延陵。郭璞筮之遇临之益。曰此郡东县当有妖人。欲搆制者。寻亦自死矣。

吴先主时陆敬叔。为建安太守。使人伐大树。下数斧忽有血出。至树断有一物。人头狗身。从树穴中出走。叔曰。此名彭侯。烹而食之。其味如狗。

葛祚字元先。丹阳句容人也。吴时作衡阳太守。郡境有大查。横水能为妖怪。百姓为之立庙。行旅必过。要祷祠查。查乃沉没不者。查浮则船为破坏。祚将去官。乃大具斤斧之属。将伐去之。明日当至。其夜庙保及左右居民。闻江中汹汹有人声非常。咸怪之。旦往视查移去。沿流流下数里。驻在湾中。自此行者。无复沉覆之患。衡阳人美之。为祚立碑曰。正德所禳。神等为移。

寻旧说云。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唯有一男一女。牡马一匹。女亲养之。穷居幽处思念其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既承此言。马乃绝缰而去。径至父所。父见马惊喜。因取而乘之。马望所自来悲鸣不息。父曰。此马无事如此。我家得无有故乎。乃亟乘以归。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刍养。马不肯食。每见女出入。辄喜怒奋击。如此非一。父怪之。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必为是故也。父曰。勿言恐辱家门。且莫出入。于是伏弩射而杀之。曝皮于庭。父行女与隣女之皮所戏。以足蹴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为妇耶。招此屠剥。如何自苦。言未及竟。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隣女忙怕。不敢救之。走告其父。父还求索。已出失之。后经数日。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绩于树上。其茧纶理厚大异于常蚕。隣妇取而养之。其核数倍。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由斯百姓竞种之。今世所养是也。言桑蚕者。是古蚕之余类也。桉天宫辰为马星。蚕书日月当大火则浴其种。是蚕与马同气也。周礼教人职掌禁原蚕者注云。物莫能两大。禁原蚕者。为其伤马也。汉礼皇后亲採桑祀蚕神曰。苑窳妇人寓氏公主。公主者。女之尊称也。苑窳妇人。先蚕者也。故今世或谓蚕为女儿者。古之遗言也(右此十验出搜神记)。

宋释僧瑜。吴兴余杭人。本姓周氏。弱冠出家。号有神理。精修苦业始终不渝。元嘉十五年游愒庐山。同侣有昙温慧光等。皆励操贞洁俱尚幽栖。乃共筑架其山之阳。今招隐精舍是也。瑜常以为结溺三途情形故也。情将尽矣形亦宜殒。药王之辙。独何云远。于是屡发言誓。始契烧身。四十有四。孝建二年六月三日。将就本志。道俗赴观。车骑填接。瑜率众行道训授典戒。尔旦密云将雨。瑜乃慨然发誓曰。若我所志克明。天当清朗。如其期诚无感便宜滂澍。使此四辈知神应之无昧也。言已顷之云景明霁。及焚焰交至。合掌端一。有紫气腾空别表烟外。移晷乃歇。后旬有四日。瑜所住房里双桐生焉。根枝丰茂。巨细如一。贯欀直竦。遂成鸿树。理识者。以为娑罗宝树。剋炳泥洹。瑜之庶几。故见斯证。因号曰双桐沙门。吴郡张辩时为乎南长史。亲覩其事。具为传赞云(出冥祥记)。

从吐蕃国。向云山南界。至屈露多。悉立等国云。从此驿北行。可以九日。有一宝山。山中土石并是黄金。有人取者。即获殃咎(出王玄策西国行传)。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三

 

上篇:法苑珠林(100卷)

下篇:八识规矩通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事汇部目录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南海寄归内法传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第一(并序) 翻经三藏沙门义净撰 原夫...

诸经要集

诸经要集序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 原夫法身一相。瞻仰异...

大宋僧史略

僧史略序 赞宁姓高氏。其先渤海人。出家杭之祥符。习...

经律异相

经律异相卷第一 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序 如来应迹投缘...

【注音版】摩利支天母陀罗尼念诵法(丽藏本)

(丽藏本)...

如净和尚语录

如净禅师语录序 五家宗派中。曹洞则机关不露。临济则...

【注音版】佛说八正道经

佛说八正道经...

佛说法华三昧经

佛说法华三昧经一卷 宋凉州沙门智严译 佛在罗阅祇耆阇...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

【注音版】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净心诫观法

净心诫观法序 宋余杭郡沙门 释元照述 太近至易,无如...

如何修持药师法门

修持药师法门,与修持极乐净土法门一样,需要信、愿、...

末法时世,邪魔外道不胜其多

末法时世,邪魔外道不胜其多。此韩魔子,不问彼之如何...

百岁本焕老和尚的百年佛缘

本焕长老 法名心虔,102岁。清朝光绪33年(1907)出生...

舍咒来念佛

请看第三十一:何名念佛之人。定茂想舍准提咒而专门念...

立秋后应常吃的食物

经过一整个夏日高温煎熬,终于迎来了秋高气爽的季节。...

大安法师:知道自己的念头-念佛

在东林寺我们常常会有百万佛号闭关出来谈体会,这一两...

念佛就是听自己念出的声音

问: 从《楞严经》所看到说,山河大地都是佛的法身所变...

供斋荐亡的注意事宜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

学佛才是真正的福气

同事告诉我强生的女继承人凯西强生离世的消息,我翻阅...

持大悲咒可以往生西方吗

问: 一位师兄看到《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若诸人天诵持...

对自然界心存敬畏

现在各大旅游区风景点也被过度开发。本来去旅游去登山...

普陀山的「磐陀石」表何法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应该此时呢看到我身后的这块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