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怎样理解感应道交

大安法师  2013/08/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怎样理解感应道交?

大安法师答:“感应道交”是净土法门的重要特质。感,是从凡夫众生的层面来看,净业行人信愿持名为能感之机;应,是从佛的角度来看,阿弥陀佛的悲愿威神为所应之法。能感与所应通过生佛平等的心性来传导、互动、交融。通过同体的通道,就能召唤弥陀名号的德能,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把握感应道交的原理,便能体认净土法门的本质理念,信根、信力也能顺利建立起来。得生与否,全凭能否感应。

阿弥陀佛对我等众生所应的救度力量十劫以前已成就,这种悲愿威力也在吾人的念头中。既然念头具足,故能念之心与所应的佛力即时感通。阿弥陀佛整日伴随着吾人,须臾不离。如同洪钟待叩,亦如寂而不动之易体,感而遂通。阿弥陀佛愿力亦复如是。是故净业行人宜以至诚心念佛,便可望契入感应之道,成办往生大事,万修万人去,斯语真实不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应如何看待堕胎现象

问: 请问法师,应如何看待堕胎现象? 大安法师答:...

凡修净土之人,当念无常迅速,时不待人

摄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对治昏散之法,数息最要。 凡...

如是利益,百千万亿法门之所无者

居士既能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所谓心净则...

我们要有这两种的决定相信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

末法众生修行的三个重大科目

圆瑛大师是我们中国近代非常卓越的宗教领袖,他三十六...

为什么净土法门那么重视信愿

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在实际念佛时,这三...

五浊恶世唯有靠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劫浊,劫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一切浊恶之法聚集的一个时...

观寿命无常是成就净业的根本

有师兄问我:如果总想着未来的死亡,是不是与活在当下...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往生净土的愿,绝非世俗浊欲

佛教说这个欲望,比如具体谈到五欲财、色、名、食、睡...

人情世故耽误了道业

所以这方面在修道的过程当中,你对这些人情世故过分地...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迟始问津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迟始问津。 青草半埋红粉骨,黄...

人死形灭,纵有罪业,何从受报

问:福善祸淫,不过生时受报耳。若人而既死,则形神消...

【佛教词典】摩诃曼陀罗华

(术语)梵音Mahāmandārava,译曰大白莲华。四华之一...

【佛教词典】八十亿劫

(杂语)依罪业而流转生死之劫量也。观无量寿经曰:称...

不要评价别人德行,你不见得比他更高尚

1、不要评价别人德行,你不见得比他更高尚 2、不要评价...

出离心要从哪里生起

菩提心先从出离心作基础,有三个:第一个,思惟生死过...

圣严法师《为磨练自己而工作》

青年朋友乍入职场,年纪轻没有经过磨练,比较缺乏耐心...

口说爱语可助我们摄化众生

善护口业,不出恶言,可令我们内心保持清净无染。口说...

死亡不可怕,问题是来生去哪里

这个临命终的处理,一般的社会的医学者跟佛弟子的看法...

了解自己的念头

修行不在其它,而在修心。如果要修心,就必须了解自己...

看护病者,八福中第一福田

人在患病时往往力不从心、身心苦痛,特别需要关怀照料...

对治众生的「十恶轮」

《地藏经》里,佛跟地藏菩萨互相酬唱的目的,主要是破...

在动中修行更为重要

用功的人,似乎静中用功好用,坐下来用,工夫就现前。...

医学博士为什么要素食

一个素食者在你心目中,是有怪癖之人,还是聪明之人呢...

如何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

念佛法门是难信之法,生真信极难。释尊说,我这次来娑...

修福应要注意的两点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